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筒灌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3711发布日期:2021-03-09 19:3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墨筒灌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筒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油墨筒灌装机构。


背景技术:

2.油墨筒是数码一体速印机的专用耗材,由于数码一体速印机在印刷上的经济、环保、印刷速度快、清晰度好等优点。近年来,使用量越来越大,特别在印刷量较大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用量较大。因此,其使用耗材之一的油墨筒,用量也越来越大。由于油墨筒是数码一体速印机的专用耗材,其结构是根据数码一体速印机的特点设计的,是一个外形是圆柱体,内部有一个活塞的塑料筒,是数码一体速印机用油墨的专用容器。由于油墨筒的结构特点,目前国内针对油墨筒的油墨灌装机,普遍都是采用倒立式单组灌装机。倒立式单组灌装机,由于其结构特点,无法用于大批量灌装的流水线作业,因此,每次只能灌装一支油墨筒,而且在油墨筒灌装前的排空气,灌装后的装卡嘴、盖油墨盖等其它工序都只能通过人工操作完成,生产效率低,而且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倒立式单组灌装机一般都是采用单料缸,如果需要灌大容量的油墨筒,则需要换大容量的料缸,更换麻烦。而一般的其它正立式灌装机,如果用于油墨筒的灌装,又会因油墨筒内有一个活塞,在向油墨筒内注入油墨时因油墨重力作用使活塞快速下坠从而吸入空气,只要灌装时吸入了空气的油墨筒,在用于数码一体速印机印刷时就会出现断墨或抽墨不正常等异常现象,从而影响数码一体速印机印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油墨筒灌装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油墨筒灌装机构,该油墨筒灌装机构集成在正立式油墨筒灌装流水线上,可包括油墨筒排气装置、灌装固定及防活塞下坠装置和灌装及供墨装置,油墨筒排气装置用于同时将多个油墨筒内的空气排出,灌装固定及防活塞下坠装置用于固定油墨筒以及在灌装过程中防止活塞下坠,灌装及供墨装置用于将油墨灌装到排气后的油墨筒中。
5.进一步地,油墨筒排气装置包括支架、排气压板、压板升降气缸和排气气缸,压板升降气缸安装在支架上,排气压板和排气气缸分别位于固定在油墨筒输送带的油墨筒固定治具上的油墨筒的上方和下方,排气压板与压板升降气缸驱动连接,排气气缸用于将油墨筒的活塞向上顶起以使油墨筒内的空气排出。
6.进一步地,排气压板上设有一排通孔,该通孔用于让位油墨筒上的油墨嘴,使得排气压板能够从上方压住油墨筒。
7.进一步地,油墨筒排气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根升降滑轨,两根升降滑轨可升降地安装在支架上,位于压板升降气缸两侧,并且其下端固定于排气压板。
8.进一步地,灌装固定及防活塞下坠装置包括灌装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升降气缸、固定支座升降滑槽、油墨筒夹板和防活塞下坠气缸,油墨筒夹板和防活塞下坠气缸分别位于固定在油墨筒输送带的油墨筒固定治具上的油墨筒的上方和下方,灌装固定支座可滑动地
安装在固定支座升降滑槽上,固定支座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灌装固定支座,油墨筒夹板固定在灌装固定支座,用于夹住油墨筒,防活塞下坠气缸用于顶住油墨筒内的活塞以防止在向油墨筒注墨时活塞快速下坠。
9.进一步地,灌装及供墨装置包括灌装嘴、升降支架、灌装嘴升降气缸、注墨阀、料缸、料缸气缸、进料阀和油墨罐,灌装嘴安装在升降支架上,升降支架与灌装嘴升降气缸驱动连接,注墨阀安装在灌装嘴与料缸之间的管道上,进料阀安装在料缸和油墨罐之间的管道上,料缸气缸与料缸的活塞驱动连接,用于从油墨罐吸入油墨和将料缸中的油墨注入油墨筒中。
10.进一步地,每一个灌装嘴连接两个并联的料缸。
11.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能够实现油墨筒的正立式灌装,并且一次可以灌装多支油墨筒,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2.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如图1所示,一种油墨筒灌装机构集成在正立式油墨筒灌装流水线中。应该指出,图1中仅示出正立式油墨筒灌装流水线的部分机座4、输送链条5和油墨筒固定治具6。油墨筒固定治具6设有一排卡槽61(示出4个),每个卡槽61可以放置一支油墨筒100。该油墨筒灌装机构可包括油墨筒排气装置1、灌装固定及防活塞下坠装置2、灌装及供墨装置3。