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3993发布日期:2021-07-20 17:1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多采用彩色滤光片代替偏光片对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进行过滤,以降低屏幕对外界光线的反射,提升屏幕的对比度。

而现有技术生产的彩色滤光片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性质容易发生变化,导致滤光片的透过率发生变化,相应遮光层中透过率发生变化,无法达到相应的滤光效果。在色阻的透过率变化的区域,显示面板工作时会形成颜色显示出现偏差的问题,导致产品的良品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能避免彩色滤光片性质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透过率变化,保证滤光层的透过率稳定,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

发光层,设置于基板的一侧,发光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以及第三发光单元;

滤光层,设置于发光层背离基板的一侧,包括遮光部以及滤光部,遮光部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且与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以及第三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滤光部包括设置于第一开口且与第一发光单元颜色相同的第一滤光单元,设置于第二开口且与第二发光单元颜色相同的第二滤光单元,以及设置于第三开口的透光单元;

平坦化层,通过将第一有机材料设于遮光层背离发光层一侧形成,平坦化层在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滤光层在基板的正投影。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第三开口中不设置相应颜色的滤光材料,防止因滤光材料失效导致的显示面板颜色出现偏差的问题,能够提升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中的绿色滤光单元经过uv光照老化试验前后的透过率测试结果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的透光单元经过uv光照老化试验前后的透过率测试结果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板;

2-发光层;201-第一发光单元;202-第二发光单元;203-第三发光单元;204-像素定义层;

3-滤光层;301-第一开口;302-第二开口;303-第三开口;304-第一滤光单元;305-第二滤光单元;306-透光单元;307-改性滤光材料层;308-遮光单元;

4-平坦化层;401-第一有机材料;402-第二有机材料;403-第四开口;404-滤光补偿单元;

a1-绿色滤光材料uv光照前透过率曲线;a2-uv绿色滤光材料光照后透过率曲线;a3-第一有机材料uv光照前透过率曲线;a4-第一有机材料uv光照后透过率曲线

5-触控层;

10-显示面板;100-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发光层上设置滤光层对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进行过滤,以降低屏幕对外界光线的反射,提升屏幕的对比度。而滤光层的生产中,出厂前需要对其进行出厂试验。在uv老化验证过程中,滤光单元在光照和高温的条件下,平坦化层会释放出气体与滤光单元中的滤光成分发生反应,并且使得滤光片失效,透过率降低而导致显示面板部分显示出现亮度偏差。

如图1所示,在uv光照验证前,对基板、滤光片、光学胶以及盖板结构的滤光结构进行透过率初验,a1为滤光材料的透过率曲线,结果显示,在波长500nm至600nm波段的透过率最高能达到60%,滤光材料透过率正常,完全能够满足滤光的要求。

但是经过uv光照老化实验后,再对其透过率再次进行测试,如曲线a2所示,发现在波长500nm至600nm波段的透过率明显降低,导致显示面板显示的颜色出现偏差,具体表现为显示的亮度偏暗。

为了保证显示面板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在显示面板出厂之前必须经过uv光照老化验证环节,以保证产品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性能,然而在uv光照老化验证的实验条件下,滤光材料的性能发生了变化,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出现亮度偏差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能够避免上述的因为滤光片失效导致显示面板出现颜色偏差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进行详细描述。

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发光层2、滤光层3以及平坦化层4。

发光层2,设置于基板1的上方,发光层2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01、第二发光单元202以及第三发光单元203。

滤光层3,设置于发光层2背离基板1的一侧。遮光层3包括遮光部以及滤光部,遮光部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且与第一发光单元201、第二发光单元202以及第三发光单元203一一对应的第一开口301、第二开口302以及第三开口303,滤光部包括设置于第一开口301且与第一发光单元201颜色相同的第一滤光单元304,设置于第二开口302且与第二发光单元202颜色相同的第二滤光单元305,以及设置于第三开口303的透光单元306,相邻的两个开口之间通过黑色遮光单元308分隔。

