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

文档序号:31464451发布日期:2022-09-09 20:0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
一种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vr教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


背景技术:

2.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故称为虚拟现实,将vr技术运用在教学体系中,建成vr智慧教室,以优质教学资源为核心,集终端、应用系统、云平台、课程内容于一体,将抽象的概念情景化,提供极简易的教育教学互动操作,为学习者打造高度仿真、沉浸式、可交互虚拟互动学习场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3.学生在vr智慧教室内通过佩戴vr眼镜便可快速沉浸于情景化的虚拟课堂内,并通过操控手柄完成虚拟课堂中的教学任务,中国专利cn215962109u公布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vr手柄,该vr手柄具有吹气式反馈功能,增强用户使用的人机交互效果,然而该反馈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不同的互动反馈效果,并且不具备多个方位交替式的进行交互互动反馈,使用户在教学过程中接受到的反馈具有局限性,影响用户的沉浸式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vr手柄的反馈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不同的互动反馈效果,并且不具备多个方位交替式的进行交互互动反馈,影响用户的沉浸式体验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
5.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包括有旋柄反馈单元、智能拼接单元、动态调节单元、震感拟真单元、左部壳体、右部壳体、主轴座、旋钮、手柄、按键、第一扭力弹簧、旋板、第二扭力弹簧和主磁体;左部壳体和右部壳体的上侧各固接有一个主轴座;两个主轴座的内侧分别通过转轴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旋钮;两组旋钮与主轴座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一扭力弹簧,第一扭力弹簧套设在相邻旋钮的转轴外表面;两个旋钮的前侧各固接有一个手柄;两个手柄上各设有若干个按键;两个手柄的内侧之间连接有旋柄反馈单元;两个主轴座和两个旋钮均连接旋柄反馈单元;两个手柄的前侧分别通过转轴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旋板;两组手柄与旋板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二扭力弹簧,第二扭力弹簧套设在相邻旋板的转轴外表面;左部壳体与右部壳体的内部之间连接有具备双手模式和单手模式两种拼接方式的智能拼接单元;智能拼接单元的内侧连接有动态调节单元;动态调节单元的内侧连接有震感拟真单元;震感拟真单元内连接有两个主磁体;动态调节单元带动震感拟真单元沿智能拼接单元横向移动,震感拟真单元调控两个主磁体产生仿真式动态震感。
6.作为优选,旋柄反馈单元包括有第一弹簧滑块、第二弹簧滑块、拨块、齿环、弹片和拉伸组件;两个旋钮的前侧各连接有一个第一弹簧滑块;两个第一弹簧滑块的前侧各连接有一个第二弹簧滑块;两个第二弹簧滑块的前侧各固接有一个拨块;两个主轴座的中部各固接有一个齿环;两个主轴座的左侧和右侧各固接有一个弹片;四个弹片的上端部分插接
两个拨块的左侧和右侧;两个手柄的内侧各连接有一个拉伸组件;两个拉伸组件各连接一个第一弹簧滑块。
7.作为优选,拉伸组件包括有拉绳、单滑块和楔形板;两个手柄的内侧各滑动连接有一个单滑块;两个单滑块靠近旋板的一侧各固接有一个楔形板;两个第一弹簧滑块的上侧各固接有一个拉绳;两个拉绳的上端分别穿插一个手柄,并各固接一个单滑块。
8.作为优选,智能拼接单元包括有左部框体、右部框体、第一拼接块、第二拼接块、第一转轴、下部凸齿、上部凸齿、第三扭力弹簧和开合组件;左部壳体的内侧固接有左部框体;右部壳体的内侧固接有右部框体;左部框体右端的后部通过一个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拼接块;左部框体右端的前部通过一个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拼接块;右部框体的左端的前部通过一个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拼接块;右部框体左端的后部通过一个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拼接块;两组第一拼接块与第二拼接块相互紧贴;左部框体和右部框体的上侧各设有一个开合组件;四个第一转轴分别连接两个开合组件;左部框体下侧的前部和后部各设置有若干个下部凸齿;右部框体下侧的前部和后部也各设置有若干个下部凸齿;位于左侧的第一拼接块下侧也各设置有若干个下部凸齿;位于左侧的第二拼接块下侧也各设置有若干个下部凸齿;右部框体上侧的前部和后部各设置有若干个上部凸齿;右部框体上侧的前部和后部也各设置有若干个上部凸齿;位于右侧的第一拼接块上侧也各设置有若干个上部凸齿;位于右侧的第二拼接块上侧也各设置有若干个上部凸齿;左部框体和右部框体均连接动态调节单元;左部框体与左侧的两个第一转轴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三扭力弹簧;右部框体与右侧的两个第一转轴之间也各固接有一个第三扭力弹簧。
