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管Q2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至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4 —端接至三极管Q1基极,另一端接至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接至三极管Q2的发射极,二极管D2的正极还连接至电阻R7和稳压二极管VD2之间。
[0016]U电路第3连接端输出的高电平经D1 二极管向电容C1充电的同时经R1、R2电阻使Q1三极管导通,Q2三极管也同时导通,Q2三极管发射极输出高电平经R11电阻到Q5三极管的基极,使Q5三极管保持导通,J1继电器保持吸合,使蓄电池保持充电,当U电路检测到蓄电池充电电流慢慢减小后,充电器对蓄电池进入浮充状态,浮充时,U电路内部的第3连接端输出低电平,D1 二极管截止,此时C1电容被充满电,将通过电阻R1、R2、Q1基极到集电极放电,使三极管Q1保持导通,Q2三极管和Q5三极管保持导通,J1继电器保持吸合,使蓄电池继续充电,此时蓄电池在小电流浮充状态,当C1电容放电时间大约1小时后,C1电容电被放完,Ql、Q2三极管截至,Q5三极管截至,J1继电器失电不吸合,J1-1断开,U电路断电,从而使蓄电池不会被过充,而且还节约用电,保护蓄电池。
[0017]当U电路断电后,如充电插头未从蓄电池内拔出时,Q4三极管此时因C2电容被充满电仍保持截至状态。被充电插头从蓄电池上取下后,C2电容上充电压通过D3 二极管导通经R8电阻到地放电;如下次充电,输入插头未从220V电源上拔下,只要将充电器的输出插头插入电池内即可对蓄电池充电。
[001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电动车充电器智能控制电路,包括连接在充电器上的220V输入插头电路和输出充电电路,所述输出充电电路与蓄电池或锂电池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220V输入插头电路和输出充电电路之间通过U电路连接,所述U电路上设有3个连接端,其中第1和第2连接端输出电压给蓄电池或锂电池充电,第3连接端连接有充电延时控制电路; 所述220V输入插头电路包括L连接端和N连接端,在L连接端与U电路之间连接有开关(J1-1); 所述输出充电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三三极管(Q3)、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第七电阻(R7)、第二稳压二极管(VD2)、第八电阻(R8)、第三二极管(D3)、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电容(C2)、第四二极管(D4)、第四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1)、第五三极管(Q5)及第一继电器(J1);所述第五电阻(R5) —端连接至U电路的第1连接端,第五电阻(R5)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第六电阻(R6) —端接至第五电阻(R5) —端,另一端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VD1)一端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连接至第七电阻(R7) —端和第一继电器(J1) 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J1)另一端接至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VD2)、第八电阻(R8)、第三二极管(D3)、第九电阻(R9)及第四二极管(D4)的一端分别并联在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VD2)和第八电阻(R8)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D3)和第九电阻(R9)另一端均连接至第二电容(C2) —端和第十电阻(R10) —端,所述第十电阻(R10)另一端接至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另一端接至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第十一电阻(R11)接至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充电延时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三极管(Q2)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至U电路的第3连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电容(C1) 一端和第一电阻(R1) —端,第一电容(C1)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另一端接至第一三极管(Q1)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 —端接至第一三极管(Q1)基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接至第三电阻(R3) —端,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至第二三极管(Q2)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至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第四电阻(R4) —端接至第一三极管(Q1)基极,另一端接至第二二极管(D2)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负极接至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还连接至第七电阻(R7)和第二稳压二极管(VD2)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车充电器智能控制电路,包括连接在充电器上的220V输入插头电路和输出充电电路,所述输出充电电路与蓄电池或锂电池连接,所述220V输入插头电路和输出充电电路之间通过U电路连接,所述U电路上设有3个连接端,其中第1和第2连接端输出电压给蓄电池或锂电池充电,第3连接端连接有充电延时控制电路;所述220V输入插头电路包括L连接端和N连接端,在L连接端与U电路之间连接有开关J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充电功率大,充电时间短,避免过充,有效控制电池充鼓现象产生,夏季不过充,冬天不欠充;可安装于各类大型充电器内。
【IPC分类】H02J7/10
【公开号】CN205017080
【申请号】CN201520786453
【发明人】刘举柱
【申请人】六安市同心畅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