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每一根第一支管上都设置有第二阀门,通过设置第二阀门,进而实现对每一根冷却管的单独控制,提高冷却系统温控精度和效率,进一步的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的一致性,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5:由于包括多路阀循环系统,使得冷却系统的进出水方向可以对换,在实际冷却过程中,通过对进出水方向的转换,保证冷却系统对混凝土冷却的均匀性,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再一方面,通过设置控制通断和调节流量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提高冷却系统温控精度和效率,不仅保证了冷却系统能够良好的冷却混凝土结构内部,而且还使得操作简单,方便,降低使用难度和工人误操作的可能;并且还能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利用,降低冷却施工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49]图1为多路阀循环系统与冷却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路阀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冷却系统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冷却管,2-进水口,3_出水口,4_栗送装置,5-进水管,6-出水管,7-多路阀循环系统,71-进水系统,72-回水系统,8-主管,9-第一管道,10-第一支管,11-第一回水管,12-第二管道,13-第二支管,14-第二回水管,15-第一阀门,16-第二阀门,17-第三阀门,18-第四阀门,19-第五阀门,20-第六阀门,21-水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005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52]实施例,如图1-4所示,
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冷却系统,包括有若干根设置在混凝土内部的冷却管1,所述冷却管1 一端为进水口 2,另一端为出水口 3,所述进水口 2与水源21接通,还包括有栗送装置4,所述栗送装置4将水源21的水栗入所述冷却管1。
[0053]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将冷却管1设置在混凝土内部,在混凝土凝固和硬化过程中,启动栗送装置4,水源21的冷却水由进水口 2进入冷却管1,然后由出水口 3排出,在这个过程中,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如此,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差,进而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热应力,降低混凝土结构硬化后的残余应力,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缝隙的风险,如此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结构质量。
[0054]作为优选,若干根冷却管1布置在同一平面内。
[0055]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将各冷却管1布置在同一平面内,保证冷却系统对混凝土结构同层面冷却的均匀性,保证冷却效果,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质量,进一步的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各部位的温度差。
[0056]作为优选,若干根冷却管1隔开设置,相邻两根冷却管1之间的间距相同。
[0057]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相邻两个冷却管1之间的间距相同,也进一步的保证本实施例冷却系统冷却的均匀性。
[0058]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1在其纵向上设置有弯曲,使冷却管1在其纵向上呈回形状。
[0059]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将冷却管1设置为回形状,使得一根冷却管1具有较长的长度,进而对于相同体积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更少根数的冷却管1,减少了进水口 2和出水口 3的数量,进而简化了本实施例冷却系统的结构;而且,也减少了浇筑过程中对冷却管1的稳定装置,降低了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也简化了造成流程,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工作量。
[0060]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1在沿纵向的方向上不伸出混凝土结构。
[0061]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1为钢管。
[0062]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一方面:冷却管1在沿其纵向的方向上不伸出混凝土结构,也就是说,在混凝土浇筑将冷却管1覆盖时,冷却管1是被完全包覆在混凝土内部,进而使得冷却管1的各个部位都对混凝土结构能够起到冷却效果,在满足冷却效果的同时,也节约了制造冷却管1的使用材料;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由于冷却管1设置在混凝土结构中,在冷却工序完成后,冷却管1依然留存与混凝土结构中,所以,采用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在混凝土凝固和硬化的阶段,起到冷却混凝土结构内部,保证混凝土结构凝固和硬化质量的效果;而在冷却工序后,本实施例的冷却管1又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进而进一步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再一方面,由于冷却管1为回形状,增加了冷却管1的整体性,在作为加强筋时,无论是在冷却管1的轴向还是径向能够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起到强化的作用,也进一步的增强了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
[0063]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1的进水口2处还设置有进水管5,所述冷却管1的出水口 3处还连接有出水管6,所述进水管5和出水管6朝向待浇筑混凝土的方向,并高于待浇筑混凝土的厚度。
[0064]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进水管5和出水管6,并且朝向待浇筑混凝土的方向,首先是避免在混凝土结构的侧面形成供进水管5和出水管6伸出的缺口,在冷却完毕后,可以方便的对进水管5和出水管6进行封堵,方便施工的进行。
[0065 ]作为优选,相邻两根冷却管1的进水口 2和出水口 3靠近设置。
[0066]在上述方案中,相邻两根冷却管1的进水口2和出水口3靠近设置,首先是方便了本实施例冷却系统的管路连接,同时,在发热量较小,或冷却要求较低时,可以将各根冷却管1进行首位相接的串联,进一步的简化了本实施例冷却系统的结构,也简化了操作,降低了工作难度。
[0067]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有多路阀循环系统7,所述多路阀循环系统7包括有进水系统71,所述进水系统71包括有与栗送装置4接通的主管8和与所述主管8接通的第一管道9,所述第一管道9上接通有若干根第一支管10,每一根第一支管10都与一根冷却管1的进水口 2相接通。
[0068]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采用多路阀循环系统7与冷却管1相连通,S卩,水源21的冷却水被栗送装置4先栗送进入多路阀循环系统7,再进入到冷却管1中,将各个进水口 2连接进入多路阀循环系统,采用一个栗送装置4即可实现对所有冷却管1的栗水工作,进一步的简化了结构,也降低了设备成本。
[0069]作为优选,所述主管8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5,所述第一阀门15用于控制所述主管8与所述第一管道9的连通和断开,以及调节主管8冷却水进入第一管道9的流量。
[0070]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通过在主管8上设置控制其通断和流量的第一阀门15,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通断的控制和流量的调节,提高了本实施例冷却系统的可调节性,节约冷却水资源,而且,在进行冷却的初始阶段,由于混凝土好并未凝固,具有交底的支撑强度和较好的流动性,当冷却管1内流入冷却水时,冷却管1对下方混凝土的压力急剧增大,当压力超过混凝土的支撑极限时,冷却管1将发生下沉移位,不仅不利于冷却效果,还极有可能在冷却管1的移动位置形成空隙,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力学性能,严重时,甚至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报废和返工,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阀门15调节流量,控制进入冷却管1内的冷却水的重量,在冷却的初始阶段,使冷却管1内具有较少的冷却水,在实现冷却功能的同时,也避免冷却管1发生下沉,随着混凝土逐渐的凝固,混凝土支撑强度的增加,再逐渐增大流量,增大冷却管1内冷却水的流量,进而保证了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可靠性。
[0071]作为优选,每一根第一支管10上都设置有控制其通断和流量的第二阀门16。
[0072]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每一根第一支管10上都设置有第二阀门16,通过设置第二阀门16,进而实现对每一根冷却管1的单独控制,如此,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各个部位,都能够单独的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冷却管1的通断和流量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