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测量用卷尺表面效果加强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5985发布日期:2021-09-29 04:4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面测量用卷尺表面效果加强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公路路面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维护过程中需要对路面的混凝土高度进行测量;由于测量的活动空间较小,现有技术多采用卷尺进行测量。
3.卷尺在进行路面测量时需要与路面进行接触,由于路面的不平整且多伴有砂石,因此传统的卷尺极易受到磨损,使得卷尺的边缘遭到磕碰而造成小孔洞,影响卷尺回卷;现有技术不会对卷尺的测量边缘及刻度处进行保护加强处理,使得卷尺在复杂环境进行测量时磨损加剧,影响使用者的数据读取,造成测量的不准确。
4.针对上述问题,现急需一种路面测量用卷尺表面效果加强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卷尺在进行路面测量时需要与路面进行接触,由于路面的不平整且多伴有砂石,因此传统的卷尺极易受到磨损,使得卷尺的边缘遭到磕碰而造成小孔洞,影响卷尺回卷;现有技术不会对卷尺的测量边缘及刻度处进行保护加强处理,使得卷尺在复杂环境进行测量时磨损加剧,影响使用者的数据读取,造成测量的不准确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路面测量用卷尺表面效果加强处理设备。
6.技术方案为:一种路面测量用卷尺表面效果加强处理设备,包括有加厚系统、消泡系统、外壳、第一收集箱、下加热块、上加热块、第二收集箱和支撑台;加厚系统与消泡系统进行传动连接;消泡系统右侧安装有外壳;外壳内部的前侧安装有第一收集箱;外壳内部的后侧安装有第二收集箱;外壳内部的上侧安装有上加热块;外壳内部的下侧安装有下加热块;外壳的右侧安装有支撑台;加厚系统将上完环氧树脂的卷尺条的两侧刻度边缘进行树脂加厚,随后消泡系统对卷尺表面树脂产生的气泡进行消除。
7.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加厚系统包括有固定架、第一直滑轨、第二直滑轨、第一工形架、第一弹簧、第一胶液加厚器、第二胶液加厚器、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转轴、凸轮和第二弹簧;固定架与第一直滑轨进行固接;固定架与第二直滑轨进行固接;第一直滑轨与第一工形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直滑轨与第一弹簧进行固接;第二直滑轨与第一工形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直滑轨与第二弹簧进行固接;第一工形架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进行固接;第一工形架与第一胶液加厚器进行固接;第一工形架与第二胶液加厚器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通过短转轴与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与消泡系统进行传动连接;第一转轴依次与第二传动轮和凸轮进行固接;第一转轴与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
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消泡系统包括有第一龙门架、伺服电机、第二转轴、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三锥齿轮、第三转轴、第
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一套筒、第一丝杆、第一限位伸缩杆、第二龙门架、摄像头、弧形电动滑轨、移动块、挑针、输气管、活塞管、第二电动推杆、电动转盘、滴胶管、存储罐和电动阀门;第一龙门架与伺服电机进行固接;第一龙门架与第二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龙门架与第一电动推杆的固定端进行固接;第一龙门架与第三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龙门架与第一套筒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龙门架与第一限位伸缩杆进行固接;第二转轴依次与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和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通过轴套连接第一电动推杆的移动端;第三转轴依次与第三锥齿轮和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与第一套筒进行固接;第一套筒与第一丝杆进行旋接;第一丝杆与第二龙门架进行固接;第一限位伸缩杆与第二龙门架进行固接;第二龙门架中部左侧安装有摄像头;第二龙门架与弧形电动滑轨进行固接;第二龙门架与存储罐进行固接;弧形电动滑轨与移动块进行滑动连接;移动块与活塞管进行固接;移动块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移动块与电动转盘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活塞管进行固接;活塞管与输气管进行固接;输气管与挑针进行螺纹连接;挑针通过连杆与滴胶管进行固接;电动转盘通过连杆与滴胶管进行固接;滴胶管与存储罐进行螺纹连接;滴胶管中部安装有电动阀门;电动阀门与第二龙门架进行固接。
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冲孔系统,冲孔系统包括有第三龙门架、第七传动轮、第四转轴、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三电动推杆、第六锥齿轮、第五转轴、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轮、第二套筒、第二限位伸缩杆、第二丝杆、第二工形架、凸模顶柱、弹簧伸缩杆、弧形橡胶条挤压组件、第四电动推杆、减震块和冲孔凹模;第三龙门架与支撑台进行固接;第三龙门架与第四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龙门架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龙门架与第五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龙门架与第二套筒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龙门架与第二限位伸缩杆进行固接;第四转轴依次与第七传动轮和第四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锥齿轮上方设置有第五锥齿轮;第五锥齿轮通过轴套连接第三电动推杆的移动端;第五转轴依次与第六锥齿轮和第八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与第二套筒进行固接;第二套筒与第二丝杆进行旋接;第二丝杆与第二工形架进行固接;第二工形架中部安装有两组凸模顶柱;凸模顶柱下端面四个角分别安装有一组弹簧伸缩杆;弹簧伸缩杆与弧形橡胶条挤压组件进行固接;弧形橡胶条挤压组件下方设置有冲孔凹模;冲孔凹模下端面安装有减震块;第四电动推杆移动端与减震块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固定端与支撑台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和减震块均设置有两组。
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胶液加厚器和第二胶液加厚器内部均设置有一排槽孔。
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挑针尖端外表面设置有弧形凸块,且凸块与挑针接触的地方开有槽孔。
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弧形橡胶条挤压组件上设置有三组橡胶挤压杆。
13.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冲孔凹模孔为上端圆柱槽孔,下部分为圆台槽孔。
14.本发明的优点为:本发明设计了加厚系统和消泡系统,对卷尺进行表面效果处理,对卷尺进行环氧树脂涂覆,结合卷尺边缘接触测量物的时间最长的特点,对卷尺的边缘处进行加厚涂覆,利用抽取空气的方式进行卷尺表面气泡的消泡处理,并对消除气泡的位置
进行树脂补充,避免卷尺拱形面上出现凹坑;冲孔系统对卷尺打孔处的孔洞两侧进行预先固定,随后利用金属冲压的方式实现卷尺端部的打孔。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加厚系统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加厚系统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胶液加厚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消泡系统的侧视图;图8为本发明消泡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消泡系统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挑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冲孔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冲孔系统的侧视图;图13为本发明冲孔凹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其中:加厚系统,消泡系统,3

