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的扭矩传递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548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矩传递设备,其属于离合器设备,诸如摩擦离合器,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文献fr2918432公开了一种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的扭矩传递设备,其包括扭矩输入元件,其意图为被联接到曲轴、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引导垫片,环形连结板,扭矩输出元件,其包括意图为被联接到齿轮箱的输入轴的毂(hub),该连结板能够沿着其轴线相对于毂滑动。该设备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扭矩输入元件和连结板之间的主阻尼器和布置在连结板和扭矩输出元件之间的次阻尼器或前阻尼器。摩擦装置使得能够基于连结板相对于扭矩输入元件的旋转产生滞后扭矩,所述摩擦装置包括轴向地安装在连结板和第一引导垫片之间的施加垫片(applicationwasher),适合于施加轴向力且轴向地安装在施加垫片和第一引导垫片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构件,以及轴向地安装在第二引导垫片和连结板之间的可变滞后垫片(variablehysteresiswasher),该弹性构件趋于将施加垫片和连结板朝向可变滞后垫片向后推压,使得所述可变滞后垫片通过摩擦产生滞后扭矩。可变滞后垫片和施加垫片旋转地联接到彼此。

可变滞后垫片由钢板形成,并且包括楔状的凸缘,其轴向向后折叠并且形成适合于与连结板的互补的隆起止动件协作的隆起止动件,以便于当连结板相对于扭矩输入元件的行程超过确定的角度范围时、形成连结板与可变滞后垫片和施加垫片的旋转联接,以及以便于当所述行程在所述确定的角度范围内时、将一方面连结板和另一方面可变滞后垫片和施加垫片脱开联接。

凸缘是特别脆弱的,并且由于所述凸缘的存在,滞后垫片相对难以通过拉拔形成。

本发明旨在以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方式补救这些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申请涉及一种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的扭矩传递设备,其包括扭矩输入元件,该扭矩输入元件意图为被联接到曲轴、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引导垫片,环形连结板,扭矩输出元件,该扭矩输出元件包括意图为被联接到齿轮箱的输入轴的毂,该连结板能够沿着其轴线相对于毂滑动,布置在扭矩输入元件和连结板之间的主阻尼器和布置在连结板和扭矩输出元件之间的次阻尼器或前阻尼器,适合于基于连结板相对于扭矩输入元件的旋转而产生滞后扭矩的摩擦装置,所述摩擦装置包括轴向地安装在连结板和第一引导垫片之间的施加垫片、轴向地安装在第二引导垫片和连结板之间的可变滞后垫片、趋于将施加垫片和/或连结板朝向可变滞后垫片向后推压使得所述可变滞后垫片通过摩擦产生滞后扭矩的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可变滞后垫片和施加垫片旋转地联接到彼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阻尼器包括与连结板旋转地联接的至少一个辅助引导垫片,所述辅助引导垫片包括适合于与施加垫片的互补的隆起止动件协作的隆起止动件,以便于当连结板相对于扭矩输入元件的行程超过确定的角度范围时,形成连结板与可变滞后垫片的旋转联接、以及连结板与施加垫片的旋转联接,以及以便于当所述行程在所述确定的角度范围内时,一方面将连结板与可变滞后垫片脱开联接、另一方面将连结板与施加垫片脱开联接。

本发明从而提出了一种替代结构,其能够在确定的角度范围之外将可变滞后垫片和施加垫片旋转地联接到连结板。该新型的结构不涉及具有楔状凸缘的滞后垫片,使得提出的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较不脆弱且易于制造、并且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下特征:

-前阻尼器包括与环形连结板旋转地联接的第一和第二辅助引导垫片,轴向地安装在辅助引导垫片之间、并且能够与扭矩输出元件旋转地联接的辅助环形连结板,以及安装在辅助引导垫片和辅助连结板之间、并且适合于抵抗辅助引导垫片相对于辅助连结板的旋转的至少一个弹性构件,

-该设备包括旋转联接到第一引导垫片的第一支承件以及旋转联接到第二引导垫片的第二支承件,毂被保持为支承并且重新定心(recentered)在第一和第二支承件之间,

-毂被保持为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垫片而承靠第一支承件并且承靠第二支承件,该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垫片安装在引导垫片中的一个和所述支承件中的一个之间,并且适合于施加趋于将所述支承件压在毂上的轴向力,