9.作为优选,两个包括有第一拼接块的外侧各固接有两个凹型磁体;两个第二拼接块的外侧各固接有两个凸型磁体;四个凹型磁体各插接相邻的一个凸型磁体。
10.作为优选,开合组件包括有微型马达、第二转轴、固定块、第一弹性绳缆、第二弹性绳缆和拉杆;四个第一转轴的外侧各固接有一个拉杆;左部框体的后侧固接有一个微型马达;右部框体的后侧也固接有一个微型马达;左部框体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转轴;右部框体的上侧也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转轴;两个微型马达的输出轴各固接一个第二转轴;两个第二转轴的中部各固接有一个固定块;位于左侧的固定块的后侧固接有一个第一弹性绳缆,第一弹性绳缆绕设在左侧的第二转轴的后端;位于右侧的固定块的前侧也固接有一个第一弹性绳缆,第一弹性绳缆绕设在右侧的第二转轴的前端;位于左侧的固定块的前侧固接有一个第二弹性绳缆,第二弹性绳缆绕设在左侧的第二转轴的前端;位于右侧的固定块的后侧也固接有一个第二弹性绳缆,第二弹性绳缆绕设在右侧的第二转轴的后端;两个第一弹性绳缆和两个第二弹性绳缆分别固接一个拉杆。
11.作为优选,动态调节单元包括有双向滑块、弹簧伸缩杆、挡板、环形架、电动转轴、直齿轮和齿盘;左部框体的内侧滑动连接有一个双向滑块;右部框体的内侧也滑动连接有一个双向滑块;两个双向滑块的左侧和右侧各固接有两个弹簧伸缩杆;前后四组弹簧伸缩杆之间各固接有一个挡板;两个双向滑块的内侧各固接有一个环形架;两个环形架的内侧均连接震感拟真单元;两个双向滑块的中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电动转轴;两个电动转轴的前端和后端各固接有一个直齿轮;位于左侧的两个直齿轮分别啮合左部框体前侧和后侧的下部凸齿;位于右侧的两个直齿轮分别啮合右部框体前侧和后侧的上部凸齿;两个电动转
轴的中部各固接有一个齿盘;两个齿盘均连接震感拟真单元。
12.作为优选,震感拟真单元包括有环形滑块、固定架、第四转轴、锥齿轮和固定杆;两个双向滑块的内侧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环形滑块;两个环形滑块的内侧各固接有一个固定架;两个固定架的中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四转轴;两个第四转轴的下端各固接有一个锥齿轮;两个锥齿轮各与一个齿盘相啮合;两个固定架的外侧各固接有一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外端各固接一个主磁体。
13.作为优选,两个主磁体均设置为不规则球体结构。
14.作为优选,环绕两个环形架和两个环形滑块的上侧,各开设有若干个开槽。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左右手控制的两个vr手柄设置为可拆卸式,通过改变两个vr手柄的拼接形式,使两个vr手柄能够组成完整的一个vr手柄完成双手模式的操控教学内容,或拆分成两个单独的vr手柄完成单手模式的操控教学内容,从而适应多种教学方案及其内容,其中两个vr手柄中均设有动态调节部件和震感拟真部件,用户在使用两个vr手柄完成双手模式的操控教学内容期间,由动态调节部件带动震感拟真部件,配合用户在完成教学内容过程中的处理效果,以多种方式在手柄中往复横向扫动,使震感拟真部件产生来自于多个方位组成的震感,模拟用户在进行教学内容中处理时产生的不同各种反馈,提高用户在使用中的沉浸感和紧迫感,加强用户的学习效率;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vr手柄的反馈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不同的互动反馈效果,并且不具备多个方位交替式的进行交互互动反馈,影响用户的沉浸式体验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旋柄反馈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h区放大图;
20.图5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旋柄反馈单元第一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旋柄反馈单元第二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智能拼接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智能拼接单元第一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智能拼接单元第二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动态调节单元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动态调节单元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动态调节单元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震感拟真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单手模式示意图;
