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端通向左排气槽120和右排气槽130,排气通道的内端还通向左通气腔640和右通气腔660,左通气腔640和右通气腔660在伸张或者压缩过程中保持内部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
[0124]如图9所示,当气源进入进气腔室内,调控轴140向左端移动的最大距离。
[0125]下面以沼气为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阐述气动泵的工作原理,当然此处的起源还可以替换成其他气源,例如压缩空气、氮气等。
[0126]调控阀的初始状态为:中心阀芯处于下固定套的中心位置,调控阀处于上固定套的中心位置,并且调控轴的左凸起部阻塞第三透气孔,调控轴的右凸起部阻塞第四透气孔。
[0127]由于供气通道一端连接沼气池储气板的导气管,供气通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于泵体内的中心凹槽,沼气池内存储的沼气通过供气通道进入中心凹槽内,并通过设置于中心凹槽底部的若干进气孔进入进气腔室,该进气腔室由调控轴两端凸起部之间的环形凹槽与上固定套内腔组成;与此同时,调控轴不会完全处于力平衡的状态,所以沼气推动调控轴向一侧移动。
[0128]当沼气推动调控轴向左侧移动时,调控轴左端内腔通过设置于上固定套左端的第一左端阀芯上的第一透气孔与第一左端阀芯左端的左排气腔联通,由于左排气腔上端通过左排气孔与左排气槽联通,并且由于左排气槽与泵体内的排气通道联通,使得调控轴左端内腔与外界大气相通,调控轴向做左移动时排出调控轴左端内腔中的空气;调控轴向左端移动时,进气腔室与设置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之间的第三透气孔联通,调控轴右端内腔通过设置于上固定套右端的第一右端阀芯的第二透气孔与第一右端阀芯右端的右排气腔联通,由于右排气腔上端通过右排气孔与右排气槽联通,并且由于右排气槽与泵体的排气通道联通,使得调控轴右端内腔与外界大气相通,调控轴向左移动时,调控轴右端内腔中的空气体积增大,调控轴右端内腔与设置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之间的第四透气孔联通;与此同时,进气腔室通过第三透气孔与下固定套内滑动连接的中心阀芯外侧壁左端的环形左气腔联通,沼气进入左气腔中,由于左气腔与中心阀芯左端台阶腔之间通过第五透气孔联通,并且中心阀芯左端的第二左端阀芯插入中心阀芯左端台阶腔内并形成左腔室,使沼气进入左腔内;与此同时,由于中心阀芯外侧壁右端的右气腔通过第六透气孔与中心阀芯的右端台阶联通,并且由于中心阀芯右端的第二右端阀芯插入中心阀芯右端台阶腔中形成右腔室,使得右气腔与右腔室向联通,并且由于右气腔通过第四透气孔与调控轴右端内腔联通,使得右气腔与排气通道相联通。
[0129]沼气进入左腔室内,使得左腔室内气压大于右腔室,使得中心阀芯向右移动,与此同时,调控轴继续向左移动,中心阀芯向右移动过程中带动与之连接的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的移动,左连接轴向右移动过程中,带动左挡水板右移,使得左挡水板外侧壁与泵体之间的左液体腔体积增大,并且使得左挡水板内侧壁与泵体之间的左通气腔体积减小,由于左通气腔与排气通道相联通,左通气腔内减小的空气体积均可以通过排气通道排出,达到泵体左侧吸收沼液的目的;同理,右挡水板的右移,使得右挡水板外侧壁与泵体之间右液体腔体积减小,右挡水板内侧壁与泵体之间的右通气腔体积增大,达到泵体右侧排出沼液的目的。
[0130]调控轴向左移动过程中,调控轴的左端伸出右端收缩,调控轴的左端与向右移动的左挡水板相遇,随着沼气不断向左腔室输送,左挡水板带动调控轴一起向右移动;当右腔室中气体被完全排出时,左挡水板带动调控轴向右移动至调控轴左端凸起阻塞第三透气孔并且调控轴右端凸起阻塞第四透气孔位置处。
[0131]由于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的阻塞,并且调控轴左端与左挡水板贴合,并且由于进气腔室内的沼气气压大于调控轴右端气压,使得调控轴在沼气气压以及惯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调控轴向右移动过程中,调控轴左端收缩并且右端伸出。
[0132]调控轴向右移动过程中,使得进气腔室与第四透气孔相联通,并且上固定套左端内腔与第三透气孔相联通,沼气进入右腔室,使得右腔室中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得中心阀芯向左移动,并挤压中心左腔室中的沼气通过第五透气孔、第三透气孔、第一透气孔以及左排气孔排出,中心阀芯向左移动过程中,驱动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的移动,并带动左挡水板和右挡水板的移动,使得左液体腔体积减小,左通气腔体积增加,达到泵体左侧排出沼液目的,与此同时,右液体腔体积增加,右通气腔体积减小,达到泵体右侧吸收沼液目的。
