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焊接焊带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69240发布日期:2020-08-25 18:58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焊接焊带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池片串焊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焊接焊带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电池片工艺近几年工艺的飞速发展,组件工艺也是日新月异。现市面上流行的组件为多主栅或者无主栅的电池片串联焊接而且。这种组件的特点是上面的用的串联焊带较以前变成了圆柱形,这样就会比原来扁形的焊带遮光面积更少(原来宽度为0.9mm,厚度0.14mm左右),为保证电流不受损失,现圆形焊带的截面直径在0.3mm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比先前的工艺片与片之间的串联位置缝隙更高了,也让后面层压后的组件出现隐裂或碎片的几率大大的提高。而随工艺的进一步提升片间距由原来的1.5-2mm,变成了现在的-0.5-0.5mm。也就是片与片之间的间距变成的负数,片与片叠在了一起,此时焊带的厚度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先前为减少碎片率,在这种负间距的串焊中采用了压延焊带的做法,让焊带的厚度减少到类似早期扁平焊带时期的厚度0.1mm~0.15mm。此种工艺后的组件其实还有存在隐裂和碎片的风险,平均的组件良率也是远低于传统用扁平焊带的组件良率。考虑可能产生问题的几个原因。1,焊带压延后,9根或者更多根焊带之间的压延厚度并不一定完全一样厚,或者因黏连带起毛刺,而会导致某一个点压力太大;2,焊带焊接时,上面的锡层熔化流动,冷却时也有几率行程毛刺;3,现有的组件一般有整片切半,或者切分成3小片组成,在切割位置也会形成一定高度的毛刺。

故急需一种能够接触焊带焊接后降低碎片率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焊接焊带的处理方法,其使得相邻的焊带焊接后的碎片率降低,确保组件良率。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焊接焊带的处理方法,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相邻的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之间通过焊带焊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带的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片的下表面,所述焊带的另一端焊接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片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之间对应的区域被压延形成扁平焊带,所述扁平焊带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之间相邻区域和/或重叠区域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柔性膜,所述柔性膜的厚度为20μm~60μm,所述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的连接末端分别压附住扁平焊带的表面的柔性膜。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焊带的厚度为0.1mm~0.15mm;

所述柔性膜具体材质为硅胶或类似柔性材质;

所述柔性膜具体在压延后、焊接前通过喷涂的方式成型于扁平焊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柔性膜具体在压延后、焊接前通过张贴的方式粘附于所述扁平焊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优选地,单层的柔性膜的厚度为30微米;

所述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之间为间距串联时,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的相向端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扁平焊带沿着第一电池片的下表面的末端部分、斜向跨过间距后、延伸至第二电池片的上表面的起始端部分,所述扁平焊带的至少上表面、下表面设置有柔性膜;

所述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之间为叠片串联时,第一电池片的下表面的一端至少一部分叠装于第二电池片的对应端的上表面布置,所述扁平焊带沿着第一电池片的下表面的末端部分、斜向跨过叠装区域后、延伸至第二电池片的上表面的起始端部分,所述扁平焊带的至少上表面、下表面设置有柔性膜。

采用本发明后,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之间通过焊带连接形成串联结构,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之间对应的区域被压延形成扁平焊带,扁平焊带对应于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之间相邻区域和/或重叠区域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柔性膜,焊接成型后的电池片的分别压附住柔性膜的区域,柔性膜能有效抵消某一点压力过大导致碎片的问题,且阻碍相对于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的对应接触位置的焊带位置毛刺的形成,且即使电池片对应于扁平焊带的位置区域有毛刺,也通过柔性膜被分散应力;,其使得相邻的焊带焊接后的碎片率降低,确保组件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焊带成为带有柔性膜的扁平焊带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电池片拼片串联采用本方法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池片叠片串联采用本方法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第一电池片1、第二电池片2、焊带3、扁平焊带31、柔性膜4、间距5。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焊接焊带的处理方法,见图1-图3,相邻的第一电池片1、第二电池片2之间通过焊带3焊接连接,焊,3的一端焊接连接第一电池片1的下表面,焊带3的另一端焊接连接第二电池片2的上表面,第一电池1片、第二电池片2之间对应的区域被压延形成扁平焊带31,扁平焊带31对应于第一电池片1、第二电池片2之间相邻区域和/或重叠区域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柔性膜4,柔性膜4的厚度为20μm~60μm,第一电池片1、第二电池片2的连接末端分别压附住扁平焊带31的表面的柔性膜4。

扁平焊带31的厚度为0.1mm~0.15mm;

柔性膜4具体材质为硅胶或类似柔性材质;

柔性膜4具体在压延后、焊接前通过喷涂的方式成型于扁平焊带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柔性膜4具体在压延后、焊接前通过张贴的方式粘附于扁平焊带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具体实施时单层的柔性膜4的厚度为30微米。

具体实施例一、见图2:第一电池片1、第二电池片2之间为间距串联时,第一电池片1、第二电池片2的相向端之间留有间距5,扁平焊带31沿着第一电池片1的下表面的末端部分、斜向跨过间距5后、延伸至第二电池片2的上表面的起始端部分,扁平焊带31的至少上表面、下表面设置有柔性膜4。

具体实施例二、见图3:第一电池片1、第二电池片2之间为叠片串联时,第一电池片1的下表面的一端至少一部分叠装于第二电池片2的对应端的上表面布置,扁平焊带31沿着第一电池片1的下表面的末端部分、斜向跨过叠装区域后、延伸至第二电池片2的上表面的起始端部分,扁平焊带31的至少上表面、下表面设置有柔性膜4。

其工作原理如下:第二电池片之间通过焊带连接形成串联结构,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之间对应的区域被压延形成扁平焊带,扁平焊带对应于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之间相邻区域和/或重叠区域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柔性膜,焊接成型后的电池片的分别压附住柔性膜的区域,柔性膜能有效抵消某一点压力过大导致碎片的问题,且阻碍相对于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的对应接触位置的焊带位置毛刺的形成,且即使电池片对应于扁平焊带的位置区域有毛刺,也通过柔性膜被分散应力;,其使得相邻的焊带焊接后的碎片率降低,确保组件良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