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2949发布日期:2020-09-18 19:52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黄油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黄油机的动力装置一般采用自动直线往复式气缸,如中国专利号为:“201120269269.1”所述的气缸往复控制机构,其具体结构包括气缸机构及双位气控阀,气缸机构包括有缸体及活塞,活塞与缸体配合并在缸体内形成第一气室及第二气室,在缸体上沿纵向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气口、第二气口、第三气口及第四气口,第一气口及第二气口靠近第一气室,第三气口及第四气口靠近第二气室;双位气控阀上设有进气口、排气口、第一控制口、第二控制口、第三控制口、第四控制口,第一气口、第二气口、第三气口及第四气口分别与第一控制口、第二控制口、第三控制口、第四控制口相通,第一控制口、第二控制口、第三控制口、第四控制口有选择的与进气口、排气口相通。

该活塞包括塞体、主轴及两个密封圈,两个密封圈设于塞体的两端并与缸体的内壁接触,主轴与塞体连接。

在活塞与缸体之间设有过渡气室,过渡气室位于两个密封圈之间。

在上述的结构中,由该专利的附图中得出,该气缸往复控制机构相连为一体结构,且通过双位气控阀控制气缸往复运动;该气缸和双位气控阀相连为一体结构,且两者相连结构较为复杂,安装不便利,成本较高,且该两者在相连一体时还要解决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性问题,稍有连接不当就会发生泄漏问题,维修比较复杂。

在上述的结构中,该气缸往复控制机构中使用的气缸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0520046177.1”所述的气动高压注油器中附图体现的气缸相同结构,在与气缸相连的双位气控阀会出现卡死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手动复位的换向阀,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320542982.8”所述的一种手控复位手动阀,其具体结构包括阀体、阀杆和前盖,前盖上装有手柄座,手柄通过销轴安装在手柄座上并与滑块相连;手柄绕销轴转动,并通过滑块推动阀杆来回移动;并且滑块上还分别设置有卡槽一和卡槽二,并且,阀体两端还分别设置一压紧弹簧,每一压紧弹簧端部还设置钢珠。在上述的结构中,该手动复位的结构较为繁琐,连接较为复杂,中间连接处出现连接松动,就无法手动复位,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气缸上安装有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该气缸和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通过通气管外接的方式连接,方便安装,方便装卸维修且维修成本较低,一旦发现泄漏即可维修的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包括固设在黄油机机桶上的气缸,所述的气缸上安装有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的气缸体上具有上通气管接头、下通气管接头,处于上通气管接头和下通气管接头之间的气缸的气缸体的中部位置具有中通气管接头一、中通气管接头二,所述的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上具有上通气道、下通气道,中通气道一、中通气道二和中通气道三,所述的中通气道二用于与进气组件连接,所述的上通气管接头和中通气道一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通气管一并通过通气管一连通,所述的下通气管接头和中通气道三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通气管二并通过通气管二连通,所述的中通气管接头一和下通气道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通气管三并通过通气管三连通,所述的中通气管接头二和上通气道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通气管四并通过通气管四连通。

本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主要在气缸上安装有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该气缸和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通过通气管一、通气管二、通气管三和通气管四外接连通,装配维修方便,气密性可观察、可控,一旦发现泄漏即可维修,使用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中,所述的气缸的气缸体呈圆筒状,所述的气缸的气缸体的上端具有上矩形端盖,所述的气缸的气缸体的下端具有下矩形端盖,所述的上通气管接头位于上矩形端盖上,所述的下通气管接头位于下矩形端盖上,所述的中通气管接头一、中通气管接头二呈轴向间隔分布于气缸的气缸体的外壁上,所述的上通气管接头、下通气管接头、中通气管接头一和中通气管接头二均位于于气缸的气缸体的同一侧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气缸的气缸体结构设计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使上通气管接头、下通气管接头、中通气管接头一和中通气管接头二能更好的防护,使用寿命长。

在上述的一种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中,所述的气缸的气缸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矩形连接板座,所述的矩形连接板座的两长边边缘均具有翻折板,所述的矩形连接板座固连于上矩形端盖、下矩形端盖之间的一侧,且该矩形连接板座上的两翻折板将上通气管接头、下通气管接头、中通气管接头一和中通气管接头二封罩,所述的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固连于矩形连接板座上。矩形连接板座上的两翻折板将上通气管接头、下通气管接头、中通气管接头一和中通气管接头二封罩的作用使防止上通气管接头、下通气管接头、中通气管接头一和中通气管接头二连接处碰撞受损,使用寿命长。