平坦化层4,设于滤光层3远离发光层2的一侧。通过将第一有机材料401设于遮光层3背离发光层2一侧形成,平坦化层4在基板1的正投影覆盖滤光层3在基板1的正投影。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第三开口303中不设置相应颜色的滤光材料,在第一开口301以及第二开口302中填充相应颜色的滤光材料之后,第一开口301以及第二开口302中填充的滤光材料,是经过验证后性能稳定不会发生性变的材料。因此,填充后直接进行平坦化层4的沉积,平坦化层4的材料直接填充于第三开口303中形成透光单元306,平坦化层4的材料性能稳定,因此能避免滤光材料在uv老化验证环节中与光学胶层中的逸出气体发生反应导致性变,防止滤光材料失效导致透过率降低使得显示面板颜色出现偏差的问题,并且其透过滤高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能够提升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开口303对应发光层2中的绿色发光单元。在现有技术的方案中,在第三开口303中填充绿色滤光材料,为了过滤特定波长的光线,提升屏幕的对比度。通过前述的描述,本申请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滤光材料在uv老化试验过程中,光学胶中释放的气体容易与绿色滤光材料发生反应,导致绿色绿光材料的透过率降低,使得显示面板中部分位置亮度降低、光线偏紫。此时设置绿色滤光材料会降低显示面板的良品率。因此,将绿色滤光材料省去,用其他材料进行代替。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申请针对uv老化试验过程中显示面板绿色滤光材料容易失效的问题,采取不设置绿色滤光材料的技术手段,有效避免绿色滤光材料失效导致显示面板颜色出现偏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第一开口301的面积大于第一发光单元201的面积,且第一开口30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发光单元20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通过减小第一开口301两侧的遮光单元308的肤感面积,扩大第一开口301的开口面积。第二开口302的面积大于第二发光单元202的面积且第二开口302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发光单元202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通过减小第二开口302两侧的遮光单元308的肤感面积,扩大第二开口302的开口面积。第三开口303的面积小于第三发光单元203的面积,且第三发光单元203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透光单元306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通过增大第三开口303两侧的遮光单元308的覆盖面积,从而减小第三开口303的面积。

如图3所示,为上述的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滤光层3中,相邻的两个开口之间通过遮光单元308分隔,发光层2中,相邻两发光单元之间通过像素定义层204分隔。其中第一开口301的开口的宽度d1大于第一发光单元201的宽度d2,因此第一开口301的面积大于第一发光单元201的发光面积;同理,第一开口301的开口的宽度大于第一发光单元201的宽度,因此第二开口302的面积大于第二发光单元202的发光面积。在第一开口301以及第二开口302面积扩大之后就明显的缩小了第三开口303的开口面积。第三开口303的开口的宽度d3小于第三发光单元203的宽度d4,因此第三开口303的面积大于第三发光单元203的发光面积。

