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中心摇动,第2环部16向前后方向移动,使臂部34进行弹性变形。由此,由扭力杆10吸收振动,减少向车身的振动传递。
[0042]接下来,对肋构造进行说明。如以图1、2、4为中心所示的那样,在第1环部14的外周面上向周方向形成多个平行的减重槽26,此减重槽26的减重残留部构成肋28。肋28平行地形成多个。
[0043]杆部12 —体地具有在上下向左右方向伸出的上下肋40和将这些上下肋40相连、沿中心线C0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柱状部42 (参照图3、4、7),在截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相互在上下方向上平行的多个(在本例中是4个)上下肋40相对于向上下方向延伸的1条柱状部42交叉(图7)。
[0044]上下肋40在俯视时构成前后方向中间部向中央侧收缩的弯曲部41 (参照图2)。另外,在柱状部42的侧面,一体地形成向左右方向突出并且除了前端部外与中心线C0平行地向第2环部16那一侧延伸的2条中间肋44。
[0045]中间肋44是与上下肋40相比壁厚的、沿中心线C0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横肋。
[0046]在中间肋44与上下肋40之间,上下部槽41沿中间肋44向前后方向长长地形成。
[0047]在一对中间肋44之间也形成中央槽45。中央槽45的上下方向宽度虽然比上下部槽41窄,但沿中心线C0向前后方向长长地形成。
[0048]如图1所示,上下肋40弯曲成间隔在杆部12的纵向中间变得最窄,其前端部40a向前方扩开,与第1环部14的肋28连续。
[0049]2条上下部槽41的前端部41a也以相互向上下方向背离的方式弯曲。各前端部41a的前端位置处在第1内侧构件22的上下方向上,换言之,第1内侧构件22处于进入到上下的前端部41a的各前端间的位置。
[0050]中央槽45的前端部45a成为向上下方向扩开的扩大部。在前端部45a与其上下的前端部41a之间,弯曲地形成中间肋44的各前端部44a。中间肋44的各前端部44a以相互向上下方向背离的方式弯曲。
[0051]中央槽45的前端部45a的前端位置与上下的前端部41a的各前端位置相比后退,在中心线C0上处于第1内侧构件22的后方近旁。因此,当第1内侧构件22在中心线C0上向后方移动时,即在扭力杆10上施加压缩方向的负荷时,第1内侧构件22向张开上下的中间肋44的各前端部44a的方向作用。
[0052]中间肋44的各前端部44a间由连结肋46连结。如图1中的扩大部所示的那样,连结肋46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将上下的中间肋44的各前端部44a相连,并且一部分构成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46a,与中央槽45的前端部45a的前壁45b连结。前端部45a未与中间肋44的各前端部44a连结(参照图5)。
[0053]另外,在上下部槽41的前端部41a内也设置连结肋46,对中间肋44的前端部44a和相邻的上下肋40的前端部40a进行连结(参照图6)。
[0054]如图4所示,连结肋46的左右方向突出高度包含突出部46a在内比前端部44a低,缩进到中央槽45的前端部45a内。另外,设置在上下部槽41的前端部41a内的连结肋46的左右方向突出高度也是同样。
[0055]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作为横肋的一对中间肋44的各前端部44a位于杆部12上的第1环部14的根部近旁。而且,各前端部44a随着往前方去一面以相互朝上下方向背离的方式弯曲一面扩开,配置成在各前端部44a间夹着第1内侧构件22。
[0056]因此,当在扭力杆10的第1环部14施加压缩方向的负荷时,第1内侧构件22在中心线C0上向后方移动,对于一对中间肋44的各前端部44a施加力,从而向扩开方向进一步张开。
[0057]然而,如图4?6所示的那样,中间肋44的前端部44a由连结肋46 —体地结合。因此,中间肋44的前端部44a可经得住此力。因此,可提高压缩方向上的刚性。而且,因为只要加强第1内侧构件22近旁的中间肋44的各前端部44a即可,所以,仅是比较小的连结肋46就足够,可使第1环部14的近旁部紧凑化,可对扭力杆10全体的重量增加进行抑制。
[0058]另外,由于连结肋46设置在中央槽45的作为前端部45a的扩大槽部内,所以,可利用中央槽45的处于前端部45a的扩大槽部容易地设置,而且,因为在左右方向上与中间肋44的前端部44a相比突出高度变低,所以,通过这一点也可使第1环部14的近旁部紧凑化。
[0059]另外,本申请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发明的原理内进行各种变形、应用。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连结肋46设置于第1环部14,但也可设置于第2环部16。
[0060]附图标记说明:
[0061]10:扭力杆,12:杆部,14:第1环部,16:第2环部,44:中间肋,45:中央槽,46:连结肋,50:第1肋,52:纵肋。
【主权项】
1.一种树脂扭力杆,所述树脂扭力杆在杆部(12)的纵向两端一体地设有环部,其特征在于:在杆部(12)设有平行地向中心线(C0)方向延伸的一对横肋(44),使其纵向一端位于环部(14)近旁,并且,一体地设有将此一对横肋(44)的各纵向一端部(44a)间连结的连结肋(4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扭力杆,其特征在于,一对横肋(44)的各纵向一端部(44a)向相互背离的方向扩开,连结肋(46)将此扩开部间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扭力杆,其特征在于,一对横肋(44)之间构成被形成为槽状的中央槽(45),在其纵向一端部(45a)内形成连结肋(4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扭力杆,其特征在于,连结肋(46)的突出高度比横肋(44)的纵向一端部(44a)低。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扭力杆,其特征在于,连结肋(46)被设置在中心线(C0)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高树脂扭力杆的压缩时的刚性。杆部(12)、第2环部(16)及主体部(18)一体地由树脂形成,在杆部(12)设置向中心线(C0)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一对中间肋(44),将中间肋(44)间做成中央槽(45)。使中间肋(44)的处于第1环部(14)那一侧的前端部(44a)向相互背离的方向扩开,前端部(44a)间由设置在前端部(45a)内的连结肋(46)连结。由此,即使压缩负荷作用于前端部(44a)要使其张开,也由连结肋(46)对其进行阻止。因为将连结肋(46)设置在第1环部(14)近旁,所以,可高效率地加强。
【IPC分类】F16F15/08, B60K5/12, F16F1/38
【公开号】CN105378331
【申请号】CN201480040026
【发明人】稻富崇敏
【申请人】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4年8月13日
【公告号】DE112014003749T5, US20160152127, WO2015022983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