-该设备包括轴向地布置在引导垫片中的一个和施加垫片之间的第二弹性垫片,其适合于在施加垫片上施加轴向力,

-第一和第二引导垫片经由第一和第二支承件安装为围绕毂枢转,

-第一和第二支承件由塑料材料制成,可以被纤维加强,

-施加垫片由塑料材料制成,可以被纤维加强,

-施加垫片包括凹部,前阻尼器的至少一个引导垫片的隆起以具有角度游隙的方式而接合在该凹部中,以便于形成互补的隆起止动件,

-施加垫片包括多个空隙,该多个空隙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钩或隐藏部(snugs)形式的卡扣安装的装置,

-施加垫片包括环形的摩擦表面,其例如径向地延伸,转向第一引导垫片并且相反于可变滞后垫片,

-第二弹性垫片安装为支承在主阻尼器的第一引导垫片和施加垫片的径向表面之间,

-第二弹性垫片优选地由弹簧钢制成,并且例如通过互补的凸部和凹口的协作而旋转地与主阻尼器的第一引导垫片固定,

-环形摩擦表面包括金属部分,例如相对于施加垫片固定的金属环形插入件,

-可变滞后垫片例如由金属片制成,并且包括大致径向环形的部分,八个凸部从该径向环形的部分朝向施加垫片轴向地延伸,并且四个凸部从该径向环形的部分径向向外延伸,

-所述凸部中的一些包括凹口并且接合在施加垫片的空隙中,使得上述卡扣安装的装置的钩或隐藏部卡扣安装在所述凹口中,

-支承垫片,例如由金属制成,轴向地插入在可变滞后垫片(特别地是其环形部分)和环形连结板的内周边之间,

-支承垫片经由支承垫片的凸部而旋转地固定到第二引导垫片,支承垫片的凸部安装在第二引导垫片的互补形式的开口中,

-第三弹性垫片安装为支承在主阻尼器的第一引导垫片和前阻尼器的引导垫片之间,

-第三弹性垫片例如通过互补的径向凸部和凹口的协作而与主阻尼器的第一引导垫片旋转地固定,

-该设备包括第一和第二摩擦垫片,该第一和第二引导垫片能够与前阻尼器的辅助连结板旋转地联接,

-第一摩擦垫片优选地由钢制成,并且包括径向环形部分,凸部从该径向环形部分轴向地延伸、并且接合在前阻尼器的辅助连结板的凹口中,以便于能够形成第一摩擦垫片和辅助连结板的旋转联接,

-第一摩擦垫片的环形部分在其外周边包括凹口,

-第二摩擦垫片由塑料材料制成,可以被纤维加强,

-第二摩擦垫片包括径向环形部分,隆起从该径向环形部分轴向地延伸,以便于接合在第一摩擦垫片的凹口中,从而旋转地联接第一和第二摩擦垫片,

-第四弹性垫片安装为支承在主阻尼器的第一引导垫片和第二摩擦垫片之间,

-第四弹性垫片例如通过互补的径向凸部和凹口的协作而与第一引导垫片旋转地固定,

-主阻尼器一方面包括具有所谓立即激活的阻尼装置,一旦引导垫片和连结板之间的角度行程开始,则该阻尼装置被激活,并且另一方面包括具有所谓的条件激活的阻尼装置,当引导垫片和连结板之间的角度行程从停靠位置超过预定的阈值角度(被称为主阻尼器的阈值角度)时,该阻尼装置被激活,

-主阻尼器的阻尼装置包括具有周向动作的弹性构件,诸如螺旋弹簧,其容纳在引导垫片的窗口中以及环形连结板的窗口中,

-具有立即激活的阻尼装置包括第一组的弹性构件,该些弹性构件被称为具有立即激活的弹性构件,并且被容纳在引导垫片的窗口中和环形连结板的窗口中,并且没有周向游隙,

-具有条件激活的阻尼装置包括第二组的弹性构件,该些弹性构件被称为具有条件激活的弹性构件,并且以没有周向游隙的形式被容纳在引导垫片的窗口中且以预定的周向游隙的形式容纳在环形连结板的窗口中,

