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7453发布日期:2020-08-21 15: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包括第一底框架(1)和第二底框架(2),所述第一底框架(1)的右侧和第二底框架(2)的左侧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框架(1)和第二底框架(2)底部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腿(3),所述第一支撑腿(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槽(6),且通孔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7),所述连接柱(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8),且限位套筒(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滑动杆(7)的前端依次贯穿通孔槽(6)、限位套筒(8)和连接板(9)并延伸至连接板(9)的外部,且滑动杆(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前后两侧的上下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11),且连接板(9)前侧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2),两个所述连接块(12)的前后两侧均铰接有夹持块(13),所述铰接杆(11)远离固定块(10)的一端与夹持块(13)的一侧铰接,两个所述夹持块(13)上下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4),两个所述弹簧(14)上下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摩擦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7)的外表面且位于通孔槽(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拉动杆(16),所述拉动杆(16)远离滑动杆(7)的一端贯穿通孔槽(6)并延伸至通孔槽(6)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杆(16)的外表面且位于通孔槽(6)的外部套设有固定套筒(17),所述连接柱(5)的一侧且位于通孔槽(6)的两侧开设有与固定套筒(17)相匹配的固定槽(18),且固定槽(18)与通孔槽(6)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框架(1)和第二底框架(2)底部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腿(20),且第二支撑腿(20)的底部铰接有空心柱(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4)的一侧贯穿有插销(19),所述插销(19)的一端依次贯穿空心柱(4)和连接腿(21)并延伸至空心柱(4)的外部,所述空心柱(4)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插销(19)相匹配的插销孔,插销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4)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连接腿(21),所述第一底框架(1)和第二底框架(2)的铰接处、第二支撑腿(20)和空心柱(4)的铰接处均通过螺栓固定,且连接腿(21)和第一支撑腿(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包括第一底框架和第二底框架,第一底框架的右侧和第二底框架的左侧铰接,第一底框架和第二底框架底部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腿,第一支撑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槽,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该可收合儿科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通过滑动杆、限位套筒、连接板、固定块、铰接杆、连接块、夹持块、弹簧和摩擦板的配合,使得滑动杆左右移动可以带动两个摩擦板之间的相互远离和相互靠拢,实现儿科婴儿床与大床边的闲置边缘的连接固定,使儿科婴儿床叠放于大床上,让宝宝可与父母同睡又拥有独立睡眠空间,并且方便父母照顾宝宝。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黄河清;刘行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十堰市太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1.27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