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制备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2.涤棉是指涤纶与棉的混纺织物的统称,采用65%—67%涤纶和33%—35%的棉花混纱线织成的纺织品,俗称“的确良”。是制作衣物的常见材料。
3.由于涤纶的强力和抗曲性能高,使形成的球不易从纤维上脱落,而且涤纶的静电很容易吸附外来粒子产生起球。纤维长度和细度,低捻度,多毛和膨松的纱线,单根纱、织造类型,及所用的整理剂种类等,都会促使纤维起球,从而导致面料在进行一段时间的使用过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起球现象。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能够生产出结构强度较高,不易磨损松散发生起球现象的面料。
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
7.包括步骤一:将20-40重量份的棉纤维以及60-80重量份的涤纶纤维进行三次和毛,并制成生条;
8.步骤二:对生条进行多级针梳,得到条子;
9.步骤三:将条子反复喂入粗纱机得到粗纱;
10.步骤四:将粗纱反复喂入细纱机得到细纱;
11.步骤五:将细纱通过假捻器假捻后得到假捻纱;
12.步骤六:通过难溶性浆料进行上浆;
13.步骤七:假捻纱通过刮料板刮除多余难溶性浆液,并在假捻纱表面形成一层1-3丝的浆液层,得到芯纱;
14.步骤八:于芯纱的难溶性浆料干燥前,取额外的未带有难溶性浆液的假捻纱,通过环锭纺机螺旋交织于芯纱外侧后进行晾干,得到复合纱,并在晾干后进行卷绕;
15.步骤九:对卷绕的复合纱进行整经;
16.步骤十:通过水溶性浆料对复合纱进行上浆并晾干;
17.步骤十一:对带有水溶性浆料的复合纱通过喷气织机上机织造,得到白坯布;
18.步骤十二:对白坯布进行缝接后,烧毛轧水;
19.步骤十三:退煮,将水溶性浆料去除,保留难溶性浆液;
20.步骤十四:水洗;
21.步骤十五:预定型及定型,最终得到面料本体。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步骤的操作,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得到面料本体,
并且面料本体中的复合纱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韧性,不容易出现磨损导致复合纱起毛,继而使得面料起球的问题,同时也不会影响面料本体的柔性,使得人们在使用本面料时体验较好。
2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六中包括:第一项,难溶性浆液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中醋酸乙烯的浓度小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中醋酸乙烯的浓度,假捻纱先浸泡经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浸泡时常为30-130s;第二项,浸泡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后的假捻纱于阴凉干燥的环境中晾晒,时常为220-350s;第三项,假捻纱的移速为2cm/s,自经过8-20m距离后,没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内并于5s后离开。
2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料板为呈圆锥状的板件,且其顶角处开设有竖直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假捻丝的直径3-8丝。
2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溶性浆料为天然粘着剂。
2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天然粘着剂包括小麦淀粉、玉蜀黍淀粉、米淀粉、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等。
2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退煮为酶退煮。
2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十四中水洗为通过离心洗布机进行清洗,并在清洗前先对退煮后的白坯布进行全方面揉搓,且揉搓的旋转角度为400
°
,压溃行程为120mm,次数为20次。
29.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通过上述步骤的操作,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得到面料本体,并且面料本体中的复合纱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韧性,不容易出现磨损导致复合纱起毛,继而使得面料起球的问题,同时也不会影响面料本体的柔性,使得人们在使用本面料时体验较好。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中刮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33.图3为本发明中刮料板的剖视图;
34.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35.图中:1、刮料板;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37.实施例:
38.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包括步骤一:将20-40重量份的棉纤维以及60-80重量份的涤纶纤维进行三次和毛,和毛具体步骤如下,将棉纤维和涤纶纤维放入到开松机内,并启动开松机,进行开松以及除杂的工作,而后放入到棉箱混棉机内进行混棉和毛,而后再投入开松机,并重复三次步骤,最终放入到梳理机内制成生条。
