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9806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制作方法、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3D显示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3D显示的最基本的原理是:使人的左右眼分别接收具有视差的不同图像,然后经过大脑对不同的图像进行叠加重生,从而形成三维立体观视。3D显示技术主要包括眼镜式和裸眼式两种。由于不需要佩戴眼镜,裸眼式3D显示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由于目前3D显示视频/图像内容有限,用户期望显示装置在具有裸眼式3D显示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优良的2D显示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列的第一显示像素,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所述第一显示像素的出光方向的一侧,且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列的第二显示像素。所述第二显示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并在行方向上形成交替排列的未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像素的透光区和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像素的遮挡区;所述第一显示像素与所述第二显示像素在第一发光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且从所述透光区部分露出,所述第一显示像素与所述第二显示像素的出光方向相同。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像素在行方向上交替显示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和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

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发光层和形成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列的第一显示像素,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所述第一显示像素的出光方向的一侧,且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列的第二显示像素,所述第二显示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并在行方向上形成交替排列的未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像素的透光区和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像素的遮挡区;所述第一显示像素与所述第二显示像素在第一发光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且从所述透光区部分露出,所述第一显示像素与所述第二显示像素的出光方向相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a)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c)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单元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例性的设置方式;

图3(a)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2D显示驱动方法的示例性原理图;

图3(b)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另一种2D显示驱动方法的示例性原理图;

图3(c)是在图3(b)所示的2D显示驱动方法下的显示面板的光路图;

图3(d)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像素的局部光路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3D显示驱动方法的示例性原理图;

图5(a)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3D显示驱动方法的示例性原理图;

图5(b)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3D显示驱动方法的示例性原理图;

图6是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框图;以及

图7是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考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以下描述中详述的非限制性示例实施例,更加全面地说明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和它们的多种特征及有利细节。应注意的是,图中示出的特征不是必须按照比例绘制。本公开省略了已知材料、组件和工艺技术的描述,从而不使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模糊。所给出的示例仅旨在有利于理解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实施,以及进一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示例实施例。因而,这些示例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的限制。

除非另外特别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此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发明人注意到,对于现有的视差挡板式3D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与视差挡板在出光方向上的间距D’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Wp’为显示面板的显示像素在行方向的宽度;L’为显示装置的工作距离(例如,对于手机,工作距离可以设置为30厘米;对于50英寸的显示屏幕,工作距离可以设置为300厘米);Q为相邻视差图像的视点间距,例如,相邻视差图像的视点间距可设置成Q=E/N的形式,E为人眼瞳孔间距(例如,65mm),N为自然数(例如,N可以设置为1)。

因此,相邻视差图像的视点间距Q和显示面板的显示像素在行方向的宽度Wp’固定的情况下,显示面板与视差挡板在出光方向上的间距D’随着显示装置的工作距离L’的增加而增加,进而使得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也即是,显示面板的尺寸越大,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的越多。此外,在相邻视差图像的视点间距Q数值降低的情况下(即,M取值增加),显示面板与视差挡板在出光方向上的间距D’和显示装置的厚度将进一步的增加。例如,在Q和Wp数值固定的情况下,对于50英寸的显示屏幕,其显示面板与视差挡板在出光方向上的间距D’约为手机的10倍,进而使得50英寸的显示屏幕的厚度大幅增加。

发明人还注意到,对于现有的视差挡板式3D显示装置,视差挡板的透光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Ww’、视差挡板的遮挡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Wb’与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K满足如下关系:

Wb'=(K-1)Ww'

其中,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视差图像是指用于形成3D图像的视差图像,并且其数目K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在K=2时,用户仅能在例如屏幕的正前方看到3D图像,因此观看视角和观看范围受到限制。而在K的数值增加时,用户在偏离例如屏幕的正前方一定范围内仍然能够看到3D图像,因此增加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K可以提升3D显示的观看视角和观看范围。

