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装订处理装置及后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45448阅读:来源:国知局
式中,控制成能够将侧缘对齐构件27的对齐基准设定在第一、第二不同位置Sp I,Sp20
[0114]而且,能够将各片材尺寸的定位基准设定(选定)在第一基准位置Spl或第二基准位置Sp2。
[0115]而且,在后述的其他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预先对各片材尺寸设定定位基准(恒定值)。此外,关于该侧缘端限制构件27的结构参照图6容后详述。
[0116]在处理盘24配置有压接装订机构49及钉装订机构38,上述机构对受到片材端限制构件26的挡块限制并由侧缘对齐构件27确定了宽度方向位置的片材进行装订处理。
[0117]钉装订机构38的片材装订处理机构及装订处理动作已经众所周知,因此省略对其说明。
[0118][压接装订机构]
[0119]参照图3对本发明涉及的压接装订机构(片材装订装置)49进行说明。压接装订机构49以使集聚成束状的多个片材相互咬合的方式对其加压变形并订合。
[0120]因此,压接装订机构49由夹紧多个片材并使其变形的夹紧机构构成。
[0121]该机构由从正反方向夹压束状的片材的一对加压面31,41、具备该加压面的一对加压构件30,40、以及使加压构件的一方的加压面从离开片材的待机位置(非加压位置;以下同样)开始向对片材进行加压的加压位置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装置)PM构成。
[0122]图3的夹紧机构由具有固定侧的加压面31的固定侧加压构件30、具有可动侧的加压面41的可动侧加压构件40、以及使该可动侧加压面从离开片材的待机位置向对片材进行加压的加压位置移动的驱动机构PM构成。
[0123]固定侧加压构件30 (以下称为“固定构件”)及可动侧加压构件40 (以下称为“可动构件”)构成为用可动构件40的加压面41 (以下称为“可动面”)对支承在固定构件30的加压面31(以下称为“固定面”)上的片材束进行夹紧。
[0124]因此,可动构件40被枢轴支承成能够以支轴42为中心摆动,支轴42由固定构件30固定。该支轴42不仅限于固定在固定构件30,还可以固定在单元框架等其他的构件上。
[0125]而且,固定构件30被一体地固定在单元框架46上。而且,固定面31及可动面41通过以支轴42为中心而使可动构件40摆动运动的动作,在夹紧片材束的加压状态(加压位置)与离开(分离)片材束的非加压状态(待机位置)之间进行位置移动。
[0126]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固定构件30由剖面为3字状(槽形)的框状构件(金属、强化树脂等)形成,可动构件40被支轴42支承成能够在其侧壁30a、30b之间摆动。
[0127]这样,可动构件40由固定构件30的侧壁30a、30b引导并以支轴42为中心进行摆动运动。而且,在可动构件40上配置有向待机位置侧施力的回位弹簧43。该回位弹簧43配置在与单元框架46 (或固定构件30)之间。
[0128]在上述固定面31及可动面41中,至少一方由凹凸面(突起条槽)构成并使加压了的片材变形。在图示的结构中,固定面31及可动面41分别由凹凸面形成,其形状形成为多个配置的凸部与凹部大致同时地相互咬合。
[0129]各凹凸面的形状考虑采用在加压时不会对片材造成损伤的形状(特别是边缘形状),构成为同时使重叠的片材以彼此咬合的方式变形的最合适的形状。而且,在用该凹凸面夹压的片材上残留有褶皱状(波形状)的变形,使重叠的片材彼此捆束。
[0130]对上述的可动构件40的驱动机构进行说明。被固定构件30支承成能够摆动的可动构件40构成为:以支轴42为界,其顶?而部是可动面41,在基?而部由凸轮从动件44 (以下称为“从动辊”)构成。
[0131]顶端部的可动面41及从动辊44形成为经由支轴42而发挥杠杆的作用(倍力机构)的杠杆长度。
[0132]而且,在固定构件30的基端部上配置有凸轮构件33(在图示中为圆筒凸轮)。凸轮构件33由凸轮轴32支承,凸轮轴32被能够旋转地枢轴支承于固定构件30,并且凸轮构件33与从动辊44配置成相互接合的位置关系。
[0133]另外,对于凸轮轴32而言,经由传动机构35而向其传递驱动马达DC的旋转,并且连结成利用驱动马达的正反转而使凸轮构件33正反转。
[0134]如图3所示,驱动马达DC装载于单元框架46,通过构成传动机构35的传动齿轮G2、G3、G4、G5向凸轮轴32传递其驱动轴36的旋转。
