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3480阅读:1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通过将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属性数据、工作流数据、要件数据等多源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数据处理和应用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应用,达到可以将数据处理、分析、定位后将多源数据进行应用与展现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传递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



背景技术:

智慧城市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上的智慧城市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方式,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其本质是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连接、更加集中和更有深度的计算,为城市肌理植入智慧基因。广义上的智慧城市是指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为目标,以自上而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为基础,整个城市更有较为完善的感知、认知、学习、成长、创新、决策、调控能力和行为意识的一种全新城市形态。

根据目前比较权威的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对“智慧城市”概念的描述是:“智慧城市是目前全球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可持续化发展、民生核心需求这些发展要素,将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的管理,对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多方位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与应用,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洁、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运营与服务模式”。

而智慧城市既从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中相应的社会治安、消费和住房、民生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健康、教育和文化、就业和收入等方面的民生角度考虑;又要从国土资源的合理运用、城市建设的布局、城市综合管理、公共安全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应急指挥管理、节能减排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社会管理、社区管理、企业经济转型与服务等方面的智慧城市的管理角度考虑;还要从提高证明文明、传播城市形象以及对权益责任的维护等方面的社会责任角度考虑。

而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数字城市的构建。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而将多元化的数据进行合理化管理与应用则是城市规划与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数字城市的基础建设内容和发展趋势。在设定的数据资源以二维、三维地图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添加相关的属性数据、业务数据和周边相关数据,在实现了规划、项目审批、人口等综合信息时空一体化管理,成果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和建设企业。

传统的地理信息多源数据的资源管理方法和现有的一些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土地规划,土地调查,土地的批、供、用、补查各环节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区里资源家底摸不清。数据没有进行系统化整理,数据更新滞后,查询统计工作量大且效率低,对各环节土地信息缺乏定量定位分析,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应对重要紧急情况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通过将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属性数据、工作流数据、要件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数据处理和应用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应用,达到可以将数据处理、分析、定位后将多源数据进行应用与展现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的传递,从而实现了将业务数据与二、三维图形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多维度的立体化的数据信息呈现,并将数据信息以文字、图形和报表的形式形成分析报告,辅助决策者进行议案的决策。不仅将所划分的地块中的各类信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现,并将该地块相关的业务数据进行展现,实现国土规划的合理性与统筹性的需求分析报告,进一步辅助相关决策者为国土项目的规划提供有效的分析参考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规范管理,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做好铺垫,在持续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中提升保障服务能力,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平台支撑和信息资源的实时性、完整性做好铺垫。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达到真正的电子信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从而实现智慧城市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弊端,实现慧城市应用领域概念的推广与应用,可以有效的通过将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属性数据、工作流数据、要件数据等多源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数据处理和应用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应用,达到可以将数据处理、分析、定位后将多源数据进行应用与展现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的传递,从而实现了将业务数据与二、三维图形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多维度的立体化的数据信息呈现,并将数据信息以文字、图形和报表的形式形成分析报告,辅助决策者进行议案的决策。不仅将所划分的地块中的各类信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现,并将该地块相关的业务信息在处理模块中进行业务展现,实现国土规划的合理性与统筹性的需求分析报告,进一步辅助相关决策者为国土项目的规划提供有效的分析参考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规范管理,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做好铺垫,在持续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中提升保障服务能力,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平台支撑和信息资源的实时性、完整性做好铺垫。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达到真正的电子信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从而实现智慧城市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分析设计:对所需求的数据进行调研,生成数据分析报告,在数据需求报告的基础上对需要处理的数据进行基础设计,提出数据整合加工的技术需求,完成数据的分析设计;

二,数据整理加工:将分析设计后的数据进行整合加工;

三,数据入库:将数据加工后的成果进行分类整合入库,形成核心数据库,核心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其中非空间数据库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库;

四,地图服务配置:将空间数据进行符号号渲染并发布到相应的地图服务器上,在指定系统中进行系统配置和服务的集成显示。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二,数据整理加工为:将分析设计后的数据进行整合加工,并将业务数据、地块数据和要件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将融合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是否符合土地规划、对当前地块信息的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自动生成该地块信息的分析报告。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所述该方法还包括五,定位服务;其中所述定位服务:将融合后的地块数据、业务数据、要件数据进行同步、叠加分析,并根据关键词检索,进行索引、定位。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分析设计的具体步骤为:

1.1,数据调研:将需求的数据进行调研,形成多类别的原始数据;

1.2,数据梳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梳理,生成数据中心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数据需求报告;

1.3,基础设计:设计数据整合的技术方案,形成数据中心数据整理与加工技术需求,完成数据的分析设计。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二数据整理加工的具体步骤为:

2.1,格式转换:将不同格式的原始数据转换成系统所需的统一格式的数据,并将统一格式后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2,标准化处理:对统一格式后的数据按照标准进行数据处理,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并将统一标准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3,坐标转换:将地图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形成统一坐标系下的地图数据,并将形成统一坐标系下的地图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4,统一数据组织方式:将类别相同组织方式不同的数据进行组织方式的统一化处理,形成数据组织方式相同的同类别数据,并将同类别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5,数据项补充:对数据库中的属性信息进行完善,对属性类别进行丰富,将统一组织方式后的数据进行检测,对各数据不完整的数据项进行完善,形成符合要求的数据,并将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6,元数据采集及目录整理:对数据整理加工后的数据进行元数据的采集,并对数据成果进行目录整理,为数据入库做好准备,并将需要入库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二数据整理加工的具体步骤为:数据整理加工为:将业务数据、地块数据和要件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将融合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是否符合土地规划、对当前地块信息的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自动生成该地块信息的分析报告;

2.1,格式转换:将不同格式的原始数据转换成系统所需的统一格式的数据,并将统一格式后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2,标准化处理:对统一格式后的数据按照标准进行数据处理,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并将统一标准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3,坐标转换:将地图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形成统一坐标系下的地图数据,并将形成统一坐标系下的地图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4,统一数据组织方式:将类别相同组织方式不同的数据进行组织方式的统一化处理,形成数据组织方式相同的同类别数据,并将同类别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5,数据项补充:对数据库中的属性信息进行完善,对属性类别进行丰富,将统一组织方式后的数据进行检测,对各数据不完整的数据项进行完善,形成符合要求的数据,并将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6,元数据采集及目录整理:对数据整理加工后的数据进行元数据的采集,并对数据成果进行目录整理,为数据入库做好准备,并将需要入库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7,数据融合:将业务数据和地块数据通过地块标号与数据进行匹配,形成业务属性数据与地块图层的数据融合;将业务数据和要件数据通过流程编号与数据进行数据匹配,形成业务属性数据与要件数据的数据融合;将要件数据和地块数据通过地块标号与业务标号进行数据匹配,形成要件数据与地块图层的数据融合;将业务数据、要件数据和地块数据通过地块标号、流程编号与业务数据进行匹配,形成业务属性数据、要件数据与地块图层的数据融合;

2.8,数据分析:将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图层的叠加分析,判断叠加分析后的用地数据是否符合规划需求,根据不同规划需求进行结果判断,并将多种判断结果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其中分析报告为以文本形式、图表形式进行显示。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步骤三数据入库的具体步骤为:

3.1,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设计:针对业务数据进行结构设计,各数据的逻辑关系进行设计,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关系进行设计,针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空间数据的存储形式进行分类,将业务数据与空间数据通过业务需求进行融合,形成数据库设计;

3.2,数据装载入库:将整理好的数据按照数据库结构设计,根据数据的类型分别将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装载入库存储;

3.3,数据库链接:将创建好的数据库进行注册,提供用于数据服务访问数据库的链接;

3.4,服务集成: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根据系统中的业务需求和业务特点创建访问数据库的链接和接口,并将服务集成发布后给系统使用。将查询、统计、分析、管理服务进行集成;

3.5,数据库质检:对已经构建完成的成果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测,对业务数据进行检测和空间数据进行检测,其中空间数据中的数据格式、空间参考、拓扑关系、数据库结构进行检测,生成数据质量报告。对业务数据中的数据格式、数据类别、工作流、数据库结构进行检测;

3.6,创建索引:为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表创建索引,保证数据的唯一性,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7,创建数据字典:对数据表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逻辑和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和描述,完成数据字典的创建。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步骤四地图服务配置的具体步骤为:

4.1,制作符号库:根据业务特点和数据类型设计与之对应的地图符号,并将设计好的地图符号进行分类整理,标准化处理,形成统一管理的地图符号库;

