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报警信息处理方法及平台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27073发布日期:2020-09-04 17:48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报警信息处理方法及平台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报警信息处理方法及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公民发现安全事件或安全隐患后,向外界进行报警的方式主要包括电话报警、短信或微信告知等方式。例如,电话报警方案为:用户打通报警电话,例如,拨打110报警电话,并通过语言描述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以及遇到什么样的危险等情况。

但是,现有报警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报警方式需要人工进行接收,即接收警报一方接到电话或信息后,需要人工进行处理,而人工接收警告信息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接收警报的一方在询问事发地址时,双方在沟通效率、表达准确性、理解完整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另外,人工接收警告信息的“带宽”,即同时能够接收的最大警报数量,受成本的限制。

因此,现有报警方式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是一件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报警信息处理方法及平台,旨在解决解决现有报警方式中存在的上述缺陷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报警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报警终端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

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

判断生成的处理方案是否可行;

若确认处理方案可行,则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处理方案。

进一步地,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的步骤包括:

收集与报警终端和报警信息相关的线索;

在预设的数据库中搜索和查询与线索相匹配的的规则,得出与线索相应的判断结果;

根据得出的判断结果,生成与判断结果相配套的处理方案。

进一步地,若确认处理方案可行,则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处理方案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对处理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过程监测和效果评估;

若识别到效果评估未达标,则转人工处理。

进一步地,判断生成的处理方案是否可行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确认处理方案不可行,则转人工处理。

进一步地,接收报警终端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的步骤之前包括:

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线索映射关系表,线索映射关系表中构建有与线索相对应的规则。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报警平台,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报警终端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生成的处理方案是否可行;

执行模块,用于若确认处理方案可行,则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处理方案。

进一步地,生成模块包括:

收集单元,用于收集与报警终端和报警信息相关的线索;

获取单元,用于在预设的数据库中搜索和查询与线索相匹配的的规则,得出与线索相应的判断结果;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得出的判断结果,生成与判断结果相配套的处理方案。

进一步地,报警平台还包括:

评估模块,用于对处理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过程监测和效果评估;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识别到效果评估未达标,则转人工处理。

进一步地,报警平台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确认处理方案不可行,则转人工处理。

进一步地,报警平台还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线索映射关系表,线索映射关系表中构建有与线索相对应的规则。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及平台,通过接收报警终端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判断生成的处理方案是否可行;若确认处理方案可行,则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处理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及平台,通过报警平台来自动接警,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接警时间,让接警方减少工作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高案件侦破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中为图1中所示的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的步骤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平台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生成模块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平台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平台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平台第四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接收模块;20、生成模块;30、判断模块;40、执行模块;21、收集单元;22、获取单元;23、生成单元;50、评估模块;60、第一处理模块;70、第二处理模块;80、构建模块;100、报警平台;200、报警终端。

具体执行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执行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报警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接收报警终端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

报警人通过报警终端向报警平台发出报警,报警平台接收报警终端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报警的方式可以是电话、邮件、微信、电话语音或短信等。报警信息包括:报警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报警人的位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报警人的移动终端最近时间5个接打电话的联系人号码;报警人最近打开的5个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以及两段录音:一段是移动终端机主预先录制的报警录音,另一段是移动终端自动录制的现场录音。

步骤s200、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

报警平台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信息处理是指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包括对报警人身份信息进行识别和扩充,例如,根据报警人的身份证号信息识别或查询报警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和生活地址等;对报警人社会关系进行扩充,例如,查询报警人的家庭成员、工作或学习单位;对报警人位置和移动方向进行地图匹配,得出报警人在地图上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根据报警人的位置查找附近可用的资源,包括附近的可用人员及联系方式、附近的可控制装置及控制方式、附近的交通流量等;根据报警人的移动速度信息判断可能驾驶或乘坐的交通工具;根据报警信息中的最近接打电话信息查询每个联系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和其他信息;根据报警信息中最近打开的应用程序信息进行识别,判断报警人当前可能的社会活动。例如,某社交软件、某地图软件、某打车软件、某拍照软件和某购物软件。对报警信息中的两段录音,在警情显示界面中显示,以待工作人员收听;同时对现场录音进行语音识别,得到现场声音中语音的特征,包括现场有几个人说话、每个人的语音特征、现场非语音声音的特征识别等。本实施例中,现场录音中有两个人的语音,其中一人与机主预先录制的报警语音中的声音特征相符,另一人的语音特征为男性。