然而,在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K增加的情况下,即使视差挡板的透光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Ww’降低,视差挡板的遮挡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Wb’也可能增加。例如,在视差图像的数目K=8的情况下,Wb’=7Ww’,也即是视差挡板的遮挡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Wb’为视差挡板的透光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Ww’的7倍,因此,大量的源于显示面板的光线将被视差挡板所遮挡,而使得显示装置的亮度大幅降低。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视差挡板的遮挡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Wb’为视差挡板的透光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Ww’的K-1倍,并且使显示面板的每K列像素显示对应于人眼的K个视差图像的一列像素,实现显示装置显示K个视差图像的目的。例如,显示装置显示K个视差图像具体原理可以参见现有的多视点3D显示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由于现有的视差挡板式3D显示装置的分辨率等于显示面板的分辨率的1/K,因此在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K增加的情况下,视差挡板式3D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尤其是其切换至2D显示模式下显示装置的分辨率)也将大幅降低。

由于显示装置的厚度、分辨率、亮度等参数均为显示装置的关键参数,而现有的视差挡板式3D显示装置在厚度、分辨率、亮度等方面存在技术问题,因此其与当前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尤其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要求、期待相违背。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双层发光层,不但可以实现2D显示和3D显示,而且还可以降低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厚度,提升了2D显示模式下的亮度和分辨率以及3D显示模式下的可控性。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列的第一显示像素,第一显示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层设置于第一发光层的第一显示像素的出光方向的一侧,且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列的第二显示像素。第二显示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并在行方向上形成交替排列的未设置有第二显示像素的透光区和设置有第二显示像素的遮挡区;第一显示像素与第二显示像素在第一发光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且从透光区部分露出,第一显示像素与第二显示像素的出光方向相同。

例如,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的平面示意图和剖面示意图,图1(b)示出的剖面示意图是沿图1(a)所示的A-A’线剖切得到。

例如,如图1(a)和图1(b)所示,该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发光层110和第二发光层120。第一发光层110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第一显示像素1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112;第二发光层120设置于第一发光层110的朝向第一显示像素111的出光方向的一侧,且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列的第二显示像素121。第二显示像素12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122,并在行方向上形成交替排列的未设置有第二显示像素121的透光区和设置有第二显示像素121的遮挡区;第一显示像素111与第二显示像素121在第一发光层11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且从透光区部分露出,第一显示像素111与第二显示像素121的出光方向相同。

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发光单元(即,第一发光单元112和第二发光单元122)可以为无机发光二级管(例如,微LED)或有机发光二级管(例如,微OLED)。例如,发光单元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工艺水平进行设定。例如,发光单元的尺寸可以为5微米-50微米。

例如,发光单元发出光线的颜色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发光单元可以发出单色光线。又例如,发光单元还可以发出多种颜色的光线。例如,在发光单元发出单色光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第一显示像素111或/和第二显示像素121中设置多个发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单元来实现彩色显示。例如,在发光单元发出多种颜色的光线的情况下,发光单元可以设置成如图1(c)所示的形式,该发光单元可以包括并列布置第一发光子单元161、第二发光子单元162和第三发光子单元163(例如排列方向可根据需要选择为横向或纵向),第一发光子单元161、第二发光子单元162和第三发光子单元163发出光线的颜色可以彼此不同。例如,第一发光子单元161、第二发光子单元162和第三发光子单元163所发出光线的颜色可以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

例如,第一显示像素111在行方向的宽度Wp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在第一发光单元112的在行方向的宽度为10微米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像素111在行方向的宽度可以为10-500微米。

