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轴平台新型立柱机构自动化点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86820发布日期:2021-08-17 13:3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轴平台新型立柱机构自动化点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轴平台新型立柱机构自动化点胶机。



背景技术:

点胶机又称涂胶机、滴胶机、打胶机、灌胶机等,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流体点滴、涂覆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可实现三维、四维路径点胶,精确定位,精准控胶,不拉丝,不漏胶,不滴胶。点胶机主要用于产品工艺中的胶水、油漆以及其他液体精确点、注、涂、点滴到每个产品精确位置,可以用来实现打点、画线、圆型或弧型。

由于点胶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现有的三轴点胶机大多数都是通过点胶针头左右运动和上下运动与工件前后方向纵向运动,进行配合实现三轴方向运动点胶,这种点胶运动方式存在控制程序复杂,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较多,点胶机内部的电路复杂,一旦出现电路故障维修成本高,所以需要一种三轴平台新型立柱机构自动化点胶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轴平台新型立柱机构自动化点胶机,其具有控制程序和电路简单,电路故障低和维修成本低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轴平台新型立柱机构自动化点胶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箱,固定箱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滴胶机,滴胶机通过电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固定箱的内顶壁固定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以固定箱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两个滑槽的内壁均呈t形状,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表面呈t形状,滑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滑轮,多个滑轮以滑块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滑轮的表面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块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箱的内壁,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箱,安装箱的表面与固定箱的内顶壁滑动连接;

固定箱的表面固定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内壁与固定箱的内壁固定连通,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一端表面与安装箱的表面固定连接,移动块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箱的上表面,固定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纵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表面与固定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安装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横向移动机构,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和安装板,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安装箱的内壁,安装板的表面与安装箱的表面滑动连接,安装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通过电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气缸包括有气杆,气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点胶头,点胶头通过连接管与滴胶机连通。

进一步地,两个固定板以移动槽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固定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其中一个固定板的表面,其中一个固定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伺服电机具有带动丝杆进行正反转运动的特点。

进一步地,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电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块的表面固定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壁与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箱的内壁固定开设有导电槽,两个导电槽以安装箱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两个导电槽的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安装箱的一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正极接电片和负极接电片,正极接电片和负极接电片的表面均与导电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正极接电片和负极接电片分别与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的表面滑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正极接电片和负极接电片均通过电线与第一伺服电机电性连接,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电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安装箱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正极接电片和负极接电片与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配合,具有便于第一伺服电机与电源电连通的效果。

进一步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管,螺纹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安装箱的下表面固定开设有行程槽。

进一步地,行程槽的内壁与安装箱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块的表面与行程槽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块的一端延伸至安装箱的下表面,连接块的一端与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在使用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安装板和点胶头做左右横向水平运动,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安装箱和点胶头做纵向水平运动,通过气缸内气杆伸出和收缩带动点胶头做上下运动,通过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与正极接电片和负极接电片配合将第一伺服电机与电源电性连通,从而具有控制程序和电路简单,电路故障低和维修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箱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箱结构立体图。

图中:1、工作台;2、固定箱;3、控制器;4、滴胶机;5、滑槽;6、滑块;7、滑轮;8、安装箱;9、移动槽;10、移动块;11、固定板;12、第一伺服电机;13、安装板;14、气缸;15、气杆;16、点胶头;17、丝杆;18、第二伺服电机;19、螺纹孔;20、导电槽;21、正极导电片;22、负极导电片;23、正极接电片;24、负极接电片;25、螺纹杆;26、螺纹管;27、连接块;28、行程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三轴平台新型立柱机构自动化点胶机,如图1-2所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固定箱2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控制器3和滴胶机4,滴胶机4通过电线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器3为plc控制器,具有可靠性高,由于plc大都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应的保护电路及自诊断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编程容易,plc的编程多采用继电器控制梯形图及命令语句,其数量比微型机指令要少得多,除中、高档plc外,一般的小型plc只有16条左右,由于梯形图形象而简单,因此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就可进行编程;

组态灵活,由于plc采用积木式结构,用户只需要简单地组合,便可灵活地改变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规模,因此,可适用于任何控制系统;

输入/输出功能模块齐全,plc的最大优点之一,是针对不同的现场信号(如直流或交流、开关量、数字量或模拟量、电压或电流等),均有相应的模板可与工业现场的器件(如按钮、开关、传感电流变送器、电机启动器或控制阀等)直接连接,并通过总线与cpu主板连接;