4.2,数据符号化:依托制作好的地图符号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符号化渲染,保存为统一的地图文件;

4.3,地图服务发布与配置:将制作好的地图文献发布成可供系统访问的地图服务,将地图服务按照业务类型进行分类,配置到对应的系统中。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步骤五定位服务的具体步骤为:

5.1,数据同步:从地图中获取地块数据,根据业务需求把业务数据对应到地块字段中,实现在地图上查询该地块的相关业务数据,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关键词检索,实现地块在图层上的定位,并展示出该地块相应的业务数据、要件数据;

5.2,地理信息数据的叠加分析:将上传后的地块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分析出该地块数据的所覆盖的现状、规划、是否占压基本农田信息,解算出所覆盖的现状规划的各个地类的占比及具体面积,并形成现状规划图。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所述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可应用在移动展示平台上。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所述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可应用在固定展示平台上。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所述数据为: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属性数据、工作流数据、要件数据。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所述空间数据涉及到地面区域、地下区域、公共区域、商业区域、企事业单位内的区域中进行数据处理、融合、协同办公、定位、呈现中应用。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所述其业务数据特征按业务职能、行业类别、区域特性特征进行分类。

由此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通过将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属性数据、工作流数据、要件数据等多源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数据处理和应用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应用,达到可以将数据处理、分析、定位后将多源数据进行应用与展现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的传递,从而实现了将业务数据与二、三维图形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多维度的立体化的数据信息呈现,并将数据信息以文字、图形和报表的形式形成分析报告,辅助决策者进行议案的决策。不仅将所划分的地块中的各类信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现,并将该地块相关的业务信息在处理模块中进行业务展现,实现国土规划的合理性与统筹性的需求分析报告,进一步辅助相关决策者为国土项目的规划提供有效的分析参考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规范管理,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做好铺垫,在持续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中提升保障服务能力,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平台支撑和信息资源的实时性、完整性做好铺垫。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达到真正的电子信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从而实现智慧城市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表现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提供的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表现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析设计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整理加工步骤的流程示意图表现之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整理加工步骤的流程示意图表现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入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图服务配置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服务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分析设计:对所需求的数据进行调研,生成数据分析报告,在数据需求报告的基础上对需要处理的数据进行基础设计,提出数据整合加工的技术需求,完成数据的分析设计;

二,数据整理加工:将分析设计后的数据进行整合加工,并将业务数据、地块数据和要件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将融合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是否符合土地规划、对当前地块信息的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自动生成该地块信息的分析报告;

三,数据入库:将数据加工后的成果进行分类整合入库,形成核心数据库,核心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其中非空间数据库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库;

四,地图服务配置:将空间数据进行符号号渲染并发布到相应的地图服务器上,在指定系统中进行系统配置和服务的集成显示;

五,定位服务:将融合后的地块数据、业务数据、要件数据进行同步、叠加分析,并根据关键词检索,进行索引、定位。

如图3所示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分析设计的具体步骤为:

1.1,数据调研:将需求的数据进行调研,形成多类别的原始数据;

1.2,数据梳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梳理,生成数据中心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数据需求报告;

1.3,基础设计:设计数据整合的技术方案,形成数据中心数据整理与加工技术需求,完成数据的分析设计。

如图5所示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所述步骤二数据整理加工的具体步骤为:数据整理加工为:将业务数据、地块数据和要件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将融合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是否符合土地规划、对当前地块信息的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自动生成该地块信息的分析报告;

2.1,格式转换:将不同格式的原始数据转换成系统所需的统一格式的数据,并将统一格式后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2,标准化处理:对统一格式后的数据按照标准进行数据处理,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并将统一标准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3,坐标转换:将地图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形成统一坐标系下的地图数据,并将形成统一坐标系下的地图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4,统一数据组织方式:将类别相同组织方式不同的数据进行组织方式的统一化处理,形成数据组织方式相同的同类别数据,并将同类别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5,数据项补充:对数据库中的属性信息进行完善,对属性类别进行丰富,将统一组织方式后的数据进行检测,对各数据不完整的数据项进行完善,形成符合要求的数据,并将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6,元数据采集及目录整理:对数据整理加工后的数据进行元数据的采集,并对数据成果进行目录整理,为数据入库做好准备,并将需要入库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7,数据融合:将业务数据和地块数据通过地块标号与数据进行匹配,形成业务属性数据与地块图层的数据融合;将业务数据和要件数据通过流程编号与数据进行数据匹配,形成业务属性数据与要件数据的数据融合;将要件数据和地块数据通过地块标号与业务标号进行数据匹配,形成要件数据与地块图层的数据融合;将业务数据、要件数据和地块数据通过地块标号、流程编号与业务数据进行匹配,形成业务属性数据、要件数据与地块图层的数据融合;

