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侧朝内部凹陷,也就是说,绝缘 主体21后方的两侧形成有侧壁214,两侧壁214之间呈镂空的组装区域,并且,绝缘主体21 之后侧由俯视观之呈现凹字型外观。此外,插槽213位于第一组装部211及第二组装部212 之间,而各端子槽孔215为一狭长型沟槽结构,各端子槽孔215分别横向排列在第一组装部 211与第二组装部212上,且各端子槽孔215贯穿于第一组装部211与第二组装部212而各 自连通于插槽213。
[0029] 参阅图2及图4,本实施例中,接地片3为下料成型制成,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 施态样中,接地片3可以冲压成型制成。以下料成型之接地片3的结构强度较冲压成型之 接地片3的结构强度高。并且,接地片3系设置于绝缘主体21上下表面并与屏蔽壳体11 接触,在此,接地片3包括中央结合板31、定位孔311及复数侧臂33',中央结合板31概呈 一矩形板件,中央结合板31设置于装设凹部22,定位孔311贯穿于中央结合板31,各侧臂 33'为一狭长型端子,各侧臂33'为左右对称,各侧臂33'分别系由中央结合板31两侧延 伸,且各侧臂33'由绝缘主体21两侧贯穿槽孔穿入至插槽213。
[0030] 参阅图2、图4及图8,本实施例中,接地片3更包括嵌入块316,嵌入块316自中央 结合板31前端朝外突出,在安装时,嵌入块316铆入绝缘主体21内部而增加产品的整体强 度。且中央结合板31定位在装设凹部22的位置处,中央结合板31位于复数第一弹性端子 41与复数第二弹性端子51之间作屏蔽。
[0031] 参阅图2、图4及图8,本实施例中,接地片3更包括后端突块315,后端突块315自 中央结合板31侧端朝后侧向外突出至绝缘主体21外部,后端突块315位于各第一焊接段 417与各第二焊接段517之间,各第一焊接段417与各第二焊接段517与电路板接触时,后 端突块315可抵持电路板侧端而提供稳固定位作用。
[0032] 参阅图2、图7及图8,本实施例中,侧臂33'更包含复数弹性接触段35及复数接 脚36,各弹性接触段35形成于各侧臂33'前侧,各弹性接触段35可与插座电连接器接触, 当插头电连接器100与插座电连接器插接时,弹性接触段35提供夹持固定的作用。并且, 各接脚36自各侧臂33'后侧朝外延伸,各接脚36穿出绝缘主体21外部,各接脚36穿出绝 缘主体21外部而接触电路板,在此,各接脚36外侧端可突出有钩状结构,钩状结构可抵持 屏蔽壳体11内壁面而提供固定止位的作用。
[0033] 参阅图2、图4及图9,本实施例中,各弹性接触段35系为相对之一波浪状结构 351,波浪状结构351包括有连续弯弧之复数波峰352' / 352' '及复数波谷353。由波浪状 结构351的俯视观之,相邻于插槽213之开口 213a处之各波峰352'之间的距离L1,小于位 于插槽213内侧之各波峰352' '之间的距离L2,也就是,相邻插槽213之开口 213a处的第 一组两波峰352'间的距离Ll小于插槽213内侧第二组两波峰352''间的距离L2。当插头 电连接器100与插座电连接器对接时,插座电连接器推抵波浪状结构351,而第二组两波峰 352''会各自接触到屏蔽壳体11内壁面,并且,第一组波峰352'呈悬空状态而具缓冲的弹 性空间,在对接使用时,能保证波浪状结构351的弹性效果,提供弹性的夹持力效果。
[0034] 请再参考图2、图3及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模组4包括复数第一弹性端子 41、第一结合块43及结合孔431,各第一弹性端子41 一侧的各第一接触段415自各端子槽 孔215延伸至插槽213,第一结合块43成型于各第一弹性端子41之各第一连接段416,第 一结合块43定位于中央结合板31 -面,结合孔431贯穿于第一结合块43而对应于定位孔 311〇
[0035] 参阅图3、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先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将第一结 合块43结合在各第一连接段416处,再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将第二结合块 53结合在各第二连接段516处,第一结合块43的宽度大于第二结合块53,以此米用嵌入成 型方式,模具开发简单,生产稳定,保证各第一弹性端子41与各第二弹性端子51之位置准 确,确保各端子所需的正确位置和表面切齐的共面度。