安装方便,与计算机系统相比,plc的安装既不需要专用机房,也不需要严格的屏蔽措施。使用时只需把检测器件与执行机构和plc的i/o接口端子正确连接,便可正常工作;

运行速度快,由于plc的控制是由程序控制执行的,因而不论其可靠性还是运行速度,都是继电器逻辑控制无法相比的;

如图1-3所示,固定箱2的内顶壁固定开设有滑槽5,两个滑槽5以固定箱2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两个滑槽5的内壁均呈t形状,滑槽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6,滑块6的表面呈t形状,滑块6的表面固定安装滑轮7,多个滑轮7以滑块6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滑轮7的表面与滑槽5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块6的一端延伸至固定箱2的内壁,滑块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箱8,安装箱8的表面与固定箱2的内顶壁滑动连接;

固定箱2的表面固定开设有移动槽9,移动槽9的内壁与固定箱2的内壁固定连通,移动槽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0,移动块10的一端表面与安装箱8的表面固定连接,移动块10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箱2的上表面,固定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纵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表面与固定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两个固定板11以移动槽9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固定板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17,丝杆17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其中一个固定板11的表面,其中一个固定板1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伺服电机18具有带动丝杆17进行正反转运动的特点;

第二伺服电机18通过电线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第二伺服电机1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块10的表面固定开设有螺纹孔19,螺纹孔19的内壁与丝杆17的表面螺纹连接;

如图2-4所示,安装箱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横向移动机构,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2和安装板13,第一伺服电机12固定安装于安装箱8的内壁,安装板13的表面与安装箱8的表面滑动连接,安装板1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气缸14,气缸14通过电线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气缸14包括有气杆15,气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点胶头16,点胶头16通过连接管与滴胶机4连通;

固定箱2的内壁固定开设有导电槽20,两个导电槽20以安装箱8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两个导电槽20的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正极导电片21和负极导电片22,安装箱8的一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正极接电片23和负极接电片24,正极接电片23和负极接电片24的表面均与导电槽20的内壁滑动连接,正极接电片23和负极接电片24分别与正极导电片21和负极导电片22的表面滑动电性连接,正极接电片23和负极接电片24均通过电线与第一伺服电机12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正极接电片23和负极接电片24与正极导电片21和负极导电片22配合,具有便于第一伺服电机12与电源电连通,且减少了电线缠绕,具有降低电路故障的效果;

第一伺服电机12通过电线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安装箱8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5,螺纹杆25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伺服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螺纹杆2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管26,螺纹管2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7,安装箱8的下表面固定开设有行程槽28,行程槽28的内壁与安装箱8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块27的表面与行程槽28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块27的一端延伸至安装箱8的下表面,连接块27的一端与安装板13的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纵向移动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在使用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12带动安装板13和点胶头16做左右横向水平运动,通过第二伺服电机18带动安装箱8和点胶头16做纵向水平运动,通过气缸14内气杆15伸出和收缩带动点胶头16做上下运动,通过正极导电片21和负极导电片22与正极接电片23和负极接电片24配合将第一伺服电机12与电源电性连通,从而具有控制程序和电路简单,电路故障低和维修成本低的特点。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根据需要点胶的工件型号,提前对控制器3进行程序编写,通过控制器3自动控制第一伺服电机12、第二伺服电机18、气缸14和滴胶机4工作,在需要带动点胶头16横向移动时,控制器3控制第一伺服电机12正反转,通过第一伺服电机1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螺纹杆25正反转,螺纹杆25螺纹带动螺纹管26运动,螺纹管26通过连接块27与行程槽28配合,在安装箱8的内部左右方向做水平直线运动,带动连接块27和安装板13运动,从而带动安装板13上气缸14和安装在气杆15上的点胶头16做左右水平直线运动,对工件的表面进行点胶;

在需要带动点胶头16纵向运动时,控制器3控制第二伺服电机18正反转,第二伺服电机1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丝杆17正反转,丝杆17带动移动块10在移动槽9内做纵向水平直线运动,通过移动块10与安装箱8固定连接,从而带动安装箱8和点胶头16做纵向水平直线运动,对工件点胶;

在需要带动点胶头16上下运动时,控制器3控制气缸14工作,气缸14内气杆15伸出或收缩,带动点胶头16做上下运动对工件点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