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73237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能够使变位部19所带来的触点部9的接触载荷提高。
[0098]另外,由于防滑部103是沿着与变位部19的自由端侧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的锯齿,因此,能够用简易的构造对变位部19的自由端侧付与摩擦阻力。
[0099](第3实施方式)
[0100]使用图8-图16说明第3实施方式。
[0101]在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在变位部19的第I弯曲部51与第2弯曲部53之间设置有突出部203,该突出部203跨着第I弯曲部51和第2弯曲部53而配置,并在弹性片11的厚度方向突出。
[0102]突出部203是通过将弹性片11的与突出方向相反侧的面向突出方向锻压而形成的。
[0103]而且,如图13-图16所示,通过将弹性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朝向突出方向的相反侧弯折来形成第1-3变形例的端子的弹性片11的突出部203a、203b、203c。
[0104]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构成及功能说明,参照第I实施方式,由于是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因此,得到的效果相同。
[0105]如图8-12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弹性片11的变位部19的第I屈曲部51与第2屈曲部53之间,设置有突出部203,该突出部203的位置跨着第I屈曲部51和第2屈曲部53,并在弹性片11的厚度方向突出。
[0106]突出部203在变位部19的长度方向以位于第I屈曲部51和触点部9和第2屈曲部53的方式连续地形成,并且,在变位部19的宽度方向以位于中央部的方式形成。
[0107]突出部203通过对变位部19的厚度方向的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实施锻压加工,从而下表面侧被形成为凹状,上表面侧被形成为比其他表面部分突出。
[0108]这样,通过在变位部19以跨着第I屈曲部51和第2屈曲部53的方式设置突出部203,从而突出部203起到跨着第I屈曲部51和第2屈曲部53的横梁的功能,变位部19的刚性提尚。
[0109]此处,变位部19的截面惯性矩以下式表示。
[0110]I = bt3/12
[0111]此处,1:截面惯性矩[m4]、b:变位部19的宽度[m]、t:变位部19的厚度[m]。
[0112]另一方面,变位部19的触点部9的载荷以下式表示。
[0113]W = 3EI δ /L3
[0114]此处,W:触点部9的载荷[N]、E:变位部19的纵向弹性系数[Pa]、δ:变位部19的挠度[m]、L:变位部19的长度[m]。
[0115]如以上的公式所示,在要想提高触点部9的接触载荷W的情况下,变位部19的厚度即参数t非常重要。因此,通过调整突出部203的宽度、高度、范围,从而不需要变更端子7整体的板厚,就能够确保触点部9的接触载荷W。
[0116]因此,由于即使不变更端子7整体的板厚、弹性片11的变位部19处的宽度,也能够确保触点部9的接触载荷,所以,能够抑制端子7的大型化、或者随着端子7的大型化而发生的壳体3 (参照图3)的大型化。
[0117]另一方面,作为设置于变位部19的突出部,也可以是图13-15所示那样的第I变形例的突出部203a。第I变形例的突出部203a的位置在变位部19的长度方向跨着第I屈曲部51和第2屈曲部53。对于第I变形例的突出部203a,实施锻压加工而使其在变位部19的宽度方向位于中央部,之后,在变位部19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朝向突出方向的相反侧、更详细而言是下表面侧实施弯折加工。
[0118]通过如第I变形例的突出部203a那样对变位部19实施锻压加工和弯折加工,从而变位部19的刚性进一步增大,能够增加触点部9的接触载荷。而且,被锻压加工的部分变得容易与基板单元21 (参照图3)的端部接触。
[0119]在第I变形例的突出部203a中,实施了锻压加工和弯折加工,但是,也可以如图16 (a)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突出部203b那样,仅在变位部19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实施弯折加工来形成突出部203b。
[0120]另一方面,也可以如图16(b)所示的第3变形例的突出部203c那样,实施锻压加工使突出部203c的突出高度变高,之后,在变位部19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实施弯折加工来形成突出部203c。
