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8523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移动终端,又叫做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在移动中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IPAD、甚至是车载电脑等电子设备。现第三方已针对移动终端开发出大量的应用程序,丰富了移动终端的功能。具有丰富功能的移动终端,已逐渐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物品。随着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但电芯能存储的电量是有限的,因此需要经常充电。
[0003]目前的手机以及大部分的移动终端配备使用的电芯均为锂电池。锂电池在-10?5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都可以工作,但充电比较适合的温度范围是5?45摄氏度,尤其10?35摄氏度的范围更佳,而在5?45摄氏度以外的温度范围其充电效果变差,尤其当温度低于5摄氏度时其充电效果更差。原因是随着温度的降低,锂离子的活性会变差,容易在石墨晶体表面沉积形成锂金属,形成的锂金属会与电解液发生不可逆的反应,从而导致锂电池长时间只能充进少的电量甚至充不进电。此外,如果锂电池长期在低温下充电,不仅会造成容量下降,而且会影响使用寿命。因此,所以很多移动终端均设置了当锂电池的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自动中断充电。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尚未解决配备锂电池的移动终端在低温下充电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在低温充电环境下对电芯进行加热,实现对电芯正常充电。
[000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加热电路,在电芯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加热电路与加热膜电连接;
[0007]所述加热膜内设于所述电芯的表面层,或者在预设状态下与所述电芯的表面层相贴;
[0008]所述加热膜,用于将所述加热电路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以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加热。
[000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上述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电芯电连接。
[0010]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所述电芯包括加热膜,所述加热膜内设于所述电芯的表面层;
[0011]所述加热膜,用于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以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加热。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预先将加热膜内设于电芯的表面层,或者在预设状态下将加热膜与所述电芯的表面层相贴;继而在低温充电环境下对电芯充电的情况下,加热膜将加热电路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可通过该加热膜以该热能对电芯加热,保证电芯的温度,实现正常对电芯充电。
【附图说明】
[0013]图1A是加热膜17内设于电芯13的表面层131,在电芯13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的加热电路16与加热膜17的连接示意图;
[0014]图1B是在预设状态下加热膜17与电芯13的表面层131相贴之后,在电芯13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的加热电路16与加热膜17的连接示意图;
[0015]图2是电芯盖18、电芯槽19、加热膜17和电芯13在移动终端内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大阻值的电阻丝173内设于加热膜17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一种组成架构;
[0018]图5是加热电路16的一种具体电路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一种优化组成架构图;
[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又一种优化组成架构图;
[0021]图8是辅充电电路122的一种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下面仅以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电电路的移动终端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设备可以为电子设备,还可以是充电适配器。
[00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当该充电设备与移动终端连接时,该充电设备可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的相互传输;与此同时,当该充电设备与移动终端连接时,在电芯13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该充电设备对移动终端的电芯13充电。
[0025]需说明的是,对于该充电设备与该移动终端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定,包括无线连接和有线连接。该移动终端包括有充电接口 15和控制电路11。
[0026]如果该充电设备与该移动终端无线连接,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耦合接收所述充电设备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从该无线信号中耦合出电信号;该充电设备对该移动终端的电芯13充电时,以耦合出的电信号对电芯13充电;或者,在该充电设备与该移动终端通信时,控制电路11从该电信号中解调出数据。
[0027]如果该充电设备与该移动终端有线连接(例如:该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该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插接),移动终端的控制电路11可通过其充电接口 15与该充电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另外在电芯13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时,该充电设备可对电芯13充电;再另外,该充电设备还可对该控制电路11直接供电,例如当移动终端的电芯13的电量不足以为控制电路11供电时,当该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该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插接时,该充电设备通过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直接对该控制电路11供电,控制电路11上电工作。
[0028]由于是否能够对电芯13充电,以多大电流对电芯13充电,都与电芯13的温度有关。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提高充电效率,在电芯13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对电芯13加热,使得电芯13的温度升高到大于该第一温度的状态,在电芯13的温度高于该第一温度时,电芯13可支持大电流充电;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电芯13的温度高于该第一温度时,以第一电流对所述电芯13进行大电流充电。
[0029]为在电芯13的温度高于该第一温度时对电芯13加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充电电路,在电芯13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可通过该充电电路对电芯13充电。该电芯13用于对移动终端供电。
[0030]具体地,在电芯13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连接之后,如果控制电路11已控制所述充电电路并使得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经过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电芯13电连接,充电设备可依次经过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充电电路对所述电芯13充电。
[00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参见图1A和图1B,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加热电路16,在电芯13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加热电路16与加热膜17电连接。参见图1A,所述加热膜17内设于所述电芯13的表面层131 ;或者,参见图1B,在预设状态下与所述电芯13的表面层131相贴。所述加热膜17,用于将所述加热电路16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以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13加热。
[00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对电芯13进行加热,以在对电芯13充电时提高电芯13的温度,在电芯13的表面层131内设加热膜17,或者在预设状态下将加热膜17贴于电芯13的表面层131。待将电芯13卡入移动终端的电芯槽内,在电芯13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该加热膜17与充电电路包括的加热电路16电连接。可通过加热电路16向该加热膜17输出电信号,加热膜17将该电信号所载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以转换出的热能对电芯13加热。
[0033]值得说明的是,加热膜17具有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介质,对于采用哪种介质,在此不做限定。
[003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芯13由可充电介质和表面层131组成;其中,所述表面层131用于包裹并固定所述可充电介质。以所述电芯13为锂电池为例,所述可充电介质包括: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作为的负极材料、非水电解质溶液。所述锂电池的表面层131可采用不锈钢、铝或铝塑膜等材质制成。
[0035]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制成电芯13时,也可将加热膜17集成设计于电芯13,具体地,将所述加热膜17内设于所述电芯13的表面层131 (如图1A所示)。即在制作电芯13的表面层131时,直接将加热膜17在所述表面层131制成。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将加热膜17设置于所述表面层131的具体位置,以及对于加热膜17在所述表面层131所占用的面积,在此均不做限定。
[00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果是所述加热膜17是在预设状态下才与所述电芯13的表面层131相贴(如图1B所示),则对于是将所述加热膜17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