之后,再将第一结合块43与第二结 合块53组装在中央结合板31上下方,在此,接地片3更包括复数卡掣槽313,各卡掣槽313 位于中央结合板31两侧,而第一端子模组4更包括复数卡掣块433,各卡掣块433突出于第 一结合块43两侧,将各卡掣块433对应扣合于各卡掣槽313而稳固第一结合块43与中央 结合板31,达到容易组合第一结合块43与中央结合板31的效果。之后,将另外再透过嵌 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将第一结合块43、第二结合块53及中央结合板31结合。 最后,再灌入液状胶体于结合孔431,液状胶体由结合孔431流至定位孔311到第二结合块 53侧端,将液状胶体烘干作业后成为固状的成型块6而完成半成品,换言之,成型块6设置 在结合孔431而由结合孔431延伸定位孔311至第二结合块53侧端,使第一结合块43、第 二结合块53及中央结合板31稳固结合。
[0036] 参阅图2、图5及图6,承上所述,再将接地片3、第一端子模组4及第二端子模组5 所组成的半成品以组装方式结合绝缘主体21,使第一结合块43与第二结合块53固定在装 设凹部22,而各第一接触段415及各第二接触段515插入到插槽213中定位。
[0037] 参阅图2、图7及图8,本实施例中,插头电连接器100更包含复数抵持片7,各抵持 片7包含本体71、弹片73及延伸片75,各本体71分别固定于第一组装部211外侧与第二组 装部212外侧,各弹片73自各本体71表面朝外延伸,各弹片73接触屏蔽壳体11内侧面而 提供干涉接触、接地效果。另外,各延伸片75自本体71后侧延伸而接触屏蔽壳体11内侧 面,在此,以镭射焊接固定各延伸片75与屏蔽壳体11。此外,绝缘主体21前端具有三个梯 形孔216,用来配合抵持片7前端对应数量的抵持弹片76,抵持弹片76为伸入至插槽213, 抵持弹片76提供夹持与接触插座电连接器。并且,本体71的前侧形成矩形凹槽711,提供 各第一接触段415及各第二接触段515弹性摆动所需的空间,防止插头电连接器100与插 座电连接器对接时,各第一接触段415及各第二接触段515弹起而撞到抵持片7的问题发 生。
[0038] 参阅图3、表1及图5 (表1为本发明之端子脚位定义表。如下:)
,本实施例中,复 数第一弹性端子41包含复数第一弹性讯号端子411、至少一第一弹性电源端子412及至少 一第一弹性接地端子413,且各第一弹性端子41设置于绝缘主体21并位于第一组装部211 之下表面。由复数第一弹性端子41之前视观之,复数第一弹性端子41由右侧至左侧依序 为第一弹性接地端子413 (Gnd)、第一对第一弹性高速讯号端子4111 (TX1+-,差动讯号端 子)、第一弹性电源端子412 (Power / VBUS)、第一功能侦测端子4141 (CC1,用以侦测正反 插的功能与辨认CABLE的功能)、一对第一弹性低速讯号端子4112 (D+-,差动讯号端子)、第 一保留端子4142 (RFU)、第一弹性电源端子412 (Power / VBUS)、第二对第一弹性高速讯 号端子4113 (RX2+-,差动讯号端子)最左侧之第一弹性接地端子413 (Gnd)。
[0039] 请再参考图3及表1,各第一弹性端子41包含第一接触段415、第一连接段416及 第一焊接段417,在此,第一连接段416设置于该第一组装部211,该第一接触段415自该第 一连接段416 -侧延伸而位于该第一组装部211之下表面,该第一焊接段417自该第一连 接段416另一侧延伸而弯折穿出于绝缘主体21,第一焊接段417为一弯弧结构。复数第一 弹性讯号端子411延伸于插槽213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即USB3. 0讯号)。
[0040] 请再参考图3、表1及图5,第二端子模组5包括复数第二弹性端子51、第二结合块 53,各第二弹性端子51 -侧自各端子槽孔215延伸至插槽213,第二结合块53成型于各第 二弹性端子51,第二结合块53定位于中央结合板31另一面。
[0041] 请再参考图3及表1,复数第二弹性端子51设置于该绝缘主体21并位于第二组 装部212之上表面,在此,复数第二弹性端子51为由复数第二弹性讯号端子511、至少一第 二弹性电源端子512及至少一第二弹性接地端子513,且各第二弹性端子51设置于绝缘主 体21并位于第二组装部212之上表面。由复数第二弹性端子51之前视观之,复数第二弹 性端子51由左侧至右侧依序为第二弹性接地端子513 (Gnd)、第一对第二弹性高速讯号端 子5111 (TX2+-,差动讯号端子)、第二弹性电源端子512 (Power / VBUS)、第二功能侦测端 子5141 (CC2,用以侦测正反插的功能与辨认CABLE的功能)、一对第二弹性低速讯号端子 5112 (D+-,差动讯号端子)、第二保留端子5142 (R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