[0121]这样,在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在第I屈曲部51与第2屈曲部53之间,设置有突出部203,该突出部203跨着第I屈曲部51和第2屈曲部53而配置、并在弹性片11的厚度方向突出。因此,突出部203具有横梁的功能而能够增加变位部19的刚性,能够确保触点部9的接触载荷。
[0122]突出部203是通过将弹性片11的突出方向的相反侧的面向突出方向锻压而形成的,因此,不需要使用弹性片11以外的部件,就能够在弹性片上设置突出部203。
[0123]而且,第1-3变形例的突出部203a、203b、203c是通过将弹性片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朝向突出方向的相反侧弯折而形成的,因此,能够跨着第I屈曲部51和第2屈曲部53容易地在弹性片11上设置突出部203a、203b、203c。
[0124]在第1-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在壳体3的宽度方向,多个端子7被配置为2层,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为4层等,插入有基板单元的端部的罩部也可以设置有多个。
[0125]另外,对于端子7的触点部9,通过将端子7上下对称地配置从而成为一对触点部9、9,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I个端子7上设置一对触点部9、9。在此情况下,只要在端子7的连接部5内设置一对具有抵接部17和变位部19的弹性片即可。
[0126]而且,防滑部103是沿着与变位部19的自由端侧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的锯齿,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支承部55的表面形成的多个凸部等,只要防滑部103是能够对变位部的自由端侧付与摩擦阻力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
[0127]另外,突出部203朝向变位部19的上表面侧突出,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不会妨碍触点部9的接触的形状,也可以使突出部203朝向变位部19的下表面侧突出。
[0128](第4实施方式)
[0129]使用图17-21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IB。
[0130]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IB包括:壳体3 ;罩部23,其设置在壳体3的一个侧面侧;端子7,其具有箱状的连接部5 ;弹性片11,其设置于连接部5 ;保持件13,其组装于罩部23 ;及上推部15,其朝向端子7的连接部5侧延伸设置在保持件13上。设置有多个导体部的电路基板29的端部被插入到罩部23。端子7被容纳于壳体3,并被配置于罩部23。弹性片11具有触点部9,该触点部9被设置为能够出没于连接部5的内外,并与电路基板29的导体部接触。在保持件13被组装于壳体3时,上推部15与弹性片11抵接,使弹性片11变位,从而使触点部9伸出到连接部5外。
[0131]在上推部15设置有吸收部16,该吸收部16在触点部9超过弹性片11的变位量而与电路基板29的导体部接触时,容许弹性片11的变位。
[0132]吸收部16是使上推部15在弹性片11的变位方向挠曲的弹簧部18。
[0133]弹簧部18是通过将上推部15部分挖掉而形成的。
[0134]壳体3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在壳体3的一个侧面侧设置有插入有基板单元21的端部的罩部23。在壳体3的另一个侧面侧设置有使多个端子7插入的端子插入部25。
[0135]基板单元21的端部被插入于罩部23。基板单元21在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单元壳体27内嵌入成形有电路基板29。在从单元壳体27露出的电路基板29的端部在宽度方向多列地设置有构成电路图案的多个导体部(未图示)。
[0136]基板单元21的多个导体部侧的端部借助设置在单元壳体27的外周的槽部、肋(未图示)和设置在壳体3上的槽部31、肋33插入到壳体3的罩部23内。其结果是,基板单元21借助单元壳体27和设置在壳体3上的卡止部35而被卡止。
[0137]在基板单元21与壳体3之间配置有橡胶密封垫37,该橡胶密封垫37贴紧于基板单元21和壳体3而对基板单元21与壳体3之间进行防水。
[0138]在罩部23,在内部配置有多个端子的触点部9。基板单元21的端部通过插入到罩部23,从而电路基板29的导体部与端子7的触点部9接触,基板单元21与多个端子7电气连接。在壳体3的罩部23的相反侧设置有端子插入部25。
[0139]在端子插入部25,从开口插入有多个端子7,多个端子7被容纳配置在设置于内部的端子容纳室39内。在壳体3的端子插入部25的开口侧,设置有能够使多个端子7插入的多个孔。另外,在壳体3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