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矿井用开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0767发布日期:2020-06-30 20:5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矿井用开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开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矿井用开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在矿井作业过程中,矿井需要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的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而最开始的矿井巷道通常是坎坷崎岖的,非常不利于人员的行走和运输工具的行进,需通过设备对巷道地表面进行开凿处理,但是目前的开凿设备过大,仅仅适用于宽度比较大的巷道,对于一些小巷道来说,依旧是使用较为简单的开凿工具认为开凿,效率较低,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地下矿井用开凿装置,解决了目前现有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矿井用开凿装置,包括承重底座,所述承重底座底部设有履带,所述承重底座上方设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一侧侧壁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一端处在防护外壳内部,另一端处在防护外壳外部,且所述摆动杆处在防护外壳内的一端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杆处在防护外壳外的一端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下端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一侧且在防护外壳内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靠近竖杆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滑套和竖杆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竖杆底端连接有刀盘,所述防护外壳内设有降尘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降尘机构由二号伺服电机、二号转杆、主动轮、一号轴承、固定架、螺纹杆、二号轴承、调节螺母、从动轮、皮带、活塞杆、水箱、压板、弹簧、导水管和喷头构成,所述防护外壳一侧内壁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下端与防护外壳内底部之间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两端均连接有二号轴承,所述螺纹杆两端通过二号轴承与固定架和防护外壳相连接,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调节螺母,所述螺纹杆一侧且在防护外壳内设有二号伺服电机,所述二号伺服电机下端连接有二号转杆,所述二号转杆下端连接有一号轴承,所述二号转杆通过一号轴承与防护外壳内底部相连接,所述二号转杆上设有主动轮,所述调节螺母下端且在螺纹杆上设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连接有皮带,所述竖杆上连接有喷头。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外壳内底部设有水箱,所述水箱内设有压板,所述调节螺母远离于二号伺服电机的一侧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端与压板相连接,所述压板上端面且在活塞杆两侧均连接有弹簧,所述压板通过弹簧与水箱内顶部相连接,所述水箱底部外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与喷头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杆摆动机构由一号伺服电机、一号转杆、固定杆、轴承座、凸轮和滚珠构成,所述防护外壳侧壁上设有一号伺服电机,所述一号伺服电机朝向防护外壳内的一端连接有一号转杆,所述一号转杆上方且在防护外壳内顶部设有固定杆,所述一号转杆穿过固定杆延伸至固定杆一侧,所述一号转杆与固定杆的连接处设有轴承座,所述一号转杆通过轴承座与固定杆相连接,所述一号转杆远离于一号伺服电机的一端连接有凸轮。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杆与二号转杆相互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凸轮下端连接有滚珠。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外壳外靠近竖杆的一侧面上设有led灯管。

作为优选,所述刀盘两侧以及底部均连接有若干刀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转动的凸轮,凸轮可以带动摆动杆上下摆动,从而带动刀盘上的刀头对矿井巷道地表的表面进行刮削平整,省时省力,增大开凿效率。

2、通过设置降尘机构,能够有效的减小工作时的灰尘,避免了粉尘污染

3、本设计采用的机构结构简单,效率高,且易于维修及保养,能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升矿井开凿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降尘机构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摆动杆摆动机构结构主视图。

图中:1、承重底座;2、履带;3、防护外壳;4、摆动杆摆动机构;41、一号伺服电机;42、一号转杆;43、固定杆;44、轴承座;45、凸轮;46、滚珠;5、降尘机构;501、二号伺服电机;502、二号转杆;503、主动轮;504、一号轴承;505、固定架;506、螺纹杆;507、二号轴承;508、调节螺母;509、从动轮;510、皮带;511、活塞杆;512、水箱;513、压板;514、弹簧;515、导水管;516、喷头;6、转轴;7、摆动杆;8、滑槽;9、滑块;10、竖杆;11、刀盘;12、刀头;13、连接杆;14、导轨;15、滑套;16、led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矿井用开凿装置,包括承重底座1,所述承重底座1底部设有履带2,所述承重底座1上方设有防护外壳3,所述防护外壳3一侧侧壁上设有转轴6,所述转轴6上连接有摆动杆7,所述摆动杆7一端处在防护外壳3内部,另一端处在防护外壳3外部,且所述摆动杆7处在防护外壳3内的一端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机构4,所述摆动杆7处在防护外壳3外的一端底部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上滑动连接有滑块9,所述滑块9下端连接有竖杆10,所述竖杆10一侧且在防护外壳3内设有导轨14,所述导轨14上套设有滑套15,所述滑套15靠近竖杆10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滑套15和竖杆10之间通过连接杆13相连接,所述竖杆10底端连接有刀盘11,所述防护外壳3内设有降尘机构5。

