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盒组件、清洁机器人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1397发布日期:2022-07-01 19:4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尘盒组件、清洁机器人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清洁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盒组件、清洁机器人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2.清洁机器人(例如,扫地机器人)在地板上自动移动的同时,可以将地板上的灰尘和疏松碎屑等杂物通过风道吸入机器人的尘盒中,对其行走到的区域进行清洁。机器人以其方便使用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
3.为避免用户频繁倒灰,在与机器人配套的充电座上增加大尺寸的集尘器和抽吸单元。当清洁机器人回充电座充电时,抽吸单元将机器人尘盒中的灰尘吸入到充电座的集尘器内,这个过程也叫作倒吸尘。目前发现,经倒吸尘后,机器人的尘盒中还是残留较多灰尘,尘盒排尘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尘盒组件、清洁机器人及其系统,以解决尘盒内残留较多灰尘,尘盒排尘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尘盒组件,所述尘盒组件包括尘盒本体、封盖件和辅助排尘结构,所述尘盒本体设有进风口、排尘口以及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尘口连通的内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尘口可通过抽尘气流,所述封盖件连接所述尘盒本体,所述封盖件可活动至封盖或开放所述排尘口的位置,所述辅助排尘结构连接于所述尘盒本体并收容于所述内腔内,所述辅助排尘结构用于引导抽尘气流经过所述内腔的预设垃圾滞留区域,进而经所述排尘口排出。
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尘盒组件,所述尘盒组件包括尘盒本体和辅助排尘结构,以及封盖件,所述尘盒本体设有进风口、排尘口以及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尘口连通的内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尘口可通过抽尘气流,所述辅助排尘结构连接于所述尘盒本体,所述辅助排尘结构可阻挡或允许自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流向所述内腔,所述封盖件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尘盒本体,以封盖或开放所述排尘口。
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尘盒组件,所述尘盒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
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所述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基站,所述清洁基站设置有集尘口,所述集尘口用于与所述尘盒本体的排尘口对接,所述清洁基站通过所述集尘口和所述排尘口抽吸所述内腔内的垃圾。
9.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尘盒组件、清洁机器人及其系统,通过所述辅助排尘结构连接于所述尘盒本体并收容于所述内腔内,当所述封盖件开放所述排尘口时,外部集尘设备可以经所述排尘口抽吸所述内腔的垃圾,所述辅助排尘结构用于引导抽尘气流经过所述内腔的预设垃圾滞留区域,有利于促进所述内腔的预设垃圾滞留区域处的垃圾经所述排尘口排出,从而提高所述尘盒组件的垃圾回收率,解决尘盒内残留较多灰尘的问题。
附图说明
10.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提供的清洁机器人与清洁基站的对接示意图;
1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尘盒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1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尘盒组件的侧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一;
1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尘盒组件的侧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二;
1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尘盒组件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一;
1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尘盒组件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二;
1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尘盒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1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尘盒组件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一;
20.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尘盒组件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二;
21.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尘盒组件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尘盒组件的侧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一;
23.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尘盒组件的侧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二;
24.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尘盒组件的侧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25.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尘盒组件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再者,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