步骤s300、判断生成的处理方案是否可行。

对于生成的处理方案,报警平台判断是否可执行,即判断方案中的每一步是否具备执行的条件,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步骤s400、若确认处理方案可行,则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处理方案。

如果报警平台确认到判断结果为可执行,则自动执行处理方案;否则结束自动处理,转人工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接收报警终端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判断生成的处理方案是否可行;若确认处理方案可行,则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处理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报警平台来自动接警,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接警时间,让接警方减少工作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高案件侦破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图2中为图1中所示的步骤s200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10、收集与报警终端和报警信息相关的线索。

报警平台收集与报警终端和报警信息相关的线索,收集到的线索如下所示:

a、对报警信息中的报警人身份信息进行查询:根据报警人身份证号码查询到报警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家庭住址。

b、对报警信息中的报警人社会关系进行查询:根据报警人的身份信息查询到报警人的家庭成员姓名和工作单位相关信息。

c、根据报警信息中的位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在地图上进行匹配,得出报警人在地图上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根据报警人的移动速度判断可能驾驶或乘坐的交通工具;根据报警信息中的位置信息,查询得出附件5公里内有两名交警在执勤,并取得两名交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d、根据报警信息中的移动终端接打电话联系人号码,查询出对应的呼出和呼入移动终端号码机主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信用记录、犯罪记录、驾驶证信息、车牌号信息等,同时根据移动终端号码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获取接打电话联系人的当前位置、当前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报警终端最后5个联系人号码中,有3个是报警人常住地号码,目前这三个号码的位置信息均在报警人常住地,距离报警终端的位置较远;另外2个号码是非报警人常住地,其中一个号码的定位位置与报警终端的距离小于100米,且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与报警终端基本相同,通过查看该移动终端号机主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信用记录、犯罪记录、驾驶证信息、车牌号信息后,发现此人有犯罪记录,目前职业为某平台网约车司机。

e、根据报警信息中的最近打开的5个移动终端应用程序,查询出报警终端号码当前正在进行的应用程序活动分别为:某社交软件、某地图软件、某打车软件、某拍照软件和某购物软件。

f、对报警信息中的报警录音和现场录音进行语音识别,得到两段声音中语音的特征:现场录音中有两个人的语音,其中一人与机主预先录制的报警语音中的声音特征相符,另一人的语音特征为男性。

步骤s220、在预设的数据库中搜索和查询与线索相匹配的的规则,得出与线索相应的判断结果。

报警平台在预设的数据库中搜索和查询与线索相匹配的的规则,得出与线索相应的判断结果,其中,数据库可以为本地数据库,也可以为云端数据库。

a、根据数据库中预设的规则判断:报警终端的位置在公路上,移动方向与公路方向一致、且移动速度较高,判断报警人乘坐机动车在公路上行驶。

b、根据数据库中预设的规则判断:最近联系人移动终端中,有一个移动终端号码的定位位置与报警终端的距离小于100米,且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与报警终端相同,判断此移动终端号机主为嫌疑人。

步骤s230、根据得出的判断结果,生成与判断结果相配套的处理方案。

报警平台根据得出的判断结果,生成与判断结果相配套的处理方案,生成的处理方案如下所示:

继续定位可疑移动终端号和报警终端号码的位置;联系报警终端位置附近的两名交警,并发送该报警信息和协助请求;持续向两名交警共享嫌疑人的位置信息,并搜集和发送嫌疑人的移动终端号、车牌号、身份证信息和照片信息等;持续定位两名交警的位置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收集与报警终端和报警信息相关的线索;在预设的数据库中搜索和查询与线索相匹配的的规则,得出与线索相应的判断结果;根据得出的判断结果,生成与判断结果相配套的处理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报警平台来自动接警,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接警时间,让接警方减少工作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高案件侦破率。

