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车道通用的自动车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5763发布日期:2019-03-19 22:30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反车道通用的自动车闸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反车道通用的自动车闸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停车场来说,主要有进入停车场的车道和开出停车场的车道,这种进出车道往往需要安装两套车闸控制设备。

但是,由于停车场的进出两个方向的车道相反,所以,正向车道的设备和反向车道的设备均需要单独设计,这样,在安装时,由于现有机芯与设备的壳体是对应设备的,所以两个设备之间的机芯不能实现相互交换,安装人员必须按照对应设备的对应机芯进行安装,显得相当的麻烦,而且这种一一对应的结构还造成制造企业需要生产大量的备件,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作出了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正反车道通用的自动车闸设备,本自动车闸设备具有通用性好,可进行不同车道设备之间的交互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正反车道通用的自动车闸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的上部两内侧设置有对称的第一装配梁和第二装配梁;还包括变速器、电机、拦阻杆、主轴基座和与主轴基座连接的主动轴,主轴基座还连接有弹簧支架,所述电机与变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变速器驱动主动轴旋转,主动轴的两端相互对称,且所述主动轴任意一端与拦阻杆可拆卸连接,主动轴带动拦阻杆进行90度升降,所述主轴基座与第一装配梁、第二装配梁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轴可穿过壳体一侧开设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轴的轴端连接有可拆卸的杆把头,所述杆把头与拦阻杆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梁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与第一定位孔对称的第二定位孔,第一装配梁的中部设置有腰圆孔,所述第二装配梁与第一装配梁相同。

优选的,所述主轴基座设置有与第一装配梁和第二装配梁对应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基座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支撑架的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所述主动轴与第一轴座、第二轴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传动轴连接有手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有中间连杆,所述中间连杆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驱动主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轴连接有伸出臂,所述伸出臂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伸出臂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支架底的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正反车道通用的自动车闸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的上部两内侧设置有对称的第一装配梁和第二装配梁;本自动车闸设备通过优化壳体内部的结构,利用第一装配梁和第二装配梁使整个主轴基座可以旋转180度,即可改变主动轴由当前旋转角度范围0-90度变换为90-180度,这样,将本车闸设备内与主轴基座相连接的部分旋转180度即可实现,减少了制造企业的针对不同车道进行备件,通用性强,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壳体--1,通孔--11,第一装配梁--12,第一定位孔--121,第二定位孔--122,腰圆孔--123,第二装配梁--13,变速器--21,电机--22,拦阻杆--23,手动轮--24,主动轴--3,弹簧支架--4,杆把头--5,主轴基座--6,支撑架--61,第一轴座--62,第二轴座--63,第一连杆--71,中间连杆--72,第二连杆--73,伸出臂--81,弹簧--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正反车道通用的自动车闸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1,所述壳体1的上部两内侧设置有对称的第一装配梁12和第二装配梁13;还包括变速器21、电机22、拦阻杆23、主轴基座6和与主轴基座6连接的主动轴3,主轴基座6还连接有弹簧支架4,所述电机22与变速器21传动连接,所述变速器21驱动主动轴3旋转,所述主动轴3与拦阻杆23可拆卸连接,主动轴3带动拦阻杆23进行90度升降,所述主轴基座6与第一装配梁12、第二装配梁13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轴3可穿过壳体1两侧开设的通孔11。本自动车闸设备通过优化壳体1内部的结构,利用第一装配梁12和第二装配梁13使整个主轴基座6可以壳体1内直接旋转180度,即可改变主动轴3由当前旋转角度范围0-90度变换为90-180度,将本车闸设备内与主轴基座相连接的部分旋转180度即可实现,这样可以直接将机芯(主要包括变速器、电机)在壳体内旋转180度用于另一方向车道设备的交换使用,减少了制造企业的针对不同车道进行备件,通用性强,安装更加方便。

由于本自动车闸设备内的主要配件在需要时交换至不同方向的设备使用,为了使拦阻杆23更方便的与主动轴3连接,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轴3的轴端连接有可拆卸的杆把头5,所述杆把头5与拦阻杆23可拆卸连接。这样,当发现与车辆的横向撞击时,不会直接破坏主动轴3;另外由于主动轴的两端相互对称,且所述主动轴任意一端与拦阻杆可拆卸连接,杆把头均可以主动轴的任意一端连接。

为了更好的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装配梁12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21和与第一定位孔121对称的第二定位孔122,第一装配梁12的中部设置有腰圆孔123,所述第二装配梁13与第一装配梁12相同。其中,所述腰圆孔123主要用在于调试时,先利用腰圆孔123进行定位,然后进行微调,安装操作更加便利。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主轴基座6设置有与第一装配梁12和第二装配梁13对应的安装孔。主轴基座6与第一装配梁12和第二装配梁13可以实现180度旋转的装配组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轴基座6包括支撑架61和设置于支撑架61的第一轴座62和第二轴座63,所述主动轴3与第一轴座62、第二轴座63连接。

为了使本设备在停电状态下可以实现手动作业,所述电机22的传动轴连接有手动轮24。

本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21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连杆71,所述第一连杆71连接有中间连杆72,所述中间连杆72连接有第二连杆73,所述第二连杆73驱动主动轴3。利用第一连杆71、中间连杆72和第二连杆73实现对主动轴3的驱动,可以实现线性扭矩输出,在起降过程中,电机22保持恒定的转速,因此,电机22可以直接采用单相220V的普通电动机,降低了因采用控制板和伺服马达的高成本问题。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轴3连接有伸出臂81,所述伸出臂81连接有弹簧82,所述弹簧82的一端与伸出臂81连接,所述弹簧82的另一端与弹簧支架4连接。为了使电机22在驱动拦阻杆23起降过程中更省力,利用弹簧82平衡拦阻杆的载荷,使拦阻杆23的起降更加稳定。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