[0135]凸轮构件33利用与凸轮轴32连结的齿轮Gl而沿着图3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图示的结构构成为利用驱动马达DC的正反转使凸轮构件33在规定角度范围内反复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CCW)及顺时针方向旋转(CW)。
[0136]而且,凸轮构件33的凸轮面33a以支轴42为中心而使从动辊44及与从动辊一体的可动构件40摆动运动。
[0137]在图3的驱动机构中,当驱动马达D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可动构件40以支轴42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可动面41从待机位置Wp开始向加压位置Ap移动。
[0138]另外,在凸轮面33a形成有非接合部,在该位置可动构件40不受凸轮面33a的作用地在回位弹簧43的作用下被朝向待机位置Wp的施力。
[0139]因此,驱动马达DC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在凸轮面33a的非接合部cps与从动辊44接合的位置停止。然后,利用回位弹簧43的弹簧力,可动面41从加压位置Ap移动至待机位置Wp,并在该位置停止。
[0140]对于凸轮面33a而言,在如图5(a)所示的“Cs”位置中,其不对从动辊44产生摆动的力的作用地将可动面41保持在待机位置Wp。另外,在如图5(b)所示的“Ce”位置中,向从动辊44施加使可动构件40沿逆时针方向摆动的作用力。
[0141]在该Ce2位置近旁(根据片材束的厚度而不同),可动面41开始向片材加压。然后,在“Cel”中,该位置根据片材束的束厚而向片材S施加不同的最大加压力的作用,结束加压动作。
[0142]此后,通过凸轮构件3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按照“Cel” “Ce2” “Cs”的顺序进行复位动作。
[0143]而且,凸轮面33a形成为从可动面41对片材束S进行加压的初期位置(Cs)到加压结束位置(Ce)之间逐渐增大加压力的“螺旋(helicoil)”形。这是为了即使在固定面31与可动面41之间片材束的厚度不相同的情况下也能作用有大致相同的加压力。
[0144][加压面的加压力调整]
[0145]接下来,对由上述的压接装订机构49进行的片材的装订处理动作进行说明。
[0146]如图5(a)所示,配置在处理盘24上的压接装订机构49将上下一对的加压面31,41相互离开的状态作为原位,并在该位置待机。
[0147]在处于该待机位置Wp时,片材被送入处理盘24上,由位置限制机构26、27定位并记载集聚有多个片材,束状片材形成为被设置在一对加压面31,41之间。
[0148]上述一对加压面31,41由加压构件(固定侧加压构件30及可动侧加压构件40)支承,从相互离开的待机位置Wp向工作位置Ap (图5(b)的工作状态)移动。
[0149]此时,片材束被一对加压面31,41加压,在片材相互变形的同时被压接捆束。该片材相互的捆束通过片材相互的纤维成分互相缠绕、以及重叠的状态下塑性变形成凹凸形而形成。因此,加压面31,41与片材之间的接合面积越大则捆束力越大。
[0150]图示的加压面31,41由在图4(a)的状态下相对于片材角部成规定角度(α角度、β角度)的多个凹凸形成,该多个凹凸具有规定长度(装订长度;L)以及规定宽度(装订宽度;W)。在本发明中,通过对装订长度L或装订宽度W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调整来调整捆束力。
[0151]以下,在本发明中,“装订长度L”是指连续的多个凹凸齿型的全长尺寸,“装订宽度W”是指各凹凸齿型的宽度尺寸。
[0152]接下来,对加压面31,41相对于片材的加压力进行说明。
[0153]可动侧的加压构件40在从图5(a)的待机位置开始向该图(b)的工作位置转动时夹压片材并进行装订处理。
[0154]因此,在可动侧的加压构件40中配置有凸轮构件33,通过对与该凸轮连结的驱动马达DC进行旋转控制来在待机位置Wp与工作位置Ap之间往复运动。
[0155]此时,后述的控制机构50形成为通过对凸轮构件33的旋转角度(图5 (b) Cel和Ce2)进行控制来对作用于加压面31,41的加压力进行强弱调整。参照图5(c)对该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0156]图示的驱动马达DC由直流马达构成,控制机构50通过对向马达驱动器51供给的电流值进行调整来调整加压力。
[0157]对图示的二级的加压力调整进行说明,当控制机构50根据操作者的模式设定而被设定成“强捆束”时,向驱动马达DC供给的电流值被设定成“A (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