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板、下电容板、4对结构相同的喷油器44、2个结构相同的卸料电容板50、2个结构相同的凸模电容板52与4对结构相同的喷油器基座54。
[0079]其中:上电容板包括有A上电容板19、后B上电容板20、前B上电容板21、后C上电容板22、前C上电容板23与D上电容板24 ;下电容板包括有A下电容板25、后B下电容板26、前B下电容板27、后C下电容板28、前C上电容板29与D下电容板30。
[0080]A上电容板19、后B上电容板20、前B上电容板21、后C上电容板22、前C上电容板23、D上电容板24均为金属板状结构件,共6块,被统称为上电容板,与其相对应的6块上加热板的形状完全相同,且空间布置完全相同,从左到右分为四组,A上电容板19称为A组上电容板,后B上电容板20和前B上电容板21称为B组上电容板,后C上电容板22和前C上电容板23称为C组上电容板,D上电容板24称为D组上电容板。
[0081]A下电容板25、后B下电容板26、前B下电容板27、后C下电容板28、前C下电容板29、D下电容板30均为金属板状结构件,共6块,被统称为下电容板,与相应的6块上电容板形状完全相同,且空间布置完全相同,从左到右分为四组,A下电容板25称为A组下电容板,后B下电容板26和前B下电容板27称为B组下电容板,后C下电容板28和前C下电容板29称为C组下电容板,D下电容板30称为D组下电容板。
[0082]卸料电容板50为金属长方形板状结构件,形状与卸料加热板49相同,左右2个卸料电容板50分别安装在左右2个卸料加热板49的上表面上。在板料45未成形前,卸料弹簧46属于平衡状态,在卸料弹簧46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叠放卸料板47、卸料隔热板48、卸料加热板49与卸料电容板50,此时,厚度上需保证卸料板电容板50的上表面与下模座43上六块下电容板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0083]凸模电容板52为金属长方形板状结构件,其长度等于凸模4所开槽的一半,宽度与凸模4所开槽的宽度相同,即形状与凸模加热板51相同,左右2个凸模电容板52安装在左右2个凸模加热板的底面上,同样嵌入凸模4上的加热板槽内。厚度上需保证凸模电容板52的下表面与凸模4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0084]参考图12,将A组上电容板和A组下电容板组合成A组电容器,将B组上电容板、左凸模电容板、左卸料电容板、B组下电容板组合成B组电容器,将C组上电容板、右凸模电容板、右卸料电容板、C组下电容板组合成C组电容器,将D组上电容板和D组下电容板组合成D组电容器。即润滑机构除喷油器44和喷油器基座54外,从左到右分为A组电容器,B组电容器,C组电容器,D组电容器。
[0085]喷油器44采用的是型号为ST-5的喷油嘴,润滑油在喷油嘴空气压力的作用下喷洒到电容器上,共设置8个喷油嘴,彼此相对为1组,从左到右分为A、B、C、D组,分别负责将润滑油喷洒到A、B、C、D组的电容器上。经过喷油嘴的油滴由于摩擦会带负电。
[0086]喷油器基座58是长方体箱型结构,用于安放支撑喷油器44。
[0087]A、B、C、D组电容器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作为热传导作用,每个电容器板一面与加热板焊接,一面与板料45接触,电容板是金属板,在板料45成形前,根据需要调节不同位置加热板产生的热量,经过电容板传递热量,使模具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初始温度,影响板料45成形过程中的性能。第二作为润滑作用,将每组电容器的上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使上板带正电,每组电容器的下板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使下半带负电,这样构成了 4组平行板电容器。通过调节喷油嘴的距离和电容器电压大小,一旦电容器带电后,油滴大部分向上运动。在板料成形前,电容板未通电,喷油器喷洒一次,电容板通电后,再喷洒一次,这样使上下板均匀地涂抹上润滑油,且不会因为重力使上板油滴洒落。通过调节不同A、B、C、D组喷油器的喷油量,调节模具不同位置的润滑程度。
[0088]上电容板安装在上加热板的底面上,两者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即A上电容板19对正A上加热板13,后B上电容板20对正后B上加热板14,前B上电容板21对正前B上加热板15,后C上电容板22对正后C上加热板16,前C上电容板23对正前C上加热板17,D上电容板24对应且D上加热板18,且上电容板将上加热板完全覆盖。下电容板安装在下加热板的上表面上,两者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即A下电容板25对正A下加热板31,后B下电容板26对应后B下加热板32,前B下电容板27对应前B下加热板33,后C下电容板28对应后C下加热板34,前C下电容板29对应前C下加热板35,D下电容板30对应D下加热板36,且下电容板将下加热板完全覆盖。下电容板安装在上电容板的正下方,且在未工作时两者处于分离状态。喷油器44成对地安装在模具前后的两侧,共4对,喷油器44的喷油嘴的高度对准板料45未成形前上电容板和下电容板中间的间隙。