当第三开口303中未设置相应的滤光材料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透过率过高而导致第三开口303出光率过高与第一开口301以及第二开口302之间出光率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出现偏绿的现象。第三开口303的开口面积降低的情况下,就能够将第三开口303的透光率进一步降低,保持与第一开口301以及第二开口302之间透过率偏差降低,补偿第三开口303中未设置滤光材料导致的透过率偏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第三开口303与第一开口301邻接的一侧部分使用与第一滤光单元304相同颜色的第一滤光材料进行填充,第三开口303与第二开口302邻接的一侧部分使用与第二滤光单元304相同颜色的第二滤光材料进行填充,且第一滤光材料与第二滤光材料之间形成透光单元306。可以通过设置第三开口303的开口的宽度d5小于第三发光单元203的宽度d6,使得第三开口303的面积大于第三发光单元203的发光面积。如图4所示,为上述的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上述的技术方案,同样的,为了避免因第三开口303中未设置滤光材料而导致的光线透过率过高而与另外两个开口形成较大偏差的问题,将第三开口303临近两侧的开口中填充的滤光材料通过过盈填充的方式将其填充至第三开口303的一部分,减小第三开口透光面积,降低第三开口303光线透过率,同样也能达到补偿第三开口303中未设置滤光材料导致的透过率偏差的效果。并且,上述的实施例中,在进行遮光层的设置时,可以不改变原有的遮光单元308的设置方式,只需在第三开口203相邻的开口中的滤光材料设置时将其部分填充于第三开口203中即可,无需改变原有的遮光单元308的刻蚀掩膜版即可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操作简便效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单元306为第一有机材料401填充于第三开口303中形成。请继续参考图2,第一有机材料401是用于形成平坦化层4的材料。第一有机材料401可以是树脂材料(如丙烯系树脂等)。其作用一方面是保护滤光层3中的滤光材料,保持其性能的稳定;另一方面,能够保持滤光层3上方表面的平坦,便于后续封装结构或者其他结构的安装。直接将第一有机材料401填充于第三开口303中形成透光单元306,能够在不改变现有的生产工艺的条件下,省去绿色滤光材料的沉积,直接在第三开口303上覆盖平坦化层4,也同样实现了其透过率降低的技术效果。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uv老化试验前后透光单元306透过率变化情况示意图。a3为光照试验前材料的透过率测试曲线,a4为光照试验后材料的透过率测试曲线。如图可知,试验前后透光单元306的透过率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性质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透光单元306为第二有机材料402填充于第三开口303中形成,第二有机材料402的透过率为第一有机材料401透过率的50%~70%。如图6所示,在第三开口303中填充与平坦化层4的材料不同的透明有机材料402,由于平坦化层4中的第一有机材料401透过率较高,第三开口303中填充第一有机材料401透过率过高会导致滤光效果不明显,第三开口303的透过率大于第一开口301以及第二开口302的透过率,因此更换成第二有机材料402降低其透过率,保持与第一滤光单元304以及第二滤光单元305透过率相近,降低出光率偏差,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设于发光层2与过滤层3之间的触控层5实现触屏控制功能。触控层5的增加使得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具备触控功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触控层5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与现有技术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在平坦化层4上开设沿厚度方向贯穿平坦化层4的第四开口403,第四开口403设于第三开口303上,且第四开口403的面积大于第三开口303的面积。可以通过将第四开口403的宽度大于第三开口403的宽度实现第四开口403的面积大于第三开口303的面积。并且,第四开口403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三开口303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在第四开口403中填充第二有机材料402形成滤光补偿单元404。如图7所示,第三开口303上设有第四开口403,第四开口403的覆盖范围大于第三开口303的覆盖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四开口403在厚度方向的截面为从滤光层3朝向平坦化层4的方向宽度逐渐增大,且第二有机材料40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有机材料401的折射率。可以将第四开口403的截面设置为梯形,第四开口403的开口面积也从基板1朝向光线出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的设置,能够在第二有机材料402和第一有机材料401界面改变光线的出射方向,第二有机材料402界面处形成的大角度光能够发生全反射或折射,此时大角度光转化为小角度光,能够有效提高出射光线的出光效率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有机材料402中掺杂散射粒子形成改性滤光材料层307。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第二有机材料402中掺杂散射粒子。散射粒子可以仅仅掺杂在第三开口303的第二有机材料402中,也可以是同时掺杂在第三开口303以及第四开口403中,或者仅仅掺杂在第四开口403的第二有机材料402中。在第二有机材料402中掺杂散射离子,使得入射光线的向前散射强度大于向后散射强度,在不影响出光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降低环境光的影响,提升显示面板显示对比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射粒子在基板朝向平坦化层4的方向上掺杂浓度逐渐减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散射粒子掺杂的浓度进行调整,一方面。散射粒子掺杂的浓度逐渐减小能够有效地降低入射光线的散射强度,进一步降低环境光的入射。另一方面,在靠近发光层2的一侧的浓度大能够尽可多的能的收集出射光,设置浓度渐变能够有效避免在散射粒子浓度突变的界面出现全反射现象影响出光,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射粒子的粒径为400~600nm。上述的纳米颗粒用于吸收环境光中波长为400纳米~600纳米的光线,因此能够降低环境光的反射,降低显示面板黑屏亮度。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掺杂纳米粒子改性有机材料时,在第二有机材料涂布前,加入散射粒子,需要在添加时进行机械/电磁/超声等方式搅拌,以使散射粒子在改性后形成的改性滤光材料层307中能均匀分布。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1所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100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10。显然,本申请中的显示装置100同样能够达到上述的显示面板10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依照本申请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申请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申请以及在本申请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申请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