28.实施例一
29.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100。所述清洁机器人100包括机器人主体40和可拆卸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40的尘盒组件200。所述尘盒组件200包括尘盒本体10、封盖件20和辅助排尘结构30。所述尘盒本体10设有进风口12、排尘口13以及与所述进风口12和所述排尘口13连通的内腔14,所述排尘口13用于通过抽尘气流,所述封盖件20连接所述尘盒本体10,所述封盖件20可活动至封盖或开放所述排尘口13的位置,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连接于所述尘盒本体10并收容于所述内腔14内,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用于引导抽尘气流经过所述内腔14的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进而经所述排尘口13排出。
30.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尘盒组件200、清洁机器人100及其系统,通过所述辅助排尘
结构30连接于所述尘盒本体10并收容于所述内腔14内,当所述封盖件20开放所述排尘口13时,外部集尘设备可以经所述排尘口13抽吸所述内腔14的垃圾,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用于引导气流经过所述内腔14的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有利于促进所述内腔14的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处的垃圾经所述排尘口13排出,从而提高所述尘盒组件200的垃圾回收率,解决尘盒内残留较多灰尘的问题。
3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清洁机器人100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式机器人、擦地机器人或洗地机器人等其中任意一种。当然,所述清洁机器人100可以不局限于上述举例。
3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洁机器人100为扫拖一体式机器人。所述机器人主体40为所述清洁机器人100的主体部分,所述机器人主体40可以呈圆形、矩形或d形等任意一种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机器人主体40也可以是其他设计构造,例如,机器人主体40为一体成型结构、左右分离设置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本体的材料、形状、结构等不做限定。
33.所述机器人主体40可以包括底盘41和上盖组件42,上盖组件42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41上,以在使用期间保护清洁机器人100内部的各种功能部件免受激烈撞击或无意间滴洒的液体的损坏;底盘41和/或上盖组件42用于承载和支撑各种功能部件。所述上盖组件42背离所述底盘41的表面形成外观面,可以提升所述清洁机器人100的整体外观,外观面上可以设置按键,方便用户通过按键操作所述清洁机器人100。所述底盘41和所述上盖组件42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为所述清洁机器人100的内部器件提供排布空间。所述清洁机器人100可以在所述安装腔中排布真空泵、电路板、地面检测传感器、碰撞检测传感器和沿墙传感器等。
34.所述清洁机器人100包括安装于所述底盘41上的行走机构43,所述行走机构43包括两个行走轮、至少一个万向轮、以及用于带动轮子转动的马达,所述两个行走轮和所述至少一个万向轮至少部分凸伸出所述底盘41的底部,例如,在清洁机器人100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所述两个行走轮可以部分地隐藏于底盘41内。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43还可以包括三角履带轮、麦克纳姆轮等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行走机构43也可以不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万向轮。
35.所述清洁机器人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中扫刷44,所述至少一个中扫刷44可以设于底盘41的底部开设的收容槽45内,收容槽45内开设有吸尘口46,该吸尘口46与尘盒组件200以及吸尘风机50连通,使得当中扫刷44转动时将地面上的灰尘、垃圾搅起,利用吸尘风机50产生抽吸力把灰尘、垃圾从吸尘口46吸入至尘盒组件200内。
36.所述清洁机器人100可以被设计成自主地在地面上规划路径,也可以被设计成响应于遥控指令在地面上移动。所述清洁机器人100可以通过陀螺仪、加速度计、摄像头、gps定位和/或激光雷达等其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行导航,例如,所述清洁机器人100可以在顶面凸出设置激光雷达,通过激光雷达对周围环境进行扫描采集障碍物数据,根据障碍物数据建立环境地图,可以根据环境地图进行实时定位,便于规划清洁路径。
37.所述清洁机器人100可以自主地导航至清洁基站300,使得所述清洁机器人100与清洁基站300完成对接,所述清洁机器人100的排尘口13与清洁基站300的集尘口47对接连通,从而清洁基站300可以经上述集尘口47和排尘口13抽吸所述尘盒组件200内的垃圾,实现将所述清洁机器人100内的垃圾回收至清洁基站300上。
3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尘盒组件20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器人主体40上。所述尘盒组件200与所述机器人主体40的装配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主体40的底盘41在周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尘盒组件200的尘盒本体1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尘盒本体10可以在底部或者侧部形成所述排尘口13,其中,所述尘盒本体10可以单独安装于所述底盘41的安装槽内,所述尘盒本体10也可以与水箱组装为一体后再安装于所述底盘41的安装槽内。或者,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主体40的上盖组件42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尘盒组件200的尘盒本体1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尘盒本体10在底部形成所述排尘口13,其中,所述尘盒本体10可以单独安装于所述上盖组件42的安装槽内,所述尘盒本体10也可以与水箱组装为一个整体后再安装于所述上盖组件42的安装槽内。