-属于阻尼装置具有条件激活的弹性构件被容纳为在从可变滞后垫片向外延伸的凸部之间具有游隙,

-扭矩输入元件包括摩擦盘,

-扭矩传递设备属于离合器设备,诸如例如,摩擦离合器,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

-毂由金属制成,

-毂包括轴向延伸的内花键,其适合于与齿轮箱的输入轴的互补的花键联接,

-引导垫片由金属制成,

-引导垫片经由柱旋转地彼此联接,

-摩擦盘经由铆钉固定到引导垫片中的一个,

-摩擦盘包括环形支撑件,其径向内周边固定到引导垫片中的一个,以及包括安装到支撑件的任一侧上的环形摩擦衬垫,所述摩擦衬垫例如通过铆钉固定到支撑件,

-环形连结板由金属制成,

-环形连结板在径向内周边处包括齿,其与毂的相应的外齿啮合,并且具有确定的周向游隙,

-连结板的内齿形成大致径向的突出部,该些突出部意图为与毂的互补的外部空隙协作以形成啮合,

-前阻尼器包括弹性构件,诸如例如直线压缩弹簧,

-前阻尼器的辅助引导垫片由塑料材料制成,可以被纤维加强,

-前阻尼器的辅助连结板在其径向内周边包括适合于与毂协作(例如与毂的外花键)的旋转联接装置,以便于确保旋转联接,

-第一支承件通过使用轴向指部旋转地固定到引导垫片中的一个,其中轴向指部通过卡扣安装与所述引导垫片的互补的带凹口的内轮廓协作,

-第一支承件包括径向摩擦表面,该径向摩擦表面适合于支承在毂的径向肩部上,

-第二支承件通过使用与第二引导垫片的互补的带凹口的轮廓协作的指部而旋转地固定到引导垫片中的一个,

-第二支承件包括渐缩的摩擦表面,该渐缩的摩擦表面适合于支承在毂的渐缩表面上,

-每个弹性垫片是弹性可变形的压缩垫片,其适合于施加轴向力,

-该设备布置为使得,在运行的第一阶段,直接摩擦生成在毂和第一支承件之间、毂和第二支承件之间、以及根据确定的角度范围的条件生成在第一摩擦垫片和第一辅助引导垫片之间、以及第二摩擦垫片和第四弹性垫片之间,

-该设备布置为使得,在运行的第二阶段,摩擦生成在毂和第一支承件之间、毂和第二支承件之间、连结板和支承垫片之间、第一辅助引导垫片和第三弹性垫片之间、以及第二摩擦垫片和第四弹性垫片之间,

-该设备布置为使得,在运行的第三阶段,摩擦生成在毂和第一支承件之间、毂和第二支承件之间、连结板和支承垫片之间、第一辅助引导垫片和第三弹性垫片之间、第二摩擦垫片和第四弹性垫片之间、可变滞后垫片和第二引导垫片之间、可变滞后垫片和支承垫片之间、以及施加垫片和第二弹性垫片之间。

附图说明

在阅读借助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并参考附图的以下描述时,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且本发明的其他细节、特征和优势将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设备的轴向横截面视图,

图2是该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该设备的一部分的部分剖切的正视图,

图4是该设备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5是该设备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该设备的一部分的轴向横截面视图,

图7是该设备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该设备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9是该设备的一部分的部分剖切的分解透视图,

图10和11是施加垫片和可变滞后垫片的透视图,

图12是表示施加垫片和可变滞后垫片的组件的透视图,

图13是该设备的一部分的部分剖切的透视图,

图14是该设备的前阻尼器的透视图,

图15是该设备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16是施加垫片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示出了扭矩传递设备10,其属于离合器设备10,诸如摩擦离合器,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离合器设备10沿着x轴线延伸,并且意图为在发动机飞轮和从动轴(未示出)之间传递扭矩,其中发动机飞轮固定到主动轴(未示出),该主动轴例如是内燃机的曲轴,该从动轴例如诸如是齿轮箱的输入轴。