30.图15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单手模式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6为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的动态调节单元局部工作状态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左部壳体,2-右部壳体,3-主轴座,4-旋钮,5-手柄,51-按键,6-第一扭力弹簧,7-旋板,71-第二扭力弹簧,8-主磁体,101-第一弹簧滑块,102-第二弹簧滑
块,103-拨块,104-拉绳,105-齿环,106-弹片,107-单滑块,108-楔形板,201-左部框体,202-右部框体,203-第一拼接块,2031-凹型磁体,204-第二拼接块,2041-凸型磁体,205-第一转轴,206-下部凸齿,207-上部凸齿,208-微型马达,209-第二转轴,210-固定块,211-第一弹性绳缆,212-第二弹性绳缆,213-拉杆,214-第三扭力弹簧,301-双向滑块,302-弹簧伸缩杆,303-挡板,304-环形架,305-电动转轴,306-直齿轮,307-齿盘,401-环形滑块,4011-固定架,402-第四转轴,403-锥齿轮,404-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4.实施例
35.一种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如图1-图13所示,包括有旋柄反馈单元、智能拼接单元、动态调节单元、震感拟真单元、左部壳体1、右部壳体2、主轴座3、旋钮4、手柄5、按键51、第一扭力弹簧6、旋板7、第二扭力弹簧71和主磁体8;左部壳体1和右部壳体2的上侧各固接有一个主轴座3;两个主轴座3的内侧分别通过转轴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旋钮4;两组旋钮4与主轴座3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一扭力弹簧6,第一扭力弹簧6套设在相邻旋钮4的转轴外表面;两个旋钮4的前侧各固接有一个手柄5;两个手柄5上各设有若干个按键51;两个手柄5的内侧之间连接有旋柄反馈单元;两个主轴座3和两个旋钮4均连接旋柄反馈单元;两个手柄5的前侧分别通过转轴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旋板7;两组手柄5与旋板7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二扭力弹簧71,第二扭力弹簧71套设在相邻旋板7的转轴外表面;左部壳体1与右部壳体2的内部之间连接有智能拼接单元;智能拼接单元的内侧连接有动态调节单元;动态调节单元的内侧连接有震感拟真单元;震感拟真单元内连接有两个主磁体8。
36.如图2-图6所示,旋柄反馈单元包括有第一弹簧滑块101、第二弹簧滑块102、拨块103、齿环105、弹片106和拉伸组件;两个旋钮4的前侧各连接有一个第一弹簧滑块101;两个第一弹簧滑块101的前侧各连接有一个第二弹簧滑块102;两个第二弹簧滑块102的前侧各固接有一个拨块103;两个主轴座3的中部各固接有一个齿环105;两个主轴座3的左侧和右侧各螺栓连接有一个弹片106;四个弹片106的上端部分插接两个拨块103的左侧和右侧;两个手柄5的内侧各连接有一个拉伸组件;两个拉伸组件各连接一个第一弹簧滑块101。
37.如图4和图6所示,拉伸组件包括有拉绳104、单滑块107和楔形板108;两个手柄5的内侧各滑动连接有一个单滑块107;两个单滑块107靠近旋板7的一侧各固接有一个楔形板108;两个第一弹簧滑块101的上侧各固接有一个拉绳104;两个拉绳104的上端分别穿插一个手柄5,并各固接一个单滑块107。
38.如图7-图9所示,智能拼接单元包括有左部框体201、右部框体202、第一拼接块203、第二拼接块204、第一转轴205、下部凸齿206、上部凸齿207、第三扭力弹簧214和开合组件;左部壳体1的内侧螺栓连接有左部框体201;右部壳体2的内侧螺栓连接有右部框体202;左部框体201右端的后部通过一个第一转轴205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拼接块203;左部框体201右端的前部通过一个第一转轴205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拼接块204;右部框体202的左端的前部通过一个第一转轴205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拼接块203;右部框体202左端的后部通过一个第一转轴205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拼接块204;两组第一拼接块203与第二拼接块204相互紧贴;左部框体201和右部框体202的上侧各设有一个开合组件;四个第一转轴205分别