[0089]其中,未提及的模具零件均采用4Cr5MoSiV材料。
[009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控制零件热成形损伤分布的模具的工作过程:
[0091]实施例:
[0092]一种盒形件实现成形后,盒形件底部左侧损伤大而右侧损伤小,这样的盒形件在实际应用中,同样使用条件下,导致盒形件底部会在左侧先发生破裂。
[0093]1.利用切割机切割好1块规格尺寸为164mmX 104mmX 1.5mm的材质为7075铝合金板料45 ;
[0094]2.打开加热机构的控制开关,通过热电偶53测温,使A组上加热板、B组上加热板、A组下加热板、B组下加热板、左凸模加热板、左卸料加热板温度达到60°C ;使C组上加热板、D组上加热板、C组下加热板、D组下加热板、右凸模加热板、右卸料加热板温度达到150。。。
[0095]3.打开喷油器44开关,A、B、C、D组喷油器同时喷润滑油,但Α、Β组喷油器的喷油量是C、D组喷油器的喷油量的一半;关闭喷油器44的开关,将Α上电容板19、后B上电容板20、前B上电容板21、后C上电容板22、前C上电容板23、D上电容板24以及凸模电容板52与电源正极相连,将A下电容板25、后B下电容板26、前B下电容板27、后C下电容板28、前C下电容板29、D下电容板30以及卸料电容板50与电源负极相连;再次打开喷油器44开关,同样A、B、C、D组喷油器同时喷润滑油,但A、B组喷油器的喷油量是C、D组喷油器的喷油量的一半,关闭喷油器44的开关。
[0096]4.通过机械装置将切割好的铝合金材质的板料45放置在下电容器板的上表面上,上电容板在氮压缸6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直至与板料45发生接触,并且A组氮气缸和B组氮气缸施加15000N的压边力,C组氮气缸和D组氮气缸施加8000N的压边力。
[0097]5.凸模4以0.5m/s的速度向下运动,与板料45接触后继续向下运动,此时卸料电容板50与板料45紧密接触,卸料弹簧46被压缩。
[0098]6.冲压结束后,凸模4向上运动,卸料弹簧46恢复原长,盒形件被弹出。
[0099]7.此时获得了底部右侧损伤大、左侧损伤小的盒形件,这样的盒形件在实际应用中,同样使用条件下,盒形件底部会在左侧先发生破裂。
【主权项】
1.一种可控制零件热成形损伤分布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制零件热成形损伤分布的模具包括有上部机构、下部机构、卸料机构、压边机构与润滑机构; 所述的上部机构包括上模座(1)与2个结构相同的凸模加热板(51); 所述的下部机构包括4个结构相同的上模座支撑柱(5)、下模座(43); 所述的卸料机构包括2个结构相同的卸料弹簧(46)、2个结构相同的卸料加热板(49); 所述的压边机构包括6个结构相同的氮气缸(6); 所述的润滑机构包括上电容板、下电容板、4对结构相同的喷油器(44)、2个结构相同的卸料电容板(50)、2个结构相同的凸模电容板(52)与4对结构相同的喷油器基座(54); 上部机构通过上模座(1)安装在下部机构中4个结构相同的上模座支撑柱(5)的顶端为固定连接;卸料机构安装在下模座(43)的空腔内,2个结构相同的卸料弹簧(46)的下端与下模座(43)的空腔的底面焊接;压边机构通过6个结构相同的氮气缸(6)的顶端与上模座(1)的底面焊接连接;润滑机构中的4对结构相同的喷油器(44)通过4对结构相同的喷油器基座(54)均匀对称地安装在下模座(43)前后的两侧,上电容板安装在上加热板的底面上,两者之间为焊接连接,下电容板安装在下加热板的上表面上,两者之间为焊接连接,2个结构相同的凸模电容板(52)安装在左右布置的2个凸模加热板(51)的底面上,2个结构相同的卸料电容板(50)分别安装在2个结构相同的卸料加热板(49)的上表面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零件热成形损伤分布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机构还包括2个结构相同的缸筒(2)、2个结构相同的活塞杆(3)、凸模(4)与2个结构相同的热电偶(53); 2个结构相同的缸筒(2)的上端装入上模座(1)的底面上从左到右设置的2个结构相同的缸筒圆孔内为固定连接,2个结构相同的活塞杆(3)装入2个结构相同的缸筒(2)内为滑动连接,2个结构相同的活塞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