离合器设备10包括主阻尼器a1和次阻尼器a2(也被称为前阻尼器),该两个阻尼器串联地布置在摩擦盘12和径向内毂14之间,摩擦盘12意图为旋转地联接到主动轴,径向内毂14意图为联接到从动轴。

更特别地,摩擦盘12意图为被夹紧在发动机飞轮和可移动的压板(未示出)之间。毂14包括轴向延伸的内花键15i,其适合于被联接到从动轴的互补花键。

主阻尼器包括经由柱17旋转地联接的第一和第二引导垫片16a、16b。第一和第二引导垫片16a、16b经由环形的支承件18、20安装为围绕毂枢转。摩擦盘12经由铆钉22固定到第一引导垫片。

环形连结板24轴向地插入在该两个引导垫片之间。环形连结板在径向内周边处包括齿23,其与毂14的外周边的相应的外齿15e啮合,并且具有确定的周向游隙j1(图3)。更特别地,连结板24的内齿23形成大致径向的突出部,该些突出部意图为与毂的互补的外部空隙协作以形成啮合。

主阻尼器a1一方面包括具有所谓立即激活的阻尼装置25a,一旦引导垫片16a、16b和连结板24之间的角度行程开始,则该阻尼装置25a被激活,并且另一方面包括具有所谓的条件激活的阻尼装置25b,当引导垫片16a、16b和环形连结板24之间的角度行程从停靠位置超过预定的阈值角度(被称为主阻尼器a1的阈值角度)时,该阻尼装置25b被激活。

阻尼装置25a、25b包括具有周向动作的弹性构件,诸如具有大的刚度的螺旋弹簧26a、26b、28a、28b,其容纳在引导垫片16a、16b的窗口30中和环形连结板24的窗口32a和32b中。弹性构件26a、26b、28a、28b被分割为两组。

具有立即激活的阻尼装置25a包括第一组的弹性构件26a、26b,该些弹性构件被称为具有立即激活的弹性构件,并且被容纳在引导垫片16a、16b的窗口30中和环形连结板24的窗口32a中,并且没有周向游隙。一旦固定到阻尼器a1的第一引导垫片16a的摩擦盘12和毂14之间的相对旋转开始,则第一组的弹性构件26a、26b参与传递引导垫片16a、16b和连结板24之间的旋转扭矩。

具有条件激活的阻尼装置25b包括第二组的弹性构件28a、28b,该些弹性构件被称为具有条件激活的弹性构件,并且以没有周向游隙的形式被容纳在引导垫片16a、16b的窗口30中且以预定的周向游隙的形式容纳在环形连结板24的窗口32b中。在这里第二组的弹性构件28a、28b以交错的方式被激活,以便于确保仅当引导垫片16a、16b和环形连结板24之间的角度行程超过主阻尼器a1的阈值角度时才进行旋转扭矩的传递。应当注意的是,该阈值角度对应于弹性构件28a、28b和连结板24的相应窗口32b之间的周向游隙。

因此,第一组的弹性构件26a、26b立即地激活以永久地传递扭矩,而第二组的弹性构件28a、28b有条件地激活,以仅当引导垫片16a、16b和环形连结板24之间的角度行程在这里大于主阻尼器a1的阈值角度时才传递扭矩。次阻尼器或前阻尼器a2连结主阻尼器a1的环形连结板24和毂14。

前阻尼器a2包括第一和第二引导垫片34a、34b。这些引导垫片34a、34b通过使用凸部36a和36b而旋转地联接在一起,这些引导垫片通过使用形成在第二引导垫片34b的外周边处的轴向凸部39而附接到该连结板24。更具体地,第一引导垫片34a的外周边包括径向向外延伸的隆起35a,并且,第二引导垫片34b的外周边包括径向向外延伸的隆起35a,并且,第二引导垫片34b的外周边包括径向向外延伸的隆起35b。隆起35a替代地包括凸部36a和空隙38a,而隆起35b替代地包括凸部36b和空隙38b。空隙38a、38b和凸部36a、36b定位为使得,凸部36a通过夹紧或压入配合在第二垫片34b的隆起35b的空隙38b中而被保持和接合,并且凸部36b通过夹紧或压入配合在第一垫片34a的隆起35a的空隙38a中而被保持和接合。

