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66017阅读:来源:国知局
对连接部200C,形成通风通路。而且,在蓄电装置中,利用第二抵接部200B中的与蓄电元件1抵接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与该第二抵接部200B连接的一对连接部200C,形成通风通路。
[0119]限制部21A抑制(限制)位于X轴方向两侧的蓄电元件1相对于内部隔离物2A(基部20A)在Y-Z平面(包括Y轴与Z轴的平面)方向上发生错位。由此,限制部21A能够限制与内部隔离物2A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彼此的相对移动。具体地说,限制部21A从基部20分别向X轴方向的两侧延伸。S卩,限制部21A从基部20A向内部隔离物2A的、与基部20A的第一面相邻的蓄电元件1延伸,并且从基部20A向内部隔离物2A的、与基部20A的第二面相邻的蓄电装置1延伸。该限制部21A通过与蓄电元件1抵接,能够抑制蓄电元件1相对于基部20A在Y-Z平面方向上发生错位。
[0120]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有多个蓄电元件1,内部隔离物2A分别配置在相邻的蓄电元件1之间。即,蓄电装置具有多个内部隔离物2A。
[0121]接着,参照图1?图3、图6、图7,针对外部隔离物2B进行说明。外部隔离物2B具有:与蓄电元件1并排配置的基部20B、抑制与该基部20B相邻的蓄电元件1相对于该基部20B发生错位的限制部21B。本实施方式的外部隔离物2B具有从基部20B向蓄电元件1突出的密封部25B。而且,外部隔离物2B也具有从基部20B向终端部件30突出的突部26B。
[0122]外部隔离物2B的基部20B(以下简称为“基部20B”)在与蓄电元件1之间形成有冷却流体可流通的通风通路205B。该基部20B沿蓄电元件1 (详细地说为盒体主体100的第一壁100c)扩展。而且,基部20B具有:与蓄电元件1(详细地说为盒体主体100的第一壁100c)对置的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
[0123]本实施方式的外部隔离物2B与基部20B和保持部件3的后述的终端部件30对置。即,本实施方式的外部隔离物2B配置在蓄电装置1与终端部件30之间。随之,外部隔离物2B在基部20B的与终端部件30对置的位置上具有与终端部件30嵌合的嵌合部22B。SP,外部隔离物2B具有用来确定终端部件30相对于基部20B的位置、且形成于基部20B的第二面的嵌合部22B。而且,外部隔离物2B具有用来确定终端部件30相对于基部20B的位置、且从基部20B的第二面突出的轴部23B。
[0124]外部隔离物2B具有从基部20B的第二面向终端部件30突出、且与终端部件30抵接的第一突出部(以下称为外部接触部)24B。外部接触部24B从外部隔离物2B的基部20B向终端部件30突出,与终端部件30抵接。因此,在蓄电装置中,在外部隔离物2B与终端部件30之间形成有间隙。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外部隔离物2B具有从基部20B的第一面向蓄电元件1突出、且与该蓄电元件1抵接的第二突出部(以下称为内部接触部)201B。
[0125]外部隔离物2B的基部20B在Y-Z平面方向上扩展。即基部20B形成为板状。基部20B从X轴方向看为大致矩形。而且,基部20B为与蓄电元件1的第一壁100c大致相同(对应)的大小。
[0126]在基部20B的第一面与蓄电元件1之间形成用来使冷却流体通过的通风通路205B。具体地说,基部20B具有从该基部20B的第一面向蓄电元件1的盒体10 (详细地说为盒体主体100的第一壁100c)延伸的内部接触部201B。
[0127]内部接触部201B在Y轴方向上延伸。即内部接触部201B具有从基部20B向X轴方向突出、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突出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基部20B具有多个内部接触部201B。而且,多个内部接触部201B分别在Z轴方向(与内部接触部201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而配置。由此,在外部隔离物2B的基部20B与蓄电元件1之间形成多个通风通路205B。
[0128]密封部25B通过从基部20B突出而抵接于与该基部20B相邻的蓄电元件1上,防止冷却流体从通风通路205B向外部(蓄电装置的外部)泄漏。该密封部25B分别设置在基部20B的Z轴方向的两端部。即外部隔离物2B具有两个密封部25B。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25B在Z轴方向上,设置在比最外侧的内部接触部201B更靠近外侧的位置。该密封部25B在Y轴方向上延伸。即密封部25B具有从基部20B向X轴方向突出、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突出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25B沿形成于基部20B与蓄电元件1之间的通风通路205B中冷却流体的流通方向(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Y轴方向)延伸。
[0129]密封部25B在Z轴方向上,与内部接触部201B隔着间隔配置。该内部接触部201B、密封部25B、基部20B、蓄电元件1(详细地说为第一壁100c)合围而成的空间也可以用作通风通路205B。在合围的所述空间用作通风通路205B的情况下,密封部25B位于通风通路205B的端部。另一方面,在合围的所述空间未用作通风通路205B的情况下,密封部25B在Z轴方向上,位于通风通路205B的外侧。
[0130]密封部25B在与蓄电元件1接触时具有挠曲性质。而且,在密封部25B中,在与蓄电元件1接触之前,从基部20B突出的长度长于(大于)内部接触部201B的突出长度。因此,通过使内部接触部201B与蓄电元件1接触,密封部25B与蓄电元件1紧密接触,防止冷却流体泄漏。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25B为随着靠向前端而变细的形状。因此,密封部25B在与蓄电元件1接触时,更容易弯曲。
[0131]突部26B从基部20B的、与密封部25B对应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X轴方向重叠的位置)向与该密封部25B相反的方向突出。本实施方式的突部26B向终端部件30突出,使突出方向的前端与终端部件30抵接(接触)。该突部26B在Y轴方向上延伸。即突部26B在X轴方向上,在与密封部25B重叠的位置上,具有从基部20B向X轴方向突出、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突出形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突部26B与密封部25B同样地,沿通风通路205B中冷却流体的流通方向延伸。这样,通过密封部25B与突部26B在X轴方向上重叠,向终端部件30按压的力(X轴方向上朝向蓄电元件1的方向的力:按压力)利用突部26B,向密封部25B有效地传递。
