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动力头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32927阅读:来源:国知局
输出轴4邻近从动齿轮5的输入端处的第三轴承73和固设在输出轴4的输出端处的第四轴承7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入轴2上同时固设第一轴承71和第二轴承72、以及在输出轴4上同时固设第三轴承73和第四轴承74,从而能有效地限制输入轴2和输出轴4的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保证输入轴2和输出轴4转动平稳,同时,第一轴承71邻近主动齿轮3设置、第三轴承73邻近从动齿轮5设置,以保证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5在径向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轴承72为滚针轴承,以缩小第二轴承72的安装空间。
[0063]如图3所示,输入轴安装孔11的内壁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凸起111,第一限位凸起111位于第一轴承71和第二轴承72之间,且该第一限位凸起111的端面与第二轴承72的端面相抵靠,以限制第二轴承72相对于输入轴安装孔11在输入方向上的轴向跳动;输入轴安装孔11靠近主动齿轮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螺母112,第一限位螺母112的端面与第一轴承71的端面相抵靠,以限制第一轴承71相对于输入轴安装孔11在输入方向上的轴向跳动。同时,如图3所示,输入轴2上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凸起21,第二限位凸起21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限位凸起111和第一轴承71相抵靠,以限制输入轴2相对于第一轴承71和输入轴安装孔11的轴向跳动。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轴承71的端面与第一限位凸起111的端面之间设有调整垫8,该调整垫8的规格大小依据第一轴承71的规格大小选择,以保证调整垫8的端面与第一轴承71的外圈端面相抵靠,同时,调整垫8的另一端面与第一限位凸起111的端面相抵靠,从而使第一限位凸起111能有效限制第一轴承71的轴向跳动、且保证第一轴承71的正常转动。
[0064]如图3所示,输出轴4的外周固定套有隔套41、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螺母42、以及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三限位凸起43,第三轴承73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二限位螺母42和隔套41相抵靠;第四轴承74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三限位凸起43和隔套41相抵靠。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限位螺母42、隔套41、以及第三限位凸起43来限制第三轴承73和第四轴承74相对于输出轴4的轴向跳动。同时,为限制第三轴承73和第四轴承74相对于输出轴安装孔12的轴向跳动,如图2和图3所示,输出轴安装孔12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三限位螺母121、且输出轴安装孔12内壁设有径向延伸的第四限位凸起122,第三轴承73和第四轴承74均位于第三限位螺母121和第四限位凸起122之间,且第三限位螺母121的端面与第四轴承74的端面相抵靠、第四限位凸起122的端面与第三轴承73的端面相抵靠。
[0065]为便于上述主动齿轮3、第一轴承71、以及第二轴承72的安装,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采用分体式、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包括输入壳体13和与输入壳体13可拆卸连接的输出壳体14,本实施例中输入壳体13与输出壳体14通过定位销和螺栓相连接。同时,输入轴2可转动地支承在输入壳体13内,输出轴4可转动地支承在输出壳体14内。同时,输出轴4的输入端设有轴向延伸的圆柱定位凸起44,输入壳体13上设有定位孔131,圆柱定位凸起44插接于定位孔131中。利用圆柱定位凸起44与定位孔131的配合作用,能有效限制输出轴4在转动时的径向跳动,且还能保证输入壳体13和输出壳体14的准确安装。
[0066]为避免上述圆柱定位凸起44与定位孔131直接接触而造成两者间摩擦力较大,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圆柱定位凸起44上套设有衬套441。同时,输入壳体13侧壁设有与定位孔131相通的止推螺栓孔132,该止推螺栓孔132用于安装止推螺栓,利用止推螺栓顶住衬套441,以限制衬套441的径向跳动;输入壳体13侧壁还设有与定位孔131相通的观察孔133,使用时,通过观察该观察孔133是否有冷却液流出,从而可以判断衬套441是否出现破裂,以便于及时更换衬套441。
[0067]为限制主动齿轮3相对于输入轴2的轴向跳动,如图2和图3所示,输入轴2上安装有第四限位螺母22,第四限位螺母22与主动齿轮3的外端面相抵靠,主动齿轮3上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五限位凸起31,第五限位凸起31与第一轴承71相抵靠。这样,利用第四限位螺母22和第一轴承71与主动齿轮3的两端面间的相互抵靠作用,从而能有效限制主动齿轮3相对于输入轴2的轴向跳动。同时,为限制从动齿轮5相对于输出轴4的轴向跳动,输出轴4上安装有第五限位螺母45,第五限位螺母45与从动齿轮5的一端面相抵靠,输出轴4上设有径向延伸的第六限位凸起46,第六限位凸起46与从动齿轮5的另一端面相抵靠。利用第五限位螺母45和第六限位凸起46与从动齿轮5的两端面间的相互抵靠作用,从而能有效限制从动齿轮5相对于输出轴4的轴向跳动。
