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31004发布日期:2022-08-13 05:45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窗的制作方法
一种车窗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窗。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且车窗作为车辆的眼镜,其应用及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阳光较强或较弱的天气,人们往往需要根据车窗外的光线亮度来调整车窗的颜色,以相应的调整车体内的亮度。现有的变色玻璃一般都是在两层导电层之间设置液晶层,并通过改变两层导电层之间的电压,从而改变两层导电层之间的电场,电场的改变会导致液晶层内液晶分子及染色分子的定向移动或转动,从而相应的改变液晶层的颜色或导光率,从而起到调节亮度的效果。而当外界的环境温度过高时,如三伏天的中午时分,由于外界阳光温度过高,并直射于外层的导电层上,会急剧提高外层导电层上的温度。由于现有的的变色玻璃是由一般是由多块玻璃拼接而成,当导电层上的温度过高时,温度易从两块玻璃的间隙处传递至变色玻璃的液晶层内,从而影响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及染色分子的排布及布置方向,从而影响变色玻璃导光率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导出变色玻璃内热量的车窗,以解决上述问题。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窗,包括车框和设于所述车框上的调光玻璃,所述调光玻璃包括至少两块拼接而成的调光件;
5.每一所述调光件均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液晶层和第二导电层;
6.所述车窗还包括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填充于两个所述调光件相对的侧壁之间,并同时贴附于两相邻的所述调光件上的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液晶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侧壁上。
7.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窗还包括第二导热件和第三导热件;
8.所述第二导热件同时贴附于两相邻的所述调光件的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外表面;
9.所述第三导热件同时贴附于两相邻的所述调光件的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外表面;
10.所述第一导热件的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二导热件和所述第三导热件。
11.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窗还包括第四导热件;
12.所述第四导热件围设于所述调光玻璃的外侧面,且所述第四导热件与所述第二导热件和所述第三导热件的端部接触。
13.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导热件具有背离所述调光件设置的导热面;
14.沿所述车窗的厚度方向,所述导热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外侧面到所述第二导电层外侧面之间的厚度。
15.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三导热件和所述第四导热件由透明的导热材料制成。
16.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窗还包括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
17.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所述第二玻璃层分别压合于所述第二导热件和所述第三导热件外表面。
18.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车窗的厚度方向,所述导热面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玻璃层外侧面到所述第二玻璃层外侧面之间的厚度。
19.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导电块,每一所述导电块分别与所述液晶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对应以形成多个不同的调色区域。
20.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窗还包括设于所述车框上的触摸区域、与所述触摸区域及多个所述导电块和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的控制模块,以通过触摸所述触摸区域单独控制多个所述调色区域的透光率。
21.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窗还包括设于所述车框外侧面的光传感器;
22.所述光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以检测环境光并控制多个调色区域的透光率。
23.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通过在两相邻的调光件相对的侧壁之间填充第一导热件,以使第一导热件能封堵在两个相邻调光件之间的间隙处,防止外界的热量进入两个调光件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液晶层的热量,从而避免因为液晶层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液晶层内液晶分子及染色分子不规则扩散或转动而出现的影响调光紊乱的问题。且在两相邻的调光件的间隙处设置导热件,能将间隙内的热量导出调光玻璃,进一步地降低调光玻璃内的温度,以便于更好的调光。
25.2、通过在两相邻的调光件的第一导电层的外表面贴附第二导热件,并使第一导热件与第二导热件连接,以在外界的阳光照射在车窗外表面时,能降低第一导电层外表面的温度,防止在第一导电层位置处因过热而对堆叠设置的液晶层产生温度影响的问题。并在两相邻的调光件的第二导电层的外表面贴附第三导热件,能实现车内的温度与调光玻璃的热交换,并能在车内开空调降温时,减少调光玻璃降温的时间,从而能使调光玻璃快速的到达工作温度,以便于更快的响应,更快的调节。
