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325137发布日期:2022-01-05 00:3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贴合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多数曲面盖板和膜片的贴合仅是将曲面盖板和膜片分别置于两个模具上,然后进行合模以挤压曲面盖板和膜片,使得曲面盖板和膜片相贴合。但是,由于曲面盖板不是一个完整的平面结构,因此在挤压过程中,曲面盖板的平面区域和弧形区域所受到的挤压力是不均匀的,容易导致膜片与曲面盖板的弧形区域贴合不紧密,存在气泡和褶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贴合设备,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功能膜片,所述贴合设备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曲面盖板相适配,并被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曲面盖板;所述第二模具设置有仿形垫模和活动垫块;所述仿形垫模被配置为用于放置所述功能膜片;所述仿形垫模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合模后占据所述凹槽,并挤压所述曲面盖板和所述功能膜片;所述活动垫块设置于所述仿形垫模内,且所述活动垫块被配置为可在所述仿形垫模占据所述凹槽后向靠近所述第一模具的方向发生位移,并对所述仿形垫模施加作用力挤压所述曲面盖板的弧形区域和所述功能膜片。
4.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贴合方法,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功能膜片,所述贴合方法包括:将所述曲面盖板放入第一模具的凹槽内进行固定,且所述曲面盖板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适配;将所述功能膜片放置于第二模具的仿形垫模上,且所述仿形垫模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适配;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进行合模,以使所述仿形垫模占据所述凹槽,并挤压所述曲面盖板和所述功能膜片;驱动所述仿形垫模内的活动垫块向靠近所述第一模具的方向位移,以对所述仿形垫模施加作用力挤压所述曲面盖板的弧形区域和所述功能膜片。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通过在仿形垫模内设置有活动垫块,且活动垫块可以在仿形垫模占据凹槽对曲面盖板和功能膜片进行挤压后,独立的对仿形垫模施加作用力以进一步挤压曲面盖板的弧形区域和功能膜片,使得贴合设备能够提高曲面盖板的弧形区域和功能膜片的贴合紧密度,降低两者贴合后存在气泡和褶皱的概率。
附图说明
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8.图2是图1中贴合设备10在一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9.图3是图2中贴合设备10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4是图2中曲面盖板20的结构示意图;
11.图5是图1中第一模具100的结构示意图;
12.图6是图5中第一模具100沿
ⅴ‑ⅴ
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3.图7是图1中第二模具200的结构示意图;
14.图8是图7中第二模具200沿
ⅵ‑ⅵ
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5.图9是图7中支撑治具210的结构示意图;
16.图10是图7中仿形垫模220的结构示意图;
17.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0.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贴合设备10在一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贴合设备10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曲面盖板20的结构示意图。
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10可以用于贴合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该贴合设备10可以包括: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其中,第一模具100可以用于放置曲面盖板20,第二模具200可以用于放置功能膜片30,且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合模后,两者还能够对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以贴合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同时,第二模具200还可以在与第一模具100合模后,单独对曲面盖板20的曲面区域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以提高两者贴合的紧密度,降低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之间存在气泡和褶皱的概率。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2.具体地,曲面盖板20可以是电子设备的电池后盖,且曲面盖板20的材质可以为玻璃、陶瓷、金属或者硬质塑料。如图4所示,该曲面盖板20可以设置有相接的弧形区域201和平面区域202,且弧形区域201还可以围绕平面区域202设置,并朝向曲面盖板20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弯曲设置。功能膜片30可以贴合于弧形区域201和平面区域202相接形成的内凹面203上,且功能膜片30可以是保护膜、绝缘膜或防水膜等等。其中,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表等设备,当然电子设备的种类也可以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此不
做限定。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曲面盖板20也可以是曲面屏的透明盖板,而不仅限于为电子设备的电池后盖。例如,曲面盖板2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或蓝宝石。相应地,功能膜片30则可以是具有透光性能的膜片,以保证曲面屏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功能膜片30和曲面盖板20照射至用户眼中进行成像。当然,曲面盖板20除了可以是电池后盖和透明盖板以外,其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在此不一一赘述。
