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交通工具制动器的机电致动器和包括这种致动器的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6167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用于交通工具制动器的机电致动器和包括这种致动器的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制动器的机电致动器和包括这种致动器的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飞机轮的制动器的机电致动器传统上包括柱塞,该柱塞设有滑移件和适于将面向制动器的摩擦件(例如一叠碳盘)的柱塞移位的电动机,从而在轮子上施加趋于使飞机减速的制动扭矩。
[0003]这些致动器是电动驱动的并由外部控制装置控制,外部控制装置接收制动设定点并确定施加到摩擦件的制动力。
[0004]对于飞机的安全来说关键的是一方面确保受控的制动力被正确地施加,而另一方面确保制动力不是以不当时机的方式施加。
[0005]制动设定点、电源和电动机的控制显然被监控,但还必需确保致动器的实际行为确实对应于预期行为。
[0006]为了监控致动器的实际行为,能够执行第一方法,第一方法在于通过检测由致动器的电动机消耗的电流的变化而探测制动力的施加。该第一方法具有制动力未及时探测的显著风险。还能够执行第二方法,第二方法在于将力传感器直接包含在致动器内。该第二方法具有一些缺点:成本、对环境敏感等。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机电致动器,其设有用于探测制动力实际施加与否的装置,且不存在上述缺点,以及包括这种致动器的制动系统。
[0008]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制动器的电动致动器,其包括本体,该本体内布置有电动机和通过从致动器的本体突出而安装成沿滑动轴线滑动的柱塞,从而将制动力选择性地施加到制动器的摩擦件,柱塞带螺纹并经由螺旋连接件与由电动机驱动转动的螺母协配。根据本发明,螺母安装成在静止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在致动器的本体内轴向移动,螺母被弹性装置朝向静止位置后推,当施加制动力时螺母抵抗弹性装置朝向工作位置移位,致动器还包括用于探测螺母的轴向移位的装置。
[0009]因此,通过探测螺母的轴向移位,探测机电致动器实际施加制动力与否。有简单且非常可靠的用于探测轴向移位的装置,其使得一方面能够产生通过使用廉价方案产生制动力的探测,而另一方面大大降低未及时探测的风险。
[0010]此外,提出一种交通工具的制动系统,其包括装备有制动器的至少一个轮子,该制动器设有前述机电致动器。制动系统包括连接到致动器的控制装置和连接到接触件的电测量装置,电测量装置适于探测致动器实际施加制动力与否。
【附图说明】
[0011]考虑参照附图给出的以下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中:
[0012]-图1是本发明的机电致动器的剖视示意图;
[0013]-图2是关注探测装置的图1的致动器的详图,致动器的螺母处于静止位置;
[0014]-图3是图1的致动器的详图,螺母处于工作位置;
[0015]-图4是沿图1的线A-A的剖视图,示出本发明致动器的六个接触件位于致动器的承载板的周界处;
[0016]-图5a和5b是其中当施加制动力时本发明的致动器的接触件以额定运行模式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测量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17]-图5c和5d是类似于图5a和5b的附图,示出当不施加制动力时处于额定运行模式的第一和第二测量回路;
[0018]-图6a和6b表示当不施加制动力时第二测量回路的两个接触件的保持弹簧失效的情况下的第一和第二测量回路;