26.3、通过在调光玻璃的外侧面设置第四导热件,并使背离调光件的散热面沿车窗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导电层外侧面到第二导电面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从而增加散热面积,以提高调光玻璃内的散热效率。
27.4、通过设置触摸区域及设置光传感器,以使调光玻璃能同时满足手动及自动的调节方式,增加调光玻璃的操作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调节需求。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车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所示的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2所示的调光玻璃的剖面图。
3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2.100、车窗;10、车框;20、调光玻璃;21、调光件;211、第一导电层;212、液晶层;213、第二导电层;2131、导电块;30、第一导热件;40、第二导热件;50、第三导热件;60、第四导热
件;61、导热面;70、第一玻璃层;80、第二玻璃层;90、触摸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窗,包括车框和设于所述车框上的调光玻璃,所述调光玻璃包括至少两块拼接而成的调光件;
36.每一所述调光件均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液晶层和第二导电层;
37.所述车窗还包括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填充于两个所述调光件相对的侧壁之间,并同时贴附于两相邻的所述调光件上的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液晶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侧壁上。
38.上述方案通过在两相邻的调光件相对的侧壁之间填充第一导热件,以使第一导热件能封堵在两个相邻调光件之间的间隙处,防止外界的热量进入两个调光件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液晶层的热量,从而避免因为液晶层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液晶层内液晶分子及染色分子不规则扩散或转动而出现的影响调光紊乱的问题。且在两相邻的调光件的间隙处设置导热件,能将间隙内的热量导出调光玻璃,进一步地降低调光玻璃内的温度,以便于更好的调光。
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0.请结合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窗100,包括车框10和设于车框10上的调光玻璃20。其中,调光玻璃20可升降的设于车框10上。
41.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调光玻璃20包括至少两块拼接而成的调光件21,以通过至少两块调光玻璃20拼凑成上述调光玻璃20,并通过控制至少两块调光件21中的一块或特定的多块,从而控制调光玻璃20上特定区域调光件21的透光率,从而实现不同的透光率以适应于不同的天气。优选的,调光件21为具有变色或能改变其透光率的柔性膜。
42.请结合图2和图3,更进一步地,每一调光件21均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211、液晶层212和第二导电层213,以通过在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3上通过不同的电压,从而使得液晶层212呈现不同的颜色,即不同的透光率,从而改变光线的通透量,以调节车门光线的明暗度。
43.具体的,液晶层212内设有多个垂直于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3之间的液晶分子和染色分子,此时,光线照射于第一导电层211或第二导电层213上时,光线会直接穿过多个液晶分子及染色分子并从对面的第二导电层213或第一导电层211处射入车内。当在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3上通上电压时,电压会在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3之间形成电场。电场会驱动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3之间的液晶分子和染色分子转动,直至液晶分子和染色分子平行于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3,此时,光线照射于第
一导电层211或第二导电层213上时,光线会直接照射在多个染色分子的侧面上,并透过染色分子并经对面的第二导电层213或第一导电层211射入车内,从而改变入射光的颜色。进一步地,当施加于第一导电层211或第二导电层213上的电压大小不同时,在第一导电层211及第二导电层213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大小也不同,从而会使染色分子翻转的数量不同,从而使得液晶层212呈现不同的颜色。当液晶层212呈现的颜色较深时,透过的光线较暗,当液晶层212呈现的颜色较浅时,透过的光线则较亮,从而可以调节车内的光线,避免光线过强或者过暗而导致车内视野限制的问题。
44.进一步的,由于不同时段光线的强度偏向有所差异,会导致特定角度处的光线较强,特定角度处的光线较暗,为了对液晶层212进行局部光线的调整,以使车内达到均匀且合适的光照,第二导电层213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导电块2131。每一导电块2131用于单独承受电压而显示对应的颜色,即,为了保证射入车内的光线均匀,在光线较强的部位的导电块2131上通过较大的电压,从而使光线较强部位的液晶层212的颜色较深,从而降低该处透过液晶层212而照射至车内的光线强度,并在光线较弱的部分的导电块2131上通过较小的电压,以使使该处的液晶层212较浅,从而通过较多的光线,从而达到室内光线均匀的效果。
