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处理方法及其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43801阅读:来源:国知局
结果,判断容器内的水的余量。
[0057] 本申请发明的灭菌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容器内减压并利用灭菌剂对该容器 内的灭菌处理对象物进行灭菌处理的方法中,
[0058] 将容器内的压力减压到作为水的三相点以上的压力的第1压力,经过一定时间 后,减压到作为水的三相点以下的压力的第3压力,将灭菌剂注入容器内。
[0059] 即,本申请发明是:在注入灭菌剂前从灭菌处理对象物中高效且确实地排出在预 备洗涤中含浸于灭菌处理对象物的残留水,在减压工序中将高于水冻结的三相点压力的压 力保持一定时间,边防止灭菌处理对象物的残留水的冻结边进行残留水的排出,确认灭菌 处理对象物的残留水的有无。存在残留水的情况下,将容器内压力返回大气压或大气压附 近的压力并加热灭菌处理对象物而进行残留水的排出。存在残留水的情况下,重复该操作, 在确认灭菌处理对象物中没有残留水后,注入灭菌剂时,减压到低于水冻结的三相点压力 的压力后,向容器内注入灭菌剂进行灭菌。
[0060] 发明效果
[0061] 根据本申请第1发明方法,为了将收纳灭菌处理对象物的容器内充分地干燥,从 大气压或准大气压到水的三相点以上的压力为止重复加减压,而且作为测定所述容器内的 残留水的有无的方法,由从大气压或准大气压减压到水的三相点以上的压力所需时间进行 判断,判断为充分地完成干燥后,减压到低于水的三相点的压力并投入灭菌剂,由此能够实 现提高灭菌剂的渗透性和防止灭菌剂的残留。
[0062]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以减压时的时间为基准,因此在使用同一机器的条件下,能够 在无需进行复杂的测定、计算的情况下,由成为标准的减压和时间的关系判断残留水的存 在。
[0063] 根据本申请第2发明方法,为了将收纳灭菌物的容器内充分地干燥,从大气压或 准大气压到水的三相点以上的压力为止重复加减压,而且作为测定所述容器内的残留水的 有无的方法,减压到水的三相点以上的压力后按规定的时间增加的压力的压力增加率与成 为基准的压力增加率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判断为充分地完成干燥后,减压到低于水的三相 点的压力并投入灭菌剂,由此能够实现提高灭菌剂的渗透性和防止灭菌剂的残留。
[0064] 这种情况下,由于以减压到水的三相点以上的压力后的压力与经过时间的关系 (压力上升率)为基准,因此在使用同一机器的条件下能够在不进行复杂的测定、计算的情 况下由成为标准的压力增加率判断残留水的存在。进而,通过以压力增加率为基准,能够不 受减压时利用的泵的状态影响地确认残留水的存在。
[0065] 根据本申请第3发明,为了将收纳灭菌物的容器内充分地干燥,从大气压或准大 气压到水的三相点以上的压力为止重复加减压,而且作为测定所述容器内的残留水的有无 的装置,由从大气压或准大气压减压到水的三相点以上的压力的时间进行判断,判断为充 分地完成干燥后,减压到低于水的三相点的压力并投入灭菌剂,由此能够实现提高灭菌剂 的渗透性和防止灭菌剂的残留。
[0066] 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注入灭菌剂前从灭菌处理对象物中高效地且确实地排出预备 洗涤中含浸于灭菌处理对象物的残留水而进行干燥工序,即使不特别使用加温或加热了的 气体,也能以较短时间进行干燥处理。由此,即使对于由于温度、热的变化受到不良影响的 物品,也能无障碍地进行使用气体的干燥处理。此外,无需将气体加温或加热而作为温风、 热风输送至容器内的输送机构,并且能避免灭菌处理装置的整个系统变成复杂且大规模的 系统。
[0067] 根据本申请第4发明,为了将收纳于灭菌物的容器内充分地干燥,从大气压或准 大气压到水的三相点以上的压力为止重复加减压,而且作为测定所述容器内的残留水的有 无的装置,减压到水的三相点以上的压力后按规定的时间增加的压力的压力增加率与成为 基准的压力增加率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判断为充分地完成干燥后,减压到低于水的三相点 的压力并投入灭菌剂,由此能够实现提高灭菌剂的渗透性和防止灭菌剂的残留。
[0068]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注入灭菌剂前从灭菌处理对象物高效地且确实地排出预备 洗涤中含浸于灭菌处理对象物的残留水而进行干燥工序,即使不特别使用加温或加热了的 气体,也能以较短时间进行干燥处理。由此,即使对于由于温度、热的变化受到不良影响的 物品,也能无障碍地进行使用气体的干燥处理。此外,无需将气体加温或加热而作为温风、 热风输送至容器内的输送机构,并且能够避免灭菌处理装置的整体系统变成复杂且大规模 的系统。
【附图说明】
[0069]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灭菌处理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构成框图。
[0070] 图2是示出图1的灭菌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详细构成的构成框图。
[0071] 图3A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第1实施例的灭菌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 流程图的一部分。
[0072] 图3B是用于对上述第1实施例的灭菌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的 一部分。
[0073] 图3C是用于对上述第1实施例的灭菌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的 一部分。
[0074] 图4A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第2实施例的灭菌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 流程图的一部分。
