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虽然道路桥梁的建设速度很重要,但施工质量更为重要,尤其是钢筋质量,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建设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把劣质的钢筋投入到施工中去,从而影响基础设施使用寿命,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目前使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大多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很不方便携带,只能在专门的检测实验室工作,不能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测,很容易发生施工方送检优质钢筋,而使用劣质钢筋建设的情况,因此急需一种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来监管施工单位的钢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体积过大,携带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底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侧面的底部开设有支撑孔,支撑架远离顶板底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合页,合页远离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远离合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中部开设有固定孔;
所述顶板中心处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母,螺母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定位环,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动力连接头,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轴承,轴承远离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抱紧片,上抱紧片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一紧固螺栓,第一紧固螺栓远离上抱紧片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下抱紧片。
可选的,所述支撑孔内表面的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上防滑垫,支撑孔内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防滑垫。
可选的,所述支撑腿的正面与背面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闭合把手,闭合把手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扣。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钩。
可选的,所述动力连接头顶面开设有连接槽。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通过远离顶板底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合页与支撑腿转动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架,支撑架远离顶板底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合页,合页远离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且支撑架通过远离顶板底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合页与支撑腿转动连接,能够使支撑腿可以向上折叠,从而来减小占地空间,提高了该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的便携性,使该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可以轻松带到施工场地,现场检验钢筋质量,有效解决了现有设计体积庞大,难以携带的问题,满足了现场质检的需求,达到了现场监督的目的。
(2)、该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支撑腿,支撑腿的正面与背面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闭合把手,闭合把手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扣,再通过支撑架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钩,能够使支撑腿与支撑架可以快速灵活的分离与连接,提高了支撑腿立起时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支撑腿收放的灵活性,满足了稳定支撑的需求,达到了支撑腿灵活折叠,稳定支撑的目的。
(3)、该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通过设置螺杆,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定位环,能够使调节定位环可以控制螺杆下落的行程,通过控制螺杆行程就可以就决定给与钢筋的压强,这样的设计使检测时只用设定定位环高低就可以控制压强,简化了压强设定过程,提高钢筋检测速度,提高了检测效率,达到了快速检验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孔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扣与固定钩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连接头结构图。
图中:1-顶板,2-支撑架,3-合页,4-支撑腿,5-固定座,6-固定孔,7-螺母,8-螺杆,9-定位环,10-动力连接头,11-固定扣,12-支撑孔,13-第一紧固螺栓,14-轴承,15-上抱紧片,16-下抱紧片,17-第二紧固螺栓,18-上防滑垫,19-下防滑垫,20-固定钩,21-闭合把手,22-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包括顶板1,所述顶板1底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支撑架2侧面的底部开设有支撑孔12,支撑架2远离顶板1底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合页3,合页3远离支撑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4,支撑腿4远离合页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5,固定座5的中部开设有固定孔6,固定孔6可以打入钢钎来固定检测装置,提高检测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所述顶板1中心处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母7,螺母7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杆8,螺杆8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定位环9,定位环9可以控制螺杆8下落的行程,通过控制螺杆行程就可以就决定给与钢筋的压强,这样的设计使检测时只用设定定位环9高低就可以控制压强,简化了压强设定过程,提高钢筋检测速度,螺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动力连接头10,螺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轴承14,轴承14的设置使螺杆8的转动不会带动上抱紧片15旋转,只会传导上下的位移,轴承14远离螺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抱紧片15,上抱紧片15的两侧均套接有第一紧固螺栓13,第一紧固螺栓13远离上抱紧片15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下抱紧片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所述支撑孔12内表面的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17,第二紧固螺栓1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上防滑垫18,支撑孔12内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防滑垫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所述支撑腿4的正面与背面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闭合把手21,闭合把手2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扣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所述支撑架2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钩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所述动力连接头10顶面开设有连接槽22,连接槽22为六边形凹槽,可以方便连接动力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所述支撑架2通过远离顶板1底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合页3与支撑腿4转动连接,支撑腿4因为与支撑架2转动连接,可以向上折叠,从而来减小占地空间,提高了该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的便携性,使该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可以轻松带到施工场地,现场检验钢筋质量,有效解决了现有设计体积庞大,难以携带的问题,满足了现场质检的需求,达到了现场监督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使用时,检测人员先把支撑腿4折起,从而减小该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的空间占用,折叠好后就可以带着该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前往施工现场,到达施工现场后,检测人员再取出该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把支撑腿4放下,立起支撑腿4后拉起闭合把手21,然后把固定扣11套到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上的固定钩20上,套好后在按下闭合把手21,如此就使支撑架2与支撑腿4稳定的固定起来,使支撑腿4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固定完支撑架2与支撑腿4后,检测人员使用钢钎通过固定孔6把该交通质量监督用的钢筋强度检测装置固定到地上,然后在施工现场截取一段钢筋,然后把截取的钢筋从支撑孔12插入,然后在用上抱紧片15与下抱紧片16扣住插入的钢筋段,再拧紧第一紧固螺栓13,使上抱紧片15与下抱紧片16抱紧钢筋段,然后在把支撑孔12内表面的上部螺纹连接的第二紧固螺栓17往下拧动,第二紧固螺栓17带动上防滑垫18往下移动,从而使上防滑垫18与下防滑垫19抱紧钢筋段的两端,固定好后,检测人员把动力连接头10通过连接槽22连接上转动动力源,接好后开始设定定位环9与顶板1之间的距离,从而设定螺杆8往下移动的行程,根据钢筋承受压强的要求来设定螺杆8往下移动的行程,设定好后启动动力源,使螺杆8旋转下落,使螺杆8下落通过上抱紧片15与下抱紧片16压弯钢筋段,当定位环9接触到顶板1后关掉动力源,停下后取出钢筋段,检测人员就可以检测钢筋段的各项参数,来检测钢筋是否合格,通过以上过程就可以实现在施工现场检测钢筋质量的需求,达到便于携带,检测便捷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