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征:
1.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绝缘层、挤压式隔氧层和外护套,其中:导体和挤包在导体上的绝缘层构成绝缘芯线,所述绝缘芯线绞制成缆芯,在缆芯外包覆挤压式隔氧层,所述挤压式隔氧层的内表面为锯齿形,在挤压式隔氧层外挤包外护套;所述挤压式隔氧层的平均厚度t=0.8~2.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当缆芯外径在10mm以下时,所述挤压式隔氧层的平均厚度为0.8~1.2mm;当缆芯外径为10~20mm时,所述挤压式隔氧层的平均厚度为1.0~1.5mm;当缆芯外径为20~30mm时,所述挤压式隔氧层的平均厚度为1.2~1.7mm;当缆芯外径为30mm及以上时,所述挤压式隔氧层的平均厚度为1.5~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在导体和绝缘层之间增加绕包绝缘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包绝缘层材料为云母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材料为交联聚乙烯。6.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作绝缘芯线;步骤二、成缆:将两根以上的绝缘芯线直接通过成缆机进行绞制,形成电缆的缆芯;步骤三、在缆芯外挤包隔氧层: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式模具进行填充和隔氧层一次性挤出,使内村层紧密挤包在缆芯上,其中:所述挤压式模具的配模方法为:(1)按如下公式确定模芯孔径d1:d1=d0+k1其中:d0为缆芯的最大外径;k1为模芯选取系数,k1=0.5~3.5mm;(2)按如下公式确定模盖孔径d2:d2=d0+2*t+k2其中:t为隔氧层的平均厚度;k2为模盖选取系数,k2=
‑
1.0~1.0mm;(3)确定模芯与模盖的端面距离d为2~5倍隔氧层的平均厚度t,且大于等于5mm;步骤四、在隔氧层外挤包外护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d0小于5mm时,k1=0.5~1.0mm;当d0为5mm~10mm时,k1=1.0~1.5mm;当d0为10mm~20mm时,k1=1.2~1.8mm;当d0为20mm~30mm时,k1=1.5~3.0mm;当d0为30mm以上时,k1=2.0~3.5mm;当d0小于10mm时,k2=0~1.0mm;当d0为10mm~30mm时,k2=
‑
0.5~1.0mm;当d0为30mm以上时,k2=
‑
1.0~1.0m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氧层为流动性好、且不与绝缘表面发生粘结的高阻燃隔氧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10
‑
20%;乙烯
‑
辛烯共聚弹性体,5
‑
20%;无卤低烟阻燃剂,60
‑
75%;相容剂,2
‑
8%;成炭剂,3
‑
6%;加工助剂,1
‑
6%;其中: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与乙烯
‑
辛烯共聚弹性体的质量比为1:1~5:1,且总和不超过配方总量的35%;无卤低烟阻燃剂为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比例为2:1~3:1;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成炭剂为硅树脂或蒙脱土;加工助剂包括抗氧剂、润滑剂、防粘剂及颜料。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包括抗氧剂1010、抗氧剂1024、硅酮和抗氧剂168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卤低烟阻燃剂中加入5~20%的熔点在500~800℃的物质,包括低温玻璃、三氧化二锑。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电缆包括导体、绝缘层、挤压式隔氧层和外护套,其中:导体和挤包在导体上的绝缘层构成绝缘芯线,所述绝缘芯线绞制成缆芯,在缆芯外包覆挤压式隔氧层,所述挤压式隔氧层的内表面为锯齿形,在挤压式隔氧层外挤包外护套。本发明采用挤压式高隔氧层,即缆芯绞合后,直接进行高隔氧层挤出,通过采用挤压方式挤出,形成锯齿状隔氧层,这些锯齿状正好填满绝缘芯线之间的空隙,从而解决了因烟囱效应导致的阻燃性能降低的问题,并且节约材料,省去了填充绳、阻燃包带材料;同时阻燃效果提高,可达到GB/T 31247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 范奇 张成凯 余跃 胡泽祥 马国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蓝电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7
技术公布日:20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