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退火窑,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晶化退火窑。
背景技术:
晶玉石是一种进过高温淬炼然后进行冷却成型的材料,被用于家装行业制作各式各样的成品,晶玉石的生产工艺步骤中退火是关键的一步,以往的退火窑均是通过不同温度区域进行退火,材料进入可能存在受热不均,导致材料质量不理想,而且以往均是通过电加热,浪费能源。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全自动晶化退火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晶化退火窑,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受热不均,导致材料质量不理想,而且以往均是通过电加热,浪费能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自动晶化退火窑,包括窑体、传送辊a、智能控制器、电机a、电机b和传送辊b,所述窑体的前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数个无焰煤气喷嘴,所述通孔前后端口处均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腔设置有转动圈,两组转动圈之间通过横框且横框的数目为两组,所述横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数个隔板,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横框的内侧上下均分别设置有数个传送辊a和传送辊b,所述传送辊a和传送辊b 均贯穿横框侧壁延伸至横框内腔且与齿轮b连接,所述齿轮b的外壁套设有履带,所述齿轮b的侧壁和电机b的传动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圈的外壁设置有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啮合有齿轮a,所述齿轮a固定连接于电机a的传动轴外端,所述电机a设置于窑体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窑体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设置有支脚,所述窑体的右侧壁设置有智能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和智能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器和电机a、电机b和无焰煤气喷嘴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以往的退火窑均是通过不同温度区域进行退火,材料进入可能存在受热不均,导致材料质量不理想,而且以往均是通过电加热,浪费能源,采用该装置,通过窑内设置的传送辊a和传送辊b均固定于横框,横框固定于转动圈,在电机的带动下传送辊a和传送辊b会转动,在窑内转动的同时使其前进,可以达到受热均匀,退火的效果更佳,通过使用无焰喷嘴进行加热,达到相同的效果比使用电加热节约能源,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窑体;2、通孔;3、轴承;4、转动圈;5、环形齿条;6、智能控制器;7、无焰煤气喷嘴;8、传送辊a;9、传送辊 b;10、支腿;11、支脚;12、电机a;13、齿轮a;14、转动圈;15、横框;16、温度传感器;17、履带;18、电机b;19、齿轮b;2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全自动晶化退火窑,包括窑体1、传送辊 a8、智能控制器6、电机a12、电机b18和传送辊b9,所述窑体1 的前侧开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内设置有数个无焰煤气喷嘴7,所述通孔2前后端口处均设置有轴承3,所述轴承3的内腔设置有转动圈4,两组转动圈4之间通过横框15且横框15的数目为两组,所述横框15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数个隔板20,所述隔板 2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所述横框15的内侧上下均分别设置有数个传送辊a8和传送辊b9,所述传送辊a8和传送辊b9均贯穿横框15侧壁延伸至横框15内腔且与齿轮b 19连接,所述齿轮b19的外壁套设有履带17,所述齿轮b19的侧壁和电机 b18的传动轴连接。
其中,所述转动圈4的外壁设置有环形齿条5,所述环形齿条 5啮合有齿轮a13,所述齿轮a13固定连接于电机a12的传动轴外端,所述电机a12设置于窑体1外壁。
其中,所述窑体1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支腿10,所述支腿 10的底部设置有支脚11,所述窑体1的右侧壁设置有智能控制器 6。
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16的数据输出端和智能控制器6的数据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智能控制器6和电机a12、电机b18和无焰煤气喷嘴7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将需要退火的材料送进传送辊a8和传送辊b9 之间,电机b18带动传送辊a8和传送辊b9转动可使得材料前行,通过无焰煤气喷嘴7进行加热,通过隔板20隔出各个区域,通过温度传感器16将各个区域的的温度反馈给智能控制器,由智能控制器进行调节,然后通过电机a12带动转动圈转动,使得横框15带动传送辊a8和传送辊b9转动,从而使得在窑体1内受热均匀,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转动受热,退火的效果更佳,通过使用无焰喷嘴进行加热,达到相同的效果比使用电加热节约能源,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