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67201发布日期:2022-03-09 03:0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20-40重量份的棉纤维以及60-80重量份的涤纶纤维进行三次和毛,并制成生条;步骤二:对生条进行多级针梳,得到条子;步骤三:将条子反复喂入粗纱机得到粗纱;步骤四:将粗纱反复喂入细纱机得到细纱;步骤五:将细纱通过假捻器假捻后得到假捻纱;步骤六:通过难溶性浆料进行上浆;步骤七:假捻纱通过刮料板(1)刮除多余难溶性浆液,并在假捻纱表面形成一层1-3丝的浆液层,得到芯纱;步骤八:于芯纱的难溶性浆料干燥前,取额外的未带有难溶性浆液的假捻纱,通过环锭纺机螺旋交织于芯纱外侧后进行晾干,得到复合纱,并在晾干后进行卷绕;步骤九:对卷绕的复合纱进行整经;步骤十:通过水溶性浆料对复合纱进行上浆并晾干;步骤十一:对带有水溶性浆料的复合纱通过喷气织机上机织造,得到白坯布;步骤十二:对白坯布进行缝接后,烧毛轧水;步骤十三:退煮,将水溶性浆料去除,保留难溶性浆液;步骤十四:水洗;步骤十五:预定型及定型,最终得到面料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包括:第一项,难溶性浆液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中醋酸乙烯的浓度小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中醋酸乙烯的浓度,假捻纱先浸泡经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浸泡时常为30-130s;第二项,浸泡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后的假捻纱于阴凉干燥的环境中晾晒,时常为220-350s;第三项,假捻纱的移速为2cm/s,自经过8-20m距离后,没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内并于5s后离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板(1)为呈圆锥状的板件,且其顶角处开设有竖直设置的通孔(2),所述通孔(2)的直径大于假捻丝的直径3-8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浆料为天然粘着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粘着剂包括小麦淀粉、玉蜀黍淀粉、米淀粉、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煮为酶退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十四中水洗为通过离心洗布机进行清洗,并在清洗前先对退煮后的白坯布进行全方面揉搓,且揉搓的旋转角度为400
°
,压溃行程为120mm,次数为20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韧度机织织物制备工艺,涉及纺织品制备技术,旨在解决面料在进行一段时间的使用过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起球现象,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步骤一:将20-40重量份的棉纤维以及60-80重量份的涤纶纤维进行三次和毛,并制成生条;步骤二:对生条进行多级针梳,得到条子;步骤三:将条子反复喂入粗纱机得到粗纱;步骤四:将粗纱反复喂入细纱机得到细纱;步骤五:将细纱通过假捻器假捻后得到假捻纱;步骤六:通过难溶性浆料进行上浆;步骤七:假捻纱通过刮料板刮除多余难溶性浆液,并在假捻纱表面形成一层1-3丝的浆液层,得到芯纱。本发明能够生产出结构强度较高,不易磨损松散发生起球现象的面料。松散发生起球现象的面料。松散发生起球现象的面料。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娟 夏雅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江市青艳纺织整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7
技术公布日:2022/3/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