39.所述尘盒本体10的进风口12与所述底盘41上的吸尘口46相连通。所述尘盒本体10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内腔14的出风口18,所述尘盒本体10通过所述出风口18与吸尘风机50相连通。所述尘盒组件200还包括过滤件19,所述过滤件19连接于所述尘盒本体10,所述过滤件19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8处,所述过滤件19可以过滤气流中的垃圾颗粒,从而将垃圾截留在所述尘盒本体10的内腔14内。所述过滤件19可以是海帕、海绵或其他类型的过滤介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件19也可以安装在所述尘盒本体10内部。
40.所述进风口12和所述排尘口13可通过抽尘气流,外部的清洁基站300与所述清洁机器人100对接后,清洁基站300可以通过风机在所述排尘口13处产生抽吸负压,在负压作用下外部气体可以形成抽尘气流依次经过所述进风口12和所述排尘口13,所述尘盒本体10的内气体在抽吸负压作用下带动垃圾经所述排尘口13排出,实现清洁基站300回收尘盒本体10所存储的垃圾。
41.所述封盖件20连接所述尘盒本体10,所述封盖件20可相对所述尘盒本体10活动至封盖或开放所述排尘口13的位置。所述封盖件20可以在外部抽吸作用相对所述尘盒本体10活动至开放所述排尘口13的位置,并在抽吸作用撤销之后,所述封盖件20在弹簧弹性回复作用或者自身弹性作用下活动至封盖所述排尘口13的位置。当所述封盖件20活动至封盖所述排尘口13的位置时,所述排尘口13处于封闭的状态,清洁机器人100可以正常清扫地面上的垃圾,并通过抽吸力将垃圾抽吸到尘盒本体10内;当所述封盖件20活动至开放所述排尘口13的位置时,所述排尘口13处于打开的状态,清洁基站300可以通过所述排尘口13抽吸所述尘盒本体10内的垃圾。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封盖件20也可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尘盒本体10活动。
42.其中,所述封盖件20可以为塑胶盖板、金属盖板、橡胶盖板或硅胶盖板等其中任意一种。
43.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为所述尘盒本体10内容易滞留垃圾的区域,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可以包括在所述尘盒本体10底部的局部区域,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也可以包括在所述尘盒本体10的底部至顶部之间的局部区域,例如包括所述尘盒本体10的侧板17和底板16所在的部分区域。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相对进风口12远离排尘口13设置,当清洁基站300通过所述排尘口13产生抽吸作用时,由于所述进风口12处容易漏风,导致抽尘气流容易从所述进风口12处沿较短的路径流向所述排尘口13,而尘盒本体10内远离所述排尘口13的部分区域的垃圾容易滞留在所述尘盒本体10内部,导致垃圾回收效率不
高。
44.请参阅图6和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邻近所述进风口12设置。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12的导流通道36,所述导流通道36形成所述内腔14的一部分,所述导流通道36具有导风口37,所述导风口37朝向所述内腔14的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所述导流通道36可以起到转换风向的作用,使得来自所述进风口12的气流可以经过所述尘盒本体10的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从而扬起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内的垃圾,跟随气流最终经所述排尘口13排出,从而有效减少垃圾滞留在尘盒本体10内,提高垃圾回收效率。
4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也可以为设置于所述尘盒本体10上的开口,所述开口邻近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设置,所述尘盒本体10在所述开口处设置有过滤部,所述过滤部可以对经过的气体起到过滤作用,从而当清洁基站300通过所述排尘口13产生抽吸作用时,部分气体从所述开口处流入所述尘盒本体10内,带动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内的垃圾流向所述排尘口13,同样也可以提高垃圾回收效率。
46.请参阅图3、图4和图5,进一步地,所述尘盒本体10包括顶板15和相对所述顶板15设置的底板16,以及连接所述顶板15和所述底板16的侧板17。所述侧板17、所述顶板15和所述底板16围设形成所述内腔14。所述进风口12贯穿所述侧板17设置,所述排尘口13贯穿所述侧板17或者所述底板16设置。
47.其中,所述侧板17呈环状,所述侧板17围合于所述顶板15和所述底板16的周侧。所述侧板17可以呈矩形环状、圆形环状或异形环状等任意一种,所述侧板17的具体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
4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尘口13贯穿所述侧板17设置。所述进风口12和所述排尘口13分别位于所述尘盒本体10的相对两侧,例如,所述进风口12位于所述尘盒本体10的前侧,所述排尘口13位于所述尘盒本体10的后侧,则可以从所述尘盒本体10的后侧实现排尘。
49.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尘口13贯穿所述底板16设置,则可以从所述尘盒本体10的底部实现排尘。
50.请参阅图6和图7,进一步地,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与所述排尘口13的最大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进风口12与所述排尘口13的最大距离。
5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尘口13和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12的进风方向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进风口12开设在所述尘盒本体10的侧板17上,所述进风口12大致位于所述尘盒本体10的中间位置上(所述进风口12可以位于所述尘盒本体10的正中间位置,或者所述进风口12也可以位于所述尘盒本体10的中间偏左位置,或者所述进风口12也可以位于所述尘盒本体10的中间偏右位置),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和排尘口13分别位于所述尘盒本体10的两侧边缘区域,所述排尘口13可以开设在所述侧板17或所述底板16上。由于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与所述排尘口13的最大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进风口12与所述排尘口13的最大距离,即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与排尘口13的距离相对较远,使得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内的垃圾容易滞留,通过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可以引导气流经过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促进排空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内的垃圾。
