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木腐菌渣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1361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木腐菌渣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废料又叫菌糠、菌渣、下脚料、废菌筒,是栽培食用菌后剩余的培养料。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食用菌废料的有效处理成为当下广大菇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若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利用,随意丢弃或堆放,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霉菌和害虫滋生,污染环境。

食用菌废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其它营养成份,在农业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废料,从而在减少废弃物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木腐菌渣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可有效消耗木腐菌栽培后剩余的大量菌渣,降低双孢蘑菇的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并有利于实现双孢蘑菇的高品质工厂化栽培。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木腐菌渣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包括一次发酵、二次发酵、播种、发菌期管理、覆土、出菇期管理、采收的步骤,其所用培养料的原料配方为:木腐菌渣80-85%、牛粪0-10%、芭蕉叶3-11%、山竹壳3-5%、盐1-2%、鱼骨粉0.3-0.5%、过磷酸钙0.2-0.5%、草木灰0.2-0.3%,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优选地,所用培养料的原料配方为:木腐菌渣83%、芭蕉叶11%、山竹壳4%、盐1%、鱼骨粉0.5%、过磷酸钙0.3%、草木灰0.2%。

所述利用木腐菌渣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一次发酵

对木腐菌渣进行预湿处理,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后,将芭蕉叶、牛粪、山竹壳(所用芭蕉叶、山竹壳预先破碎)均匀覆盖在菌渣上,继续淋水预湿使其充分软化,然后进行建堆;建堆后第一次翻堆时向菌渣中加入盐、鱼骨粉、过磷酸钙,之后每隔3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

2)二次发酵

一次发酵结束后,把培养料搬到菇床架上,由上层至下层堆放,堆放时要求料疏松,堆放厚度为18-20cm,堆成拱形料面,密封菇房,床架顶层用油布纸盖住,让其自然升温23-25h,然后向菇房内通入蒸汽,加热升温至空间温度达58-62℃,维持该温度24h进行巴氏灭菌,灭菌后通风换气,在12h内进行分阶段降温,把料温降至55℃以下,空间温度维持在48-52℃,并维持该温度3-5天进行放线菌培养(培养放线菌时应有新鲜空气进入),之后停火;同时逐渐加强通风,使菇房内温度降低,之后打开全部通风口降温,准备播种;

3)播种

二次发酵以后,待料温降至30℃以下,将培养料与草木灰混合均匀,并采用混播的方式进行整床播种;

4)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用薄膜将床面覆盖,前5天内循环设置为5min/30min;5天后菌丝不断延伸,内循环设置改为30min/5min,待菌丝布满料面,适当进行通风,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播种后,空间温度设置在23-25℃之间,随着料內温度的逐渐上升,调节菇房内空调的温度设置,使料内温度控制在23-28℃;

5)覆土

将覆土材料提前7天进行预湿;覆土厚度3-4cm;覆土后立即进行调水,至捏成饼、搓成团、不粘手为宜;

6)出菇期管理

菌丝体开始扭结以后分阶段降温,等待出菇,使出菇阶段的料温降到17-19℃;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的调节保持在90%左右;出菇后必须保持空气新鲜;空间温度控制从高到低,在14~18℃范围内,以适于蘑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7)采收。

所用覆土材料是将壤土、腐殖土、稻草粉按体积比5-6:2:1混合,然后加石灰调节pH至7.5-8.0。

双孢蘑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对碳氮比要求较为严格,其适宜碳氮比为17~18:1,但由于培养料在堆制发酵过程中会消耗一定量的碳源及其过程中固氮菌的生长,会使发酵后培养料的碳氮比降低,且其降低范围受发酵温度、湿度及发酵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会明显影响后续双孢蘑菇子实体的生长。本发明在利用草木灰碱化双孢蘑菇培养料的同时,还通过草木灰的适时适量加入,消解培养料中的氮素,以达到有效调整培养料碳氮比的效果,从而使所栽培的双孢蘑菇的产量与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本发明在充分利用木腐菌渣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芭蕉叶、山竹壳、草木灰等原料制备培养料,并结合其特殊的栽培方法,不仅可有效消耗木腐菌栽培后剩余的大量菌渣,降低双孢蘑菇的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实现双孢蘑菇的高品质工厂化栽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1.1 培养料配方:

木腐菌渣83%、芭蕉叶11%、山竹壳4%、盐1%、鱼骨粉0.5%、过磷酸钙0.3%、草木灰0.2%。

1.2 一次发酵

对木腐菌渣进行预湿处理,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后,将芭蕉叶、山竹壳(所用芭蕉叶、山竹壳预先破碎)均匀覆盖在菌渣上,继续淋水预湿使其充分软化(浇水约3-4天),然后进行建堆;建堆后第一次翻堆时向菌渣中加入盐、鱼骨粉、过磷酸钙,之后每隔3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经过一次发酵,培养料含水量在70%左右,pH 7.8-8.0,碳氮比为23-25:1,培养料仍能嗅到较浓的氨味,颜色深棕灰色;

