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3987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配备 有蓄冷部的换热器以及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在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中, 因为蓄冷材料填充部形成在形成入口和出口构件的一部分处,所以不需要额外的突出部来 注入蓄冷材料,从而可使换热器小型化,并且可更快速且更有效地吸收冷空气以提高蓄冷 效果,其中,该方法在对换热器进行涂敷之后形成蓄冷材料填充部以填充蓄冷材料,从而阻 止涂敷液被引入换热器中,进而防止换热器由于涂敷液而被腐蚀,以增加耐用性并更大程 度地提尚制造性能。
【背景技术】
[0002] 在近来的汽车制造业中,随着在世界各地对环境和能量的兴趣的增加,已经进行 了对燃料效率的改善的研宄,并且已经不断地进行实现减重、小型化和多功能性能的研宄 和开发以满足各种用户需要。具体地,对于同时使用动力和电能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研宄和 开发趋向于增长。
[0003] 混合动力车辆主要采用怠速停止/前进系统,该系统在停止的时候(例如,等待信 号灯)自动停止发动机,并通过使传动装置再次运转而重新启动发动机。然而,即使在混合 动力车辆的情况下,因为空调通过发动机而运转,所以当发动机停止时,压缩机也停止,使 得蒸发器的温度升高,并因此使用户的舒适度恶化。此外,因为蒸发器内的制冷剂即使在室 温下也容易被蒸发,所以制冷剂在压缩机不运转的短时间内被蒸发。因此,即使发动机再次 运转以使压缩机和蒸发器运转,也需要压缩和液化被蒸发的制冷剂,从而耗费很多时间才 将冷风供应到车厢内部,并可增大整体能耗。
[0004] 同时,第2000-205777号日本专利特许公开(发明名称:储热式换热器)已经提出 了提高冷却效率,在图1中示出了该专利。
[0005] 如图1中所示,储热式换热器具有如下特征:通过具有双管结构的管191 一体地形 成热交换介质通道191e、储热材料腔191f和191f',其中,热交换介质通过热交换介质通道 191e被分配,储热材料存储在储热材料腔191f和191f'中,具有双管结构的管191的外侧 设置有通道194,通过通道194形成与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的流体。
[0006] 然而,如图1所示,储热式换热器包括通过使多个板彼此粘接(这样会频繁地出现 粘接缺陷)而形成的管,管形成为具有双管结构,使得难以制造该管,存在的问题是:当出 现粘接缺陷时,管中的热交换介质与储热材料混合。此外,即使出现粘接缺陷,也难以发现 粘接缺陷部位。
[0007] 此外,储热式换热器具有的问题是:因为双管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介质运动通过 的通道,在通道的外侧设置有保热材料腔,在保热材料腔中形成有保热材料,保热材料容易 将热交换介质的冷空气储存在其中,而经过双管结构的外部的空气接触保热材料腔以降低 热交换介质的热传递。此外,插入到双管结构的外部的销还接触储热材料腔,而不直接连接 到热交换介质通道,从而降低热交换效率。
[0008]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已提出第2007-0111390号韩国专利特许公开(发明名 称:配备蓄冷部的蒸发器),在图2中示出该专利。
[0009] 在图2中示出的第2007-0111390号韩国专利特许公开中,使用通过粘接具有左侧 和右侧(在左侧和右侧中的每一侧设置有制冷剂通道Ila和lib)的一对板10形成的管 30,并且在其中储存蓄冷材料的蓄冷部20形成在管30的制冷剂通道Ila和Ilb之间。 [0010]同时,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存在的问题为:当制冷剂和蓄冷材料中的每者运动 时,需要用于填充蓄冷材料的组件与管一起提供制冷剂的引入和排放,并且当用于填充蓄 冷材料的组件突出到外部时,难以防止小型化,很大程度上减小制冷剂运动的空间或储存 蓄冷材料的储存空间。
[0011] 此外,因为冷凝水会形成在用于空气调节的换热器的外表面上,所以换热器通过 在其外表面上涂敷涂渍溶液而容易地排放冷凝水、抑制气味出现并抑制霉菌的寄生等。
[0012] 通常,涂敷工艺将换热器浸渍在涂渍溶液中,使涂渍溶液变干以形成涂层,被引入 到换热器中的涂渍溶液会腐蚀换热器,并因此降低换热器的整体耐用性。
[0013] 然而,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存在的问题为:极有可能通过用于填充蓄冷材料的 部件将涂渍溶液引入到换热器中,并因此需要单独的工艺来密封用于填充蓄冷材料的部 件。
[0014] 此外,根据图1中示出的现有技术的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具有双管形状,当涂 渍溶液被引入到换热器中时,很难去除涂渍溶液,使得发生缺陷频率可由于涂渍溶液的引 入而增加,从而导致生产力下降。