5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尘口13也可以大致位于所述尘盒本体10的中间位置上(所述排尘口13可以位于所述尘盒本体10的正中间位置,或者所述排尘口13也可以位于所
述尘盒本体10的中间偏左位置,或者所述排尘口13也可以位于所述尘盒本体10的中间偏右位置)。
53.请参阅图4、图5、图6和图7,进一步地,所述排尘口13和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均邻近所述尘盒本体10的底部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尘口13邻近所述尘盒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利于通过所述排尘口13排出所述尘盒本体10底部的垃圾(包括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的垃圾)。其中,所述排尘口13可以开设在所述底板16上,或者,所述排尘口13也可以开设在所述侧板17邻近所述底板16的部分上。
54.请参阅图6、图7和图8,进一步地,所述内腔14在底部设置有平坦区域141和连接所述平坦区域141的斜坡区域142,所述排尘口13邻近所述平坦区域141设置,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至少部分排布于所述斜坡区域142内。
5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16靠近所述顶板15一侧设置有底表面161,所述底表面161位于所述内腔14的底部,所述底表面161包括所述平坦区域141和所述斜坡区域142。所述平坦区域141的表面可以为所述内腔14底部的平坦表面。所述斜坡区域142位于所述尘盒主体的边缘区域,所述斜坡区域142相对所述平坦区域141倾斜设置。所述斜坡区域142的表面可以为所述内腔14底部的倾斜平面或者倾斜弧面。由于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至少部分排布于所述斜坡区域142内,当所述排尘口13开放进行排尘时,所述斜坡区域142可以引导滞留的垃圾流向所述平坦区域141,进而经所述排尘口13排出,有利于消除所述尘盒本体10内残留的垃圾。
56.请参阅图6、图7和图8,进一步地,所述排尘口13与所述导风口37错开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口37朝向所述尘盒本体10的第一区域,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区域内,所述排尘口13位于所述所述尘盒本体10的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为不同的区域。所述导风口37可以引导气流优先经过第一区域,从而能够将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的垃圾扬起,跟随气流最终从所述排尘口13排出。
57.请参阅图6、图7、图8和图9,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包括连接所述尘盒本体10的导流挡板31,所述导流挡板3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进风口12的进风方向上,所述导流挡板31和所述尘盒本体10围设形成有所述导流通道36。
5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12朝向所述顶板15设置,所述导流挡板31连接所述顶板15和所述侧板17,并与所述底板16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挡板31、所述顶板15和所述侧板17之间围设形成有所述导流通道36,所述导流通道36背离所述顶板15一侧部分敞开或者完全敞开形成所述导风口37。
59.所述导流挡板31连接于所述尘盒本体10。所述导流挡板31可以固定连接所述尘盒本体10,所述导流挡板31也可以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尘盒本体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挡板31与所述顶板15一体注塑成型形成一个整体,与所述尘盒本体10的侧板17以及底板16进行装配;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挡板31与所述侧板17一体注塑成型形成一个整体,与所述尘盒本体10的顶板15以及底板16进行装配;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挡板31、所述顶板15和所述侧板17一体注塑成型形成一个整体,与所述尘盒本体10的底板16进行装配;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挡板31通过卡扣、转轴、插销、螺钉、插接或者胶水粘结等方式连接于所述顶板15,或/和,所述导流挡板31也可以通过卡扣、转轴、插销、螺钉、插接或者胶水粘结等方式连接于所述侧板17。
60.所述导流挡板31可以呈“l”形、直条形、弧形或“t”形等,所述导流挡板31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61.所述导流挡板3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进风口12的进风方向上,所述导流挡板31、所述进风口12所在的部分侧板17和所述顶板15围设形成所述导流通道36。当所述排尘口13处于开放状态以通过真空吸力进行排尘时,气体在负压作用下自所述进风口12吸入所述尘盒本体10内形成抽尘气流,抽尘气流沿进风口12首先冲击所述导流挡板31,所述导流挡板31可以阻挡抽尘气流继续冲击所述顶板15后迅速流向所述排尘口13,上述抽尘气流可以沿导流通道36内流动而优先导向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后流向排尘口13,从而优化抽尘气流的流动路径,减少甚至消除垃圾滞留。
62.通过所述导流通道36背离所述顶板15一侧部分敞开或者完全敞开形成所述导风口37,即所述导风口37朝向所述尘盒本体10的底部,使得抽尘气流可以从所述导风口37流向所述尘盒本体10的底部,有利于将所述尘盒本体10底部的垃圾扬起,便于随气流流向所述排尘口13。
63.请参阅图6、图7、图8和图9,进一步地,所述侧板17包括第一侧挡板17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挡板172,所述第一侧挡板171连接所述顶板15和所述底板16,所述第二侧挡板172连接所述顶板15和所述底板16,所述两个第二侧挡板172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挡板171的两端,所述进风口12贯穿所述第一侧挡板171设置,所述导流挡板31连接所述第一侧挡板171、所述第二侧挡板172和所述顶板15,或者,所述导流挡板31连接所述两个第二侧挡板172和所述顶板15。