[0075] 图4B是用于对上述第2实施例的灭菌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的 一部分。
[0076] 图4C是用于对上述第2实施例的灭菌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的 一部分。
[0077] 图5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例的灭菌工序中的时间与容器内的压力的关系的图表。
[0078] 图6是放大示出在图5的图表中,判断为残留水"无"时的一例的图表。
[0079] 图7是放大示出在图5的图表中,判断为残留水"有"时的一例的图表。
[0080] 图8是示出作为图7的图表中示出的工序的后续工序,判断残留水的有无时的一 例的图表。
[0081] 图9是示出以采用不锈钢制托盘作为灭菌处理对象物时为例,对于应用于所述第 1实施例的灭菌处理方法时,关于减压时的容器内压力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0082] 图10是放大示出图9所示的实验例中的水的三相点压力附近的减压时的容器内 压力与时间的关系的图表。
[0083] 图11是示出对于应用第1实施例的灭菌处理方法时,验证灭菌处理对象物在较长 条且具有中空部的管中压力模式的差异对残留水量产生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0084] 图12是示出对于不进行第1实施例中的重复加热工序时,验证灭菌处理对象物在 中长且具有中空部的管中压力模式的差异对残留水量造成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0085] 图13是示出所述第2实施例的灭菌工序中的时间与容器内的压力的关系的图表。
[0086] 图14是放大示出在图13的图表中,判断为残留水"无"时的一例的图表。
[0087] 图15是放大示出在图13的图表中,判断为残留水"有"时的一例的图表。
[0088] 图16是不出作为图15的图表所不的工序的后续工序,判断残留水的有无时的一 例的图表。
[0089] 图17是表示与所述第2实施例的灭菌处理方法相关联,以容器内的残留水量为参 数,调查将容器内减压到水的三相点压力以上的压力后的压力增加率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0090] 图18是表示调查灭菌处理对象物中的残留水及其冻结的有无、以及注入到容器 内的灭菌剂的灭菌处理对象物中的残留量的实验中的压力的变化模式例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91]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将镊子、剪刀、钳子、导管等医疗器具作为灭 菌处理对象物;将过氧化氢、过乙酸等过酸作为灭菌剂进行灭菌处理时为例,边参照附图边 进行说明。
[0092]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使用表示特定方向的用语(例如,"上"、 "下"、"左"、"右"、"前"、"后"和包括这些的其它用语、以及"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等), 为了容易参照附图理解发明而使用这些。因此,本发明不应由这些用语的语义限定性地解 释。
[0093]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灭菌处理装置1的整体构成的构成框图。本实 施方式的灭菌处理装置1(以下,适当地仅简称为"装置")是在将容器11内充分地减压后, 使用灭菌剂对灭菌处理对象物2进行灭菌处理的装置。如图1所示,灭菌处理装置1具备: 供给灭菌剂的灭菌剂供给系6、进行灭菌处理的灭菌处理系10、关系到容器11内的空气的 出入的吸排气配管系15、和掌管装置1整体的控制的控制部23。
[0094] 灭菌剂供给系6具备:储存灭菌剂的罐7、灭菌剂注入部8和灭菌剂注入电磁阀9。 灭菌剂注入部8按如下方式构成:为了将适量的灭菌剂供给到容器11而计量灭菌剂,若通 过来自控制部23的控制信号而灭菌剂注入电磁阀9被开阀,则向容器11内供给灭菌剂。
[0095] 灭菌处理系10具备:内部容纳有用于放入灭菌处理对象物2的容器内箱12的所 述容器11、配置于该容器11的外部且能够在容器11内生成等离子体的高频发生部13、和 测定容器11内的压力的压力测定部14。容器11与所述灭菌剂供给系6、吸排气配管系15 连通。
[0096] 容器11及其内箱12均由具备规定的强度、刚性和耐蚀性的导电性材料形成,两者 11、12电绝缘。形成作为外箱的容器11和内箱12的材料素材,可以使用例如钢板等金属 板,容器(外箱)11是将通常的平板状的金属板折弯加工而构成,相对于外部气密地覆盖容 器11的内部。另一方面,内箱12将具有多个贯通孔的多孔金属板折弯加工而构成,在其内 侧与外侧之间,气化的药剂、空气等气体、等离子体、以及液体等流体能够自由流通。
[0097] 在所述容器11的外部,具备作为等离子体生成单元的高频发生部13。该高频发生 部13例如具有高频电路和高频电源而构成,一端侧对容器(外箱)11电连接,另一端侧插 通现有公知的真空套筒而对容器内箱12电连接。而且,按照通过开动高频发生部13,能够 在容器(外箱)11与容器内箱12之间形成的空间部产生等离子体的方式构成。
[0098] 吸排气配管系15由用于将外气导入容器11内的外气导入配管系16、和用于将容 器11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配管系19构成。外气导入配管系16具备在将外气导入 容器11内时对导入外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过滤器17、和外气导入时打开的外气导入电 磁阀18。另外,排气配管系19具备:将容器11内排气的排气泵20、在排气时打开的排气电 磁阀21、和用于对排气泵20的排气进行净化的排气过滤器22。
[0099] 这样,通过来自所述控制部23的控制信号将外气导入所述容器11时,利用配置于 所述外气导入电磁阀18的上游侧的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17,导入的外气被净化。另外,通 过来自所述控制部23的控制信号,对容器11内的空气进行排出时,利用配置于排气泵20 的下游侧的所述排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