第二引导垫片34b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垫片34b的径向外周边、朝向环形连结板24、相反于第一引导垫片34a的凸部39。每个凸部39接合并且夹紧在形成在环形连结板的开口32a、32b的径向内边缘中的凹口40中,以便于将第一引导垫片34a和第二引导垫片34b固定至主阻尼器a1的连结板24。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引导垫片34a、34b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成,可以被纤维加强。

前阻尼器a2的辅助环形连结板42轴向地插入在两个引导垫片34a、34b之间,并且与其同轴。该环形连结板42例如通过啮合旋转地固定到毂14,并且与该毂14的周边外齿15e之间没有游隙。前阻尼器a2还包括阻尼装置43,其意图为抑制来自于发动机的振动并且还传递低扭矩。

前阻尼器a2的阻尼装置43是立即激活类型的,换言之,一旦引导垫片34a、34b和前阻尼器a2的连结板42之间的角度行程开始,则该阻尼装置43被激活。根据未示出的一个变型例,前阻尼器a2的阻尼装置43还可包括具有所谓的条件激活的阻尼装置43b,当引导垫片34a、34b和前阻尼器a2的连结板42之间的角度行程从停靠位置超过预定的阈值角度(称为前阻尼器a2的阈值角度),则该阻尼装置43b被激活。

阻尼装置43由具有周向动作的弹性构件形成,诸如具有相对低的刚度的螺旋压缩弹簧,其以没有周向游隙的方式容纳在引导垫片34a、34b的窗口48中、并且在环形连结板42的凸部50之间(见图5)。从而,一旦这些引导垫片34a、34b和该连结板42之间的相对旋转开始,则阻尼装置43参与引导垫片34a、34b和辅助连结板42之间的旋转扭矩的传递。

因此,主阻尼器a1和前阻尼器a2的弹性构件26a、26b、28a、28b、43的组件从而使得能够实现针对振动和扭矩不规律性的三个阻尼阶段。

实际上,前阻尼器a2的弹性构件43确定第一阻尼阶段。此外,在前阻尼器a2的行程的末端,主阻尼器a1的弹性构件26a、26b、28a、28b取决于它们在其相应的窗口中是否以有或没有周向游隙的方式安装而确定第二和第三阻尼阶段。

支承件18通过使用常规的装置,诸如与引导垫片16a的互补的具有凹口的内轮廓54协作的轴向指部52,而与主阻尼器a1的第一引导垫片16a旋转地固定。

参与毂14的定心的支承件20通过使用常规的装置,诸如与引导垫片16b的互补的具有凹口的轮廓58协作的指部56,而与引导垫片16b旋转地固定。

毂14的肩部59和支承件18形成意图为支承在彼此之上的两个互补的径向摩擦表面f1。此外,支承件20和毂14具有意图为支承在彼此之上的两个互补的渐缩的摩擦表面f2(图1)。

摩擦表面f1、f2通过支承在主阻尼器a1的第一引导构件16a和支承件18之间的第一弹性轴向压缩垫片60而被弹性地压至相互接触。

优选地由弹簧钢制成的弹性垫片60设置有凹口,其与支承件18的指部52协作,以形成旋转联接,所述凸部52还与第一引导构件16a旋转地固定。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支承件18和20由塑料材料制成,可以被纤维加强,并且优选地将相对“软”的摩擦施加在毂14上。

该设备进一步包括所谓的施加垫片63、可变滞后摩擦垫片64和第二弹性垫片66。

施加垫片63例如由塑料材料制成,可以被纤维加强。所述垫片63包括凹部70,这里包括四个,前阻尼器a2的第一引导垫片34a的隆起35a以具有角度游隙的方式接合在该些凹部中,如可从图8、15和3中看出的。

该角度游隙在所谓的前向旋转方向上例如在2°和6°之间,例如是3°的数量级,并且该角度游隙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称为后向方向)例如在2°和8°之间,例如是5°的数量级,该角度是相对于停靠位置的角度,在该停靠位置没有扭矩传递通过该设备。停靠位置特别地在图8和15中示出。

可以回忆(recalled)前向方向对应于扭矩从引导垫片16a、16b传递到毂14的运行情况。在运行的一些阶段,例如当用户突然地将他或她的脚离开加速器,抵抗扭矩从毂14传递到引导垫片16a、16b,这可能引起在后向方向上的旋转。