6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17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挡板171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挡板。所述第三侧挡板连接所述顶板15、所述底板16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172,所述第一侧挡板171、所述第三侧挡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172组成所述侧板17,所述侧板17可以呈矩形环状、圆环状、d形环状或异形环状,在此不作限定。所述第一侧挡板171、所述第三侧挡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172可以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一侧挡板171、所述第三侧挡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172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转轴、插销、螺钉、插接或者胶水粘结等方式连接。
6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12位于所述尘盒本体10的中间位置上,所述尘盒本体10的侧板17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挡板174,所述两个侧挡板174位于所述进风口12的两侧,所述两个侧挡板174包括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172。所述排尘口13邻近所述两个侧挡板174中的一个,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邻近所述两个侧挡板174中的另一个,即所述排尘口13邻近所述两个第二侧挡板172中的一个,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邻近所述两个第二侧挡板172中的另一个。
66.所述导流挡板31连接所述第一侧挡板171、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顶板15。所述导流挡板31包括第一导流分段311和第二导流分段312。
67.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进风口12的进风方向上。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与所述进风口12所在的部分侧板17间隔设置,即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与所述第一侧挡板17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可以沿直线或者弧线延伸,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的上边缘贴合所述顶板15。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一端邻近所述进风口12,另一端延伸至靠近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处,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可以将至少部分气流导向预设垃圾
滞留区域11处。其中,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172中一个,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172中另一个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172。
68.所述第二导流分段312阻隔于所述进风口12靠近所述排尘口13一侧,所述第二导流分段312可以阻挡自所述进风口12进入的气流沿较短路径流向所述排尘口13。所述第二导流分段312连接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和所述进风口12所在的部分侧板17,即所述第二导流分段312连接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和所述第一侧挡板171。其中,所述第二导流分段312和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可以呈夹角设置,或者,所述第二导流分段312和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通过过渡圆角平滑连接。
69.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所述第二导流分段312、所述顶板15和所述第一侧挡板171围设形成所述导流通道36。
70.请参阅图8和图1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挡板31与所述第一侧挡板171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挡板31连接所述两个第二侧挡板172和所述顶板15,所述导流挡板3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个第二侧挡板172,所述导流挡板31两端之间的上边缘贴合所述顶板15,使得所述导流挡板31、所述顶板15和所述第一侧挡板171围设形成所述导流通道3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挡板31可以连接所述顶板15,所述导流挡板31两端之间的上边缘贴合所述顶板15,所述导流挡板31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侧挡板172间隔设置。
71.请参阅图7、图8和图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分段312在所述顶板15与所述底板16的相对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在所述顶板15与所述底板16的相对方向上的高度,从而进一步阻碍自所述进风口12进入的气流绕过所述第二导流分段312沿较短路径流向所述排尘口13,有利于引导自所述进风口12进入的气流沿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流动而经过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并且,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在所述顶板15与所述底板16的相对方向上的高度相对较小,可以允许自所述进风口12进入的部分气流绕过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1,避免所述清洁机器人100正常集尘时垃圾在所述导流挡板31的引导下集中于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有利于保证所述集尘本体均匀集尘。