[0019]-图6c和6d是类似于图6a和6b的附图,示出当不施加制动力时发生在第一测量回路上开路情况下的第一和第二测量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见图1,本发明的机电致动器I这里意图将制动力选择性地施加到飞机轮子制动器的各摩擦件、这里是一叠碳盘2。该致动器I安装在制动器的致动器保持件3上并借助于图1中未示出的固定装置固定到致动器保持件3。
[0021]本发明的机电致动器I包括本体4,本体4中布置有电动机5和设有滑移件7的柱塞6。柱塞6带螺纹并经由螺旋连接件与螺母8协配,螺母8经由减速齿轮装置9和刚性地固定到螺母8的带齿轮11由电动机5驱动转动。带齿轮11在本体4的平行于带齿轮11的第一内表面13与也平行于带齿轮11的第二内表面14之间延伸到致动器I的本体4的空腔12内,且其中形成有开口 16,露出面向该叠盘2。
[0022]电动机5的轴18的转动因此引起柱塞6在致动器I的本体4内部的空腔12内沿滑动轴线X滑动,柱塞6穿过开口 16从致动器I的本体4突出,以将制动力施加到该叠盘2。图1中不可见的防转动装置防止柱塞6绕滑动轴线X的任何转动。这些都是已知的并仅进行回想以给出本发明的上下文。
[0023]螺母8这里安装成在图2中可见的静止位置与图3中可见的工作位置之间在致动器I的本体4内轴向运动,其中带齿轮11被带动朝向本体4的第一内表面13。
[0024]该静止位置对应于不施加制动力的状态。就其本身而言,工作位置对应于施加制动力的状态。
[0025]螺母8因此在施加制动力时轴向移位。该轴向移位由制动时叠盘2产生的反作用力造成,该反作用力趋于抵抗制动力。该反作用力由叠盘2施加到致动器I的柱塞6的滑移件7上,并然后沿着图1中粗箭头F表示的力路径相继传递到柱塞6本身、螺母8、带齿轮11、致动器I的本体4以及致动器保持件3。该反作用力趋于使螺母8和带齿轮11轴向移位,并使带齿轮8更靠近本体4的第一内表面13。
[0026]致动器I的本体4的空腔12还包括位于带齿轮11与本体4的第一内表面13之间大致环形形状的承载板20。
[0027]承载板20围绕螺母8延伸并轴向安装固定到螺母8,同时相对于螺母自由转动。承载板20经由推力滚珠轴承22抵靠带齿轮11承载。该推力滚珠轴承22包括固定到带齿轮11的转动环23和固定到承载板20的固定环24。
[0028]螺母8和带齿轮11的轴向移位产生承载板20的相同轴向移位,而螺母8和带齿轮11的转动经由转动环23由推力滚珠轴承22的滚珠吸收并且不传递到承载板20。就其本身而言,该反作用力从螺母8和带齿轮11经由转动环23、推力滚珠轴承22的滚珠和固定环24传递到布置在承载板20的周界处的临靠装置21。
[0029]当螺母8处于工作位置并经受轴向移位时,临靠装置21邻抵本体4的第一内表面13,并吸收所有的反作用力并将其传递到致动器I的本体4。
[0030]致动器I还包括弹性装置,该弹性装置趋于将承载板20远离本体4的第一内表面13移动且因此将螺母8朝向静止位置后推。这些弹性装置显然使其能够确保在完成施加制动力时使螺母8恢复到其静止位置。
[0031]这些弹性装置在致动器I的本体4与承载板20之间延伸,且这里包括具有两个端部的压缩弹簧27,一个端部固定到承载板20,而另一个固定到致动器I的本体4的第一内表面13。弹簧27这里校准成将预定校准力施加到承载板20上,该预定校准力趋于使承载板20远离第一内表面13移动。因此,当施加制动力时,压缩弹簧27首先吸收由承载板20传递的反作用力,直到该反作用力变得大于预定校准力。当反作用力大于预定校准力时,螺母8进入工作位置且临靠装置21临靠第一内表面13。
[0032]因此应理解,能够通过探测由于施加制动力造成的螺母8朝向其工作位置的轴向移位,以及因此承载板20的轴向位移而探测到施加制动力。
[0033]还应理解,通过探测承载板20的轴向位移并通过使用像先前所述布置的压缩弹簧,能够确定低于其就会探测不到制动力的最小制动力。所要探测的该最小制动力等于压缩弹簧27的预定校准力。
[0034]为了探测承载板20的轴向移位,承载板20设有至少一个接触件30,在该情况下是六个接触件30。
[0035]每个接触件30包括位于承载板20与第一内表面13之间、探测元件32与保持弹簧33之间的电卡31。
[0036]电卡31固定到机械临靠装置21和支承件35,支承件35又安装在承载板20上。探测元件32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