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6534发布日期:2020-12-08 14:32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垫,具体为一种可折叠床垫。



背景技术:

床垫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而使用的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的物品,床垫材质繁多,不同材料制作的床垫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睡眠效果,弹簧床垫属现代常用的、性能较优的床垫,其垫芯由弹簧组成,该垫有弹性好,承托性较佳、透气性较强、耐用等优点。

现有的床垫在使用时大多为平坦状态,从而不便于使用者进行依靠,并且不便于折叠,进而影响床垫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可折叠床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床垫在使用时大多为平坦状态,从而不便于使用者进行依靠,进而影响床垫的实用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床垫,包括床垫本体、侧面防护层和设置在侧面防护层内的折叠架,侧面防护层安装在床垫本体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架包括腰部支撑框和腿部折叠机构,所述腿部折叠机构包括一个腿部驱动机构、四个双连杆机构和一个腿部支撑框,四个所述双连杆机构连接在腿部支撑框和腰部支撑框之间,所述腿部驱动机构安装在腰部支撑框上且连接其中两个双连杆机构;

所述腿部驱动机构由一个连接框和一个第二电动伸缩杆组成;

所述双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第二连接头、一个第一连杆和一个第二连杆;

还包括头部折叠机构,所述头部折叠机构由一个头部支撑框、两个铰链、一个第一连接头、两个连接杆和一个第一电动伸缩杆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头与腰部支撑框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头与腿部支撑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铰接在两个第二连接头之间,所述第一连杆位于第二连杆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框靠近腰部支撑框的一侧与第二电动伸缩杆铰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腰部支撑框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铰链均铰接在头部支撑框与腰部支撑框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一端与头部支撑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头的顶部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腰部支撑框铰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与腰部支撑框相连,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头的底部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床垫本体内部的按摩组件和设置在侧面防护层下方的弹性组件,所述床垫本体由一个顶层、若干个支撑管、若干个圆杆和若干个弹簧组成,所述弹性组件由一个底层和若干个弹性气囊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层固定安装在侧面防护层的顶部,若干个所述支撑管、若干个圆杆和若干个弹簧均设置在侧面防护层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管的顶端与顶层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杆的顶端与支撑管的内壁穿插连接,所述圆杆的底端与侧面防护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圆杆的外表面,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管和侧面防护层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层的顶部与侧面防护层的底部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弹性气囊均设置在底层的内部,所述弹性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均与侧面防护层和底层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可折叠床垫,可实现腿部折叠,折叠方式符合人体工学,更为舒适,腿部折叠和头部折叠一起使用,可起到近似于沙发的效果,一方面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依靠,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该床垫的实用性,通过设置若干个支撑管能够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按摩,从而促进使用者背部的血液流动,并且通过设置圆杆和弹簧能够提高使用者躺着该床垫上时的舒适性,通过设置若干个弹性气囊能够提高该床垫的弹性,进一步提高使用者躺着该床垫上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床垫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床垫的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床垫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床垫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垫本体;111、顶层;112、支撑管;113、支撑杆;114、弹簧;2、侧面防护层;21、头部支撑框;22、腰部支撑框;23、腿部支撑框;24、铰链;25、第一连接头;26、连接杆;27、第一电动伸缩杆;28、第二连接头;29、第一连杆;210、第二连杆;211、连接框;212、第二电动伸缩杆;3、弹性组件;31、底层;32、弹性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5所示,包括床垫本体1、侧面防护层2和设置在侧面防护层2内的折叠架,侧面防护层2安装在床垫本体1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折叠架包括腰部支撑框22和腿部折叠机构,腿部折叠机构包括一个腿部驱动机构、四个双连杆机构和一个腿部支撑框23,四个双连杆机构连接在腿部支撑框23和腰部支撑框22之间,腿部驱动机构安装在腰部支撑框22上且连接其中两个双连杆机构;