优选地,请见图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步骤s400之后还包括:

步骤s500、对处理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过程监测和效果评估。

报警平台在执行上述处理方案的过程中,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测,对执行结果进行采集和评价:持续定位可疑移动终端号的位置,数据正常;持续定位报警终端号码的位置,数据正常;联系报警终端位置附近的两名交警,并发送该报警信息和协助请求,暂未得到回复,等待中;计划向两名交警共享嫌疑人的位置信息,并搜集和发送嫌疑人的移动终端号、车牌号、身份证信息、照片信息等,等待执行中;持续定位两名交警的位置信息,数据正常。

步骤s600、若识别到效果评估未达标,则转人工处理。

报警平台若识别到效果评估未达标,则转人工处理,例如,对于预设的最大等待时间,例如10分钟,如果在最大等待时间内,处理方案没有执行完毕或者执行未得到预期结果,则放弃继续等待,转人工处理。报警平台从接到报警信息后的过程进行记录,以备查询。记录信息包括每一步骤的发生时间、操作人、操作内容、以及操作结果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通过对处理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过程监测和效果评估;若识别到效果评估未达标,则转人工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报警平台来自动接警,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接警时间,让接警方减少工作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高案件侦破率;在识别到效果评估未达标的情况下,则转人工处理,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进一步地,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步骤s300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0a、若确认处理方案不可行,则转人工处理。

报警平台对于生成的处理方案,判断是否可执行,即判断处理方案中的每一步是否具备执行的条件,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判断结果为可执行,则自动执行处理方案;否则结束自动处理,转人工处理。报警平台在执行处理方案过程中,自动监测每一步的执行结果和效果,并评估最终的自动处理效果。如果效果评估未达预期,转人工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接收报警终端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判断生成的处理方案是否可行;若确认处理方案不可行,则转人工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报警平台来自动接警,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接警时间,让接警方减少工作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高案件侦破率;在确认处理方案不可行的情况下,则转人工处理,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优选地,请见图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00之前包括:

步骤s100a、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线索映射关系表,线索映射关系表中构建有与线索相对应的规则。

报警平台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线索映射关系表,在该线索映射关系表中构建有与线索相对应的规则。例如,根据线索可知报警终端的位置在公路上、移动方向与公路方向一致、且移动速度较高,则设定的判断规则认为报警人乘坐机动车在公路上行驶。根据线索可知最近联系人的移动终端中,有一个移动终端号码的定位位置与报警终端的距离小于100米、且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与报警终端相同,则设定的判断规则认为此移动终端号机主为嫌疑人。

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通过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线索映射关系表,线索映射关系表中构建有与线索相对应的规则,从而可根据现有的线索判断出与该线索相对应的规则,得出与线索相应的判断结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报警平台来自动接警,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接警时间,让接警方减少工作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高案件侦破率;在确认处理方案不可行的情况下,则转人工处理,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一、以下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信息处理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报警平台接收到报警信息后,自动对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处理后自动生成处理方案,并评估处理方案的可执行性,如果不可执行,则转为人工处理;如果可执行,则报警平台自动执行处理方案,并进行过程监测和效果评估,如果效果评估未达标准,也会转人工处理。

本实施例中,报警平台接收到的某次报警信息为移动终端自动报警,报警信息包括:报警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报警人的位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报警人移动终端最近时间的5个接打电话的联系人号码;报警人最近打开的5个移动终端应用程序;或者两段录音:一段是移动终端机主预先录制的报警录音,另一段是移动终端自动录制的现场录音。