[0133]右挡水板向左移动过程中与调控轴右端相遇,并带动调控轴向左移动,当左腔室中的沼气完全排出时,调控轴的左凸起端密封第三透气孔,调控轴右端密封第四透气孔。
[0134]同理,由于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的阻塞,并且调控轴右端与右挡水板贴合,并且由于进气腔室内的沼气气压大于调控轴左端气压,使得调控轴在沼气气压以及惯性的作用下向左移动,调控轴向左移动过程中,调控轴左端伸出并且右端收缩。
[0135]如此往复的运动,实现中心阀芯的左右往复摆动,并实现左右挡水板的伸缩,从而达到泵体抽取或者吸收沼液的目的。
[013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无阻塞管道型超高效沼气发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压间,水压间的四周连接有若干个相同规格的发酵池,发酵池与水压间之间通过排水管连接,所述的排水管包括进料口排水管和出料口排水管,发酵池的左右两端侧分别为进料口和出料口,发酵池的中间部位为发酵腔室,发酵腔室分别连通进料口和出料口 ;发酵池设置有储气板,储气板通过支撑装置固定于发酵池内,储气板的顶部和四周密封并且下端开口,储气板靠近进料口的侧壁为进料口挡气板,储气板靠近出料口的侧壁为出料口挡气板,储气板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与发酵池的内侧面之间存在间隙;发酵池还包括拉杆,拉杆由横杆和竖杆组成,横杆至少一端侧连接有竖直的竖杆,横杆放置于发酵腔室内,竖杆穿过储气板的侧面与发酵池的间隙;发酵池的上侧面靠近进料口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排水管,第一发酵池的上侧面靠近出料口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排水管;储气板上还设置有两个位于进料口挡水板和出料口挡气板之间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料口挡气板和第一挡板之间形成第一发酵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形成第二发酵区,第二挡板和出料口挡气板之间形成第三发酵区,第一发酵区、第二发酵区以及第三发酵区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导气管;进料口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水压间内的沼液流入发酵池体内的单向阀,出料口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发酵池体内的沼液单向流入水压间中的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阻塞管道型超高效沼气发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支撑装置为发酵池内侧壁上设置的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阻塞管道型超高效沼气发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横杆的左右两端侧分别连接竖直方向上并且位于同侧的竖杆,竖杆的顶部固定有位于两个竖杆之间的手握杆。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布了无阻塞管道型超高效沼气发酵池,其包括水压间,水压间的四周连接有若干个相同规格的发酵池,发酵池与水压间之间通过排水管连接,所述的排水管包括进料口排水管和出料口排水管,发酵池的左右两端侧分别为进料口和出料口,发酵池的中间部位为发酵腔室,发酵腔室分别连通进料口和出料口;储气板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与发酵池的内侧面之间存在间隙;发酵池还包括拉杆,拉杆由横杆和竖杆组成,横杆至少一端侧连接有竖直的竖杆,横杆放置于发酵腔室内,竖杆穿过储气板的侧面与发酵池的间隙。
【IPC分类】C12M1-02, C12M1-107, C02F11-04
【公开号】CN104804982
【申请号】CN201510256810
【发明人】潘磊
【申请人】潘磊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