2.8,数据分析:将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图层的叠加分析,判断叠加分析后的用地数据是否符合规划需求,根据不同规划需求进行结果判断,并将多种判断结果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其中分析报告为以文本形式、图表形式进行显示。

如图6所示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步骤三数据入库的具体步骤为:

3.1,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设计:针对业务数据进行结构设计,各数据的逻辑关系进行设计,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关系进行设计,针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空间数据的存储形式进行分类,将业务数据与空间数据通过业务需求进行融合,形成数据库设计;

3.2,数据装载入库:将整理好的数据按照数据库结构设计,根据数据的类型分别将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装载入库存储;

3.3,数据库链接:将创建好的数据库进行注册,提供用于数据服务访问数据库的链接;

3.4,服务集成: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根据系统中的业务需求和业务特点创建访问数据库的链接和接口,并将服务集成发布后给系统使用。将查询、统计、分析、管理服务进行集成;

3.5,数据库质检:对已经构建完成的成果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测,对业务数据进行检测和空间数据进行检测,其中空间数据中的数据格式、空间参考、拓扑关系、数据库结构进行检测,生成数据质量报告。对业务数据中的数据格式、数据类别、工作流、数据库结构进行检测;

3.6,创建索引:为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表创建索引,保证数据的唯一性,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7,创建数据字典:对数据表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逻辑和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和描述,完成数据字典的创建。

如图7所示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步骤四地图服务配置的具体步骤为:

4.1,制作符号库:根据业务特点和数据类型设计与之对应的地图符号,并将设计好的地图符号进行分类整理,标准化处理,形成统一管理的地图符号库;

4.2,数据符号化:依托制作好的地图符号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符号化渲染,保存为统一的地图文件;

4.3,地图服务发布与配置:将制作好的地图文献发布成可供系统访问的地图服务,将地图服务按照业务类型进行分类,配置到对应的系统中。

如图8所示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步骤五定位服务的具体步骤为:

5.1,数据同步:从地图中获取地块数据,根据业务需求把业务数据对应到地块字段中,实现在地图上查询该地块的相关业务数据,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关键词检索,实现地块在图层上的定位,并展示出该地块相应的业务数据、要件数据;

5.2,地理信息数据的叠加分析:将上传后的地块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分析出该地块数据的所覆盖的现状、规划、是否占压基本农田信息,解算出所覆盖的现状规划的各个地类的占比及具体面积,并形成现状规划图。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可应用在移动展示平台上。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可应用在固定展示平台上。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为: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属性数据、工作流数据、要件数据。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空间数据涉及到地面区域、地下区域、公共区域、商业区域、企事业单位内的区域中进行数据处理、融合、协同办公、定位、呈现中应用。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其业务数据特征按业务职能、行业类别、区域特性特征进行分类。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说明:

图1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分析设计:进行数据需求调研,生成数据需求分析报告,在数据需求报告的基础上对需要处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技术分析,提出数据整合加工的技术需求,完成数据的分析设计;以国土资源数据分析设计为例,该步骤的具体描述为:对国土资源原始数据进行需求调研和数据梳理分析,将国土资源数据分为基础数据、行业数据和业务数据三大类,其中基础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形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行业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业务数据又分类为地审批数据、土地供应数据、土地登记数据、执法监察数据、土地整治数据和地籍管理数据。依据数据分类标准,提出针对每一类数据的具体的数据整理加工需求,完成数据分析阶段的工作。其中步骤一的具体流程为:

1.1,数据调研:对该国土资源各个部门的现有数据种类、层次等进行调研,形成多类别的原始数据清单;

1.2,数据梳理:摸清各部门的数据基本情况和最终的需求,形成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需求报告;