接收到报警信息后,报警平台对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a、对报警信息中的报警人身份信息进行查询:根据报警人身份证号码查询到报警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

b、对报警信息中的报警人社会关系进行查询:根据报警人的身份信息查询到报警人的家庭成员姓名、工作单位相关信息。

c、根据报警信息中的位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在地图上匹配,得出报警人在地图上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根据报警人的移动速度判断可能驾驶和乘坐的交通工具;根据报警信息中报警人的位置信息,查询得出附件5公里内有两名交警在执勤,并取得两名交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d、根据报警信息中的移动终端接打电话联系人号码,查询出对应的呼出和呼入移动终端号机主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信用记录、犯罪记录、驾驶证信息和车牌号信息等,同时根据移动终端号码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获取接打电话联系人的当前位置、当前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报警终端最后的5个联系人号码中,有3个是报警人常住地号码,目前这三个号码的位置信息均在报警人常住地,距离报警终端的位置较远;另外2个号码是非报警人常住地,其中一个号码的定位位置与报警终端的距离小于100米,且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与报警终端基本相同,通过查看该移动终端号机主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信用记录、犯罪记录、驾驶证信息和车牌号信息后,发现此人有犯罪记录,目前职业为某平台网约车司机。

e、根据报警信息中的最近打开的5个移动终端应用程序,查询出报警终端号码当前正在进行的应用程序活动分别为:某社交软件、某地图软件、某打车软件、某拍照软件和某购物软件。

f、对报警信息中的报警录音和现场录音进行语音识别,得到两段声音中语音的特征:现场录音中有两个人的语音,其中一人与机主预先录制的报警语音中的声音特征相符,另一人的语音特征为男性。

上述信息收集完成后,在预设的数据库中对收集到的这些信息进行如下搜索和判断:

根据预设的规则判断:报警终端的位置在公路上,移动方向与公路方向一致、且移动速度较高,则判断报警人乘坐机动车在公路上行驶。

根据预设的规则判断:最近联系人移动终端中,有一个移动终端号码的定位位置与报警终端的距离小于100米,且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与报警终端相同,判断此移动终端号机主为嫌疑人。

于是,报警平台生成如下处理方案:

a、继续定位可疑移动终端号和报警终端号码的位置。

b、联系报警终端位置附近的两名交警,并发送该报警信息和协助请求。

c、持续向两名交警共享嫌疑人的位置信息,并搜集和发送嫌疑人的移动终端号、车牌号、身份证信息和照片信息等。

d、持续定位两名交警的位置信息。

在执行上述处理方案的过程中,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测,对执行结果进行采集和评价:

a、持续定位可疑移动终端号的位置,数据正常。

b、持续定位报警终端号码的位置,数据正常。

c、联系报警终端位置附近的两名交警,并发送该报警信息和协助请求,暂未得到回复,等待中。

d、计划向两名交警共享嫌疑人的位置信息,并搜集和发送嫌疑人的移动终端号、车牌号、身份证信息和照片信息等,等待执行中。

e、持续定位两名交警的位置信息,数据正常。

对于预设的最大等待时间,例如10分钟,如果在最大等待时间内,处理方案没有执行完毕或者执行未得到预期结果,则放弃继续等待,转人工处理。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平台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框图,该报警平台包括接收模块10、生成模块20、判断模块30和执行模块40,其中,接收模块10,用于接收报警终端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生成模块20,用于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判断模块30,用于判断生成的处理方案是否可行;执行模块40,用于若确认处理方案可行,则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处理方案。

报警人通过报警终端向报警平台发出报警,报警平台的接收模块10接收报警终端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报警的方式可以是电话、邮件、微信、电话语音或短信等。报警信息包括:报警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报警人的位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报警人的移动终端最近时间5个接打电话的联系人号码;报警人最近打开的5个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以及两段录音:一段是移动终端机主预先录制的报警录音,另一段是移动终端自动录制的现场录音。