外壳,4

第一收集箱,5

下加热块,6

上加热块,7

第二收集箱,8

支撑台,冲孔系统,101

固定架,102

第一直滑轨,103

第二直滑轨,104

第一工形架,105

第一弹簧,106

第一胶液加厚器,107

第二胶液加厚器,108

第一传动轮,109

第二传动轮,1010

第一转轴,1011

凸轮,1012

第二弹簧,201

第一龙门架,202

伺服电机,203

第二转轴,204

第三传动轮,205

第四传动轮,206

第一锥齿轮,207

第二锥齿轮,208

第一电动推杆,209

第三锥齿轮,2010

第三转轴,2011

第五传动轮,2012

第六传动轮,2013

第一套筒,2014

第一丝杆,2015

第一限位伸缩杆,2016

第二龙门架,2017

摄像头,2018

弧形电动滑轨,2019

移动块,2020

挑针,2021

输气管,2022

活塞管,2023

第二电动推杆,2024

电动转盘,2025

滴胶管,2026

存储罐,2027

电动阀门,901

第三龙门架,902

第七传动轮,903

第四转轴,904

第四锥齿轮,905

第五锥齿轮,906

第三电动推杆,907

第六锥齿轮,908

第五转轴,909

第八传动轮,9010

第九传动轮,9011

第二套筒,9012

第二限位伸缩杆,9013

第二丝杆,9014

第二工形架,9015

凸模顶柱,9016

弹簧伸缩杆,9017

弧形橡胶条挤压组件,9018

第四电动推杆,9019

减震块,9020

冲孔凹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如: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8.实施例一种路面测量用卷尺表面效果加强处理设备,按照图1