72.请参阅图7、图8和图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2与所述进风口12所在的部分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侧挡板174的长度的一半,从而避免所述第一导流分段312过于靠近所述进风口12而导致垃圾集中在第一导流分段312和所述进风口12之间。
73.请参阅图7、图8和图9,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口37在所述尘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导风口37的延伸长度超过所述尘盒本体10的长度的一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挡板171大致沿平行所述尘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挡板172大致沿平行所述尘盒本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通过所述导风口37的延伸长度超过所述尘盒本体10的长度的一半,使得所述导风口37的面积足够大,自所述导风口37吹出的气流可以经过所述尘盒本体10的大部分区域,有利于促进所述尘盒本体10内的垃圾排空。
74.实施例二
75.请参阅图11,本实施例二提供另一种尘盒组件200,所述尘盒组件200同样可以应用于清洁机器人100。实施例二提供的尘盒组件2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尘盒组件200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包括连接所述尘盒本体10的进尘管32,所述进尘管32对接所述进风口12设置,所述进尘管32的内腔14形成所述导流通道36,所述进尘管32远离所述
进风口12一端设置有所述导风口37。
76.所述进尘管32由所述进风口12延伸至所述尘盒本体10的内腔14中。所述进尘管32可以与所述尘盒本体10一体注塑成型,所述进尘管32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胶水粘结、卡扣连接或插销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尘盒本体10。
77.所述进尘管32的导风口37的朝向与所述进风口12的朝向不同,所述进尘管32的导风口37朝向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所述进尘管32同样能够引导气流经过预设垃圾滞留区域11。
78.实施例三
79.请参阅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三提供另一种尘盒组件200,所述尘盒组件200同样可以应用于清洁机器人100。实施例三提供的尘盒组件2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尘盒组件200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连接于所述尘盒本体10,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可阻挡或允许自所述进风口12进入的气流流向所述内腔14,所述封盖件20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尘盒本体10,以封盖或开放所述排尘口13。
80.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包括驱动机构34和活动盖板35,所述驱动机构34固定于所述尘盒本体10上,所述活动盖板35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尘盒本体10,所述驱动机构34可驱动所述活动盖板35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活动盖板35在第一预设位置封盖所述进风口12,所述活动盖板35在第二预设位置开放所述进风口12。
81.其中,所述驱动机构34可以包括驱动装置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装置可以为转动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可以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装置输出轴的输出齿轮,以及连接所述活动盖板35的输入齿轮,以及传动连接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输入齿轮的至少一个传动件。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活动盖板35相对所述尘盒本体10转动,以实现所述活动盖板35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动件可以包括齿轮或/和传送带等。当然,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传动组件也可以局限于上述举例,所述驱动装置也可以是伸缩电机或电磁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灵活调整所述驱动装置的具体类型以及所述传动组件的具体类型。
82.实施例四
83.请参阅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四提供另一种尘盒组件200,所述尘盒组件200同样可以应用于清洁机器人100。实施例四提供的尘盒组件2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尘盒组件200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辅助排尘结构30包括气旋分离器33,所述气旋分离器33设置有所述导流通道36。自所述进风口12进入的气流沿所述气旋分离器33的导流通道36作旋转运动,最终沿左旋方向或者右旋方向离开所述气旋分离器33,有利于带动预设垃圾滞留区域方向11流动至排尘口13。
84.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100系统,所述清洁机器人100系统包括上所述的清洁机器人100,以及清洁基站300。
85.所述清洁基站300设置有集尘口47,所述集尘口47用于与所述尘盒本体10的排尘口13对接,所述清洁基站300通过所述集尘口47和所述排尘口13抽吸所述内腔14内的垃圾。
86.所述清洁基站300包括基站本体60、集尘容器61和抽吸装置62。所述基站本体60设置有集尘腔63、集尘口47、进尘通道64和排气通道65。所述集尘口47用于所述清洁机器人100的排尘口13对接。所述进尘通道64一端连通所述集尘口47,另一端连通所述集尘腔63设
置。所述排气通道65一端连通所述集尘腔63设置,另一端连通大气设置。所述集尘容器6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基站本体60的集尘腔63内,所述集尘容器61安装于所述集尘腔63内可与所述进尘通道64连通,以及与所述排气通道65连通。所述抽吸装置62固定于所述基站本体60上,所述抽吸装置62用于驱动气体流动,所述抽吸装置62可以通过所述排气通道65抽出所述集尘容器61和所述进尘通道64内的气体,以在所述集尘容器61和所述进尘通道64内产生负压,以通过在负压作用下抽吸所述尘盒组件200内的垃圾至所述集尘容器61内。其中,所述集尘容器61可以是集尘袋或集尘盒或集尘罐。
8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