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7453发布日期:2020-08-21 15:4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



背景技术:

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现在的婴儿床款式多种多样,功能和价格也是相差也很大,选择时要注意安全和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婴儿床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父母应给予重视,及时排除隐患。婴儿床油漆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关键要看是否含有重金属和甲醛等有害成分。婴儿床可分为:实木婴儿床(有漆无漆两种)、竹婴儿床、藤制婴儿床、多种材料混合婴儿床。

现有的儿科婴儿床和大人的床是分开的,但是由于婴儿年龄较小需要大人的照看,分离的两张床不方便宝宝的父母及时照顾到孩子,因此某些父母为了照顾到孩子而选择坐着陪伴自己的孩子,增大了父母的劳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儿科婴儿床和大人的床是分开的,但是由于婴儿年龄较小需要大人的照看,分离的两张床不方便宝宝的父母及时照顾到孩子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包括第一底框架和第二底框架,所述第一底框架的右侧和第二底框架的左侧铰接,所述第一底框架和第二底框架底部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槽,且通孔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连接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且限位套筒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滑动杆的前端依次贯穿通孔槽、限位套筒和连接板并延伸至连接板的外部,且滑动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前后两侧的上下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且连接板前侧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前后两侧均铰接有夹持块,所述铰接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与夹持块的一侧铰接,两个所述夹持块上下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上下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摩擦板。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外表面且位于通孔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拉动杆,所述拉动杆远离滑动杆的一端贯穿通孔槽并延伸至通孔槽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拉动杆的外表面且位于通孔槽的外部套设有固定套筒,所述连接柱的一侧且位于通孔槽的两侧开设有与固定套筒相匹配的固定槽,且固定槽与通孔槽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框架和第二底框架底部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腿,且第二支撑腿的底部铰接有空心柱。

优选的,所述空心柱的一侧贯穿有插销,所述插销的一端依次贯穿空心柱和连接腿并延伸至空心柱的外部,所述空心柱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插销相匹配的插销孔,插销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优选的,所述空心柱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连接腿,所述第一底框架和第二底框架的铰接处、第二支撑腿和空心柱的铰接处均通过螺栓固定,且连接腿和第一支撑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通过在第一底框架的右侧和第二底框架的左侧铰接,第一底框架和第二底框架底部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腿,第一支撑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槽,且通孔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连接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且限位套筒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滑动杆的前端依次贯穿通孔槽、限位套筒和连接板并延伸至连接板的外部,且滑动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前后两侧的上下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且连接板前侧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的前后两侧均铰接有夹持块,铰接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与夹持块的一侧铰接,两个夹持块上下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弹簧上下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摩擦板,通过滑动杆、限位套筒、连接板、固定块、铰接杆、连接块、夹持块、弹簧和摩擦板的配合,使得滑动杆左右移动可以带动两个摩擦板之间的相互远离和相互靠拢,实现儿科婴儿床与大床边的闲置边缘的连接固定,使儿科婴儿床叠放于大床上,让宝宝可与父母同睡又拥有独立睡眠空间,并且方便父母照顾宝宝。