3所示,包括有加厚系统、
消泡系统、外壳3、第一收集箱4、下加热块5、上加热块6、第二收集箱7和支撑台8;加厚系统与消泡系统进行传动连接;消泡系统右侧安装有外壳3;外壳3内部的前侧安装有第一收集箱4;外壳3内部的后侧安装有第二收集箱7;外壳3内部的上侧安装有上加热块6;外壳3内部的下侧安装有下加热块5;外壳3的右侧安装有支撑台8;加厚系统将上完环氧树脂的卷尺条的两侧刻度边缘进行树脂加厚,随后消泡系统对卷尺表面树脂产生的气泡进行消除。
19.装置在运行之前,将装置放置在平稳的卷尺安装桌上,并外接电源,装置的控制器放置在装置的侧面,工作人员利用控制器启动装置,检查各系统之间的运行传动情况,确认不发生运行问题之后关闭装置;装置外接收卷装置和送料装置,实现给卷尺的拱形面和凹面涂抹上带粘结剂的环氧树脂,随后卷尺在送料装置的输送之下实现送料和涂抹环氧树脂,接着卷尺最先到达加厚系统,工作人员再次利用控制器启动装置,卷尺从加厚系统中经过,加厚系统结合卷尺表面树脂流动的特性,控制卷尺边缘的树脂流动速度,同时对卷尺的斜边进行树脂浸没式涂覆,避免斜边无法粘连树脂;随后消泡系统对卷尺的拱形面上附着的树脂进行气泡检测,同时利用抽取空气的方式进行消泡处理,并对消除气泡的位置进行树脂补充,避免卷尺拱形面上出现凹坑;接着卷尺进入外壳3中,上加热块6和下加热块5结合卷尺的弯曲程度,对卷尺表面的树脂进行烘干固化,同时轻微流下的树脂余液收集在第一收集箱4和第二收集箱7内;卷尺的端部需要进行开孔处理,随后卷尺的端部被输送至支撑台8上方的冲孔系统,冲孔系统对卷尺打孔处的孔洞两侧进行预先固定,随后利用金属冲压的方式实现卷尺端部的打孔;本发明对卷尺进行表面效果处理,对卷尺进行环氧树脂涂覆,结合卷尺边缘接触测量物的时间最长的特点,对卷尺的边缘处进行加厚涂覆,利用抽取空气的方式进行卷尺表面气泡的消泡处理,并对消除气泡的位置进行树脂补充,避免卷尺拱形面上出现凹坑;冲孔系统对卷尺打孔处的孔洞两侧进行预先固定,随后利用金属冲压的方式实现卷尺端部的打孔。
20.按照图4

6所示,加厚系统包括有固定架101、第一直滑轨102、第二直滑轨103、第一工形架104、第一弹簧105、第一胶液加厚器106、第二胶液加厚器107、第一传动轮108、第二传动轮109、第一转轴1010、凸轮1011和第二弹簧1012;固定架101与第一直滑轨102进行固接;固定架101与第二直滑轨103进行固接;第一直滑轨102与第一工形架104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直滑轨102与第一弹簧105进行固接;第二直滑轨103与第一工形架104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直滑轨103与第二弹簧1012进行固接;第一工形架104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弹簧105和第二弹簧1012进行固接;第一工形架104与第一胶液加厚器106进行固接;第一工形架104与第二胶液加厚器107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108通过短转轴与固定架10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10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109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108与消泡系统进行传动连接;第一转轴1010依次与第二传动轮109和凸轮1011进行固接;第一转轴1010与固定架101进行转动连接。
21.两面都进行了树脂涂覆的卷尺进入到固定架101中部的第一胶液加厚器106和第二胶液加厚器107之间,随后由于卷尺表面的树脂具有流动性的特点,拱形面上的树脂从第一胶液加厚器106和第二胶液加厚器107上开始进行堆积,同时第一胶液加厚器106和第二胶液加厚器107上具有槽孔,此时树脂流动的速度大大降低,树脂从卷尺的边缘流到第一胶液加厚器106和第二胶液加厚器107钩形槽的位置,随后消泡系统传动第一传动轮108,第一传动轮108传动第二传动轮109带动第一转轴1010转动,第一转轴1010带动凸轮1011不断进
行偏心转动,因而第一工形架104被凸轮1011进行推挤,而后第一弹簧105和第二弹簧1012则拉动第一工形架104进行回程,因此第一工形架104在第一直滑轨102和第二直滑轨103上不断地进行往复直线运动,第一胶液加厚器106和第二胶液加厚器107在跟随移动的情况下不断地对卷尺的边缘斜边进行树脂涂覆,同时卷尺边缘的大气泡由于不断的推挤而逐渐消除,完成了卷尺边缘树脂加厚的效果。
22.按照图7

