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盒围边及其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54905发布日期:2020-12-18 18:4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纸盒围边,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单张卡纸上的多组围面(1),多组所述围面(1)首尾相接,相邻所述围面(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折叠线(2),首端围面(1)与末端围面(1)卡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盒围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围面(1)为四组,四组围面(1)首尾相接围绕形成矩形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盒围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围面(1)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围面(11)、第二围面(12)、第三围面(13)及第四围面(14),所述第一围面(11)设有卡口(15),所述第四围面(14)设有与卡口(15)卡合的卡块(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盒围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6)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结构的底边与第四围面(14)的侧边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盒围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面(11)、第二围面(12)、第三围面(13)、第四围面(14)均通过第二折叠线(4)连接有起加强作用的第一支撑面(3),相邻的第一支撑面(3)之间开设有第一半切槽(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盒围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面(11)、第二围面(12)、第三围面(13)、第四围面(14)还通过第三折叠线(6)连接有起加强作用的第二支撑面(7),相邻的第二支撑面(7)之间开设有第二半切槽(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盒围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切槽(5)、第二半切槽(8)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卡纸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盒围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面(7)分别与第一围面(11)、第二围面(12)、第三围面(13)、第四围面(14)粘接,所述第一支撑面(3)粘接于第二支撑面(7)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盒围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面(11)连接的第二支撑面(7)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一围面(11)的宽度尺寸,所述卡口(15)形成于第一围面(11)与第一支撑面(3)之间。

10.一种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纸盒围边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选择纸盒围边成型用卡纸,在所述卡纸上印刷且完成印后工艺;

s20.将步骤s10印刷处理的卡纸按照设计的形状和尺寸模切半穿;

s30.将步骤s20经模切半穿后的卡纸经糊盒机上胶:在第一围面(11)、第

二围面(12)、第三围面(13)、第四围面(14)、第一支撑面(3)、第二支撑面(7)的表面上胶;

s40.将步骤s30上胶后的卡纸经机械手对折粘连形成三层卡纸结构的围面

(1):先将四组第二支撑面(7)分别折叠粘接于第一围面(11)、第二围面(12)、第三围面(13)、第四围面(14)表面;再将四组第一支撑面(3)分别折叠粘接于四组第二支撑面(7)的表面;

s50.将步骤s40中三层卡纸结构的围面(1)首尾卡合粘接即成型得到纸盒

围边:将第四围面(14)端部的卡块(16)卡合并粘接至形成于第一支撑面(3)和第一围面(11)之间的卡口(15)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包装盒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纸盒围边及其成型方法:纸盒围边包括设于单张卡纸上的多组围面,多组围面首尾相接,相邻围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折叠线,首端围面与末端围面卡合;成型方法包括:选择纸盒围边成型用卡纸,在卡纸上印刷且完成印后工艺;将卡纸按照设计的形状和尺寸模切半穿;将经模切半穿后的卡纸经糊盒机上胶;将上胶后的卡纸对折粘连形成三层卡纸结构的围面;将三层卡纸结构的围面首尾卡合即成型得到纸盒围边。本发明以单张卡纸代替灰板和面纸组合成的原材料,可节省生产成本;以模切半穿替代模切开V槽、以糊盒机替代人工定位胶粘、以首尾卡合替代定位胶粘方式,简化成型工艺,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吴*;黄少彦;刘治国;刘亚焰;邓元耀;郑梦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千彩纸品印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5
技术公布日:2020.12.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