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耕机用全齿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1816发布日期:2021-12-29 17: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微耕机用全齿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设有中变速装置(1),所述中变速装置(1)包括中变速箱(2),所述中变速箱(2)内部前端设有花键套(3),所述花键套(3)前端与前输出装置配合,所述花键套(3)后端与主轴b(4)一端连接,所述主轴b(4)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中变速箱(2)后盖上,所述主轴b(4)上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齿轮g(5)、齿轮h(6)和换挡器b(7),所述换挡器b(7)包括轴套b(701),所述轴套b(701)上从前到后依次设有换挡齿c(702)、换挡齿d(703)、换挡齿f(704)和调节槽b(705),所述中变速箱(2)侧壁设有调节孔b(8),所述调节孔b(8)内穿设有换挡拨叉b(9),所述换挡拨叉b(9)内端抵触所述调节槽b(705),所述换挡拨叉b(9)外端连接换挡臂b(10),所述主轴b(4)下方设有副轴b(11),所述中变速箱(2)后盖下部设有转动孔(12),所述副轴b(11)穿设在所述转动孔(12)内,所述副轴b(11)上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齿轮i(13)、齿轮组件b(40)、齿轮l(16)和齿轮m(17),所述齿轮组件b(40)包括轴套g(41)、齿轮j(14)和齿轮k(15),所述轴套g(41)设在所述副轴b(11)上,且所述轴套g(41)和副轴b(11)之间还设有轴承,所述齿轮j(14)和齿轮k(15)从前到后依次设在所述轴套g(41)上,所述齿轮g(5)与所述齿轮i(13)配合,所述齿轮h(6)与齿轮j(14)配合,所述换挡齿c(702)与所述齿轮k(15)配合,所述换挡齿d(703)与所述齿轮l(16)配合,换挡齿f(704)与齿轮m(17)配合,所述中变速装置(1)后端连接后驱动装置(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耕机用全齿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b(11)穿过转动孔(12)的一端上设有伞形齿e(19),所述后驱动装置(18)包括后壳体(20),所述后壳体(20)前端与所述中变速箱(2)后端连接,所述后壳体(20)内部上端横向设有伞齿轴(21),所述后壳体(20)内上部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伞形齿f(22)和伞形齿g(23),所述伞形齿f(22) 和所述伞形齿g(23)均连接在所述伞齿轴(21)上,且所述伞形齿e(19)分别与所述伞形齿f(22)和所述伞形齿g(23)配合连接,所述伞形齿f(22)和所述伞形齿g(23)之间还设有换向装置(24),所述后壳体(20)下部设有输出齿轮(32),所述输出齿轮(32)通过过桥齿(33)连接所述换向装置(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耕机用全齿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24)包括轴套c(25),所述轴套c(25)设置在所述伞齿轴(21)上,所述轴套c(25)两端分别设有换向齿a(26)和换向齿b(27),所述换向齿a(26)和所述换向齿b(27)之间形成换向槽(28),所述后壳体(20)顶部设有换向孔(29),所述换向孔(29)内穿设有换向杆(30),所述换向杆(30)内端抵触在所述换向槽(28)内,所述换向杆(30)外端连接换向臂(31),所述伞形齿f(22)和伞形齿g(23)的伞形面中部均设有内齿,所述换向齿a(26)与所述伞形齿f(22)配合,所述换向齿b(27)与所述伞形齿g(23)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耕机用全齿传动机构,设有中变速装置,所述中变速装置包括中变速箱,所述中变速箱内部前端设有花键套,所述花键套前端与前输出装置配合,所述花键套后端与主轴B一端连接,所述主轴B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中变速箱后盖上,所述主轴B上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齿轮G、齿轮H和换挡器B,所述主轴B下方设有副轴B,所述中变速装置后端连接后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传动,结构轻便简单,并且省去了皮带和链条,结构简单、紧凑,使动力的传递更加高效,变速箱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此结构变速箱的微耕机重心更低,操作稳定性加强。操作稳定性加强。操作稳定性加强。


技术研发人员:窦思勇 江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优悠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8
技术公布日:2021/12/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