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配重的物流堆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6247发布日期:2022-01-05 12:18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配重的物流堆高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堆高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配重的物流堆高车。


背景技术:

2.堆高车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高、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而配重式堆高车则是在堆高车支撑货物的相反侧配设有重物,用于保持堆高车运输过程中平衡,避免侧翻。
3.在现有技术实际的使用时,在对配重块进行更换时一般采用多人搬运,这样的方式在实际使用时会极大的增加劳动成本,且因为配重块一般为圆形,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便于进行搬运,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砸伤或者压伤等危险,因此本使用新型可解决不便于更换配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配重的物流堆高车,通过设计配重块更换机构,使得在运输时更加的平稳,同时该滑轮结构为省力结构,在对配置块进行拉动时更加的方便和省力,并且设置的拉动结构,使得气缸的运作可带动配置箱在机架的顶部进行移动,使得机架左右两侧的重量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配重的物流堆高车,包括机架、堆高车本体以及安装在堆高车本体右侧的铲叉,所述机架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配重箱、动力装置和堆高车本体,所述配重箱的左侧设置为开口,所述配重箱的顶部连接有推手,所述配重箱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更换机构,所述机架的左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右侧向上倾斜并与机架的左侧连接,所述配重箱的内底部设置有配重块;
6.所述配重块更换机构包括有上下移动结构和拉绳,所述上下移动结构上连接有拉绳,所述上下移动结构带动拉绳移动,所述拉绳的底端设置有可与配重块连接的拉钩。
7.进一步改进在于:拉动结构包括有气缸、气杆、连接块和通槽,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的顶部,且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气杆,所述气杆远离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的侧面与所述配重箱固定连接,所述通槽开设在所述机架的顶部,且所述通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配重箱。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下移动结构包括有连接线、定滑轮、稳定块、拉环和动滑轮,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绕线辊连接,所述稳定块固定设置在配重箱的内顶部,且所述稳定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正下方设置有动滑轮,所述连接线穿过定滑轮和动滑轮,且所述连接线绕过定滑轮顶部、动滑轮底部并与拉环连接,所述动滑轮的侧面设置有限制移动的滑动结构。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有滑杆和滑动块,所述动滑轮的侧面固定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滑杆。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配重箱的内底部设置有顶部为斜向设置的斜板,且所述配
重箱内部的右侧设置有缓冲垫。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机架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配重块更换机构,使得在实际使用对物体进行运输时,通过绕线辊对连接线的收卷,使得配置块更换结构内部动滑轮带动配置块进行移动,进而可将配置块导入配重箱的内部,使得在运输时更加的平稳,同时该滑轮结构为省力结构,在对配置块进行拉动时更加的方便和省力,并且设置的拉动结构,使得气缸的运作可带动配置箱在机架的顶部进行移动,使得机架左右两侧的重量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配重更换前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重箱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配重更换后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机架;2、堆高车本体;3、铲叉;4、万向轮;5、动力装置;601、气缸;602、气杆;603、连接块;604、通槽;7、配重箱;8、推手;9、配重块更换机构;901、绕线辊;902、连接线;903、定滑轮;904、稳定块;905、拉环;906、动滑轮;907、拉绳;908、滑杆;909、滑动块;10、斜板;11、挡板;12、配重块;13、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一
20.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配重的物流堆高车,包括机架1、堆高车本体2以及安装在堆高车本体2右侧的铲叉3,所述机架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配重箱7、动力装置5和堆高车本体2,该动力装置5为堆高车本体2带动铲叉3的运动提供动力,所述配重箱7的左侧设置为开口,所述配重箱7的顶部连接有推手8,所述配重箱7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更换机构9,所述机架1的左侧设置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右侧向上倾斜并与机架1的左侧连接,便于配重块12的移动,所述配重箱7的内底部设置有配重块12;
