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效率降低;β角度过小,如果要使冷凝器容量较大,可能会使整体空间不足,而如果宽度不变,冷凝器容量会较小。所述冷凝器5安置在滚筒的上方空间内,本实施例中集流管60的轴心延伸方向与所述水平面大致垂直,两者之间形成的角度在90° ±3°以内,可避免集流管60相对于竖直面偏斜过度而占用过大空间,从而可在有限空间内相对增大冷凝器容量及其换热面积。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冷凝器5与蒸发器6均为单流程多层结构,另夕卜,也可以是多流程结构如双流程、三流程或四流程等。
[0048]请参阅图1至图3、图7至图10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1包括上下分开设置以相互组装固定的第一底座216及第一盖体217,第二壳体22包括左右分开设置以相互组装固定的第二底座224及第二盖体225,该等底座、盖体具体可以为塑料件,如采用热塑性材料通过注塑形成,上述第一底座216及第一盖体217周侧设有若干螺纹孔2100,第二底座224及第二盖体225周侧设有若干螺纹孔2200,供螺钉(未图示)穿过从而将各自的底座及盖体相互固定,当然底座及盖体也可以卡扣等方式固定,所述底座及盖体通过凹凸配合结合密封材料以实现密封,从而防止漏风,另外也可以通过底座及盖体相互配合后再进行塑料焊接而实现防止漏风,这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想象得到。
[0049]所述第一壳体21形成有分别挡在冷凝器5两端的导风部218、用于收容定位冷凝器5集流管50的凹部219,冷凝器5集流管50插入该凹部219以稳固定位,该导风部218、凹部219形成相对固定冷凝器5的限位结构,以防止冷凝器5过度移动,而不是绝对不能移动。所述凹部219形成于自第一壳体21内侧凸出设置的环状凸台内,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型,且便于集流管插入,所述凹部219也可由其他形状凸台形成,例如凸台的内缘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凸台的外轮廓则设置成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等,根据制造需要而定。由于冷凝器5呈倾斜设置,相对应配合的导风部218相对错开分布在第一壳体21两侧,可降低第一壳体的宽度尺寸,具体地第一壳体21两侧的导流部218前后错开,该导风部218在第一壳体21内宽度方向的两侧沿空气流动方向呈流线型设置,并卡持在冷凝器5两侧的翅片区500与无翅片区501、502的临界处,将翅片区、无翅片区分隔开,从而导风部218导引空气流200尽量均匀流向翅片区500,防止空气流从两端的无翅片区通过。所述第一壳体21的导风部靠近冷凝器5 —侧的风道的间距与冷凝器的翅片区的宽度大致相同,前者略大于后者,具体而言两者相差不超过±2mm,以最大程度导引空气流均匀流向翅片区500。
[0050]与冷凝器5相连接的连接管路包括管路出口 503及管路进口 504,所述第一壳体21具有分别收容该管路出口及管路进口的两缺口 2101、2102,由于冷凝器5倾斜设置,所述连接管路在第一壳体21内横向延伸,使得管路出口 503、管路进口 504布置于第一壳体21的同一侧,可简化连接管路的布置,底座216形成收容第一壳体21内连接管路的管路容纳部2161,有利于合理布置连接管路、节省空间,管路容纳部2161自第二壳体内侧向外凸出设置,可减少挡风、防止对气流造成不必要的阻碍。
[0051]请参阅图1、图11至图16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2形成有分别挡在蒸发器6两端的导流部226、用于收容定位蒸发器6集流管60的凹部227,蒸发器6的集流管60插入该凹部227以稳固定位,该导流部226、凹部227形成相对固定蒸发器6的限位结构,以防止蒸发器6过度移动,而不是绝对不能移动。所述凹部227形成于自第二壳体22内凸出设置的环状凸台内,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型,且便于集流管插入;所述凹部227也可由其他形状凸台形成,例如凸台的内缘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凸台的外轮廓则设置成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等,根据制造需要而定。所述导流部226相对错开分布在第二壳体22两侧,具体地,第二壳体两侧的导流部226上下错开,该导流部226在第二壳体22内宽度方向的两侧沿空气流动方向呈流线型设置,并卡持在蒸发器6两侧的翅片区600与无翅片区601、602的临界处,将翅片区、无翅片区分隔开,从而导流部226可导引空气流200尽量流向翅片区600,防止空气流从两端的无翅片区通过、使到达蒸发器6的空气尽量均匀通过翅片区进行换热。所述第二壳体22的导风结构靠近蒸发器6 —侧的风道的宽度与蒸发器的翅片区的宽度大致相同,前者略大于后者,具体而言两者相差不超过±2_,以最大程度导引空气流均匀流向翅片区600。