4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调光玻璃20是通过改变液晶层212内液晶分子及染色分子的移动及转动而相应的调整调光件21的颜色及透光率,当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液晶层212温度升高时,液晶层212内的液晶分子及染色分子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进行不规律的移动或转动。并在后续在第一导电层211及多个导电块2131上施加电压时,电压在液晶层212产生的电场并驱动液晶层212内液晶分子及染色分子相应的移动和转动后,液晶分子及染色分子产生与预期不一致的排布方式,从而影响正常的调光。
46.为了防止温度对液晶层212内液晶分子及染色分子的影响,车窗100还包括第一导热件30。第一导热件30填充于两个调光件21相对的侧壁之间,并同时贴附于两相邻的调光件21上的第一导电层211、液晶层212和第二导电层213侧壁上。以使第一导热件30能封堵在两个相邻调光件21之间的间隙处,防止外界的热量进入两个调光件21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液晶层212的热量,从而避免因为液晶层212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液晶层212内液晶分子及染色分子不规则扩散或转动而出现的影响调光紊乱的问题。且在两相邻的调光件21的间隙处设置导热件,能将间隙内的热量导出调光玻璃20,进一步地降低调光玻璃20内的温度,以便于更好的调光。
47.进一步地,车窗100还包括第二导热件40和第三导热件50。第二导热件40同时贴附于两相邻的调光件21的第一导电层211外表面,第三导热件50同时贴附于两相邻的调光件21的第二导电层213的外表面,且第一导热件30的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二导热件40和所述第三导热件50。以在外界的阳光照射在车窗100外表面时,能降低第一导电层211外表面的温度,防止在第一导电层211位置处因过热而对堆叠设置的液晶层212产生温度影响的问题。并在两相邻的调光件21的第二导电层213的外表面贴附第三导热件50,能实现车内的温度与调光玻璃20的热交换,并能在车内开空调降温时,减少调光玻璃20降温的时间,从而能使调光玻璃20快速的到达工作温度,以便于更快的响应,更快的调节。
48.再进一步地,车窗100还包括第四导热件60。第四导热件60围设于调光玻璃20的外侧面,且第四导热件60与第二导热件40和第三导热件50的端部接触。以使第一导热件30、第二导热件40和第三导热件50上的热量能从第四导热件60处散出。
49.具体的,第四导热件60具有背离调光件21的导热面61,以使热量传递至第四导热件60上时,热量能从导热面61上散出。且导热面61的设置,增加了第四导热件60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热量散出的效率。进一步地,沿车窗100的厚度方向,导热面6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导电层211外侧面到第二导电层213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了导热面61的面积,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
50.优选的,第一导热件30、第二导热件40、第三导热件50和第四导热件60由透明的导热材料制成,如透明的导热固态硅胶等,以在通过第一导热件30、第二导热件40、第三导热件50和第四导热件60进行温度的扩散时,也不妨碍光线的透过,防止因两调光件21之间的导热材料为非透明材料制成时,光线受到导热材料的遮挡而在车内出现分界而影响车内人员视线的问题。
51.为了增加调光玻璃20的刚度,以防止在车内或车外撞击调光玻璃20而出现调光玻璃20损坏的问题,所述车窗100还包括第一玻璃层70和第二玻璃层80。第一玻璃层70和第二玻璃层80分别压合于第二导热件40和第三导热件50外表面,一则将第二导热件40和第三导热件50压紧而防止第二导热件40和第三导热件50外露的问题;二则可以防止外物直接撞击到调光件21而导致的调光件21损坏的问题。优选的,第一玻璃层70和第二玻璃层80为钢化玻璃。
52.在一实施例中,沿车窗100的厚度方向,导热面61的长度等于第一玻璃层70外侧面到第二玻璃层80外侧面之间的厚度,即,第四导热件60刚好覆盖于第一玻璃层70和第二玻璃层80的端部,并沿车窗100的厚度方向,第四导热件60不会相对第一玻璃层70和第二玻璃层80凸伸出,从而节约了材料的使用。
53.在另一实施例中,沿车窗100的厚度方向,导热面61的长度还可大于第一玻璃层70外侧面到第二玻璃层80外侧面之间的厚度,即,第四导热件60两端包裹于第一玻璃层70和第二玻璃层80上,以使第四导热件60能更牢固的固定于第一玻璃层70和第二玻璃层80上,从而防止因为第四导热件60碰撞而导致的第四导热件60脱离的问题。且进一步的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54.车窗100还包括设于车框10上的触摸区域90、与触摸区域90及多个导电块2131和第一导电层211电连接的控制模块(图未示),以通过触摸触摸区域90单独控制多个调色区域的透光率。优选的,控制模块为中央处理器。
55.优选的,上述触摸区域90设有触摸传感器(图未示),且触摸传感器的所在平面与多个导电块2131之间对应电连接,以通过触碰触摸传感器的特定部位,从而控制相应的导电块2131上的电压大小,从而调节特定调色区域的颜色或透光率,从而起到手动控制车窗100变色的效果。
56.进一步地,车窗100还包括设于车窗100外侧的光传感器(图未示),光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以在外界不同强度的环境光照射于光传感器上时,光传感器检测到相应的光强,并配合控制模块控制相应导电块2131上的电压,从而调节相应区域的颜色或透光率,以达到自动调光的效果。上述方式通过设置触摸区域90及设置光传感器,以使调光玻璃20能同时满足手动及自动的调节方式,增加调光玻璃20的操作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调节需求。
57.本方案通过在两相邻的调光件21相对的侧壁之间填充第一导热件30,以使第一导
热件30能封堵在两个相邻调光件21之间的间隙处,防止外界的热量进入两个调光件21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液晶层212的热量,从而避免因为液晶层212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液晶层212内液晶分子及染色分子不规则扩散或转动而出现的影响调光紊乱的问题。且在两相邻的调光件21的间隙处设置导热件,能将间隙内的热量导出调光玻璃20,进一步地降低调光玻璃20内的温度,以便于更好的调光。
5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