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第二显示像素121在行方向上(即,平行于A-A’线的方向)可以设置多个第二显示子像素。例如,在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设置为4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像素121在行方向上可以设置3个第二显示子像素。又例如,在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设置为8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像素121在行方向上可以设置7个第二显示子像素。例如,每个第二显示子像素可以包括1个或3个第二发光单元122。例如,第二显示像素121在列方向上(即,垂直于A-A’线的方向)的设置方式不限于图1(a)所示的紧邻设置的方式,第二显示像素121在列方向上还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隔,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用于遮挡源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光线的遮挡层,该遮挡层可以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遮挡单元125,阵列设置的多个遮挡单元125可以位于与第二发光层120的靠近第一发光层110的一侧,多个遮挡单元125与第二显示像素121在第一发光层110上的正投影重合,并且多个遮挡单元125和与之对应的第二显示像素121的尺寸相同。例如,多个遮挡单元125的尺寸和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在第二发光单元122的在行方向的宽度为10微米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像素121和与之对应的遮挡单元125在行方向的宽度可以为10-500微米。由此可以实现遮挡区在行方向上宽度的调节。例如,遮挡单元125可以使用金属、吸光材料、黑色遮光材料或其它适用的材料制成。

例如,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示例性的设置方式,下面结合图2说明第一发光层110、第二发光层120以及第一显示像素111和第二显示像素121的设置方式。

例如,第一发光层110和第二发光层120在出光方向上的间距D,透光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Ww(即,第二显示像素121在行方向上的间距)和遮挡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Wb(即,第二显示像素121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满足以下条件:

Wb=(K-1)Ww

其中,Wp为第一显示像素111在行方向的宽度;L为显示面板100的工作距离(例如,对于手机等手持移动终端,工作距离可以设置为30厘米;对于50英寸的显示屏幕,工作距离可以设置为300厘米);Q为相邻视差图像的视点间距,例如,相邻视差图像的视点间距可设置成Q=E/N的形式,E为人眼瞳孔间距(例如,65mm),N为自然数(例如,N可以设置为1);K为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通常K可以设置为K=2M的形式,M为自然数(例如,M=1)。

例如,在K=2,且满足上述公式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位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奇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发出的光线将入射到用户的左眼中,位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偶数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发出的光线将入射到用户的右眼中。例如,在位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奇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与位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偶数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所显示的图像像素相同的情况下,该显示面板100可以实现2D显示。例如,在位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奇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与位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偶数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所显示的图像像素分别对应于左眼图像像素和右眼图像像素的情况下,该显示面板100可以实现3D显示。由此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可以实现2D显示和3D显示。

例如,由于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第一发光单元112可以采用微LED或微OLED,其尺寸可以为5微米-50微米。相比于现有显示装置的百微米量级的像素尺寸,其尺寸可以降低约10-100倍。由于第一发光层110和第二发光层120在出光方向上的间距D与第一发光单元112满足如下关系:

因此,在Q和L取值固定的情况下,第一发光层110和第二发光层120在出光方向上的间距D可以降低约10-100倍。由此可以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以及包括该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装置的厚度的降低。

例如,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31,第一基板131可以设置于第一发光层110的远离第二发光层120的一侧。例如,第一基板131可以为透明衬底基板或半导体衬底基板。例如,在第一基板131为透明衬底基板的情况下,第一基板131可以是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料基板(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板)或者由其它适合的材料制成的基板。例如,在第一基板131为半导体衬底基板的情况下,第一基板131可以是以为单晶硅、锗或砷化镓基板,优选为单晶硅基板。

例如,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基板132,第二基板132可以设置于第二发光层120的靠近第一发光层110的一侧。例如,第二基板132可以为透明衬底基板。例如,第二基板132可以是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料基板(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板)或者由其它适合的材料制成的基板。

例如,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透明填充材料133,透明填充材料133可以设置于第一发光层110和第二发光层120之间。例如,透明填充材料133可以用于实现第一发光单元112的固定和/或第一发光单元112之间的电绝缘和/或距离调节等。例如,透明填充材料133可以采用无机或有机材料形成。例如,透明填充材料133可以采用有机树脂、氧化硅(SiOx)、氧氮化硅(SiNxOy)或者氮化硅(SiNx)等形成。显然,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透明填充材料133还可以设置于第二发光层120的远离第一发光层110的一侧,并用于实现第二发光单元122的固定和/或第二发光单元122之间的电绝缘。