下面分别对各个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16.油墨筒排气装置1可包括支架11、排气压板12、压板升降气缸13和排气气缸14(示出一排4个)。压板升降气缸13安装在支架11上。排气压板12和排气气缸14分别位于固定在油墨筒输送带的油墨筒固定治具上的油墨筒100的上方和下方。排气压板12上设有一排通孔121(4个),该通孔用于让位油墨筒100上的油墨嘴101,使得排气压板12能够从上方压住油墨筒100。压板升降气缸13的启动和停止可以带动排气压板12沿两根升降滑杆15压下或抬起。当油墨筒100移到排气工位时,排气压板12可以将整排油墨筒压住,以方便油墨筒排气操作。当油墨筒100到达排气工位,排气压板12压下后,排气气缸14伸出气缸杆从油墨筒底面进入油墨筒内,推动油墨筒内的活塞上升到顶,将油墨筒内的空气排尽。
17.灌装固定及防活塞下坠装置2可包括灌装固定支座21、固定支座升降气缸22、固定支座升降滑槽23、油墨筒夹板24和防活塞下坠气缸25。灌装固定支座21是油墨筒夹板24的支架,即,油墨筒夹板24固定在灌装固定支座21。在油墨筒要向前移动时,支座会上升,在灌装注墨时支座会下降。固定支座升降气缸22有两个,分别固定在流水线两侧的机座4平台上,与灌装固定支座21驱动连接,以使灌装固定支座21可以抬起或下降。固定支座升降滑槽
23是灌装固定支座21抬起或下降的滑轨,使在灌装时确保位置的准确。油墨筒夹板24和防活塞下坠气缸25分别位于油墨筒100的上方和下方。图1中示出4组油墨筒夹板24,每组由两个弧形块面对面组成,每个弧形块的后面都有一个小气缸26,当要灌装注墨时,两个弧形块在各自气缸26作用下彼此靠近将油墨筒100夹紧,就象两支手一样将油墨筒紧紧抱住。在灌装注墨前,防活塞下坠气缸25先伸出气缸杆到油墨筒内顶住活塞,以防止在向油墨筒注墨时活塞快速下坠。由于防活塞下坠气缸25顶住活塞的气压不大,在油墨的自重和注墨的压力下活塞会慢慢下移,从而避免了油墨筒灌装时吸入空气。
18.灌装及供墨装置3可包括灌装嘴31、升降支架32、灌装嘴升降气缸33、注墨阀34、料缸35、料缸气缸36、进料阀37和油墨罐38。灌装嘴31在两块油墨筒夹板24的中间,注墨时直接接触油墨筒的油墨嘴口并将其注墨杆伸入到油墨筒内。灌装嘴31(示出4个)安装在升降支架32上,升降支架32与灌装嘴升降气缸33驱动连接。因此,4个灌装嘴可以同时上升或下降。注墨阀34(示出4个)安装在灌装嘴31与料缸35之间的管道上;在灌装时向油墨筒内注墨时打开,在料缸吸墨时关闭。进料阀37安装在料缸35和油墨罐38之间的管道上;在料缸35吸墨时打开,料缸35排出油墨(即向油墨筒注墨)时关闭。每次需要的注墨量,先吸到料缸35内,然后再注墨到油墨筒内。每个料缸35的外侧上都有计量定位传感器,因此,油墨量的多少是由料缸的计量位控制的。本实施例中,料缸35共有4组,每组有前后2个料缸35。由于采用了双料缸,因此本灌装机构能适用于大、小不同容量的油墨筒灌装。料缸气缸36是料缸35吸入油墨和排出油墨的动力。每一个料缸35都有一个料缸气缸36,料缸气缸36吸合则料缸35吸入油墨,料缸气缸36伸出则料缸35排出油墨(即向油墨筒注墨)。油墨罐38是储存乳化研磨好的待灌装油墨的储存罐。本申请采用的是在乳化研磨好的油墨直接通过管道传输到油墨罐38,从而避免了油墨桶等其他容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进入灰尘或杂物的可能。
19.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工人在灌装流水线的油墨筒投放工位将空的油墨筒放在油墨筒固定治具6的卡槽61里,每个卡槽放1个油墨筒,一排共4个。每隔一定时间(根据工人投放速度在系统内设置)输送链条5向前移动一个位置(即油墨筒卡槽一排与另一排的距离),当空油墨筒到达排气工位时,压板升降气缸13推动排气压板12压住油墨筒100,然后排气气缸14伸出气缸杆到油墨筒内将活塞向上推到尽头,排出油墨筒内的空气。排完空气后排气顶杆缩回,压板升降气缸13将排气压板12抬起,输送链条5载着油墨筒继续向前移动一个油墨筒卡槽位。当已排空气的油墨筒移动到灌装工位后,固定支座升降气缸22驱动灌装固定支座21向下移动到油墨筒的侧边后停止,然后气缸26驱动油墨筒夹板24将油墨筒100夹住,防活塞下坠气缸25伸出气缸杆顶住油墨筒内的活塞。同时,进料阀37打开,注墨阀34关闭,料缸气缸36吸合带动料缸35从油墨罐38中吸墨(吸墨量是根据需要灌装的量来设定)。此后,灌装嘴升降气缸33推动灌装嘴31堵住油墨筒的油墨嘴,注墨杆伸入到油墨筒内。然后进料阀37关闭,注墨阀34打开,料缸气缸36伸出推动料缸35排墨从而通过灌装嘴注入到油墨筒内。由于防活塞下坠气缸25的压力设置不大,在油墨筒内注入的油墨的自重和注墨的压力推动下活塞慢慢下移,但又避免了活塞快速下坠。当料缸排出全部油墨,即油墨筒灌装注墨满后,停止注墨。灌装嘴升降气缸33将灌装嘴31抬起离开油墨筒,然合两块油墨筒夹板24放开油墨筒,固定支座升降气缸23推动灌装固定支座21向上移动到油墨筒的上方,然后流水线载着已灌装满的油墨筒继续向前移动一个油墨筒卡槽位,从而完成了灌装工序。
20.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