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8735发布日期:2021-11-17 23:1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净化废气的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对车辆中经由排气管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可以在排气管上安装电加热式催化剂。所述电加热式催化剂通常包括安装于排气管供废气流通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并经由通电而加热来净化从引擎排出的废气的催化剂载体、以及贯通壳体而与催化剂载体接触来对催化剂载体通电的一对电极部件,因此一对电极部件的电流从壳体经由边缘流往催化剂载体,使催化剂载体能够经由通电而加热。
3.然而,在现有的电加热式催化剂中,虽然期望能够加热催化剂载体的上游侧即进气口,但是大多情况是将一对电极部件配置在对废气中的冷凝水与烟灰的影响较小的催化剂载体的下游侧。如此,一对电极部件从下游侧开始对催化剂载体加热,难以满足对上游侧进行升温来延长通过的废气接触高温的时间这一需求。并且,一对电极部件从壳体的边缘开始对催化剂载体加热,容易在催化剂载体的边缘产生热应力集中的问题,且对于催化剂载体的中心的升温性差。因此,有必要对电加热式催化剂进行调整。
4.[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告第2011

221875号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告第2011

288956号
[0008]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告第2014

082010号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能够缓和催化剂载体的边缘的热应力,且能够有效率地对催化剂载体进行加热来提升净化废气的效果。
[001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排气管,且内部供废气流通;催化剂载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经由通电而加热来净化从引擎排出的废气;以及一对电极部件,贯通所述壳体而与所述催化剂载体接触,以对所述催化剂载体通电,所述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在所述催化剂载体的上游侧端面设有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连结所述上游侧端面的其中一侧与另一侧,所述上游侧端面的所述其中一侧对应于所述一对电极部件中的其中一者,所述上游侧端面的所述另一侧对应于所述一对电极部件中的另一者。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通过所述催化剂载体的在所述上游侧端面的中心来连结所述上游侧端面的所述其中一侧与所述另一侧。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一对电极部件设置在所述催化剂载体的下游侧端面的附近,所述下游侧端面与所述上游侧端面为所述催化剂载体的相对的两端面。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设有多个。
[0014]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中,壳体安装于排气管供废气流通,催化剂载体设置于壳体内并经由通电而加热来净化从引擎排出的废气,一对电极部件贯通壳体而与催化剂载体接触,以对催化剂载体通电,并且在所述催化剂载体的上游侧端面设有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连结上游侧端面对应于一对电极部件中的其中一者的一侧与上游侧端面对应于一对电极部件中的另一者的一侧。如此,一对电极部件的电流从壳体经由边缘流往催化剂载体,进而通过设置在上游侧端面的导电部,使催化剂载体能够经由通电而加热,特别是对催化剂载体的上游侧端面加热。据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式催化剂装置能够缓和催化剂载体的边缘的热应力,且能够有效率地对催化剂载体进行加热来提升净化废气的效果。
[0015]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加热式催化剂的立体示意图;
[0017]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前视示意图;
[0018]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切面示意图;
[0019]
图4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前视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
[0021]
100、100a:电加热式催化剂;
[0022]
102:入口;
[0023]
104:出口;
[0024]
110:壳体;
[0025]
120:催化剂载体;
[0026]
122:上游侧端面;
[0027]
122a:第一侧;
[0028]
122b:第二侧;
[0029]
122c:中心;
[0030]
124:下游侧端面;
[0031]
130a、130b:电极部件;
[0032]
140:导电部;
[0033]
150:保持部件;
[0034]
160:绝缘层;
[0035]
170:底膏;
[0036]
a: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加热式催化剂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加热式催化剂100的前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加热式催化剂100的切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式催化剂100能够安装在车辆所用的排气管(未
示出)中,来对车辆中从引擎(未示出)经由排气管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也就是说,经由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流经电加热式催化剂100而进行净化。
[0038]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电加热式催化剂100包括壳体110、催化剂载体120、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以及导电部140。壳体110安装于排气管(未示出),且内部设有通道来供废气流通。催化剂载体120设置于壳体110的通道内,经由通电而加热来净化从引擎(未示出) 经由排气管排出的废气,并且。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贯通壳体110而与催化剂载体120接触,以对催化剂载体120通电。也就是说,所述催化剂载体120是经由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所产生的电流来通电,进而得到加热而升温。