连接两个开合组件;左部框体201下侧的前部和后部各设置有若干个下部凸齿206;右部框体202下侧的前部和后部也各设置有若干个下部凸齿206;位于左侧的第一拼接块203下侧也各设置有若干个下部凸齿206;位于左侧的第二拼接块204下侧也各设置有若干个下部凸齿206;右部框体202上侧的前部和后部各设置有若干个上部凸齿207;右部框体202上侧的前部和后部也各设置有若干个上部凸齿207;位于右侧的第一拼接块203上侧也各设置有若干个上部凸齿207;位于右侧的第二拼接块204上侧也各设置有若干个上部凸齿207;左部框体201和右部框体202均连接动态调节单元;左部框体201与左侧的两个第一转轴205之间各固接有一个第三扭力弹簧214;右部框体202与右侧的两个第一转轴205之间也各固接有一个第三扭力弹簧214。
39.如图9所示,两个包括有第一拼接块203的外侧各固接有两个凹型磁体2031;两个第二拼接块204的外侧各固接有两个凸型磁体2041;四个凹型磁体2031各插接相邻的一个凸型磁体2041。
40.如图8所示,开合组件包括有微型马达208、第二转轴209、固定块210、第一弹性绳缆211、第二弹性绳缆212和拉杆213;四个第一转轴205的外侧各固接有一个拉杆213;左部框体201的后侧螺栓连接有一个微型马达208;右部框体202的后侧也螺栓连接有一个微型马达208;左部框体201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转轴209;右部框体202的上侧也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转轴209;两个微型马达208的输出轴各固接一个第二转轴209;两个第二转轴209的中部各焊接有一个固定块210;位于左侧的固定块210的后侧固接有一个第一弹性绳缆211,第一弹性绳缆211绕设在左侧的第二转轴209的后端;位于右侧的固定块210的前侧也固接有一个第一弹性绳缆211,第一弹性绳缆211绕设在右侧的第二转轴209的前端;位于左侧的固定块210的前侧固接有一个第二弹性绳缆212,第二弹性绳缆212绕设在左侧的第二转轴209的前端;位于右侧的固定块210的后侧也固接有一个第二弹性绳缆212,第二弹性绳缆212绕设在右侧的第二转轴209的后端;两个第一弹性绳缆211和两个第二弹性绳缆212分别固接一个拉杆213。
41.如图7、以及10-图12所示,动态调节单元包括有双向滑块301、弹簧伸缩杆302、挡板303、环形架304、电动转轴305、直齿轮306和齿盘307;左部框体20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一个双向滑块301;右部框体202的内侧也滑动连接有一个双向滑块301;两个双向滑块301的左侧和右侧各螺栓连接有两个弹簧伸缩杆302;前后四组弹簧伸缩杆302之间各螺栓连接有一个挡板303;两个双向滑块301的内侧各固接有一个环形架304;两个环形架304的内侧均连接震感拟真单元;两个双向滑块301的中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电动转轴305;两个电动转轴305的前端和后端各固接有一个直齿轮306;位于左侧的两个直齿轮306分别啮合左部框体201前侧和后侧的下部凸齿206;位于右侧的两个直齿轮306分别啮合右部框体202前侧和后侧的上部凸齿207;两个电动转轴305的中部各固接有一个齿盘307;两个齿盘307均连接震感拟真单元。
42.如图13所示,震感拟真单元包括有环形滑块401、固定架4011、第四转轴402、锥齿轮403和固定杆404;两个双向滑块301的内侧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环形滑块401;两个环形滑块401的内侧各螺栓连接有一个固定架4011;两个固定架4011的中部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四转轴402;两个第四转轴402的下端各固接有一个锥齿轮403;两个锥齿轮403各与一个齿盘307相啮合;两个固定架4011的外侧各固接有一个固定杆404;两个固定杆404的外端各固
接一个主磁体8;两个主磁体8均设置为不规则球体结构;环绕两个环形架304和两个环形滑块401的上侧,各开设有若干个开槽。
43.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具有双手模式和单手模式两种选择,如图1和图2所示,左部框体201和右部框体202上的两组第一拼接块203和第二拼接块204拼接在一起,两组凹型磁体2031与凸型磁体2041通过磁力紧密吸合,使左部壳体1和右部壳体2组成完整的一个vr手柄5,此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使用的是双手模式。
44.当需要使用单手模式时,仅需用力将左右两个手柄5分别向两侧拉扯分离,如图14所示,使左部框体201和右部框体202上的两组第一拼接块203与第二拼接块204相互分离,同时初始呈扭转状态的四个第三扭力弹簧214,分别带动其所连接的两个第一拼接块203和两个第二拼接块204向固定块210方向旋转九十度,使两组前后相邻的第一拼接块203与第二拼接块204拼接在一起,此时两组前后相邻的凹型磁体2031与凸型磁体2041通过磁力紧密吸合,如图15所示,完成双手模式到单手模式的相互切换工作。