例如,在第一基板131为透明衬底基板的情况下,首先可以在衬底基板(例如,半导体衬底基板或蓝宝石衬底基板)上形成微LED单元,然后利用转印等适当的方法将微LED单元转印到透明衬底基板(例如,玻璃基板)上。显然,第二基板132也可以采用转印等适当的方法将微LED单元转印其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直接形成微LED。

例如,在第一基板131为半导体衬底基板的情况下,对于无机发光二极管(例如,微LED)型发光元件,可以使用CVD(化学气相沉淀)、PECVD(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VD(物理气相沉积)等工艺形成在半导体衬底基板上。

例如,对于有机发光二级管型发光元件(例如,微OLED),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形成。首先,在半导体衬底基板上通过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制备驱动阵列层,该驱动阵列层包括用于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例如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等),然后在包括驱动电路的驱动阵列层之上形成阴极层,该阴极层例如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然后在阴极层上蒸镀各有机功能层,例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和透明电极(阳极)等。

例如,遮挡单元125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择,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所述多个阵列设置的多个遮挡单元125可以设置于第二基板132的远离第一基板131的一侧。又例如,所述多个阵列设置的多个遮挡单元125还可以设置于第二基板132的靠近第一基板131的一侧。例如,可以先形成遮挡层薄膜,然后通过光刻工艺形成遮挡单元。

例如,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驱动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像素在行方向上交替显示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和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

例如,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位于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与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位于第二图像中的位置相同。例如,在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位于第一图像的像素阵列的第3行第6列的情况下,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位于第二图像的像素阵列的第3行第6列。

例如,图3(a)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2D显示驱动方法的示例性原理图。在图3(a)所示的2D显示驱动方法中,驱动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像素111在行方向上交替显示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141和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142,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相同,并且第二显示像素121不发光。此时,显示面板100的光路图可参见图2,也即是,位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奇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发出的光线将入射到用户的左眼中,位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偶数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发出的光线将入射到用户的右眼中。由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相同,因此,用户感受到的图像是2D图像。此时,显示面板100的分辨率为第一发光层110分辨率的1/K,并且由于第二显示像素121的遮挡,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也将降低。

例如,图3(b)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2D显示驱动方法的示例性原理图,图3(c)是在图3(b)所示的2D显示驱动方法下的显示面板100的光路图。与图3(a)所示的2D显示驱动方法相比,图3(b)和图3(c)所示的2D显示驱动方法还包括驱动第二显示像素121发光。例如,驱动第二显示像素121显示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143,并且第三图像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不同。

例如,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143位于第三图像中的位置与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141位于第一图像中的位置和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142位于第二图像中的位置相同。例如,在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143位于第三图像的像素阵列的第3行第6列的情况下,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141位于第一图像的像素阵列的第3行第6列,并且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142位于第二图像的像素阵列的第3行第6列。

例如,如图3(c)所示,位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奇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发出的光线将入射到用户的左眼中,位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偶数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发出的光线将入射到用户的右眼中,位于第二发光层120的第二显示像素121发出的光线将入射到用户的左眼和右眼中。由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相同,用户感受到的图像是2D图像。由于第三图像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不同,相比于图3(a)所示的驱动方法,用户感受到的分辨率和显示亮度将得到提升。