24.由于曲面盖板20具有弧形区域201,而在挤压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时,往往只会从一个方向进行挤压,且该方向一般会垂直于平面区域202。因此,在挤压过程中,位于平面区域202一侧的弧形区域201无法受到与平面区域202相同的挤压力,使得平面区域202和功能膜片30之间排出的气泡易停留在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之间,且位于弧形区域201的功能膜片30还容易发生褶皱,无法紧密的贴合在弧形区域201上。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10能够提高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紧密度,降低两者贴合后存在气泡和褶皱的概率。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5.请结合图4参阅图5至图6,图5是图1中第一模具100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第一模具100沿
ⅴ‑ⅴ
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6.第一模具100可以用于放置曲面盖板20,并将曲面盖板20固定在第一模具100上,以避免曲面盖板20在与功能膜片30的贴合过程中发生位移。如图5至图6所示,第一模具100可以设置有定位治具110、定位件120以及加热件130。定位治具110可以用于放置曲面盖板20,且定位治具110可以用于与第二模具200进行合模。定位件120可以设置于定位治具110上,其可以用于吸附曲面盖板20,以将曲面盖板20固定在定位治具110上。加热件130可以设置于定位治具110上,其可以用于加热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以提高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效率。
27.定位治具110可以设置有固定部111和凸出部112。固定部111可以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以固定第一模具100。例如,固定部111可以设置有螺孔,使得固定部111可以通过螺钉与外部结构固定连接。凸出部112可以设置于固定部111的一侧,且凸出部112背离固定部11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曲面盖板20的凹槽113。其中,凹槽113的形状可以与曲面盖板20相适配,以便于挤压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当曲面盖板20放入凹槽113内时,内凹面203可以位于曲面盖板20背离凸出部112的一侧,使得定位治具11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时,放置于第二模具200上的功能膜片30能够贴合至曲面盖板20的内凹面203上。
28.定位件120可以用于将曲面盖板20固定在定位治具110上,且定位件120可以设置于固定部111背离凸出部112的一侧。定位件120可以是负压发生器,其可以利用正压气源产生负压以提供吸力固定放置于凹槽113内的曲面盖板20。其中,定位件120可以通过气路121与凹槽113相连通,以便于定位件120对凹槽113内的曲面盖板20进行固定。同时,定位件120可以设置有三个接口,且该三个接口分别为进气口、负压口以及排气口,该负压口可以与气路121相接。具体地,负压发生器的结构和实现原理可参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120也可以是设置于凹槽113内的吸盘,以利用大气压差将曲面盖板20固定在凹槽113内。当然,定位件120也可以同时采用负压发生器和吸盘对曲
面盖板20进行固定,以降低曲面盖板20在贴合过程中发生偏移的概率。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111也可以设置有容纳空间,而定位件120则可以设置于容纳空间内。或者是,定位件120也可以设置于与固定部111连接的外部结构上,仅需定位件120能够对凹槽113内的曲面盖板20进行固定即可。
30.加热件130可以用于对凹槽113内的曲面盖板20进行加热,以提高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效率。该加热件130可以设置于凹槽113的内壁上,且当曲面盖板20放置于凹槽113内时,加热件130还可以与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相对设置。其中,加热件130可以是电热线圈,其可以用于加热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使得曲面盖板20与功能膜片30贴合时,功能膜片30能够受热软化,以便于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贴合。
31.如图4所示,由于弧形区域201围绕平面区域202设置,因此弧形区域201还会存在相应的拐角2011。为了便于拐角2011与功能膜片30进行贴合,加热件130可以设置于凹槽113的边角处,使得加热件130能够与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相对设置,以在曲面盖板20放置于凹槽113内时,对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进行加热。如此,当功能膜片30与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贴合时,功能膜片30能够受热软化,以降低功能膜片30和拐角2011的贴合难度,提高两者的贴合紧密度。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130也可以对整个弧形区域201进行加热,而不仅限于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以提高功能膜片30和整个弧形区域201的贴合效率。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3.请参阅图7至图10,图7是图1中第二模具200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第二模具200沿
ⅵ‑ⅵ
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中支撑治具210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7中仿形垫模220的结构示意图。
34.第二模具200可以用于放置功能膜片30,使得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合模后,功能膜片30能够与曲面盖板20进行挤压贴合。如图7至图8所示,第二模具200可以设置有支撑治具210、仿形垫模220、活动垫块230以及驱动件240。支撑治具210可以用于与定位治具110合模。仿形垫模220可以设置于支撑治具210上,且仿形垫模220可以用于放置功能膜片30,并可在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210合模后,对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活动垫块230可以设置于仿形垫模220内,并可发生位移对仿形垫模220施加作用力,以挤压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驱动件240可以设置于支撑治具210上,且驱动件240可以与活动垫块230连接,以驱动活动垫块230位移对仿形垫模220施加作用力。如此,当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210合模时,仿形垫模220除了可以对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整体进行挤压外,其还可以在活动垫块230的作用下单独对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以降低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之间产生气泡和褶皱的概率。
