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已知一种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组(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地说,所述电池组具有:在规定方向上层积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层积体、配置在所述电池层积体的层积方向的两端面的一对端板、通过将一对端板连结起来而一体地连结多个电池单元的连结杆。在该电池组中,在电池层积体与端板之间,即在层积方向上最外侧的电池单元与端板之间配置有分离装置。
[0003]所述端板在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层积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上扩展,使所述分离装置向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按压。此时,所述端板在所述平面方向的各位置上,以大致均匀的力,使所述分离装置向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按压。
[0004]所述分离装置具有矩形波状的剖面形状。因此,当利用所述端板使所述分离装置向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按压时,在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与所述分离装置之间形成有送风间隙。虽然在使用电池组时会在电池单元中产生热,但通过使冷却气体在所述送风间隙流通,能够冷却电池单元。
[0005]如果在所述电池组中各电池单元反复充放电,则收纳在所述电池单元的盒体内的电极体膨出,导致该电池单元(盒体)的中央部膨出。如上所述,所述端板在所述平面方向的各位置上,以大致均匀的力,使所述分离装置向所述最外侧的电池单元按压。因此,如果所述电池单元的中央部膨出,则相对于所述分离装置的周缘部,所述端板对所述电池单元的按压力减小,容易使在所述送风间隙流通的冷却气体向外部泄漏。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3905号公报
[0007]目前,已知一种具有电池单元的车辆用电源装置(参照日本特开2010-170870号公报),具体地说,所述电源装置具有: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夹着多个所述电池单元的一对端板。通过在一对所述端板上分别形成用来将该蓄电装置固定在车辆等上的结构、用来确保该端板强度的肋部等,在该端板的表面形成凹凸(即凹部与凸部)。
[0008]如果在端板的表面形成凹部,则在使用电源装置时等,在端板的表面结露等而生成的水会积存在该凹部。
[0009]因此,需要一种难以在终端部件的凹部积水的蓄电装置。
[0010]目前,已知一种具有电池单元、搭载在汽车等上的蓄电装置(参照日本特开2008-130374号公报)。具体地说,所述蓄电装置具有: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夹着多个所述电池单元的一对端板。所述一对端板分别为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在所述蓄电装置中,增大板厚来确保所述端板的强度,由此而牢固地固定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彼此。
[0011]近年来,需要蓄电装置的小型化。因此,如果如所述蓄电装置那样,通过增大所述端板的板厚来确保强度,则所述蓄电装置将大型化。因此,考虑通过由金属板等构成所述端板,来确保强度,并减小该端板的厚度。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在所述金属制端板的、按压所述电池单元的部位的周围设置肋部等突出部,能够在板厚减小的端板上确保足够的强度。
[0012]但是,由于所述突出部突出的方向,该突出部的前端有时容易与所述电池单元、配置于端板周围的部件等接触。在该情况下,由于向所述蓄电装置施加外力、振动等,所述突出部的前端与所述蓄电元件、所述部件等将发生接触,由此,在所述蓄电元件、所述部件等上会产生伤痕等。
[0013]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设有突出部的终端部件的、且所述突出部与蓄电元件和配置在该终端部件周围的部件难以接触的蓄电装置。
【发明内容】
[001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流体难以从形成于外部隔离物与蓄电元件之间的通风通路向外部泄漏的蓄电装置。并且该蓄电装置难以在终端部件的凹部积水。并且该蓄电装置具有设有突出部的终端部件,且所述突出部与蓄电元件和配置在该终端部件周围的部件难以接触。
[0015]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蓄电元件;
[0016]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蓄电元件相邻的外部隔离物;
[0017]在与所述蓄电元件之间隔着所述外部隔离物而配置的终端部件,
[0018]所述外部隔离物具有:沿所述相邻的蓄电元件扩展且在与该蓄电元件之间形成冷却流体可流通的通风通路的基部、通过从所述基部突出而与所述蓄电元件抵接来防止冷却流体从所述通风通路泄漏的密封部,
[0019]所述终端部件具有设置于与所述密封部对应的位置上、且经由所述基部向所述蓄电元件按压所述密封部的按压部。
[0020]通过该结构,因为通过按压部局部(即外部隔离物中只与密封部对应的部位)按压外部隔离物,使密封部向蓄电元件按压,所以,即使因蓄电元件的变形等导致外部隔离物发生变形、外部隔离物相对于终端部件的姿势发生改变等,与在沿着蓄电元件的方向的各位置上、以大致均匀的力将外部隔离物向该蓄电元件按压的终端部件相比,能够向密封部施加足够的按压力,由此,冷却流体难以从通风通路泄漏。
[0021]在该情况下,所述按压部优选沿所述基部扩展且包括所述终端部件的端缘。
[0022]通过该结构,因为按压部设置于终端部件的周缘部(包括端缘的部位),所以,能够在蓄电元件与外部隔离物的对置面的周缘部设有该按压部与外部隔离物的密封部,由此,能够抑制因反复充放电导致的蓄电元件(所述对置面)中央部膨出对按压部和密封部的影响。因此,在产生所述膨出时,密封部也能够通过来自按压部的按压力与蓄电元件充分地紧密接触,其结果为,冷却流体难以从通风通路泄漏。