腿部驱动机构由一个连接框211和一个第二电动伸缩杆212组成;

双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第二连接头28、一个第一连杆29和一个第二连杆210;

还包括头部折叠机构,头部折叠机构由一个头部支撑框21、两个铰链24、一个第一连接头25、两个连接杆26和一个第一电动伸缩杆27组成。

其中,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头28与腰部支撑框22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二连接头28与腿部支撑框23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9和第二连杆210均铰接在两个第二连接头28之间,第一连杆29位于第二连杆210的上方,通过设置第一连杆29和第二连杆210能够将两个第二连接头28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将腰部支撑框22和腿部支撑框23连接在一起,进而使腰部支撑框22和腿部支撑框23之间的角度能够调节。

其中,连接框211靠近腰部支撑框22的一侧与第二电动伸缩杆212铰接,第二电动伸缩杆212的另一端与腰部支撑框22相连,第一电动伸缩杆27和第二电动伸缩杆212均外接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27和第二电动伸缩杆212可适用的型号均为lx600型电动伸缩杆,通过控制开关能够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27和第二电动伸缩杆212的伸缩,从而控制该床垫的折叠以及伸展。

其中,两个铰链24均铰接在头部支撑框21与腰部支撑框22之间,第一连接头25的一端与头部支撑框21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26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头25的顶部铰接,两个连接杆26的另一端均与腰部支撑框22铰接,第一电动伸缩杆27的一端与腰部支撑框22相连,第一电动伸缩杆27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头25的底部铰接,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212推动连接框211能够调整腰部支撑框22与腿部支撑框23之间的角度,一方面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依靠,另一方面头部支撑框21、腰部支撑框22和腿部支撑框23之间能够折叠,从而使该床垫能够进行折叠,进而提高该床垫的实用性。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床垫本体1内部的按摩组件和设置在侧面防护层2下方的弹性组件3,床垫本体1由一个顶层111、若干个支撑管112、若干个圆杆113和若干个弹簧114组成,弹性组件3由一个底层31和若干个弹性气囊32组成。

其中,顶层111固定安装在侧面防护层2的顶部,若干个支撑管112、若干个圆杆113和若干个弹簧114均设置在侧面防护层2的内部,通过设置弹簧114能够提高该床垫的弹性,圆杆113能够对支撑管112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使用者躺着该床垫上时的舒适性。

其中,支撑管112的顶端与顶层11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圆杆113的顶端与支撑管112的内壁穿插连接,圆杆113的底端与侧面防护层2的顶部固定连接,弹簧114设置在圆杆113的外表面,弹簧11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管112和侧面防护层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若干个支撑管112能够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按摩,从而促进使用者背部的血液流动。

其中,底层31的顶部与侧面防护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若干个弹性气囊32均设置在底层31的内部,弹性气囊32的顶部和底部均与侧面防护层2和底层3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若干个弹性气囊32能够提高该床垫的弹性,进一步提高使用者躺着该床垫上时的舒适性。

工作时,首先将该种可折叠床垫放置在床上,然后接通种可折叠床垫的外接电源,当需要对种可折叠床垫的角度进行调节或者对种可折叠床垫进行折叠时,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27和第二电动伸缩杆212,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27推动第一连接头25能够使腰部支撑框22和头部支撑框21以铰链24为中心进行折叠,从而调整腰部支撑框22和头部支撑框21之间的角度,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212推动连接框211能够调节腰部支撑框22和腿部支撑框23之间的角度,从而能够调整该种可折叠床垫的角度,进而便于使用者进行依靠,并且便于对该种可折叠床垫进行折叠,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若干个支撑管112能够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按摩,从而促进使用者背部的血液流动,并且通过设置圆杆113和弹簧114能够提高使用者躺着该床垫上时的舒适性,通过设置若干个弹性气囊32能够提高该床垫的弹性,进一步提高使用者躺着该床垫上时的舒适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