10所示,消泡系统包括有第一龙门架201、伺服电机202、第二转轴203、第三传动轮204、第四传动轮205、第一锥齿轮206、第二锥齿轮207、第一电动推杆208、第三锥齿轮209、第三转轴2010、第五传动轮2011、第六传动轮2012、第一套筒2013、第一丝杆2014、第一限位伸缩杆2015、第二龙门架2016、摄像头2017、弧形电动滑轨2018、移动块2019、挑针2020、输气管2021、活塞管2022、第二电动推杆2023、电动转盘2024、滴胶管2025、存储罐2026和电动阀门2027;第一龙门架201与伺服电机202进行固接;第一龙门架201与第二转轴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龙门架201与第一电动推杆208的固定端进行固接;第一龙门架201与第三转轴2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龙门架201与第一套筒2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龙门架201与第一限位伸缩杆2015进行固接;第二转轴203依次与第三传动轮204、第四传动轮205和第一锥齿轮206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207通过轴套连接第一电动推杆208的移动端;第三转轴2010依次与第三锥齿轮209和第五传动轮2011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201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2012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2012与第一套筒2013进行固接;第一套筒2013与第一丝杆2014进行旋接;第一丝杆2014与第二龙门架2016进行固接;第一限位伸缩杆2015与第二龙门架2016进行固接;第二龙门架2016中部左侧安装有摄像头2017;第二龙门架2016与弧形电动滑轨2018进行固接;第二龙门架2016与存储罐2026进行固接;弧形电动滑轨2018与移动块2019进行滑动连接;移动块2019与活塞管2022进行固接;移动块2019与第二电动推杆2023进行固接;移动块2019与电动转盘2024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2023与活塞管2022进行固接;活塞管2022与输气管2021进行固接;输气管2021与挑针2020进行螺纹连接;挑针2020通过连杆与滴胶管2025进行固接;电动转盘2024通过连杆与滴胶管2025进行固接;滴胶管2025与存储罐2026进行螺纹连接;滴胶管2025中部安装有电动阀门2027;电动阀门2027与第二龙门架2016进行固接。
23.树脂在进行了边缘加厚之后开始移动,此时摄像头2017对卷尺拱形面上附着的树脂进行监测,当表面树脂出现气泡时,卷尺上的气泡在跟随卷尺移动的情况下定位至挑针2020的正下方,此时卷尺停止移动,随后第一电动推杆208运行带动第二锥齿轮207移动,使得第二锥齿轮207分别啮合第一锥齿轮206和第三锥齿轮209,随后第一龙门架201固接的伺服电机202在第二锥齿轮207啮合第一锥齿轮206后再次运行,伺服电机202带动第二转轴203转动,第二转轴203带动第三传动轮204、第四传动轮205和第一锥齿轮206进行转动,第三传动轮204传动加厚系统,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动力输送;第一锥齿轮206传动第二锥齿轮207,第二锥齿轮207传动第三锥齿轮209,第三锥齿轮209带动第三转轴2010转动传动第五传动轮2011,第五传动轮2011传动第六传动轮2012带动第一套筒2013进行转动,第一套筒2013带动第一丝杆2014向下移动,第一限位伸缩杆2015处于伸长状态,在此过程中弧形电动滑轨2018运行带动移动块2019进行移动,使得挑针2020处于垂直与气泡上方的位置,随后第二龙门架2016在跟随移动的情况下使得挑针2020进入气泡内部,随后第二电动推杆2023运行带动活塞管2022内部的活塞向上移动进行抽气,空气从输气管2021被抽出之
后,气泡扁平,且挑针2020表面的树脂由于气泡的消失而脱离,随后电动转盘2024运行通过连接杆带动滴胶管2025和挑针2020转动九十度,使得滴胶管2025垂直于缺少树脂的原有气泡位置,之后存储罐2026下方的电动阀门2027打开,树脂滴落的方式对原有气泡处进行树脂补充,避免卷尺表面出现凹槽。
24.按照图11