[0015] 因此,存在对如下的换热器的需要:能够期望快速和高水平的蓄冷性能、防止由于 涂渍溶液导致的腐蚀,并增加耐用性和提高制造性能。

【发明内容】

[0016] 技术问题
[001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其中,因为蓄冷材料填充部 形成在形成入口和出口构件的一部分处,所以不需要额外的突出部来注入蓄冷材料,从而 可使换热器小型化,并且可更快速且更有效地吸收冷空气以提高蓄冷效果,可提高换热器 的制造性能。
[0018]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可通过形成 蓄冷材料填充部而适于各种形状的入口和出口构件,其中,在入口管和出口管连接至盖的 形状的情况下形成与第二列盖连通的蓄冷材料填充部,在使用歧管的形式的情况下,在歧 管中形成蓄冷材料填充部。
[0019]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其中,管是挤压式管,在 挤压式管中三列管一体地形成,在热交换介质与蓄冷材料之间进行直接热传导以增大热交 换效率,从而便于制造,并使装配过程简化。
[0020]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其中,安放有密封构件 的安放槽形成在蓄冷材料填充部中,以能密封地固定有塞子。
[0021]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和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 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形成蓄冷材料填充部以在涂敷换热器之后填充蓄冷材料,从而阻 止涂渍溶液引入到换热器中,进而防止换热器由于涂渍溶液而腐蚀,以增大耐用性并更加 增大制造性能。
[0022] 技术方案
[002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 集管箱201和第二集管箱202,平行地设置为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且沿着气流方向通过隔 板肋213分隔,以形成第一隔间213a至第三隔间213c ;三列管110,所述三列管110的两 端分别固定到第一集管箱201和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一隔间213a至第三隔间213c ;入口 和出口成型构件300,安装在第一集管箱201和第二集管箱202中,以提供热交换介质的引 入和排放,其中,第一列管110至第三列管110中的一列管储存有蓄冷材料,入口和出口成 型构件300安装在第一集管箱201的一侧,第一集管箱201的形成有输入和输出成型构件 300的一部分设置有蓄冷材料填充部610,蓄冷材料填充部610与第一隔间213a至第三隔 间213c中的储存有蓄冷材料的一个连通,以被填充有蓄冷材料。
[0024] 热交换介质可在第一列管110和第三列管110中运动,蓄冷材料可储存在第二列 管110中,蓄冷材料填充部610形成为与第二隔间213b连通。
[0025] 第一集管箱201的第二隔间213b或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二隔间213b的预定区域 可设置有连通部214,连通部214使第一隔间213a与第三隔间213c彼此连通以使热交换介 质运动。
[0026] 弓丨入热交换介质的入口管510和从其排出热交换介质的出口管520可分别与第一 集管箱201的第一隔间213a至第三隔间213c连通,通过入口管510引入的热交换介质经 由以下区域通过出口管520排出:第一区域A1,在第一区域Al中,热交换介质在沿着第一 隔间213a的纵向运动的同时,通过形成第一列的管110运动至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一隔间 213a ;第二区域A2,在第二区域A2中,热交换介质在沿着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一隔间213a 的纵向方向运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管110运动至第一集管箱201的第一隔间213a ;第三区 域A3,在第三区域A3中,热交换介质沿着第一集管箱201的第一隔间213a的纵向方向运 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管110运动至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一隔间213a ;第四区域A4,在第四区 域A4中,热交换介质在通过连通部115运动至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三隔间213c,并沿着第 二集管箱202的第三隔间213c的纵向方向运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管110运动至第一集管箱 201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