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显示膜及立体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630863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第二柱镜层和位于第二柱镜层上表面的第二填充层,第二柱镜层为棱镜阵列层,其折射率为1.65 ;第二填充层上表面平整,其折射率为1.47 ;第二结构层的总厚度为33 μπι。
[0063]第二柱镜层中棱镜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第一柱镜层中棱镜的轴向延伸方向正交。
[0064]第一柱镜层中的棱镜结构单元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底角角度α为30°,长边宽度Ρ 为 0.09194mm,高度 Η 为 14 μ m。
[0065]第二柱镜层中的棱镜结构单元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底角角度α为37°,长边宽度Ρ 为 0.137854mm,高度 Η 为 28 μ m。
[0066]第一柱镜层、第一填充层、第二柱镜层和第二填充层的材料均为UV树脂,各型号为 FTD8B1、FTD8A2、FTD8B1 和 FTD8A2 胶水。
[0067]实施例2
[0068]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19寸背光模组、LC190-01-K液晶显示面板以及3D显示膜。其中3D显示膜由下至上包括:基材层、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
[0069]其中,基材层PET层,厚度为0.125mm。
[0070]第一结构层包括与基材层接触的第一柱镜层和位于第一柱镜层上表面的第一填充层,第一柱镜层为棱镜阵列层,其折射率为1.65 ;第一填充层上表面平整,其折射率为
1.47 ;第一结构层的总厚度为26 μπι。
[0071]第二结构层仅包括位于第一填充层上表面的第二柱镜层,第二柱镜层为棱镜阵列层,其折射率为1.56。
[0072]第二柱镜层中棱镜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第一柱镜层中棱镜的轴向延伸方向正交。
[0073]第一柱镜层中的棱镜结构单元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底角角度α为22°,长边宽度Ρ 为 0.195705mm,高度 Η 为 21 μ m。
[0074]第二柱镜层中的棱镜结构单元的截面为弧形面,半径R为0.25mm,弦长L为
0.195705mm,高度 Η 为 20 μ m。
[0075]第一柱镜层、第一填充层、第二柱镜层的材料均为UV树脂,各型号为FTD8B1、FTD8A2 和 80542 胶水。
[0076]性能表征:
[0077]分别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进行表征,表征方式如下:点亮背光模组,当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经过特殊处理的黑白图,设与液晶显示面板中心距离300mm处为A,(XD采集路线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从离A左边200mm处到离A右边200mm处CCD逐步采集光能量,该能量作为左眼接收的能量;当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经过特殊处理的白黑图时,CCD采用上述方法采集光能量,该能量作为右眼接收的能量。将两次采集到的光能量数据分别置于同表格中,同位置得到的两次光能量为该位置接收到的总能量,将两次采集到的光能量和总能量都除以总能量的最大值,总能量最大值设为1,得到能量均一性分布曲线。
[0078]表征结果:实施例1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在横屏时的能量均一性分布曲线如图8所示,竖屏时的能量均一性分布曲线如图9所示;实施例2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在横屏时的能量均一性分布曲线如图10所示,竖屏时的能量均一性分布曲线如图11所示(此处的横屏和竖屏是相对而言)。其中,图中横坐标为接收面离A处的位置(单位为mm),纵坐标为能量的均一性(单位无),曲线L表示左眼接收的能量,曲线R表示右眼接收的能量,曲线T表示接收到的总能量。
[0079]从图中可知,总能量的曲线较平滑,符合正态分布,可以看出立体显示装置的横纵双向的3D显示效果和能量均一性均比较好。
[0080]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81]本发明提供的3D显示膜中,在基材层的上表面连续设置了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其中第一结构层中的第一柱镜层,其第一柱镜单元(柱状透镜或棱镜)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第二结构层中第二柱镜层的第二柱镜单元的轴向延伸方向正交。这就能够使3D显示膜具有横纵两个方向上的3D效果。同时,该第一结构层中除了包括第一柱镜层外,在第一柱镜层上表面还设置有折射率与其不同的第一填充层,第一填充层的下表面是与第一柱镜层上表面贴合的凹凸表面,上表面是平整表面。这样的设置能够使两层柱镜层分别在横纵放置时具有良好的柱镜效果,使3D显示膜无论在横向放置还是纵向放置时,均具有良好的3D效果。
[008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3D显示膜,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包括: 基材层(10); 第一结构层(20),包括位于所述基材层(10)上的第一柱镜层(21)和位于所述第一柱镜层(21)上的第一填充层(22),所述第一柱镜层(21)由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柱镜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填充层(22)具有远离所述基材层(10)的平整表面,且所述第一填充层(22)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柱镜层(21)的折射率不同;以及 第二结构层(3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填充层(22)上的第二柱镜层(31),所述第二柱镜层(31)由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柱镜单元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柱镜单元的轴向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柱镜单元的轴向延伸方向正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镜单元和所述第二柱镜单元分别为圆柱镜或多面柱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镜层(21)的折射率为1.54?1.65,所述第一填充层(22)的折射率为1.35?1.47,所述第二柱镜层(31)的折射率为1.54?1.6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层(3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柱镜层(31)上表面的第二填充层(32),所述第二填充层(32)具有远离所述第二柱镜层(31)的平整表面,且所述第二填充层(32)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柱镜层(31)的折射率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显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充层(32)的折射率为1.35 ?1.47。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3D显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镜单元和所述第二柱镜单元的横截面分别为轴对称多边形或弧形面,其中,所述轴对称多边形具有与所述基材层(10)或与所述第一填充层(22)的平整表面相接触的底边,且所述轴对称多边形的对称轴为所述底边的垂直平分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显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镜单元和所述第二柱镜单元的横截面分别独立选自所述底边对应的底角为22?37°、所述底边的宽度为0.09?0.14mm、高度为14?28 μ m的所述轴对称多边形,或者半径为0.25?0.5mm、弦长为0.12?0.2mm的所述弧形面。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显示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柱镜层(21)的材料为第一 UV固化树脂;和/或 所述第一填充层(22)的材料为第二 UV固化树脂;和/或 所述第二柱镜层(31)的材料为第三UV固化树脂;和/或 所述第二填充层(32)的材料为第四UV固化树脂。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3D显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0)的材料为PET、APET、PC或PMMA,所述基材层(10)的厚度为0.125?0.188mm。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显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层(20)的厚度为10?40 μ m,所述第二结构层(30)的厚度为5?50 μ m。11.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包括: 背光模组(100); 液晶显不面板(200);以及 3D显示膜(300),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3D显示膜,其中所述3D显示膜(300)的基材层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00)接触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00)和所述3D显示膜(300)之间还设置有透明基板。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为玻璃或PMMA板。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显示膜及立体显示装置。该3D显示膜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材层、第一结构层以及第二结构层;第一结构层包括位于基材层上的第一柱镜层和位于第一柱镜层上的第一填充层,第一柱镜层由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柱镜单元组成;第一填充层具有远离基材层的平整表面,且第一填充层的折射率与第一柱镜层的折射率不同;第二结构层包括位于第一填充层上的第二柱镜层,第二柱镜层由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柱镜单元组成;其中,第一柱镜单元的轴向延伸方向和第二柱镜单元的轴向延伸方向正交。将该3D显示膜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上,无论把屏幕横向放置还是竖直放置,均能得到良好的3D效果,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IPC分类】G02B27/22
【公开号】CN105388622
【申请号】CN201510956956
【发明人】陆国华, 张春艳
【申请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7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