35.如图7至图9所示,支撑治具210可以设置有连接板211和环形凸沿212。连接板211可以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以固定第二模具200。例如,连接板211可以设置有螺孔,使得连接板211可以通过螺钉与外部结构固定连接。环形凸沿212可以设置于连接板211上,且环形凸沿212可以围设形成有用于安装仿形垫模220的容纳槽2121。当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
210合模时,环形凸沿212还可以与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相对设置,而环形凸沿212围设形成的容纳槽2121可以与曲面盖板20的平面区域202相对设置。
36.支撑治具210还可以设置有通槽213,且该通槽213可以贯穿连接板211和环形凸沿212,其可以用于安装活动垫块230,并为活动垫块230提供活动空间。其中,通槽213可以位于环形凸沿212的边角处,且当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210合模时,通槽213还可以与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相对设置。如此,当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210合模时,活动垫块230则可以通过仿形垫模220对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从而提高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紧密度,降低两者贴合后存在气泡和褶皱的概率。
37.如图7至图8以及图10所示,仿形垫模220可以设置于环形凸沿212背离连接板211的一侧,且仿形垫模220还可以盖设于容纳槽2121,并占据该容纳槽2121。如此,可以增加仿形垫模220和支撑治具210的接触面积,以提高两者的结合强度。同时,仿形垫模220背离连接板211的一侧可以用于放置功能膜片30,且仿形垫模220还可以在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210合模时占据凹槽113,使得仿形垫模220上的功能膜片30能够与凹槽113内的曲面盖板20进行挤压贴合。其中,仿形垫模220的形状可以与凹槽113的形状相适配,或稍大于凹槽113,以在占据凹槽113后对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此外,仿形垫模220还可以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以在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210合模后,完全占据整个凹槽113,提高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紧密度。在本实施例中,仿形垫模220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橡胶以及软胶中的任意一种,当然仿形垫模220的材质也可以不仅限于此,仅需仿形垫模220能够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即可。
38.仿形垫模220可以设置有承载部221和弧形部222。承载部221可以设置于容纳槽2121内,且承载部221可以在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210合模后,对曲面盖板20的平面区域202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弧形部222可以与承载部221连接,且弧形部222可以设置于环形凸沿212背离连接板211的一侧,并围绕承载部221设置,其可以在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210合模后,对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通过上述方式,当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210合模后,仿形垫模220则可以占据凹槽113对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整体进行挤压,从而实现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
39.承载部221背离连接板21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挤压面2211,且该挤压面2211可以用于放置功能膜片30,以便于承载部2211对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如图7所示,为了提高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紧密度,承载部221的厚度还可以由中心区域向四周逐渐减小。例如,挤压面2211对角线的交点a可以是承载部221的厚度最高点,且承载部221的厚度可以由交点a朝向四周,也即是朝向弧形部222的方向逐渐减小。或者是,挤压面2211穿过交点a的中心线b可以是承载部221的厚度最高点,即承载部221位于中心线b的区域可以为承载部221的最高点,且承载部221的厚度可以由中心线b朝向四周,也即是朝向弧形部222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当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210合模时,功能膜片30与交点a或中心线b相对设置的区域可以先于曲面盖板20相接触,使得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可以由中心向外依次贴合,从而提高两者的贴合紧密度,降低两者贴合后出现气泡和褶皱的概率。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交点a和中心线b的位置仅是本实施例可采用的方案之一,交点a和中心线b的具体位置也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调整。
40.弧形部222背离环形凸沿212的一面可以设置有与挤压面2211相接第一弧面2221,
且第一弧面2221的弯曲弧度可以与弧形区域201的弯曲弧度相适配,其可以用于与功能膜片30相接触,使得弧形部222可以通过第一弧面2221对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如图10所示,弧形部222还可以设置有相接的第一弧形部2222和第二弧形部2223,且第一弧形部2222和第二弧形部2223还可以分别设置于承载部221的相邻两侧。其中,第一弧形部2222和第二弧形部2223相接的区域可以设置有安装槽2224,且安装槽2224还可以与通槽213相连通,其可以用于容纳活动垫块230。如此,安装槽2224的位置可以与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相对应,活动垫块230可以通过弧形部222对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和功能膜片30施加作用力进行挤压,从而提高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紧密度,降低两者之间出现气泡和褶皱的概率。如图8所示,安装槽2224的底壁和第一弧面2221之间的间距d,也即是弧形部222位于活动垫块230位移路径上的区域的厚度还可以小于2mm,具体可以为1mm、1.3mm或者1.6mm。
41.活动垫块230可以设置于安装槽2224内,且活动垫块230的形状可以与安装槽2224相适配。同时,活动垫块230与安装槽2224的底壁相接触的表面,也即是对弧形部222施加作用力的表面可以为第二弧面231,且第二弧面231弯曲的弧度可以与第一弧面2221弯曲的弧度相适配。例如,第二弧面231的圆心角可以为30