在上述的一种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中,所述的气缸的气缸体内的活塞呈工字型形状,所述的活塞将气缸的气缸体内分成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当活塞处于气缸的气缸体内的下端时,且该上通气管接头、中通气管接头一均与上腔室连通,当活塞处于气缸的气缸体内的上端时,且该下通气管接头、中通气管接头二均与下腔室连通,所述的中通气管接头一和中通气管接头二之间的气缸的气缸体上还具有用于稳定中腔室气压的换气孔。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活塞在气缸体内更好的往复直线运动,效率较高。

在上述的一种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中,所述的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包括呈矩形状的阀体,所述的上通气道处于阀体的上端面,所述的下通气道处于阀体的下端面,所述的中通气道一、中通气道三处于阀体的其中一侧壁上,所述的中通气道二处于阀体的相对侧壁上且该阀体的侧壁上还具有上出气孔、下出气孔,所述的阀体的具有呈轴向设置的气流通道,所述的气流通道的上端与上通气道轴向连通,所述的气流通道的下端与下通气道轴向连通,所述的中通气道一、中通气道三和气流通道的一侧垂直连通,所述的中通气道二、上出气孔和下出气孔和气流通道的另一侧垂直连通,所述的气流通道内同轴向滑动穿设有阀芯杆,所述的阀芯杆的外壁上轴向间隔设置有环形道一、环形道二、环形道三、环形道四和环形道五,当阀芯杆处于阀体的气流通道的下端时,且该中通气道二通过环形道二和中通气道一连通,中通气道三通过环形道四和下出气孔连通,当阀芯杆处于阀体的气流通道的上端时,且该中通气道二通过环形道四和中通气道三连通,中通气道一通过环形道二和上出气孔连通。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方便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和气缸体通过通气管一、通气管二、通气管三和通气管四外接连通,装配维修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中,所述的进气组件包括油水分离器和固定在油水分离器上的气压表,所述的油水分离器的进气管用于与压缩机连接,所述的油水分离器的出去管与中通气道二相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有效过滤进入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内的空气,使气缸的运行效率较好。

在上述的一种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中,所述的阀体的下通气道上轴向穿设有顶针,所述的顶针的上端与阀芯杆的下端抵靠配合,所述的顶针的下端伸出阀体并与阀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的阀体的下端的一侧还设有与下通气道垂直连通的侧通气道,所述的通气管三通过侧通气道与下通气道连通。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有效防止阀芯杆在阀体内卡死,使用寿命长。

在上述的一种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中,所述的密封结构包括封套和密封圈,所述的封套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下通气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封套的外螺纹与下通气道的内螺纹螺旋连接,所述的顶针的中部位置具有环形配合部且该环形配合部将顶针分为上杆体、下杆体,所述的顶针的环形配合部处于封套内并与封套滑动配合,所述的顶针的下杆体穿过封套伸出阀体外,所述的密封圈套设在顶针的下杆体上并密封作用于环形配合部和封套之间。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保证顶针和阀体的密封有效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的优点为:主要采用气缸和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外接的方式固连使两者相通气控,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加工成本低,使用方便,气缸通过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实现自动往复,结构简单实用,气缸往复运动通过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控制,运行速度较快,不易堵死,吸油和注油效率高,能耗低,气缸密封性好,装配及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中矩形连接板座在气缸上拆卸翻转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当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中阀芯杆下升时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中的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中阀芯杆上升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黄油机机桶;2、气缸;3、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4、上通气管接头;5、下通气管接头;6、中通气管接头一;7、中通气管接头二;8、上通气道;9、下通气道;10、中通气道一;11、中通气道二;12、中通气道三;13、通气管一;14、通气管二;15、通气管三;16、通气管四;17、上矩形端盖;18、下矩形端盖;19、矩形连接板座;20、翻折板;21、活塞;22、上腔室;23、中腔室;24、下腔室;25、换气孔;26、阀体;27、上出气孔;28、下出气孔;29、阀芯杆;30、环形道一;31、环形道二;32、环形道三;33、环形道四;34、环形道五;35、油水分离器;36、气压表;37、侧通气道;38、封套;39、密封圈;40、环形配合部;41、上杆体;42、下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黄油机的动力装置总成主要由固设在黄油机机桶1上的气缸2组成,气缸2上安装有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3,气缸2的气缸2体上具有上通气管接头4、下通气管接头5,处于上通气管接头4和下通气管接头5之间的气缸2的气缸2体的中部位置具有中通气管接头一6、中通气管接头二7,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3上具有上通气道8、下通气道9,中通气道一10、中通气道二11和中通气道三12,中通气道二11用于与进气组件连接,具体的讲:在实际制造时,该进气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主要由油水分离器35和固定在油水分离器35上的气压表36组成,油水分离器35的进气管用于与压缩机连接,油水分离器35的出去管与中通气道二11相通连接。