1.3,基础设计:根据数据情况和需求,设计形成数据整理与加工技术要求,明确数据中心数据库建设的总体技术要求。明确数据的整理加工内容、方法、流程、步骤、技术要求、质检细则等,指导数据整理加工、入库工作等的开展。

二,数据整理加工:将分析设计后的数据进行整合加工,并将业务数据、地块数据和要件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将融合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是否符合土地规划、对当前地块信息的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自动生成该地块信息的分析报告;以国土资源数据分析设计为例,该步骤的具体描述为:统一数据格式,将CAD数据、台账数据、其他格式数据统一为shp格式数据;将shp数据、栅格影像数据的坐标系统进行统一;对shp数据的中字段名称、类型、拓扑进行自动检查,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将数据按照国土资源数据分类进行组织方式的统一化处理,形成数据组织方式相同的同类别数据;业务数据的属性信息进行完善,增加必要的shp字段并将属性信息进行丰富;对整理完成的数据进行元数据提取和分类整理,为数据入库阶段提供数据源。其中步骤二的具体流程为:

2.1,格式转换:将不同格式(.dwg/.shp/.xls等)的原始数据转换成系统所需的统一格式(.shp)的数据;

2.2,标准化处理:对统一格式后的数据按照标准进行数据处理,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具体包含: 表格整理:将收集到的电子表格资料按类别进行分类整理、数据录入:纸质数据录入、数据处理:将DWG格式的网格数据按统一的要求,利用GIS软件进行拓扑关系、融合、合并、相交处理、定义投影等操作,构建网格图形要素,并录入相关属性信息;

2.3,坐标转换:将地图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形成统一坐标系下的地图数据,如按照统一空间参考要求,将原坐标系下数据转换为标准要求的西安80坐标系数据;

2.4,统一数据组织方式:将类别相同组织方式不同的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形成数据组织方式相同的同类别数据,并将同类别数据进行质量检查;

2.5,数据项补充:对各类业务数据中的属性信息进行完善,对其属性类别进行细化,并对属性项的约束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完善数据内容;

2.6,元数据采集及目录整理:对整理加工后的数据进行元数据的采集,并对数据成果进行目录整理,为数据入库做好准备;

2.7,数据融合:将国土业务属性数据和矢量化后的空间图形数据通过地块编号进行匹配,形成业务属性数据与图形的数据融合;将业务数据和要件数据通过流程编号与数据进行数据匹配,形成业务属性数据与要件数据的数据融合;将要件数据和图形数据通过地块编号与业务标号进行数据匹配,形成要件数据与地块图层的数据融合,通过唯一值方式对数据内容、类别进行一一对应的融合操作,完成数据融合工作;

2.8,数据分析:将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图层的叠加分析,判断叠加分析后的用地数据是否符合规划需求,根据不同规划需求进行结果判断,并将多种判断结果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

三,数据入库:将数据加工后的成果进行分类整合入库,形成核心数据库,核心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其中非空间数据库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库;以国土资源数据分析设计为例,该步骤的具体描述为:对国土资源数据库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和空间数据存数方式设计,分别将整理加工后的成果进行标准化的数据入库操作,并对数据建立索引和数据字典,入库完成后对数据质量和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查。建立可供数据服务访问的数据库连接,利用集成后的国土资源数据服务进行数据库访问操作。

3.1,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设计:根据业务数据的逻辑关系、系统功能需求和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关系进行设计;针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空间数据的存储形式进行分类,形成数据库设计说明;

3.2,数据装载入库:将分类整理的数据按照数据库设计分类入库,根据数据的类型分别将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装载入库存储;

3.3,数据库链接:将创建好的数据库进行注册,创建用于数据服务访问数据库的链接;

3.4,服务集成:根据系统中的业务需求和业务特点创建访问数据库的链接和接口,并将服务集成发布后给系统使用。将查询、统计、分析、管理服务进行集成;

3.5,数据库质检:对已经构建完成的成果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测,分别对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质检操作,其中空间数据中的数据格式、空间参考、拓扑关系、数据库结构进行检测,生成数据质量报告。对业务数据中的数据格式、数据类别、工作流、数据库结构进行检测;

3.6,创建索引:创建业务数据表的数据库索引,保证数据的唯一性,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7,创建数据字典:对数据表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逻辑和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和描述,完成数据字典的创建。