例如,在图3(b)和图3(c)所示的示例性的显示面板100的2D显示驱动方法中,由于K=2,第二显示像素121示例性的仅包括一个第二显示子像素,并且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143示例性的仅包括一个第三图像子像素,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143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三图像子像素。例如,在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设置为4的情况下,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143可以包括3个第三图像子像素。又例如,在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设置为8的情况下,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143可以包括7个第三图像子像素。由此,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在2D显示驱动模式下的分辨率可以等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分辨率,并且显示面板100的亮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例如,图3(d)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像素111的局部光路图。如图3(d)所示,第一显示像素111发出的部分光线将被第二显示像素121遮挡而不能到达用户侧,而第二显示像素121发出的光线由于没有阻挡可以顺利的到达用户侧。在图3(b)和图3(c)所示的2D显示驱动模式下,为了保证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141和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142到达用户侧的光线强度之和与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143到达用户侧的光线强度大致相等,可以对第一显示像素111和第二显示像素121采用非均等驱动,也即是第一显示像素111和第二显示像素121的驱动电流/电压不同。例如,可以通过事先测试到达用户侧的亮度分布,以确定第一显示像素111和第二显示像素121所需的驱动电流/电压,以使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141和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142到达用户侧的光线强度之和与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143到达用户侧的光线强度大致相等。

例如,图4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3D显示驱动方法的示例性原理图。在图4所示的3D显示驱动方法中,驱动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像素111在行方向上交替显示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141和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142,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对应于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并且第二显示像素121不发光。此时,显示面板100的光路图可参见图2,也即是,位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奇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发出的光线将入射到用户的左眼中,位于第一发光层110的偶数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111发出的光线将入射到用户的右眼中。由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对应于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因此,用户感受到的图像是3D图像。

例如,图5(a)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局部3D显示驱动方法的示例性原理图。在图5(a)所示的局部3D显示驱动方法中,该显示面板100可以划分为2D显示区151和3D显示区152;在2D显示区151,第一图像对应于2D显示区的部分和第二图像对应于2D显示区的部分相同;在3D显示区152,第一图像对应于3D显示区的部分和第二图像对应于3D显示区的部分分别对应于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并且第二显示像素不发光。由此可以实现局部3D显示。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2D显示区和3D显示区可以根据需要实时划分,由控制装置(例如CPU)对输入到显示面板的显示数据进行控制实现。在此情况下,显示面板内置的控制装置或设置在显示面板外的控制装置可以对根据需要分别向2D显示区和3D显示区分别发送2D显示数据和3D显示数据。

例如,图5(b)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局部3D显示驱动方法的示例性原理图。相比于图5(a)所示的局部3D显示驱动方法,图5(b)所示的局部3D显示驱动方法还包括驱动2D显示区151的第二显示像素121显示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143,并且2D显示区151的第二显示像素121所显示的第三图像与2D显示区151的第一显示像素111所显示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不同。由此不仅可以实现局部3D显示,而且还可以提升2D显示区151的显示分辨率和显示亮度。

例如,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中,以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K=2为例,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发光层110、第二发光层120以及第一显示像素111和第二显示像素121的设置方式以及显示面板100的驱动方法,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显示面板100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K还可以设置为4、6、8、10、20、100等其它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数值。

例如,图6是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10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显示装置10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控制装置、图像数据编码/解码装置、行扫描驱动器、列扫描驱动器、时钟电路等)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通过采用双层发光层,实现了2D显示和3D显示,降低了显示面板100和显示装置10的厚度,提升了2D显示模式下的亮度和分辨率,以及3D显示模式下的可控性。

例如,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发光层和形成第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列的第一显示像素,第一显示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层设置于第一发光层的第一显示像素的出光方向的一侧,且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列的第二显示像素,第二显示像素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并在行方向上形成交替排列的未设置有第二显示像素的透光区和设置有第二显示像素的遮挡区;第一显示像素与第二显示像素在第一发光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且从透光区部分露出,第一显示像素与第二显示像素的出光方向相同。

例如,图7是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以图1(a)和图1(b)所示出的情形为例,如图7所示,该制作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形成第一发光层;