39.步骤二:对生条放入到针梳机内取出,并且多次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级针梳,得到条子。
40.步骤三:将条子反复喂入粗纱机得到粗纱。
41.步骤四:将粗纱反复喂入细纱机得到细纱。
42.通过步骤一到步骤四的操作,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对棉纤维和涤纶纤维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并且可以得到质地均匀且支数较细的细纱,方便人们在后续对面料的制备过程中进行操作。
43.步骤五:将细纱通过假捻器假捻后得到假捻纱。
44.在细纱经过假捻器进行假捻过后得到的假捻纱,相较于细纱来说具有更佳的结构强度以及牢固度,具有较好的抱紧力,不易发生松散的情况。
45.步骤六:通过难溶性浆料进行上浆,首先第一项,难溶性浆液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中醋酸乙烯的浓度小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中醋酸乙烯的浓度,假捻纱先浸泡经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浸泡时常为30-130s;第二项,浸泡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后的假捻纱于阴凉干燥的环境中晾晒,时常为220-350s;第三项,假捻纱的移速为2cm/s,自经过8-20m距离后,没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内并于5s后离开,令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附着在假捻纱的外侧。
46.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能够渗入到假捻纱内,并且在假捻纱离开浸泡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后,通过环境进行控湿,而后再次进入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内,使得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能够附着在假捻纱的外侧,不会过多渗入到假捻纱内,从而避免假捻纱外侧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不均匀,同时,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在假捻纱内凝固以后,其能够对假捻纱内的纤维进行粘接,令假捻纱的结构有效抱合,不易散开,同时由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中醋酸乙烯的浓度低,从而使得其凝固以后会形成软性的薄膜状连接物来对假捻纱中的纤维进行连接,能够对假捻纱的强度和韧性进行增强,但是不会影响其柔性。
47.步骤七:假捻纱通过刮料板1刮除多余难溶性浆液,并在假捻纱表面形成一层1-3丝的浆液层,得到芯纱,其中,刮料板1为呈圆锥状的板件,刮料板1竖直放置,设置在环锭纺机的牵引罗拉的正上方,且其顶角处开设有竖直设置的通孔2,通孔2的直径大于假捻丝的直径3-8丝。
48.步骤七经过后,刮料板1能够对多余的难溶性浆液进行刮除,使得难溶性浆液在假捻丝的外侧形成1-3丝的浆液层,使得假捻纱的外侧可以均匀上浆。
49.步骤八:于芯纱的难溶性浆料干燥前,取额外的未带有难溶性浆液的假捻纱,通过环锭纺机螺旋交织于芯纱外侧后进行晾干,得到复合纱,并在晾干后进行卷绕,将复合纱缠绕在线管。
50.而经过了步骤八以后,浆液层的外侧可以缠绕未带有难溶性浆液的假捻纱,从而使得浆液层可以部分从里侧渗入到未带有难溶性浆液的假捻纱内,使得整个复合纱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不会松开。
51.步骤九:将若干缠绕有复合纱的线管放置整经机的放线架上,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复合纱的自由端扯出缠绕在整经机的线辊上,通过整经机来进行整经。
52.步骤十:通过水溶性浆料对复合纱进行上浆并晾干,具体上浆步骤介于整经机整经之前,在整经机的放线架与卷绕机构之间安装浆纱机和烘干机,合整经、浆纱为一道工
序,得到外表面附着有水溶性浆料的复合纱,并且水溶性浆料在烘干机的作用下凝固,其中,水溶性浆料为天然粘着剂,天然粘着剂包括小麦淀粉、玉蜀黍淀粉、米淀粉、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等。
53.步骤十一:对带有水溶性浆料的复合纱通过喷气织机上机穿综,织造,得到白坯布。
54.步骤十二:对白坯布进行通过缝纫机缝接后,烧毛轧水。
55.步骤十三:然后对烧毛轧水后的白坯布进行退煮,退煮为酶退煮,将水溶性浆料去除,保留难溶性浆液。
56.通过步骤九至步骤十三的操作,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将复合纱进行编织得到白坯布。
57.步骤十四:接着对白坯布进行水洗,水洗为通过离心洗布机进行清洗,并在清洗前先对退煮后的白坯布进行全方面揉搓,且揉搓的旋转角度为400
°
,压溃行程为120mm,次数为20次;
58.步骤十五:预定型及定型,最终得到面料本体。
59.最终的步骤十四和步骤十五,使得人们在最终获取面料本体之前,能够通过揉搓的方式将面料中醋酸乙烯浓度较高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晾干后形成的硬部通过揉搓的方式进行碾碎和打散,避免面料本体出现局部硬挺的状态,使得整体的面料本体具有较好的韧性、结构强度以及纤维间抱合力,使得面料本体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断开起毛起球的问题。
6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