四,地图服务配置:将空间数据进行符号号渲染并发布到相应的地图服务器上,在指定系统中进行系统配置和服务的集成显示。以国土资源数据分析设计为例,基础地图的符号化采用国际通用的符号设计标准进行设计,行业数据利用国家对于土地规划和现状分类标准进行符号的制作,业务数据依据不同业务的特定和需要进行符号定制,将制作的符号统一入库,并利用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符号化渲染,发布为可供外部系统调用的地图服务。

4.1,制作符号库:根据业务特点和数据类型设计与之对应的地图符号,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分别采用通用标准进行符号设计,业务数据采用不同颜色的空心符号进行渲染,并将设计好的地图符号统一入库存储;

4.2,数据符号化:分别配置不同类型的地图文件,将地图符号库导入地图文件中,对空间数据进行符号化渲染;

4.3,地图服务发布与配置:将制作好的地图文发布成可供系统访问的REST格式地图服务,将地图服务按照业务类型进行分类,配置到对应的系统中。

五,定位服务:将融合后的空间数据、业务数据、要件数据进行同步、叠加分析,并根据关键词检索,进行索引、定位。以国土资源数据分析设计为例,将业务数据服务和基础地图数据服务叠加可以查看业务数据的位置信息、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将业务数据服务与行业数据服务叠加可以查看该地块现状信息以及规划后的信息,为业务办公提供参考和依据;将相关联的业务服务进行叠加分析,可以分析当前业务地块的利用状况,为该地块业务办理进度信息,为业务人员办公提供依据。

5.1,数据同步:通过选择地图要素,通过唯一编号与业务数据库中对应的信息关联,将业务信息展示到地图窗口中;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关键词检索,实现业务信息在空间上的定位,并展示出该地块相应的属性数据;

5.2,地理信息数据的叠加分析:通过选择单个或者区域内地块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分析出该地块数据的所覆盖的现状、规划信息,是否占压基本农田信息,计算出所覆盖的现状、规划的各个地类的占比及具体面积,并形成专题图输出打印。

实施例2: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分析设计:对所需求的数据进行调研,生成数据分析报告,在数据需求报告的基础上对需要处理的数据进行基础设计,提出数据整合加工的技术需求,完成数据的分析设计;

二,数据整理加工:将分析设计后的数据进行整合加工;

三,数据入库:将数据加工后的成果进行分类整合入库,形成核心数据库,核心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其中非空间数据库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库;

四,地图服务配置:将空间数据进行符号号渲染并发布到相应的地图服务器上,在指定系统中进行系统配置和服务的集成显示。

如图3所示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分析设计的具体步骤为:

1.1,数据调研:将需求的数据进行调研,形成多类别的原始数据;

1.2,数据梳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梳理,生成数据中心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数据需求报告;

1.3,基础设计:设计数据整合的技术方案,形成数据中心数据整理与加工技术需求,完成数据的分析设计。

如图4所示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所述步骤二数据整理加工的具体步骤为:

2.1,格式转换:将不同格式的原始数据转换成系统所需的统一格式的数据,并将统一格式后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2,标准化处理:对统一格式后的数据按照标准进行数据处理,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并将统一标准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3,坐标转换:将地图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形成统一坐标系下的地图数据,并将形成统一坐标系下的地图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4,统一数据组织方式:将类别相同组织方式不同的数据进行组织方式的统一化处理,形成数据组织方式相同的同类别数据,并将同类别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5,数据项补充:对数据库中的属性信息进行完善,对属性类别进行丰富,将统一组织方式后的数据进行检测,对各数据不完整的数据项进行完善,形成符合要求的数据,并将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2.6,元数据采集及目录整理:对数据整理加工后的数据进行元数据的采集,并对数据成果进行目录整理,为数据入库做好准备,并将需要入库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

如图6所示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步骤三数据入库的具体步骤为:

3.1,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设计:针对业务数据进行结构设计,各数据的逻辑关系进行设计,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关系进行设计,针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空间数据的存储形式进行分类,将业务数据与空间数据通过业务需求进行融合,形成数据库设计;

3.2,数据装载入库:将整理好的数据按照数据库结构设计,根据数据的类型分别将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装载入库存储;

3.3,数据库链接:将创建好的数据库进行注册,提供用于数据服务访问数据库的链接;