1.3 二次发酵

一次发酵结束后,把培养料搬到菇床架上,由上层至下层堆放,堆放时要求料疏松,各种材料混合均匀,堆放厚度为20cm,堆成拱形料面,密封菇房,床架顶层用油布纸盖住,让其自然升温24h,然后向菇房内通入蒸汽,加热升温至空间温度达58-62℃,维持该温度24h进行巴氏灭菌,灭菌后通风换气,在12h内进行分阶段降温,把料温降至55℃以下,空间温度维持在48-52℃,并维持该温度3-5天进行放线菌培养(培养放线菌时应有新鲜空气进入),之后停火;同时逐渐加强通风,使菇房内温度降低,之后打开全部通风口降温,准备播种;发酵结束后培养基的质量要求:表层和内部可观察到较多白色菌丝体,培养基颜色变为褐色,手握培养基柔软而有弹性,不刺手、不粘手,有料香味、无氨臭味;含水量65-68%,pH 7.4-7.7,碳氮比为18-20:1;

1.4 播种

二次发酵以后,待料温降至30℃以下,将培养料与草木灰混合均匀进行整床播种;播种采用混播的方式,撕掉发满菌的袋装菌种塑料,把菌种放在清洁的盆子里,将菌种块轻轻弄碎,把总量的3/4先均匀撒到菇床上,用手或工具把菌种和培养料混匀(底部8cm左右不播菌种)然后将料面整平,轻轻拍压,使料松紧适宜(厚度为25~30cm),料面成弧形。然后把剩余的1/4菌种撒到料床表面,并用手或耙子扒下,使菌种稍漏进表层,以利定植吃料;

1.5 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用薄膜将床面覆盖,前5天内循环设置为5min/30min;5天后菌丝不断延伸,内循环设置改为30min/5min,待菌丝布满料面,适当进行通风,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播种后,空间温度设置在23-25℃之间,随着料內温度的逐渐上升,调节菇房内空调的温度设置,使料内温度控制在25℃;温度过高,料内水分大量蒸发,菌丝受到严重的抑制或死亡;随着菌丝体生长,料面逐渐变干,菌丝更易往下长,注意不要让上部的老菌丝死掉;覆土前若料面太干可适当进行补水,使上部休眠的菌丝复活,促进菌丝爬土;

1.6 覆土

将壤土、腐殖土、稻草粉按体积比5-6:2:1混合,然后加石灰调节pH至7.5-8.0作为覆土材料;将覆土材料提前7天进行预湿;覆土厚度3-4cm;覆土后立即进行调水,采用轻喷细喷的方法,用5mm孔径喷头把土层水分调足调透,至捏成饼、搓成团、不粘手为宜;

1.7 出菇期管理

菌丝体开始扭结以后,分阶段降温,等待出菇,此阶降温的主要目的是在出菇阶段把料温降到18℃左右;一般是在降温前一天开始打出菇水(打重水),水量约为4-5斤/立方米;

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的调节保持在90%左右;出菇后必须保持空气新鲜,通风口要全部打开;

空间温度控制从高到低,且稳定在14~18℃范围内,此温度适于蘑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若床面温度连续几天高于22℃,此时应停止向菇床喷水,降低菇房温度,加强通风,否则会出现死菇现象,特别是刚出土的菇蕾更易发黄萎缩;

1.8 采收

双孢蘑菇的采收应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一般以菌盖直径达4~6cm、不开伞为标准;采摘后及时削去泥根,清洗后装箱。采收前床面不得喷水,以免降低双孢蘑菇品质。

实施例2

培养料配方为:木腐菌渣80%、牛粪10%、芭蕉叶3%、山竹壳5%、盐1%、鱼骨粉0.3%、过磷酸钙0.5%、草木灰0.2%。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培养料配方为:木腐菌渣85%、牛粪5%、芭蕉叶4%、山竹壳3%、盐2%、鱼骨粉0.5%、过磷酸钙0.2%、草木灰0.3%。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1.1 培养料配方

木腐菌渣83%、牛粪11%、稻壳4.5%、盐1%、过磷酸钙0.3%、草木灰0.2%。

1.2 一次发酵

对木腐菌渣进行预湿处理,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后,将牛粪、稻壳均匀覆盖在菌渣上,继续淋水预湿使其充分软化(浇水约3-4天),然后进行建堆;建堆后第一次翻堆时向菌渣中加入盐、过磷酸钙,之后每隔3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经过一次发酵,培养料含水量在70%左右,pH 7.8-8.0,仍能嗅到较浓的氨味,颜色深棕灰色;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培养料配方为:木腐菌渣83%、芭蕉叶11%、山竹壳4%、盐1%、鱼骨粉0.5%、过磷酸钙0.5%,即在播种操作中省略草木灰的加入,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将壤土与泥炭土按体积比2:1混合,然后加石灰调节pH至7.5-8.0作为覆土材料进行覆土,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

不同方法栽培双孢蘑菇的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由表1可见,与本发明实施例相比,培养料配方中未使用芭蕉叶、山竹壳、鱼骨粉的对比例1,出菇时间最长,产量最低,且正品率也较低;而培养料配方中使用了芭蕉叶、山竹壳、鱼骨粉,但未使用草木灰的对比例2,虽然出菇时间有所缩短,但产量和正品率的增加不大;而以壤土与泥炭土作为覆土材料进行栽培的对比例3,虽然产量和正品率有所提升,但出菇时间较长。由此证明,将本发明培养料配方及方法配合进行栽培,有利于双孢蘑菇出菇时间明显提前(提前18.2%以上)、产量明显增加(增加20.8%以上),正品率显著提高,可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