施加垫片63进一步包括空隙72、74,这里包括八个空隙,其作用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这些空隙中的四个,即标记为72的空隙,包括具有钩或隐藏部形式的卡扣安装的装置76。

施加垫片63还包括环形的摩擦表面78,其径向地延伸,转向第一引导垫片16a、并且相反于可变滞后垫片64。

第二弹性垫片66安装为支承在主阻尼器a1的第一引导垫片16a和施加垫片63的径向表面78之间。根据未示出的实施例,环形摩擦表面78包括金属部分,例如是环形的金属插入件,其相对于施加垫片63固定,使得能够减少运行中施加垫片63的磨损。

弹性垫片66优选地由弹簧钢制成,并且通过使用常规的装置(例如通过互补的凸部和凹口的协作)而旋转地固定到主阻尼器a1的第一引导垫片16a。

可变滞后垫片64例如由金属片制成,并且包括大致径向环形的部分,八个凸部80、82从该径向环形的部分朝向施加垫片63轴向地延伸,并且四个凸部84从该径向环形的部分径向向外延伸。凸部82包括凹口86。凸部80接合在空隙74中,并且凸部82接合在间隙72中,使得钩76被卡扣安装到凹口86中。垫片63、63从而通过卡扣安装彼此固定。具有条件激活的属于阻尼装置的弹簧25b被容纳为在凸部84之间具有游隙。

应当注意的是,可变滞后垫片64具有相对简单和鲁棒(robust)的结构,这很大程度在于其没有任何楔状的凸缘,使得其相对容易制造。

例如由金属制成的支承垫片88轴向地插入在可变滞后垫片64的环形部分和环形连结板24的内周边之间。

由钢制成的第二弹性垫片66和施加垫片63的表面78形成两个互补的径向摩擦表面f3(图1)这两个互补的径向摩擦表面意图为支承在彼此上从而形成塑料/钢类型的混合摩擦。

此外,由金属制成的可变滞后垫片64和也由金属制成的引导垫片16b形成意图为支承在彼此上的两个互补的径向摩擦表面f4(图1)。

此外,可变滞后垫片64和支承垫片88形成意图为支承在彼此上的两个互补的径向摩擦表面f5(图1)。

并且,支承垫片88和连结板24形成意图为支承在彼此上的两个互补的径向摩擦表面f6(图1)。应当注意的是,垫片88经由安装在引导垫片16b的互补形式的开口中的凸部89而旋转地固定到引导垫片16b。

还应当注意的是,包括连结板24、引导垫片34a、34b、弹性构件43a、43b、垫片63、64和垫片88的组件可形成预组装的模块。离合器设备的安装可从而被简化。

第三弹性垫片92安装为支承在主阻尼器a1的第一引导垫片16a和前阻尼器a2的第一引导垫片34a的径向外周边之间。

第三弹性垫片92通过使用常规的装置(例如通过互补的凸部和凹口的协作)而旋转地固定到主阻尼器a1的引导垫片16a。

前阻尼器a2的引导垫片34a和第三弹性垫片92限定意图为支承在彼此上的两个互补的径向摩擦表面f7(图1)。

该设备进一步包括两个摩擦垫片93、94和第四弹性轴向压缩垫片96,其优选地由弹簧钢制成。垫片93、94、96是同轴的。

垫片93优选地由钢制成,并且包括径向环形部分,凸部93a(图1)从该径向环形部分轴向地延伸并且接合在前阻尼器a2的连结板42的凹口中,以便于形成垫片93和连结板42的旋转联接。垫片93的环形部分在其外周边进一步地包括凹口93b。

垫片94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成,可以被纤维加强。其包括径向环形部分,隆起94a(图1)从该径向环形部分轴向地延伸,以便于被接合在垫片93的凹口93b中。该两个垫片93、94从而旋转地彼此联接。