3.4,服务集成: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根据系统中的业务需求和业务特点创建访问数据库的链接和接口,并将服务集成发布后给系统使用。将查询、统计、分析、管理服务进行集成;

3.5,数据库质检:对已经构建完成的成果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测,对业务数据进行检测和空间数据进行检测,其中空间数据中的数据格式、空间参考、拓扑关系、数据库结构进行检测,生成数据质量报告。对业务数据中的数据格式、数据类别、工作流、数据库结构进行检测;

3.6,创建索引:为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表创建索引,保证数据的唯一性,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7,创建数据字典:对数据表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逻辑和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和描述,完成数据字典的创建。

如图7所示的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步骤四地图服务配置的具体步骤为:

4.1,制作符号库:根据业务特点和数据类型设计与之对应的地图符号,并将设计好的地图符号进行分类整理,标准化处理,形成统一管理的地图符号库;

4.2,数据符号化:依托制作好的地图符号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符号化渲染,保存为统一的地图文件;

4.3,地图服务发布与配置:将制作好的地图文献发布成可供系统访问的地图服务,将地图服务按照业务类型进行分类,配置到对应的系统中。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可应用在移动展示平台上。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可应用在固定展示平台上。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为: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属性数据、工作流数据、要件数据。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空间数据涉及到地面区域、地下区域、公共区域、商业区域、企事业单位内的区域中进行数据处理、融合、协同办公、定位、呈现中应用。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其业务数据特征按业务职能、行业类别、区域特性特征进行分类。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说明:

本实施例的技术构思与技术方案和实施例1的技术构思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相同技术部分。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多源数据整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分析设计:对所需求的数据进行调研,生成数据分析报告,在数据需求报告的基础上对需要处理的数据进行基础设计,提出数据整合加工的技术需求,完成数据的分析设计;以国土资源数据分析设计为例,该步骤的具体描述为:对国土资源原始数据进行需求调研和数据梳理分析,将国土资源数据分为基础数据、行业数据和业务数据三大类,其中基础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形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行业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业务数据又分类为地审批数据、土地供应数据、土地登记数据、执法监察数据、土地整治数据和地籍管理数据。依据数据分类标注,提出具体的数据整理加工需求,完成数据分析阶段的工作。其中步骤一的具体流程为:

1.1,数据调研:对该国土资源各个部门的现有数据种类、层次等进行调研,形成多类别的原始数据清单;

1.2,数据梳理:摸清各部门的数据基本情况和最终的需求,形成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需求报告;

1.3,基础设计:根据数据情况和需求,设计形成数据整理与加工技术要求,明确数据中心数据库建设的总体技术要求。明确数据的整理加工内容、方法、流程、步骤、技术要求、质检细则等,指导数据整理加工、入库工作等的开展。

二,数据整理加工:将分析设计后的数据进行整合加工,并将业务数据、地块数据和要件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将融合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是否符合土地规划、对当前地块信息的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自动生成该地块信息的分析报告;以国土资源数据分析设计为例,该步骤的具体描述为:统一数据格式,将CAD数据、台账数据、其他格式数据统一为shp格式数据;将shp数据、栅格影像数据的坐标系统进行统一;对shp数据的中字段名称、类型、拓扑进行自动检查,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将数据按照国土资源数据分类进行组织方式的统一化处理,形成数据组织方式相同的同类别数据;业务数据的属性信息进行完善,增加必要的shp字段并将属性信息进行丰富;对整理完成的数据进行元数据提取和分类整理,为数据入库阶段提供数据源。其中步骤二的具体流程为:

2.1,格式转换:将不同格式(.dwg/.shp/.xls等)的原始数据转换成系统所需的统一格式(.shp)的数据;

2.2,标准化处理:对统一格式后的数据按照标准进行数据处理,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具体包含:表格整理:将收集到的电子表格资料按类别进行分类整理、数据录入:纸质数据录入、数据处理:将DWG格式的网格数据按统一的要求,利用GIS软件进行拓扑关系、融合、合并、相交处理、定义投影等操作,构建网格图形要素,并录入相关属性信息;

2.3,坐标转换:将地图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形成统一坐标系下的地图数据,如按照统一空间参考要求,将原坐标系下数据转换为标准要求的西安80坐标系数据;

2.4,统一数据组织方式:将类别相同组织方式不同的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形成数据组织方式相同的同类别数据,并将同类别数据进行质量检查;