°
。其中,活动垫块230可以利用通槽213和安装槽2224发生位移,当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210合模后,活动垫块230则可以向靠近定位治具110的方向位移,并与安装槽2224的底壁,也即是弧形部222相抵接,从而对弧形部222施加作用力挤压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和功能膜片30。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垫块23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具体可为不锈钢,以提高活动垫块230的结构强度,避免活动垫块230在挤压过程中发生弯折。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垫块230也可以对整个弧形部222施加作用力以挤压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而不仅限于前述实施中的拐角2011和功能膜片30。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所指的“第一弧面”、“第二弧面”也可以被称为“弧面”。
43.驱动件240可以用于驱动活动垫块230位移,以使活动垫块230对弧形部222施加作用力挤压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和功能膜片30。驱动件240具体可以是电机或气缸,其输出端可以与活动垫块230连接,以在定位治具110和支撑治具210合模后,驱动活动垫块230在靠近定位治具110的方向位移,使得活动垫块230可以与弧形部222施加作用力对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211也可以设置有容纳空间,而驱动件240则可以设置于容纳空间内。或者是,驱动件240也可以设置于与连接板211连接的外部结构上,仅需驱动件240能够对活动垫块230进行驱动,以使活动垫块230对弧形部222施加作用力挤压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即可。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10,通过在仿形垫模220内设置有活动垫块230,且活动垫块230可以在仿形垫模220占据凹槽113对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后,独立的对仿形垫模220施加作用力以进一步挤压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使得贴合设备10能够提高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紧密度,降低两者贴合后存在气泡和褶皱的概率。
45.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贴合方法可以用于贴合前述实施例的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且前述实施例中的贴合设备10可以用于实现本实施例的贴合方法。如图11所示,该贴合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46.s10,将所述曲面盖板放入第一模具的凹槽内进行固定。
47.s20,将所述功能膜片放置于第二模具的仿形垫模上。
48.具体而言,曲面盖板20可以通过传送带传输至贴合设备10上,第一模具100可以设置于机械臂上,且该机械臂可以位于至传送带上,并与传送带上的曲面盖板20进行对准,并向靠近曲面盖板20的方向位移,使得曲面盖板20可以放置于第一模具100的凹槽113内。此时,可以启动第一模具100上的定位件120,也即是负压发生器将曲面盖板20固定在凹槽113内,以使曲面盖板20与定位治具110完全贴合,避免曲面盖板20在贴合过程中发生偏移。相应地,功能膜片30也可以通过传送带传输至贴合设备10上,且功能膜片30也可以通过机械臂进行抓取,并可通过机械臂将功能膜片30放置于第二模具200的仿形垫模220上。
49.s30,对所述曲面盖板的弧形区域进行加热。
50.通过第一模具100上的加热件130对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进行加热。其中,加热件130可以对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进行局部加热,以降低拐角2011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难度。同时,加热件130可以对拐角2011加热8秒至15秒,并将拐角2011处的温度加热至70℃至90℃。如此,在后续贴合工序中,功能膜片30对应拐角2011的区域可以受热发生软化,以提高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紧密度。
51.s40,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进行合模。
52.s50,驱动所述仿形垫模内的活动垫块向靠近所述第一模具的方向位移。
53.在真空环境下,第一模具100可以与第二模具200通过相应的压合设备进行合模,使得第二模具200上的仿形垫模220可以占据凹槽113,并与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其中,仿形垫模220对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施加的压力可以在0.5

0.8mpa之间,以保证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可以完全贴合在一起。进一步地,当仿形垫模220占据凹槽113后,可以通过驱动件240驱动仿形垫模220的活动垫块230向靠近第一模具100的方向位移,以使活动垫块230挤压仿形垫模220的弧形部222,从而对弧形部222施加作用力挤压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和功能膜片30,提高两者的贴合紧密度,降低两者贴合后出现气泡和褶皱的概率。
54.具体而言,当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合模后,活动垫块230具体可以朝向第一模具100的方向位移0.7mm,且活动垫块230可以对仿形垫模220施加1

1.5mpa的压力,并静置3秒至5秒,以挤压弧形区域201的拐角2011和功能膜片30。相应地,在静置完成后,可以关闭定位件120,并抬升第一模具100,使得曲面盖板20可以与第一模具100相分离,从而得到贴合完成的曲面盖板20功能膜片30,完成整个贴合步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前述步骤仅是以特定的顺序来描述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步骤;但是,两者也可以按照不同顺序的步骤进行贴合,还可以增加额外的步骤或者减少(合并)某些步骤。
5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10,通过在仿形垫模220内设置有活动垫块230,且活动垫块230可以在仿形垫模220占据凹槽113对曲面盖板20和功能膜片30进行挤压后,独立的对仿形垫模220施加作用力以进一步挤压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使得贴合设备10能够提高曲面盖板20的弧形区域201和功能膜片30的贴合紧密度,降低两者贴合后存在气泡和褶皱的概率。
5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
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