[0023]在所述蓄电装置中,优选所述外部隔离物具有从所述基部的、与所述密封部对应的位置向所述按压部突出的突部。
[0024]通过该结构,因为向设置于基部的、与密封部对应的位置上的突部施加按压力,所以,能够向密封部有效地传递按压力,由此,使密封部与蓄电元件充分地紧密接触,使冷却流体更难以从通风通路泄漏。
[0025]在该情况下,所述按压部具有与所述基部对置且与所述突部所接触的对置面,
[0026]更优选所述突部与所述按压部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对置面的面积。
[0027]通过该结构,因为能够进一步抑制外部隔离物与按压部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进一步控制蓄电元件的变形等对密封部与按压部的影响,由此,即使在蓄电元件上产生变形等,也能够维持密封部与蓄电元件的充分的紧密接触,使冷却流体难以从通风通路泄漏。
[0028]在所述蓄电装置中,所述密封部和所述按压部可以在所述通风通路中的冷却流体的流通方向上延伸。
[0029]通过该结构,能够防止冷却流体经过通风通路在所述流通方向上的整体而向外部泄漏。
[0030]在所述蓄电装置中,所述终端部件可以具有:沿所述基部扩展的主体、支承所述按压部且从所述主体向所述外部隔离物延伸的支承部。
[0031]通过该结构,因为从沿基部扩展的主体向支承部相对于该主体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以,终端部件的刚性提高。
[0032]在该情况下,所述按压部可以从所述支承部的前端向所述基部的周缘延伸。
[0033]通过该结构,即使密封部设置在基部的周缘部,终端部件也不会从外部隔离物的周缘露出,能够通过按压部按压密封部。因此,不会增大蓄电装置,能够在蓄电元件的、与外部隔离物的对置面的周缘部上使该蓄电元件与密封部牢固地紧密接触,由此,能够防止冷却流体从通风通路向外部泄漏,并且能够增大与所述对置面连接的通风通路的配置(形成)区域。其结果为,能够防止蓄电装置大型化,并且能够谋求提高蓄电元件的冷却效率。
[0034](1)蓄电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蓄电元件;
[0035]与所述蓄电元件并列配置的终端部件;
[0036]所述终端部件在与所述蓄电元件对置的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的至少一面上,具有在水平或大致水平方向上开口的凹部;
[0037]所述凹部在该凹部的下缘部具有朝向外部的前端向下的倾斜面。
[0038]通过该结构,在凹部内结露而生成的水、在终端部件的其他部位(除凹部以外的部位)上结露而生成进入凹部的水通过倾斜面,能够从该凹部的下缘部向外部排出,因而难以积存在该凹部内。
[0039](2)在所述(1)的蓄电装置中,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终端部件的第二面;
[0040]所述终端部件具有与固定该蓄电装置的部件抵接的抵接部;
[0041]所述抵接部优选具有在安装所述固定的部件时、在该固定的部件与所述终端部件的所述凹部的开口缘之间能够形成间隙的形状。
[0042]通过该结构,即使在蓄电装置上安装所述固定的部件而使抵接部与所固定的部件抵接,也能够在凹部的开口缘与固定的部件之间形成间隙,所以,凹部内的水(因结露等而生成的水)不会封在凹部中,而能够从所述间隙向凹部的外部排出。
[0043](3)在所述(2)的蓄电装置中,所述抵接部可以比所述凹部的开口缘更突出。
[0044]通过该结构,通过设有比所述开口缘更突出的部位这样简单的结构,在蓄电装置安装所述固定的部件时,在凹部的开口缘与固定的部件之间,能够形成符合抵接部突出于开口缘的的突出量的间隙。由此,凹部内的水(因结露而生成的水)不会封入凹部,而能够从所述间隙向凹部的外部排出。
[0045](4)在所述⑵或(3)的蓄电装置中,所述抵接部可以从所述凹部内突出。
[0046]这样,通过使抵接部从凹部内突出,在终端部件上可以不必确保用来在凹部的外侧设置该抵接部的空间,由此,能够谋求终端部件的小型化。
[0047](5)在所述(1)?(4)中的任一蓄电装置中,所述凹部具有沿所述蓄电元件扩展的立起面;
[0048]所述倾斜面可以从所述立起面的下缘延伸。
[0049]通过该结构,在凹部内因结露等而生成的水容易经过立起面流至该立起面的下缘、即凹部的下缘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排出在凹部内因结露等而生成的水。
[0050](6)蓄电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蓄电元件;
[0051]与所述蓄电元件并列配置的终端部件;
[0052]所述终端部件具有在与所述蓄电元件对置的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的至少一个面上开口的凹部;
[0053]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在周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可以为向随着朝向开口方向、该开口增大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0054]通过该结构,凹部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或大致水平方向,且以成为所述倾斜面的区域位于下部的姿势配置蓄电装置,由此,在凹部内因结露而生成的水、在终端部件的其他部位(除凹部以外的部位)结露而进入凹部的水能够经过该凹部下部的倾斜面从凹部排出,所以,难以积存在该凹部内。
[0055](7)蓄电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蓄电元件;
[0056]与所述蓄电元件并列配置的终端部件;
[0057]所述终端部件具有规定从与所述蓄电元件对置的第一面贯通至与该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的贯通孔的内周面;
[0058]所述内周面在周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可以为向随着从该贯通孔的一个开口朝向另一个开口、该贯通孔增大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0059]通过该结构,贯通方向为水平或大致水平方向,且以在内周面上成为所述倾斜面的区域位于下部的姿势配置蓄电装置,由此,在内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