[0132]限制部21B限制与外部隔离物2B的第一面相邻的蓄电元件1相对于基部20B发生错位(相对移动)。该限制部21B从基部20B向与该基部20B的第一面相邻的蓄电元件1延伸。限制部21B通过与蓄电元件1抵接,能够抑制(限制)蓄电元件1相对于基部20B在γ-Z平面方向上发生错位。
[0133]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一对外部隔离物2B。外部隔离物2B与多个蓄电元件1中位于最端部的蓄电元件1相邻。即,设置有一对外部隔离物2B,以使得在X轴方向上夹着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1。
[0134]如图1和图2所示,保持部件3具有:分别配置在与各外部隔离物2B相邻的位置上的一对终端部件30、分别连接该一对终端部件30的框架31。
[0135]一对终端部件30分别沿蓄电元件1 (详细地说为第一壁100c)扩展。终端部件30具有:与外部隔离物2B对置的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如图6?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部件30具有分别形成于各角部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的贯通孔300b。而且,终端部件30分别具有:平板状主体301、从主体301向蓄电元件1膨出的压接部300。压接部300与从外部隔离物2B的基部20B延伸的外部接触部24B抵接。该压接部300具有形成于与外部隔离物2B的轴部23B对应的位置上的插入孔300a。本实施方式的终端部件30具有经由基部20B使密封部25B向蓄电元件1按压的按压部302。此外,终端部件30具有支承按压部302的支承部303。
[0136]支承部303从主体301的周缘向外部隔离物2B (详细地说为基部20B)延伸,在前端(外部隔离物2B侧的侧缘)具有按压部302。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303分别设置在主体301的Z轴方向的两端。该支承部303为在X轴方向上延伸且在Y轴方向延伸的片体。具体地说,支承部303为在Y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带状)的部位。该支承部303设置在与密封部25B对应的位置、即在X轴方向上与基部20B的Z轴方向的两端部重叠的位置上。
[0137]按压部302沿基部20B扩展,且包括终端部件30的端缘。具体地说,按压部302从支承部303的前端(基部20B侧的端缘)向基部20B的周缘(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Y-Z平面方向上基部20B的周缘侧)延伸。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302和支承部303通过弯曲矩形板状部位而一体形成。即,支承部303与按压部302从Y轴方向看为大致L形(参照图6)。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302为在Y轴方向上延伸且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片体。具体地说,按压部302为在Y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带状)的部位。该按压部302在X轴方向上,配置在与突部26B(密封部25B)重叠的位置上,与突部26B在突出方向的前端部抵接。按压部302在Z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基部20B的突部26B与该按压部302的抵接部位(接触部位)的宽度。即突部26B与按压部302的接触面积小于按压部302中沿基部20B (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沿Y-Z平面方向)扩展的、该基部20B的对置面(突部26B所接触的面)302B的面积。本实施方式的对置面302B在Y-Z平面方向上扩展。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对置面302B在X轴方向上位于与压接部300在膨出方向的前端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另夕卜,也可以在X轴方向上,使对置面302B与压接部300的所述前端位置不同。
[0138]如上所述,在蓄电装置中,如图6所示,与按压部302相邻的部位的剖面形状、即从压接部300经过主体301、支承部303的剖面形状为外部隔离物2B的第一面侧开口、且在从第一面向第二面的方向上凹陷的凹部。这样,通过在与按压部302相邻的部位形成所述凹部,按压部302按压基部20B的力难以向基部20B上与密封部25B对应的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传递。
[0139]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形成为按压部301与压接部300的基部20B抵接的部位不直接连接(即独立)的结构,能够使按压部302按压基部20B的力与压接部300按压基部20B的力为不同的大小。即,根据支承部303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的设定,能够使按压部302经由基部20B按压密封部25B的力与压接部300经由基部20B按压蓄电元件1的力为不同的大小。
[0140]如图1和图2所示,框架31具有经过一对终端部件30之间延伸的多个连接部。本实施方式的框架31具有:配置在与蓄电元件1的盖板101对应的位置上的一对第一连接部310、配置在与蓄电元件1的闭塞部100a对应的位置上的一对第二连接部311。而且,框架31具有与终端部件30连接的固定部313。
[0141]一对第一连接部310在长度方向上分别具有第一端、与该第一端相反一侧的第二端。而且,一对第二连接部311在长度方向上分别具有第一端、与该第一端相反一侧的第二端。
[0142]固定部313具有:分别形成于一对第一连接部31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一对固定部313a、分别形成于一对第二连接部31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一对第二固定部313b。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