[0052]所述第二壳体22上可组装有位于蒸发器6 —侧的清洗装置,具体地该清洗装置可为喷淋系统7,该喷淋系统7包括连接自来水的进水管道71、设有多个洒水孔700的出水管道72。所述第二壳体22设有用于安装喷淋系统7的收容孔2201、位于收容孔周侧且固定喷淋装置7的台阶状固定部2202,所述喷淋系统7的进水管道71穿过收容孔2201且安装在固定部2202上,喷淋系统7具有与该固定部两侧相配合的第一^^持部711、第二卡持部712,组装后喷淋系统7的第一卡持部711、第二卡持部712分别夹持在固定部2202两侧,组装稳固;即使有外力拉扯喷淋系统7时,具体地所述固定部2202、第二卡持部712相抵接可防止喷淋系统7向外脱离,所述第一卡持部711、固定部2202相抵接可防止喷淋系统7向第二壳体内移动。
[0053]所述喷淋系统7的进水管道71通过橡胶软管(未图示)与控制进水的电磁阀(未图示)相连,当喷淋系统启动后,自来水等外部水源进入进水管道,再从出水管道72的洒水孔700流出,形成对准蒸发器冲洗的清洗水流,避免蒸发器6使用过程中发生灰尘积聚,从而防止过量灰尘杂质降低蒸发器6的换热效率;对应于蒸发器6的倾斜方向,喷淋系统7安装在蒸发器6较低一端的上方,由于所述喷淋系统7设置在蒸发器6上方,对准蒸发器进行冲洗,可依靠该水流压力及水流的自身重力从上到下冲淋蒸发器6,清洗水流的冲击力较大,可提升冲淋效果;所述喷淋系统7安装角度尽量与蒸发器6布置角度垂直,具体地出水管道72与蒸发器6的扁管所在倾斜面相垂直,进一步提升冲洗效果;所述洒水孔700的直径较小,具体地直径大致为0.7_-1_,可提高喷出的清洗水流的压力,进一步提升冲洗效果,尤其当干衣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空气流200带来的棉絮等杂质极易粘附在蒸发器表面,冲击力较大的清洗水流更易于冲洗粘附在蒸发器上的杂质,以保证蒸发器6的清洁。
[0054]所述第二壳体22具有内外贯穿的排水开孔228,由于所述蒸发器6的扁管61倾斜设置,从而蒸发器具有高端、低端,集流管60形成于蒸发器的低端,所述第二壳体22具有位于蒸发器下方以用于排出冷凝水的排水部2261、位于蒸发器的下方或侧下方的排水开孔228,该排水部2261位于蒸发器的斜下方并延伸到排水开孔228,所述排水部2261形成于集流管60的下方,便于导引冷凝水流动,所述导流部226呈条状结构自第二壳体22内凸出,该导流部226分别卡持在蒸发器低端、高端,该两导流部之间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风道,对位于低端的导流部226而言,上述排水部2261形成于该低端导流部一侧与第二壳体内缘之间,该低端的导流部另一侧形成上述风道。
[0055]烘干过程中,湿度相对较大的空气流200从滚筒后侧的引风管道220进入第二壳体22,然后由下往上通过倾斜设置的蒸发器6,空气流200中的水分在蒸发器表面凝结,并依靠自身重力沿着蒸发器扁管61外壁朝向集流管60流动。由于导流部226与第二壳体22的内边缘未直接连接而形成缺口状的上述排水部2261,可供汇集到集流管60附近的冷凝水流下,直到排水开孔228处排出第二壳体,空气流200则被导流部226引导向上沿风道流向蒸发器6,使得空气流200、冷凝水相对分开流动,防止气液逆流、避免冷凝水增加空气流的湿度,所述导流部226采用如上结构,固定蒸发器的同时,可兼顾气液分流。所述排水开孔228设置在第二壳体22靠下的位置,缩短了冷凝水排出的流程,有利于冷凝水及时排出;由于蒸发器6倾斜设置,冷凝水可顺利积聚到较低的集流管60所在低端,排水通畅。所述排水开孔228设置在第二底座224 (如本实施例所示)或第二盖体225靠下的位置,排水开孔228可通过连接橡胶波纹管104连接到滚筒外底部的排水结构,冷凝水及清洗蒸发器6后流下的污水的排出残留率低,以防止杂质沉积而产生异味,可不需要抽水水泵抽取,节省能耗。
[0056]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滚筒3底部的外滚筒排水口(未图示)、与该排水口连接的排水水泵(未图示),所述橡胶波纹管104连接该外滚筒排水口与排水水泵进行排水;或者排水结构也可设置连接到橡胶波纹管104的总排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