步骤S20:形成第二发光层。

例如,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列的第一显示子像素,第一显示子像素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层设置于第一发光层的第一显示子像素的出光方向的一侧,且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列的第二显示子像素,第二显示子像素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并在行方向上形成交替排列的未设置有第二显示子像素的透光区和设置有第二显示子像素的遮挡区;第一显示子像素与第二显示子像素在第一发光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且从透光区部分露出,第一显示子像素与第二显示子像素的出光方向相同。

例如,在形成第一发光层之前,还可以包括提供第一基板。例如,在形成第二发光层之前,还可以包括提供第二基板。例如,在提供第二基板之后、形成第二发光层之前,还可以包括形成遮挡层,该遮挡层可以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遮挡单元,并可以实现第二显示像素在行方向上宽度的调节。例如,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遮挡层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本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发光单元(即,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可以为无机发光二级管(例如,微LED)或有机发光二级管(例如,微OLED)。例如,发光单元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工艺水平进行设定。例如,发光单元的尺寸可以为5微米-50微米。

例如,第一显示像素在行方向的宽度Wp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在第一发光单元的在行方向的宽度为10微米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像素在行方向的宽度可以为10-500微米。

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第二显示像素在行方向上(即,平行于A-A’线的方向)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二显示子像素。例如,在显示面板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设置为4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像素在行方向上可以设置3个第二显示子像素。又例如,在显示面板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设置为8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像素在行方向上可以设置7个第二显示子像素。例如,每个第二显示子像素可以包括1个或3个第二发光单元。

例如,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在出光方向上的间距D,透光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Ww和遮挡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Wb满足以下条件:

Wb=(K-1)Ww

其中,Wp为第一显示子像素和第二显示子像素在行方向的宽度,L为显示面板的工作距离,Q为相邻视差图像的视点间距,K为显示面板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的数目。

例如,在K=2,且满足上述公式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位于第一发光层的奇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发出的光线将入射到用户的左眼中,位于第一发光层的偶数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发出的光线将入射到用户的右眼中。例如,在位于第一发光层的奇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与位于第一发光层的偶数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所显示的图像像素相同的情况下,该显示面板可以实现2D显示。例如,在位于第一发光层的奇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与位于第一发光层的偶数数列的第一显示像素所显示的图像像素分别对应于左眼图像像素和右眼图像像素的情况下,该显示面板可以实现3D显示。由此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可以实现2D显示和3D显示。

例如,由于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发光单元可以采用微LED或微OLED,其尺寸可以为5微米-50微米。相比于现有显示装置的百微米量级的像素尺寸,其尺寸可以降低约10-100倍。由于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在出光方向上的间距D与第一发光单元满足如下关系:

因此,在Q和L取值固定的情况下,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在出光方向上的间距D可以降低约10-100倍。由此可以实现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以及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厚度的降低。

例如,在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还可以包括形成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可以驱动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像素在行方向上交替显示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和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驱动第二显示子像素显示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相同,并且第三图像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不相同。由此可以使得在2D显示模式下,显示面板的分辨率等于第一发光层的分辨率,并且可以提升显示面板在2D显示模式的亮度。

例如,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位于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与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位于第二图像中的位置相同和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位于第三图像中的位置相同。例如,在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位于第一图像的像素阵列的第3行第6列的情况下,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位于第二图像的像素阵列的第3行第6列,第三图像对应的像素位于第三图像的像素阵列的第3行第6列。

例如,上述驱动模块可以驱动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像素在行方向上交替显示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和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对应于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并且第二显示像素不发光。由此可以实现3D显示。

例如,上述驱动模块还可以在2D显示区使得第一图像对应于2D显示区的部分和第二图像对应于2D显示区的部分相同,在3D显示区使得第一图像对应于3D显示区的部分和第二图像对应于3D显示区的部分分别对应于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由此可以实现局部3D显示。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采用双层发光层,实现了2D显示和3D显示,降低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厚度,提升了2D显示模式下的亮度和分辨率,以及3D显示模式下的可控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公开实施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公开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公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