[006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6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机床动力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插接于壳体(1)的输入轴(2)、安装在输入轴(2)上的主动齿轮(3)、以及多根插接于壳体(1)的输出轴(4),每根输出轴(4)上固设有从动齿轮(5),多个从动齿轮(5)沿主动齿轮(3)的周向分布、且均与主动齿轮(3)相啮合,所述输出轴⑷的输出端设有刀具座(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床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输入轴安装孔(11),所述输入轴⑵通过轴承(7)安装在输入轴安装孔(11)内;所述壳体⑴内设有输出轴安装孔(12),所述输出轴(4)通过轴承(7)安装在输出轴安装孔(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机床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3)固设在输入轴⑵的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5)固设在输出轴⑷的输入端,所述轴承(7)包括固设在输入轴(2)邻近主动齿轮(3)的输出端处的第一轴承(71)、固设在输入轴(2)的输入端处的第二轴承(72)、固设在输出轴(4)邻近从动齿轮(5)的输入端处的第三轴承(73)和固设在输出轴(4)的输出端处的第四轴承(7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机床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安装孔(11)的内壁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凸起(111),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11)位于第一轴承(71)和第二轴承(72)之间,且该第一限位凸起(111)的端面与第二轴承(72)的端面相抵靠;所述输入轴安装孔(11)靠近主动齿轮(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限位螺母(112),所述第一限位螺母(112)的端面与第一轴承(71)的端面相抵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机床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2)上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凸起(21),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1)的下端面与第一轴承(71)相抵靠。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机床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4)上套设有隔套(41)、固设有第二限位螺母(42)、以及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三限位凸起(43),所述第三轴承(73)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二限位螺母(42)和隔套(41)相抵靠;所述第四轴承(74)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三限位凸起(43)和隔套(41)相抵靠。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机床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安装孔(12)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三限位螺母(121)、且所述输出轴安装孔(12)内壁设有径向延伸的第四限位凸起(122),所述第三轴承(73)和第四轴承(74)均位于第三限位螺母(121)和第四限位凸起(122)之间,且所述第三限位螺母(121)的端面与第四轴承(74)的端面相抵靠、所述第四限位凸起(122)的端面与第三轴承(73)的端面相抵靠。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床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输入壳体(13)和与输入壳体(13)可拆卸连接的输出壳体(14),所述输入轴(2)可转动地支承在输入壳体(13)内,所述输出轴(4)可转动地支承在输出壳体(14)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机床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4)的输入端设有轴向延伸的圆柱定位凸起(44),所述输入壳体(13)上设有定位孔(131),所述圆柱定位凸起(44)插接于定位孔(131)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机床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定位凸起(44)上套设有衬套(441)。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机床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2)上安装有第四限位螺母(22),所述第四限位螺母(22)与主动齿轮(3)的外端面相抵靠,所述主动齿轮(3)上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五限位凸起(31),所述第五限位凸起(31)与第一轴承(71)相抵A+-.与巨Ο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机床动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4)上安装有第五限位螺母(45),所述第五限位螺母(45)与从动齿轮(5)的一端面相抵靠,所述输出轴(4)上设有径向延伸的第六限位凸起(46),所述第六限位凸起(46)与从动齿轮(5)的另一端面相抵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床动力头,包括壳体、插接于壳体的输入轴、安装在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以及多根插接于壳体的输出轴,每根输出轴上固设有从动齿轮,多个从动齿轮沿主动齿轮的周向分布、且均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设有刀具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入轴上安装主动齿轮,且在多根输出轴上固设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从而将输入轴的动力分成多个动力输出,同时,多根输出轴的输出端均设有刀具座,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安装多个刀具,且能同时加工多个孔。
【IPC分类】B23B47/02, B23B47/30, B23B47/14
【公开号】CN205043215
【申请号】CN201520762471
【发明人】马小伟, 魏杰, 汪伟, 穆雷, 宋月红
【申请人】上海精智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