21.所述配重块更换机构9包括有上下移动结构和拉绳907,所述上下移动结构上连接有拉绳907,所述上下移动结构带动拉绳907移动,所述拉绳907的底端设置有可与配重块12连接的拉钩;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移动结构对拉绳907的拉扯,进而将配重块12拉扯进入配重箱7的内部,实现更换配重的功能。
22.拉动结构包括有气缸601、气杆602、连接块603和通槽604,所述气缸601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且所述气缸601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气杆602,所述气杆602远离气缸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603,且所述连接块603的侧面与所述配重箱7固定连接,所
述通槽604开设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且所述通槽6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配重箱7;通过设置气缸601,使得在进行配重平衡时,可通过气缸601对气杆602的拉扯,进而带动配重箱7在机架1顶部的通槽604的内部进行移动,进而改变配重箱7在机架1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便于对装置整体进行平衡。
23.实施例二
24.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配重的物流堆高车,包括机架1、堆高车本体2以及安装在堆高车本体2右侧的铲叉3,所述机架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配重箱7、动力装置5和堆高车本体2,该动力装置5为堆高车本体2带动铲叉3的运动提供动力,所述配重箱7的左侧设置为开口,所述配重箱7的顶部连接有推手8,所述配重箱7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更换机构9,所述机架1的左侧设置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右侧向上倾斜并与机架1的左侧连接,便于配重块12的移动,所述配重箱7的内底部设置有配重块12;
25.所述配重块更换机构9包括有上下移动结构和拉绳907,所述上下移动结构上连接有拉绳907,所述上下移动结构带动拉绳907移动,所述拉绳907的底端设置有可与配重块12连接的拉钩;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移动结构对拉绳907的拉扯,进而将配重块12拉扯进入配重箱7的内部,实现更换配重的功能。
26.拉动结构包括有气缸601、气杆602、连接块603和通槽604,所述气缸601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且所述气缸601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气杆602,所述气杆602远离气缸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603,且所述连接块603的侧面与所述配重箱7固定连接,所述通槽604开设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且所述通槽6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配重箱7。
27.所述上下移动结构包括有连接线902、定滑轮903、稳定块904、拉环905和动滑轮906,所述连接线902的另一端与绕线辊901连接,所述稳定块904固定设置在配重箱7的内顶部,且所述稳定块9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滑轮903,所述定滑轮903正下方设置有动滑轮906,所述连接线902穿过定滑轮903和动滑轮906,且所述连接线902绕过定滑轮903顶部、动滑轮906底部并与拉环905连接,所述动滑轮906的侧面设置有限制移动的滑动结构;通过转动绕线辊901的把手,使得与定滑轮903底部拉环905连接的连接线902带动动滑轮906进行移动,进而可对拉绳907连接的配重块12进行拉扯,使得配重块12进入配重箱7的内部,完成对应的配重平衡工作。
28.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有滑杆908和滑动块909,所述动滑轮906的侧面固定有滑动块909,所述滑动块909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滑杆908;通过滑杆908和滑动块909,使得动滑轮906在进行移动时可保持其移动的稳定性,使得动滑轮906始终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滑动。
29.所述配重箱7的内底部设置有顶部为斜向设置的斜板10,且所述配重箱7内部的右侧设置有缓冲垫13;使得在进行配重块12的移动时,斜板10的设计使得配重块12的导入更加的顺利,同时可避免后续实际使用时,配重块12因震动从配重箱7的开口处掉落,并且缓冲垫13可对配重块12的撞击进行缓冲,避免配重块12撞击配重箱7内壁。
30.所述机架1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4;使得对堆高车本体2可进行自由的移动。
31.在进行配重块12的移动时,先将拉绳907一端的钩子和配重块12进行连接,同时将挡板11依靠在机架1的左端,通过绕线辊901将连接线902收卷,使得连接线902的拉力带动动滑轮906进行向上移动,进而使得与拉绳907连接的配重块12进入配重箱7的内部,完成配
重块12的移动,可通过气缸601带动气杆602进行移动时,同步带动配重箱7在通槽604的内部进行移动,进而可控制配重箱7与机架1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堆高机的运输更加的稳定。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