2.5,数据项补充:对各类业务数据中的属性信息进行完善,对其属性类别进行细化,并对属性项的约束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完善数据内容;

2.6,元数据采集及目录整理:对整理加工后的数据进行元数据的采集,并对数据成果进行目录整理,为数据入库做好准备;

三,数据入库:将数据加工后的成果进行分类整合入库,形成核心数据库,核心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其中非空间数据库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库;以国土资源数据分析设计为例,该步骤的具体描述为:对国土资源数据库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和空间数据存数方式设计,分别将整理加工后的成果进行标准化的数据入库操作,并对数据建立索引和数据字典,入库完成后对数据质量和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查。建立可供数据服务访问的数据库连接,利用集成后的国土资源数据服务进行数据库访问操作。

3.1,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设计:根据业务数据的逻辑关系、系统功能需求和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关系进行设计;针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空间数据的存储形式进行分类,形成数据库设计说明;

3.2,数据装载入库:将分类整理的数据按照数据库设计分类入库,根据数据的类型分别将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装载入库存储;

3.3,数据库链接:将创建好的数据库进行注册,创建用于数据服务访问数据库的链接;

3.4,服务集成:根据系统中的业务需求和业务特点创建访问数据库的链接和接口,并将服务集成发布后给系统使用。将查询、统计、分析、管理服务进行集成;

3.5,数据库质检:对已经构建完成的成果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测,分别对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质检操作,其中空间数据中的数据格式、空间参考、拓扑关系、数据库结构进行检测,生成数据质量报告。对业务数据中的数据格式、数据类别、工作流、数据库结构进行检测;

3.6,创建索引:创建业务数据表的数据库索引,保证数据的唯一性,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7,创建数据字典:对数据表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逻辑和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和描述,完成数据字典的创建。

四,地图服务配置:将空间数据进行符号号渲染并发布到相应的地图服务器上,在指定系统中进行系统配置和服务的集成显示。以国土资源数据分析设计为例,基础地图的符号化采用国际通用的符号设计标准进行设计,行业数据利用国家对于土地规划和现状分类标准进行符号的制作,业务数据依据不同业务的特定和需要进行符号定制,将制作的符号统一入库,并利用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符号化渲染,发布为可供外部系统调用的地图服务。

4.1,制作符号库:根据业务特点和数据类型设计与之对应的地图符号,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分别采用通用标准进行符号设计,业务数据采用不同颜色的空心符号进行渲染,并将设计好的地图符号统一入库存储;

4.2,数据符号化:分别配置不同类型的地图文件,将地图符号库导入地图文件中,对空间数据进行符号化渲染;

4.3,地图服务发布与配置:将制作好的地图文发布成可供系统访问的REST格式地图服务,将地图服务按照业务类型进行分类,配置到对应的系统中。

前述的方法描述和流程示意图仅被提供作为示例性的示例且其不意在需要或隐含必须以所给出的顺序执行上述操作或各个方面的步骤。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的,可以以任何顺序来执行在前述方面中的框的顺序。诸如“其后”、“然后”、“接下来”等之类的词并不意在限制操作或步骤的顺序;这些词仅用于引导读者遍历对方法的描述。此外,任何对权利要求元素的单数引用,例如,使用冠词“一”、“一个”或“该”不被解释为将该元素限制为单数。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组合。为了清楚地表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可交换性,上文对各种说明性的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以变通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被解释为引起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通过将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属性数据、工作流数据、要件数据等多源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数据处理和应用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应用,达到可以将数据处理、分析、定位后将多源数据进行应用与展现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的传递,从而实现了将业务数据与二、三维图形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多维度的立体化的数据信息呈现,并将数据信息以文字、图形和报表的形式形成分析报告,辅助决策者进行议案的决策。不仅将所划分的地块中的各类信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现,并将该地块相关的业务信息在处理模块中进行业务展现,实现国土规划的合理性与统筹性的需求分析报告,进一步辅助相关决策者为国土项目的规划提供有效的分析参考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规范管理,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做好铺垫,在持续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中提升保障服务能力,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平台支撑和信息资源的实时性、完整性做好铺垫。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达到真正的电子信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从而实现智慧城市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前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旨在受限于本文给出的方面,而是与符合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