[0039]
通常,在电加热式催化剂100中,壳体110与催化剂载体120之间由外至内设有保持部件150、绝缘层160、以及具有导电性的底膏(base paste)170 等,保持部件150保持催化剂载体120、绝缘层160用于电性隔绝壳体110 与催化剂载体120,而具有导电性的底膏170设置在催化剂载体120的边缘。如此,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能够从壳体110的外部经由上述具有导电性的底膏170作为通电部而从催化剂载体120的边缘进行加热。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上述构件的设置与否,只要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能够对催化剂载体120通电来进行加热即可。
[0040]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式催化剂100在催化剂载体120的上游侧端面122设有导电部140。在此,所述上游侧是指电加热式催化剂100中靠近废气所流入的入口102的一侧(如图3的左侧),相对于此,下游侧是指电加热式催化剂100中靠近废气所流出的出口104的一侧(如图3的右侧)。如此,对应于下游侧的下游侧端面124与对应于上游侧的上游侧端面122为催化剂载体120的相对的两端面。
[0041]
通常,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设置在催化剂载体120的下游侧端面124 的附近,而相对于此,导电部140设置在催化剂载体120的上游侧端面122。进而,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与导电部140能够经由前述的具有导电性的底膏170等电性连接,使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所产生的电流能够从催化剂载体120的下游侧端面124往上游侧端面122传递(如图3所示出的箭头 a),进而对上游侧端面122进行加热。
[0042]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140连结上游侧端面122的其中一侧(如第一侧122a)与另一侧(如第二侧122b),所述上游侧端面122 的所述其中一侧(如第一侧122a)对应于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中的其中一者(如电极部件130a),所述上游侧端面122的所述另一侧(如第二侧122b) 对应于所述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中的另一者(如电极部件130b)。也就是说,所述导电部140在上游侧端面122连结对应于所述一对电极部件130a、 130b的相对两侧(如图1至图3的上侧与下侧)。
[0043]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140通过催化剂载体120的在上游侧端面122的中心122c来连结上游侧端面122的其中一侧(如第一侧122a)与另一侧(如第二侧122b)。也就是说,所述导电部140在上游侧端面122连结对应于所述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的相对两侧(如图1至图3的上侧与下侧)并通过在上游侧端面122的中心122c。本实施例中的导电部140为直线形的导体,但不以此为限制。因此,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从催化剂载体120的相对两侧即其中一侧(如第一侧122a)与另一侧(如第二侧122b) 往中心122c传递电流,且还从催化剂载体120的下游侧端面124往上游侧端面122传递电流,如图3所示出的箭头a。
[0044]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经由导电部140的设置,一对电极部件130a、 130b所产
生的电流难以在催化剂载体120的边缘蓄积,而是倾向于往催化剂载体120的中心(如上游侧端面122的中心122c)传递,因此可以缓和催化剂载体120的边缘的热应力,且催化剂载体120的中心能够得到有效地升温。进而,将导电部140设置在催化剂载体120的上游侧端面122,能够将一对电极部件130a、130b所产生的电流从下游侧端面124往上游侧端面122传递,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催化剂载体120的上游侧端面122的加热效果,进而满足对上游侧进行升温来延长通过的废气接触高温的时间这一需求。在导电部140 通过催化剂载体120的在上游侧端面122的中心122c的情况下,更加能够提升催化剂载体120的中心的升温性。
[0045]
图4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加热式催化剂100a的前视示意图。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式催化剂100a与前述的电加热式催化剂100具有类似的结构,主要差别在于,在电加热式催化剂100a中,所述导电部140设有多个。多个导电部140设置在催化剂载体120的上游侧端面122,且连结上游侧端面122的相对两侧即其中一侧(如第一侧122a) 与另一侧(如第二侧122b)。进而,多个导电部140以上游侧端面122的中心122c为基准而对称且彼此并排地设置。如此,本实施例的电加热式催化剂 100a同样也具备前述的电加热式催化剂100的技术功效,且更能够提升前述的加热效率。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导电部140的数量与排列方式,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0046]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式催化剂中,壳体安装于排气管供废气流通,催化剂载体设置于壳体内并经由通电而加热来净化从引擎排出的废气,一对电极部件贯通壳体而与催化剂载体接触,以对催化剂载体通电,并且在所述催化剂载体的上游侧端面设有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连结上游侧端面对应于一对电极部件中的其中一者的一侧与上游侧端面对应于一对电极部件中的另一者的一侧。较佳地,导电部通过催化剂载体的在上游侧端面的中心来连结上游侧端面的其中一侧与另一侧。如此,一对电极部件的电流从壳体经由边缘流往催化剂载体,进而通过设置在上游侧端面的导电部,使催化剂载体能够经由通电而加热,特别是对催化剂载体的上游侧端面以及中心加热。据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式催化剂能够缓和催化剂载体的边缘的热应力,且能够有效率地对催化剂载体进行加热来提升净化废气的效果。
[004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