其中,所述降尘机构5由二号伺服电机501、二号转杆502、主动轮503、一号轴承504、固定架505、螺纹杆506、二号轴承507、调节螺母508、从动轮509、皮带510、活塞杆511、水箱512、压板513、弹簧514、导水管515和喷头516构成,所述防护外壳3一侧内壁连接有固定架505,所述固定架505下端与防护外壳3内底部之间连接有螺纹杆506,所述螺纹杆506两端均连接有二号轴承507,所述螺纹杆506两端通过二号轴承507与固定架505和防护外壳3相连接,所述螺纹杆506上套设有调节螺母508,所述螺纹杆506一侧且在防护外壳3内设有二号伺服电机501,所述二号伺服电机501下端连接有二号转杆502,所述二号转杆502下端连接有一号轴承504,所述二号转杆502通过一号轴承504与防护外壳3内底部相连接,所述二号转杆502上设有主动轮503,所述调节螺母508下端且在螺纹杆506上设有从动轮509,所述从动轮509和主动轮503之间连接有皮带510,所述竖杆10上连接有喷头516。

其中,所述防护外壳3内底部设有水箱512,所述水箱512内设有压板513,所述调节螺母508远离于二号伺服电机501的一侧连接有活塞杆511,所述活塞杆511下端与压板513相连接,所述压板513上端面且在活塞杆511两侧均连接有弹簧514,所述压板513通过弹簧514与水箱512内顶部相连接,所述水箱512底部外接有导水管515,所述导水管515与喷头516相连接。

其中,所述摆动杆摆动机构4由一号伺服电机41、一号转杆42、固定杆43、轴承座44、凸轮45和滚珠46构成,所述防护外壳3侧壁上设有一号伺服电机41,所述一号伺服电机41朝向防护外壳3内的一端连接有一号转杆42,所述一号转杆42上方且在防护外壳3内顶部设有固定杆43,所述一号转杆42穿过固定杆43延伸至固定杆43一侧,所述一号转杆42与固定杆43的连接处设有轴承座44,所述一号转杆42通过轴承座44与固定杆43相连接,所述一号转杆42远离于一号伺服电机41的一端连接有凸轮45。

其中,所述螺纹杆506与二号转杆502相互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凸轮45下端连接有滚珠46,使得凸轮45与摆动杆7之间滑动连接,减少凸轮45与摆动杆7之间的摩擦。

其中,所述防护外壳3外靠近竖杆10的一侧面上设有led灯管16,增大工作时候的光照度,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刀盘11两侧以及底部均连接有若干刀头12,利用刀盘11上的刀头12对矿井巷道地表的表面进行刮削平整。

具体的:本发明在使用的时候,通过一号伺服电机41带动一号转杆42转动,一号转杆42带动凸轮45转动,凸轮45带动摆动杆7来回上下移动,由于摆动杆7一端底部设有竖杆10和刀盘11等重物,因此摆动杆7朝向防护外壳3内的一端会自动上翘,摆动杆7上下移动,配合连接杆13在导轨14上滑动,从而带动竖杆10上下运动,从而进一步带动刀盘11上下运动,最终使得刀盘11上的刀头12对矿井巷道地表的表面进行刮削平整,省时省力,增大开凿效率,在对巷道地表面进行开凿的时候,开启二号伺服电机501,二号伺服电机501在主动轮503的作用通过皮带510带动从动轮509转动,从而螺纹杆506转动,螺纹杆506转动带动调节螺母508在螺纹杆506上来回垂直移动,从而带动活塞杆511在水箱512内对压板513进行上下挤压,压板513随之上下移动,即可将水箱512内的水通过导水管515挤压出去,然后从喷头516喷出,即可将周围的灰尘沉降,能够有效的减小工作时的灰尘,避免了粉尘污染,本设计采用的机构结构简单,效率高,且易于维修及保养,能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升矿井开凿的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发明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发明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