垫片93和第四引导垫片34a形成意图为支承在彼此上的两个互补的径向摩擦表面f8(图1)。

此外,垫片94和弹性垫片96形成意图为支承在彼此上的两个互补的径向摩擦表面f9(图1)。

第四弹性垫片96安装为支承在主阻尼器a1的第一引导垫片16a和垫片94之间。

第四弹性垫片96通过使用常规的装置(例如通过互补的凸部和凹口的协作)而旋转地固定到主阻尼器a1的引导垫片16a。

这种离合器设备10的运行的主要方面在下文中描述。

当机动车辆的发动机运行在怠速下,主阻尼器a1由于其弹性构件26a、26b、28a、28b的相对高的刚性而表现为刚性构件。在该情况下,由发动机的曲轴提供的旋转扭矩直接地从摩擦盘12传递到主阻尼器a1的环形连结板24。

由于引导垫片34a、34b旋转地固定到主阻尼器a1的连结板24,旋转扭矩还传递到引导垫片34a、34b。

旋转扭矩然后从这些引导垫片34a、34b传递到前阻尼器a2的辅助连结板,并且从而经由被压缩的弹性构件43而传递到毂14。

在该运行的第一阶段,摩擦:

-在第一摩擦表面f1处生成在毂14和支承件18之间,

-在第二摩擦表面f2处生成在毂14和支承件20之间,

-在摩擦表面f8处生成在垫片93和引导垫片34a之间,

-在摩擦表面f9处生成在弹性垫片96和垫片94之间。

相应的摩擦表面被保持为由弹性垫片60、96施加的轴向压缩力而支承。

通过持续连结板24相对于毂14的行程,连结板的内齿23和毂14的相应的外齿15e之间的周向游隙j1被占据,使得连结板24和毂14旋转地联接。

从这时起,运行的第二阶段开始,其中前阻尼器a2不再涉及从主阻尼器a1直接传递到毂14的扭矩的传递。

因此,扭矩从摩擦盘12经由主阻尼器a1传递到毂14。

在运行的第二阶段,扭矩的不规律性和振动初始地被主阻尼器a1的具有直接激活的弹性构件26a、26b以及被生成的摩擦所抑制,其中摩擦:

-在第一摩擦表面f1处生成在毂14和支承件18之间,

-在第二摩擦表面f2处生成在毂14和支承件20之间,

-在摩擦表面f6处生成在连结板24和垫片88之间,

-在摩擦表面f7处生成在弹性垫片92和引导垫片34a之间,

-在摩擦表面f9处生成在弹性垫片96和垫片94之间。

相应的摩擦表面被从而保持为由弹性垫片60、92和96施加的轴向压缩力而支承。

在运行的第三阶段,引导垫片16a、16b和主阻尼器a1的环形连结板24之间的角度行程超过主阻尼器a1的阈值角度。在该情况下,振动和不规律性被具有直接激活的弹性构件26a、26b,被主阻尼器a1的具有条件激活的弹性构件28a、28b,以及被生成的摩擦所抑制,其中摩擦

-在第一摩擦表面f1处生成在毂14和支承件18之间,

-在第二摩擦表面f2处生成在毂14和支承件20之间,

-在摩擦表面f6处生成在连结板24和垫片88之间,

-在摩擦表面f7处生成在弹性垫片92和引导垫片34a之间,

-在摩擦表面f9处生成在弹性垫片96和垫片94之间,

-在互补的摩擦表面f4处生成在可变滞后垫片64和引导垫片16b之间,

-在互补的摩擦表面f5处生成在可变滞后垫片64和垫片8之间,

-在互补的摩擦表面f3处生成在弹性垫片66和施加垫片63之间。

应当注意的是,在运行的第三阶段,引导垫片34a的隆起35a支承在凹部70的相应的侧边缘上,以便于旋转地驱动由施加垫片63和由可变滞后垫片64形成的组件。可以看出的是,与现有技术相反的是,所述垫片63、64的驱动并非通过使用凸部84而产生(这是相对脆弱的)。

此外,在运行的第三阶段,相应的摩擦表面被保持为由弹性垫片60、66、92和96施加的轴向压缩力而支承。

从而,获得了三个阻尼阶段,这三个阻尼阶段作为摩擦盘12和毂14之间的角度行程的函数而连续地激活。

在这些不同阶段中生成的滞后扭矩是不同的,特别地是由于主动摩擦表面的数量和性质造成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