13所示,还包括有冲孔系统,冲孔系统包括有第三龙门架901、第七传动轮902、第四转轴903、第四锥齿轮904、第五锥齿轮905、第三电动推杆906、第六锥齿轮907、第五转轴908、第八传动轮909、第九传动轮9010、第二套筒9011、第二限位伸缩杆9012、第二丝杆9013、第二工形架9014、凸模顶柱9015、弹簧伸缩杆9016、弧形橡胶条挤压组件9017、第四电动推杆9018、减震块9019和冲孔凹模9020;第三龙门架901与支撑台8进行固接;第三龙门架901与第四转轴9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龙门架901与第三电动推杆906进行固接;第三龙门架901与第五转轴9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龙门架901与第二套筒9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龙门架901与第二限位伸缩杆9012进行固接;第四转轴903依次与第七传动轮902和第四锥齿轮904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9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205进行传动连接;第四锥齿轮904上方设置有第五锥齿轮905;第五锥齿轮905通过轴套连接第三电动推杆906的移动端;第五转轴908依次与第六锥齿轮907和第八传动轮909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9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9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9010与第二套筒9011进行固接;第二套筒9011与第二丝杆9013进行旋接;第二丝杆9013与第二工形架9014进行固接;第二工形架9014中部安装有两组凸模顶柱9015;凸模顶柱9015下端面四个角分别安装有一组弹簧伸缩杆9016;弹簧伸缩杆9016与弧形橡胶条挤压组件9017进行固接;弧形橡胶条挤压组件9017下方设置有冲孔凹模9020;冲孔凹模9020下端面安装有减震块9019;第四电动推杆9018移动端与减震块9019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9018固定端与支撑台8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9018和减震块9019均设置有两组。
25.完成表面树脂固化后的卷尺端部定位到冲孔凹模9020的正上方后停止移动,随后第四电动推杆9018运行带动减震块9019向上移动,跟随移动的冲孔凹模9020贴紧卷尺的下端面,随后第三龙门架901上的第三电动推杆906运行带动第五锥齿轮905分别啮合第四锥齿轮904和第六锥齿轮907,在第四传动轮205的传动之下,第七传动轮902获得动力带动第四转轴903传动第四锥齿轮904,第四锥齿轮904传动第五锥齿轮905,第五锥齿轮905传动第六锥齿轮907,第六锥齿轮907带动第五转轴908转动传动第八传动轮909,第八传动轮909传动第九传动轮9010带动第二套筒9011进行转动,此时第二丝杆9013受力开始向下伸出第二套筒9011,第二限位伸缩杆9012处于伸长状态,第二丝杆9013带动第二工形架9014向下移动,弧形橡胶条挤压组件9017最先接触到卷尺的拱形面,随后弹簧伸缩杆9016开始收缩,此时凸模顶柱9015还处于向下移动的状态,弧形橡胶条挤压组件9017将凸模顶柱9015的卷尺进行固定后,随后完成对卷尺的冲孔,摒弃了现有技术在卷尺平面状态时先冲孔再卷曲的确定,使得卷尺的安装孔为规则的圆形。
26.第一胶液加厚器106和第二胶液加厚器107内部均设置有一排槽孔。
27.有利于降低卷尺边缘树脂的流动速度,做到加厚的效果。
28.挑针2020尖端外表面设置有弧形凸块,且凸块与挑针2020接触的地方开有槽孔。
29.有利于将树脂之间气泡中的空气进行抽取,且有利于挑针2020表面树脂的脱离。
30.弧形橡胶条挤压组件9017上设置有三组橡胶挤压杆。
31.提高卷尺在冲孔时的稳定性,避免固化的树脂在冲孔边缘脱离。
32.冲孔凹模9020孔为上端圆柱槽孔,下部分为圆台槽孔。
33.有利于冲下的金属薄片的下落。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