报警平台的生成模块20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信息处理是指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包括对报警人身份信息进行识别和扩充,例如,根据报警人的身份证号信息识别或查询报警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和生活地址等;对报警人社会关系进行扩充,例如,查询报警人的家庭成员、工作或学习单位;对报警人位置和移动方向进行地图匹配,得出报警人在地图上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根据报警人的位置查找附近可用的资源,包括附近的可用人员及联系方式、附近的可控制装置及控制方式、附近的交通流量等;根据报警人的移动速度信息判断可能驾驶或乘坐的交通工具;根据报警信息中的最近接打电话信息查询每个联系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和其他信息;根据报警信息中最近打开的应用程序信息进行识别,判断报警人当前可能的社会活动。例如,某社交软件、某地图软件、某打车软件、某拍照软件和某购物软件。对报警信息中的两段录音,在警情显示界面中显示,以待工作人员收听;同时对现场录音进行语音识别,得到现场声音中语音的特征,包括现场有几个人说话、每个人的语音特征、现场非语音声音的特征识别等。本实施例中,现场录音中有两个人的语音,其中一人与机主预先录制的报警语音中的声音特征相符,另一人的语音特征为男性。

对于生成的处理方案,报警平台的判断模块30判断是否可执行,即判断方案中的每一步是否具备执行的条件,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如果报警平台的执行模块40确认到判断结果为可执行,则自动执行处理方案;否则结束自动处理,转人工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平台,采用接收模块、生成模块、判断模块和执行模块,通过接收报警终端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判断生成的处理方案是否可行;若确认处理方案可行,则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处理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平台,自动接警,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接警时间,让接警方减少工作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高案件侦破率。

进一步地,请见图7,图7为图6中所示的生成模块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生成模块20包括收集单元21、获取单元22和生成单元23,其中,收集单元21,用于收集与报警终端和报警信息相关的线索;获取单元22,用于在预设的数据库中搜索和查询与线索相匹配的的规则,得出与线索相应的判断结果;生成单元23,用于根据得出的判断结果,生成与判断结果相配套的处理方案。

报警平台的收集单元21收集与报警终端和报警信息相关的线索,收集到的线索如下所示:

a、对报警信息中的报警人身份信息进行查询:根据报警人身份证号码查询到报警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家庭住址。

b、对报警信息中的报警人社会关系进行查询:根据报警人的身份信息查询到报警人的家庭成员姓名和工作单位相关信息。

c、根据报警信息中的位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在地图上进行匹配,得出报警人在地图上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根据报警人的移动速度判断可能驾驶或乘坐的交通工具;根据报警信息中的位置信息,查询得出附件5公里内有两名交警在执勤,并取得两名交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d、根据报警信息中的移动终端接打电话联系人号码,查询出对应的呼出和呼入移动终端号码机主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信用记录、犯罪记录、驾驶证信息、车牌号信息等,同时根据移动终端号码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获取接打电话联系人的当前位置、当前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报警终端最后5个联系人号码中,有3个是报警人常住地号码,目前这三个号码的位置信息均在报警人常住地,距离报警终端的位置较远;另外2个号码是非报警人常住地,其中一个号码的定位位置与报警终端的距离小于100米,且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与报警终端基本相同,通过查看该移动终端号机主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信用记录、犯罪记录、驾驶证信息、车牌号信息后,发现此人有犯罪记录,目前职业为某平台网约车司机。

e、根据报警信息中的最近打开的5个移动终端应用程序,查询出报警终端号码当前正在进行的应用程序活动分别为:某社交软件、某地图软件、某打车软件、某拍照软件和某购物软件。

f、对报警信息中的报警录音和现场录音进行语音识别,得到两段声音中语音的特征:现场录音中有两个人的语音,其中一人与机主预先录制的报警语音中的声音特征相符,另一人的语音特征为男性。

报警平台的获取单元22在预设的数据库中搜索和查询与线索相匹配的的规则,得出与线索相应的判断结果,其中,数据库可以为本地数据库,也可以为云端数据库。

a、根据数据库中预设的规则判断:报警终端的位置在公路上,移动方向与公路方向一致、且移动速度较高,判断报警人乘坐机动车在公路上行驶。

b、根据数据库中预设的规则判断:最近联系人移动终端中,有一个移动终端号码的定位位置与报警终端的距离小于100米,且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与报警终端相同,判断此移动终端号机主为嫌疑人。