(2)、该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通过在第一底框架的右侧和第二底框架的左侧铰接,滑动杆的外表面且位于通孔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拉动杆,拉动杆远离滑动杆的一端贯穿通孔槽并延伸至通孔槽的外部,拉动杆的外表面且位于通孔槽的外部套设有固定套筒,连接柱的一侧且位于通孔槽的两侧开设有与固定套筒相匹配的固定槽,且固定槽与通孔槽相连通,通过第一底框架的右侧和第二底框架的左侧铰接,使得婴儿床可以收合,不使用时收合可以节省空间,通过滑动杆、拉动杆、固定套筒和固定槽的配合,使得固定套筒与固定槽相匹配可以将滑动杆固定位置,并且固定的位置可以调节,以此来适应不同大小的大床边的闲置边缘,增加了装置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柱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第一底框架;2、第二底框架;3、第一支撑腿;4、空心柱;5、连接柱;6、通孔槽;7、滑动杆;8、限位套筒;9、连接板;10、固定块;11、铰接杆;12、连接块;13、夹持块;14、弹簧;15、摩擦板;16、拉动杆;17、固定套筒;18、固定槽;19、插销;20、第二支撑腿;21、连接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包括第一底框架1和第二底框架2,第一底框架1和第二底框架2底部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腿20,且第二支撑腿20的底部铰接有空心柱4,空心柱4的一侧贯穿有插销19,插销19的一端依次贯穿空心柱4和连接腿21并延伸至空心柱4的外部,空心柱4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插销19相匹配的插销孔,插销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空心柱4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连接腿21,且连接腿21和第一支撑腿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第一底框架1和第二底框架2的铰接处、第二支撑腿20和空心柱4的铰接处均通过螺栓固定,第一底框架1的右侧和第二底框架2的左侧铰接,第一底框架1和第二底框架2底部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腿3,第一支撑腿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连接柱5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槽6,且通孔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7,连接柱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8,且限位套筒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滑动杆7的前端依次贯穿通孔槽6、限位套筒8和连接板9并延伸至连接板9的外部,且滑动杆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前后两侧的上下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11,且连接板9前侧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2,两个连接块12的前后两侧均铰接有夹持块13,铰接杆11远离固定块10的一端与夹持块13的一侧铰接,两个夹持块13上下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4,两个弹簧14上下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摩擦板15,通过滑动杆7、限位套筒8、连接板9、固定块10、铰接杆11、连接块12、夹持块13、弹簧14和摩擦板15的配合,使得滑动杆7左右移动可以带动两个摩擦板15之间的相互远离和相互靠拢,实现儿科婴儿床与大床边的闲置边缘的连接固定,使儿科婴儿床叠放于大床上,让宝宝可与父母同睡又拥有独立睡眠空间,并且方便父母照顾宝宝,滑动杆7的外表面且位于通孔槽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拉动杆16,拉动杆16远离滑动杆7的一端贯穿通孔槽6并延伸至通孔槽6的外部,拉动杆16的外表面且位于通孔槽6的外部套设有固定套筒17,连接柱5的一侧且位于通孔槽6的两侧开设有与固定套筒17相匹配的固定槽18,且固定槽18与通孔槽6相连通,通过第一底框架1的右侧和第二底框架2的左侧铰接,使得婴儿床可以收合,不使用时收合可以节省空间,通过滑动杆7、拉动杆16、固定套筒17和固定槽18的配合,使得固定套筒17与固定槽18相匹配可以将滑动杆7固定位置,并且固定的位置可以调节,以此来适应不同大小的大床边的闲置边缘,增加了装置的适配性。

使用时,为了方便照看孩子,将儿科婴儿床拖到父母大床的旁边,然后将第二支撑腿20和空心柱4铰接处的螺栓抽出,将空心柱4转动,使得第一底框架1和第二底框架2的底部与大床的顶部贴合,若是转动后的连接腿21较长,可以拔出插销19,连接腿21在空心柱4内滑动,滑动一定距离后将插销19重新插入插销孔将连接腿21固定,然后拉动固定套筒17移动向左移动,从而带动拉动杆16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滑动杆7向左移动,使得固定块10向左移动,进而使得铰接杆11向左移动,由于铰接杆11与夹持块13的一侧铰接,使得上下两个夹持块13分别向上和向下移动,夹持块13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使得摩擦板15之间的间距增大,接下来将大床边的闲置边缘位于摩擦板15之间,然后拉动固定套筒17移动向右移动,同理使得摩擦板15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固定套筒17移动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将固定套筒17在拉动杆16的外表面滑动进入到固定槽18中将固定套筒17固定,进而将大床边的闲置边缘和儿科婴儿床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