45.当需要使用双手模式时,由两个微型马达208的输出轴分别带动两个第二转轴209转动,第二转轴209带动固定块210转动,固定块210在旋转期间同时拉动第一弹性绳缆211和第二弹性绳缆212在第二转轴209上收卷,使第一弹性绳缆211和第二弹性绳缆212向第二转轴209方向收紧,由于第二弹性绳缆212绕设在第二转轴209上的长度,小于第一弹性绳缆211绕设在第二转轴209上的长度,固定块210带动第一弹性绳缆211和第二弹性绳缆212进行收卷期间,先由第二弹性绳缆212拉动其所连接的拉杆213,带动其所连接的第一转轴205和第二拼接块204向外展开旋转九十度,接着由第一弹性绳缆211拉动其所连接的拉杆213,带动其所连接的第一转轴205和第一拼接块203向外展开旋转九十度,随后如图7所示,将两组第一拼接块203与第二拼接块204拼接在一起,与左部框体201和右部框体202组成完整的方形框滑轨,完成单手模式到双手模式的相互切换工作。
46.用户在头戴vr眼镜,并使用本多功能vr教学用操控手柄完成教学内容的任务期间,需要旋动手柄5时,单手按住握住相应的手柄5并按下其所连接的旋板7带动第二扭力弹簧71向内扭转,使旋板7推动楔形板108带动单滑块107沿手柄5先前移动,使单滑块107通过拉绳104拉动第一弹簧滑块101向上移动拉伸,离开两个弹片106之间,使第二弹簧滑块102和拨块103向上插入齿环105的齿槽中,接着用户旋动手柄5带动第一扭力弹簧6,绕主轴座3的轴心进行扭转完成旋动手柄5的处理,拨块103在经过齿环105期间,齿环105往复带动拨块103和第二弹簧滑块102振动,此时拨块103产生的振感通过手柄5反馈至用户的手指,使用户在旋动手柄5过程中时刻感知到旋动的程度,并由用户按压相应的按键51完成教学任务的处理工作,提高用户操作的精确度,之后用户松开手柄5,由被扭转的第一扭力弹簧6带动手柄5回旋复位,同时被拉伸的第一弹簧滑块101带动第二弹簧滑块102和拨块103向下复位,拨块103在复位期间经过弹片106时,带动该弹片106下压,直到拨块103移动至两个弹片106之间时,被下压的弹片106向上复位,使两个弹片106恢复至对拨块103的夹紧状态。
47.用户在通过旋转手柄5完成教学任务的处理过程中,由动态调节单元配合震感拟真单元产生来自于多个方位组成的震感反馈,如用户在进行水上轮机操控教学期间,由用户通过旋转手柄5完成船体在水上的航行方向调节,并通过按压手柄5上的按键51控制船体在水上的航行速度调节,当用户操控的船体在航速高于指定航速下进行右转的转向任务期间,位于左侧的电动转轴305带动其所连接的直齿轮306转动,该直齿轮306啮合其所连接的
下部凸齿206带动左侧的双向滑块301沿左部框体201向左移动,同时电动转轴305带动齿盘307转动,齿盘307啮合锥齿轮403带动第四转轴402转动,第四转轴402通过固定架4011带动环形滑块401沿环形架304旋转,使第四转轴402带动左侧的主磁体8绕第四转轴402的轴心快速旋转,主磁体8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偏心力带动环形滑块401撞击环形架304产生振动,实现双向滑块301沿左部框体201向左移动期间,主磁体8带动环形滑块401振动产生的震感,在左部壳体1中呈现向左移动的状态,使用户感受到船体在高速右转期间,船体受离心力作用出现向左倾斜的现象,提醒用户减速,增强用户在使用中的沉浸感,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
48.当用户在控制船体进行停航靠岸任务时,若用户操控的船体在航速高于指定航速下进行靠岸任务期间,左右两个电动转轴305同时带动其所连接的直齿轮306转动,使两个双向滑块301均沿左部框体201向左移动,并由两个主磁体8分别带动两个环形滑块401振动产生强烈的震感,位于左侧双向滑块301的左侧挡板303在接触到左部框体201的左端后,左侧的双向滑块301停止移动,接着右侧的双向滑块301向左继续移动,直到位于右侧双向滑块301的左侧挡板303紧压位于左侧双向滑块301的右侧挡板303,并带动位于左侧双向滑块301的右侧弹簧伸缩杆302向左压缩,如图16所示,此时位于左侧的电动转轴305停止带动左侧的主磁体8移动,位于右侧的电动转轴305继续带动右侧的主磁体8低速旋转,当右侧的主磁体8靠近左侧的主磁体8时,两个主磁体8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右侧的主磁体8在吸引力下带动右侧的双向滑块301,及位于右侧双向滑块301的左侧挡板303继续深度紧压位于左侧双向滑块301的右侧挡板303,当右侧的主磁体8离开左侧的主磁体8时,两个主磁体8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减弱,位于右侧双向滑块301的左侧挡板303与位于左侧双向滑块301的右侧挡板303的挤压程度减弱,接着重复上述步骤,使两个双向滑块301上的两个挡板303往复撞击,模拟船体撞击岸基时产生的强烈碰撞和摩擦,提示用户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增强用户在失误过程中出现的紧迫感,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
49.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