上通气管接头4和中通气道一10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通气管一13并通过通气管一13连通,下通气管接头5和中通气道三1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通气管二14并通过通气管二14连通,中通气管接头一6和下通气道9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通气管三15并通过通气管三15连通,中通气管接头二7和上通气道8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通气管四16并通过通气管四16连通。

在实际制造时,该气缸2的外体结构为:气缸2的气缸2体呈圆筒状,气缸2的气缸2体的上端具有上矩形端盖17,气缸2的气缸2体的下端具有下矩形端盖18,上通气管接头4位于上矩形端盖17上,下通气管接头5位于下矩形端盖18上,中通气管接头一6、中通气管接头二7呈轴向间隔分布于气缸2的气缸2体的外壁上,上通气管接头4、下通气管接头5、中通气管接头一6和中通气管接头二7均位于于气缸2的气缸2体的同一侧外壁上。具体的讲:气缸2的气缸2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矩形连接板座19,矩形连接板座19的两长边边缘均具有翻折板20,矩形连接板座19固连于上矩形端盖17、下矩形端盖18之间的一侧,且该矩形连接板座19上的两翻折板20将上通气管接头4、下通气管接头5、中通气管接头一6和中通气管接头二7封罩,所述的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3固连于矩形连接板座19上。

在实际制造时,该气缸2的内部结构为:气缸2的气缸2体内的活塞21呈工字型形状,活塞21将气缸2的气缸2体内分成上腔室22、中腔室23和下腔室24,当活塞21处于气缸2的气缸2体内的下端时,且该上通气管接头4、中通气管接头一6均与上腔室22连通,当活塞21处于气缸2的气缸2体内的上端时,且该下通气管接头5、中通气管接头二7均与下腔室24连通,中通气管接头一6和中通气管接头二7之间的气缸2的气缸2体上还具有用于稳定中腔室23气压的换气孔25。

在实际制造时,该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3的具体实施结构为:主要由呈矩形状的阀体26组成,上通气道8处于阀体26的上端面,下通气道9处于阀体26的下端面,中通气道一10、中通气道三12处于阀体26的其中一侧壁上,中通气道二11处于阀体26的相对侧壁上且该阀体26的侧壁上还具有上出气孔27、下出气孔28,阀体26的具有呈轴向设置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上端与上通气道8轴向连通,气流通道的下端与下通气道9轴向连通,中通气道一10、中通气道三12和气流通道的一侧垂直连通,所述的中通气道二11、上出气孔27和下出气孔28和气流通道的另一侧垂直连通,气流通道内同轴向滑动穿设有阀芯杆29,阀芯杆29的外壁上轴向间隔设置有环形道一30、环形道二31、环形道三32、环形道四33和环形道五34,当阀芯杆29处于阀体26的气流通道的下端时,且该中通气道二11通过环形道二31和中通气道一10连通,中通气道三12通过环形道四33和下出气孔28连通,当阀芯杆29处于阀体26的气流通道的上端时,且该中通气道二11通过环形道四33和中通气道三12连通,中通气道一10通过环形道二31和上出气孔27连通。

在实际应用时,为了能有效防止该阀芯杆29在阀体26内卡死,阀体26的下通气道9上轴向穿设有顶针,顶针的上端与阀芯杆29的下端抵靠配合,顶针的下端伸出阀体26并与阀体26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阀体26的下端的一侧还设有与下通气道9垂直连通的侧通气道37,通气管三15通过侧通气道37与下通气道9连通。在实际制造时,该密封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主要由封套38和密封圈39组成,封套38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下通气道9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封套38的外螺纹与下通气道9的内螺纹螺旋连接,顶针的中部位置具有环形配合部40且该环形配合部40将顶针分为上杆体41、下杆体42,顶针的环形配合部40处于封套38内并与封套38滑动配合,顶针的下杆体42穿过封套38伸出阀体26外,密封圈39套设在顶针的下杆体42上并密封作用于环形配合部40和封套38之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黄油机机桶1;气缸2;双气控二位五通换向阀3;上通气管接头4;下通气管接头5;中通气管接头一6;中通气管接头二7;上通气道8;下通气道9;中通气道一10;中通气道二11;中通气道三12;通气管一13;通气管二14;通气管三15;通气管四16;上矩形端盖17;下矩形端盖18;矩形连接板座19;翻折板20;活塞21;上腔室22;中腔室23;下腔室24;换气孔25;阀体26;上出气孔27;下出气孔28;阀芯杆29;环形道一30;环形道二31;环形道三32;环形道四33;环形道五34;油水分离器35;气压表36;侧通气道37;封套38;密封圈39;环形配合部40;上杆体41;下杆体4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