报警平台的生成单元23根据得出的判断结果,生成与判断结果相配套的处理方案,生成的处理方案如下所示:

继续定位可疑移动终端号和报警终端号码的位置;联系报警终端位置附近的两名交警,并发送该报警信息和协助请求;持续向两名交警共享嫌疑人的位置信息,并搜集和发送嫌疑人的移动终端号、车牌号、身份证信息和照片信息等;持续定位两名交警的位置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平台,通过收集与报警终端和报警信息相关的线索;在预设的数据库中搜索和查询与线索相匹配的的规则,得出与线索相应的判断结果;根据得出的判断结果,生成与判断结果相配套的处理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平台,自动接警,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接警时间,让接警方减少工作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高案件侦破率。

优选地,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平台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框图,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报警平台还包括评估模块50和第一处理模块60,评估模块50用于对处理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过程监测和效果评估;第一处理模块60用于若识别到效果评估未达标,则转人工处理。

报警平台的评估模块50在执行上述处理方案的过程中,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测,对执行结果进行采集和评价:持续定位可疑移动终端号的位置,数据正常;持续定位报警终端号码的位置,数据正常;联系报警终端位置附近的两名交警,并发送该报警信息和协助请求,暂未得到回复,等待中;计划向两名交警共享嫌疑人的位置信息,并搜集和发送嫌疑人的移动终端号、车牌号、身份证信息、照片信息等,等待执行中;持续定位两名交警的位置信息,数据正常。

报警平台的第一处理模块60若识别到效果评估未达标,则转人工处理,例如,对于预设的最大等待时间,例如10分钟,如果在最大等待时间内,处理方案没有执行完毕或者执行未得到预期结果,则放弃继续等待,转人工处理。报警平台从接到报警信息后的过程进行记录,以备查询。记录信息包括每一步骤的发生时间、操作人、操作内容、以及操作结果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平台,通过对处理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过程监测和效果评估;若识别到效果评估未达标,则转人工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平台,自动接警,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接警时间,让接警方减少工作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高案件侦破率;在识别到效果评估未达标的情况下,则转人工处理,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进一步地,请见图9,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平台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框图,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报警平台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70,第二处理模块70用于若确认处理方案不可行,则转人工处理。

报警平台的第二处理模块70对于生成的处理方案,判断是否可执行,即判断处理方案中的每一步是否具备执行的条件,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判断结果为可执行,则自动执行处理方案;否则结束自动处理,转人工处理。报警平台在执行处理方案过程中,自动监测每一步的执行结果和效果,并评估最终的自动处理效果。如果效果评估未达预期,转人工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平台,通过接收报警终端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对接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生成用于解决报警信息中涉及的报警问题的处理方案;判断生成的处理方案是否可行;若确认处理方案不可行,则转人工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平台,自动接警,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接警时间,让接警方减少工作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高案件侦破率;在确认处理方案不可行的情况下,则转人工处理,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报警平台第四实施例的功能框图,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报警平台还包括构建模块80,构建模块80用于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线索映射关系表,线索映射关系表中构建有与线索相对应的规则。

报警平台的构建模块80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线索映射关系表,在该线索映射关系表中构建有与线索相对应的规则。例如,根据线索可知报警终端的位置在公路上、移动方向与公路方向一致、且移动速度较高,则设定的判断规则认为报警人乘坐机动车在公路上行驶。根据线索可知最近联系人的移动终端中,有一个移动终端号码的定位位置与报警终端的距离小于100米、且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与报警终端相同,则设定的判断规则认为此移动终端号机主为嫌疑人。

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平台,通过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线索映射关系表,线索映射关系表中构建有与线索相对应的规则,从而可根据现有的线索判断出与该线索相对应的规则,得出与线索相应的判断结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平台,自动接警,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接警时间,让接警方减少工作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高案件侦破率;在确认处理方案不可行的情况下,则转人工处理,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二、以下为发明提供的报警平台一个具体实施例:

报警平台接收到报警信息后,自动对报警信息进行信息处理,处理后自动生成处理方案,并评估处理方案的可执行性,如果不可执行,则转为人工处理;如果可执行,则报警平台自动执行处理方案,并进行过程监测和效果评估,如果效果评估未达标准,也会转人工处理。

本实施例中,报警平台接收到的某次报警信息为移动终端自动报警,报警信息包括:报警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报警人的位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报警人移动终端最近时间的5个接打电话的联系人号码;报警人最近打开的5个移动终端应用程序;或者两段录音:一段是移动终端机主预先录制的报警录音,另一段是移动终端自动录制的现场录音。

接收到报警信息后,报警平台对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a、对报警信息中的报警人身份信息进行查询:根据报警人身份证号码查询到报警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

b、对报警信息中的报警人社会关系进行查询:根据报警人的身份信息查询到报警人的家庭成员姓名、工作单位相关信息。

c、根据报警信息中的位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在地图上匹配,得出报警人在地图上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根据报警人的移动速度判断可能驾驶和乘坐的交通工具;根据报警信息中报警人的位置信息,查询得出附件5公里内有两名交警在执勤,并取得两名交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d、根据报警信息中的移动终端接打电话联系人号码,查询出对应的呼出和呼入移动终端号机主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信用记录、犯罪记录、驾驶证信息和车牌号信息等,同时根据移动终端号码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获取接打电话联系人的当前位置、当前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报警终端最后的5个联系人号码中,有3个是报警人常住地号码,目前这三个号码的位置信息均在报警人常住地,距离报警终端的位置较远;另外2个号码是非报警人常住地,其中一个号码的定位位置与报警终端的距离小于100米,且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与报警终端基本相同,通过查看该移动终端号机主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信用记录、犯罪记录、驾驶证信息和车牌号信息后,发现此人有犯罪记录,目前职业为某平台网约车司机。

e、根据报警信息中的最近打开的5个移动终端应用程序,查询出报警终端号码当前正在进行的应用程序活动分别为:某社交软件、某地图软件、某打车软件、某拍照软件和某购物软件。

f、对报警信息中的报警录音和现场录音进行语音识别,得到两段声音中语音的特征:现场录音中有两个人的语音,其中一人与机主预先录制的报警语音中的声音特征相符,另一人的语音特征为男性。

上述信息收集完成后,在预设的数据库中对收集到的这些信息进行如下搜索和判断:

根据预设的规则判断:报警终端的位置在公路上,移动方向与公路方向一致、且移动速度较高,则判断报警人乘坐机动车在公路上行驶。

根据预设的规则判断:最近联系人移动终端中,有一个移动终端号码的定位位置与报警终端的距离小于100米,且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与报警终端相同,判断此移动终端号机主为嫌疑人。

于是,报警平台生成如下处理方案:

a、继续定位可疑移动终端号和报警终端号码的位置。

b、联系报警终端位置附近的两名交警,并发送该报警信息和协助请求。

c、持续向两名交警共享嫌疑人的位置信息,并搜集和发送嫌疑人的移动终端号、车牌号、身份证信息和照片信息等。

d、持续定位两名交警的位置信息。

在执行上述处理方案的过程中,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测,对执行结果进行采集和评价:

a、持续定位可疑移动终端号的位置,数据正常。

b、持续定位报警终端号码的位置,数据正常。

c、联系报警终端位置附近的两名交警,并发送该报警信息和协助请求,暂未得到回复,等待中。

d、计划向两名交警共享嫌疑人的位置信息,并搜集和发送嫌疑人的移动终端号、车牌号、身份证信息和照片信息等,等待执行中。

e、持续定位两名交警的位置信息,数据正常。

对于预设的最大等待时间,例如10分钟,如果在最大等待时间内,处理方案没有执行完毕或者执行未得到预期结果,则放弃继续等待,转人工处理。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