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稻肥撒播装置,尤其是一种稻肥均可使用的播量调节装置,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直播是将破胸露白的水稻芽种直接播种在田间进行水稻种植的方式之一,与移栽和抛秧相比,具有省时省力省秧田的优势。近些年,随着农田植保技术的提高水稻直播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在双季稻区还能及时把握住农时,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荷,被农户广泛接受。
当前,水稻直播方式有机械穴直播、机械条播和人工撒播3种。生产实践表明,在同等生产管理条件下增加水稻芽种的撒播用种量,撒播产量与穴直播、条播相比处于同等或偏高水平。因受制于撒播机械化技术的不成熟,目前多尝试使用撒肥机代替,但由于水稻芽种嫩弱,流动性差,撒肥机闸口式的播量调节机构在作业时容易出现搅拌器严重碾压损伤芽种或者堵塞的现象,对水稻芽种适应性差,水稻撒播效率难以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水稻芽种伤害小,同时具有防堵功能,能够同时适应水稻芽种和化肥的播量调节的稻肥兼用型播量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肥兼用型播量调节装置,安装在摆管式撒播机的料箱和法兰之间,该机构包括集料机构、调节机构、辅助机构、棘轮拉线和控量机构;集料机构包括连接部、进料口和出料口,连接部与料箱底部连接固定,进料口与料箱连通,用于接收料箱内的稻肥,出料口与进料口连通,且长度方向沿其轴向延伸;调节机构设置于集料机构的下方,包括容纳集料机构出料口穿入的开口和设置于开口外侧的连接端,开口长度沿其轴向延伸,连接端与集料机构通过导杆活动连接;辅助机构的底部与法兰连接固定,其顶部开设有与集料机构开口相对的开口,其底部侧面设置有出料口,作为稻肥的撒播出口;棘轮拉线的端部与调节机构的连接端连接固定,通过改变拉线的长度从而带动调节机构上下移动;控量机构的底部固定在法兰上,位于辅助机构内,其上部部分插入调节机构的开口内,通过调节调节机构的开口与控量机构的上下位移来调节稻肥播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呈u型,其一侧与集料机构的连接部连接固定,另一侧上设置有容导杆穿过的通孔a和容棘轮拉线穿过的通孔b,在导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集料机构的连接部及调节机构的连接端抵靠。
优选的,在辅助机构上连接固定有挡罩,且其顶部中心套在调节机构的开口外侧。
优选的,控量机构的上部截面形状为锥形,且锥形的底部尺寸大于调节机构开口的内径。
进一步的,锥形的母线与轴线的夹角在20°~30°。
优选的,安装时集料机构出料口的底面与控量机构的顶面齐平。
优选的,集料机构的出料口内径在70mm到90mm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料箱承重板,料箱承重板固定在摆管式撒播机上,集料机构的连接部与料箱承重板连接固定。
优选的,在料箱承重板上开设有通孔,在通孔的下端固定有导管,导杆依次穿过通孔、导管、导向机构及调节机构,且导杆的顶端卡合在通孔内。
原理:集料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料箱承重板上,导杆穿过料箱承重板、导管和调节机构,并通过导管保持竖直方向不变,压缩弹簧通过导杆导向在料箱承重板和调节机构之间做伸缩运动,一分为二的棘轮拉线通过导向机构导向与压缩弹簧组合带动调节机构上下移动,通过调节拉线的长短从而改变调节机构开口和控量机构器之间的环形缝隙,达到无级调节化肥和水稻播量的目的。
与现有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棘轮拉线与压缩弹簧组合能够在驾驶室内实时调节播量;
2、调节机构和控量机构之间的环形缝隙能够做到无级调节;
3、控量机构在法兰的带动下转动起到不断搅拌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物料板结堵塞;
4、由于控量机构特有的光滑锥形结构,能够使水稻芽种在控量机构与调节机构形成的环形缝隙之间顺利通过而不对稻种进行碾压破坏,降低播量调节装置的伤芽率,同时适应水稻芽种和化肥的播量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等轴测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集料部件的等轴测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料箱承重板的等轴测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导杆的等轴测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辅助料斗的等轴测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调节部件的等轴测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拉线导向板的等轴测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锥形控料器的等轴测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安装在摆管式撒播机上的侧视图。
图1-2中,1、集料部件;2、料箱承重板;3、导杆;4、压缩弹簧;5、挡罩;6、辅助料斗;7、调节部件;8、拉线导向板;9、棘轮拉线;10、锥形控量器;
图3中,1-1、挂接耳;1-2、锥形集料筒;1-3、固定圆管;
图4中,2-1、通孔;2-2、导管;
图5中,3-1、圆柱头;3-2、长空心管;
图6中,6-1、连接耳;6-2、出料口;
图7中,7-1、调节拉板;7-1-1、导杆孔;7-1-2、拉线固定孔;7-1-4、翻边;7-2、调节圆管;
图8中,8-1、半圆孔;8-2、拉线导向孔;
图9中,10-1、圆锥主体;10-2、圆柱杆;12-3、圆形法兰;12-4、螺栓孔;
图10中,12、摆管式撒播机;12-1、料箱;12-2、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0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肥兼用型播量调节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摆管式撒播机12的料箱12-1和法兰12-2之间,包括集料部件1、料箱承重板2、导杆3、压缩弹簧4、挡罩5、辅助料斗6、调节部件7、拉线导向板8、棘轮拉线9和锥形控量器10;其中,所述集料部件1通过螺栓安装在料箱承重板2上,所述料箱承重板2固定在摆管式撒播机12上,所述料箱承重板2上固定有一导管2-2和拉线导向板8,调节部件7在所述集料部件1正下方,锥形控量器10通过螺栓固定在法兰12-2上随其转动,且位于所述调节部件7的正下方,所述导杆3穿过所述导管2-2、拉线导向板8和调节部件7,压缩弹簧4套在所述导杆3上,所述棘轮拉线9一分为二分别穿过所述拉线导向板8上的拉线导向孔8-2和所述调节部件7上的拉线固定孔7-1-2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调节部件7上,所述挡罩5套在所述调节部件7的外侧,所述辅助料斗6固定在所述法兰12-2上,所述挡罩5和所述辅助料斗6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通过转动所述棘轮拉线9的手柄改变拉线的长度可以带动所述调节部件7上下移动,从而改变所述调节部件7和所述锥形控量器10之间的环形缝隙,达到改变播量的目的。
如图1所示,压缩弹簧4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上端顶住所述料箱承重板2,下端顶住所述调节部件7。
如图3所示,集料部件1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挂接耳1-1、一个锥形集料筒1-2和一个固定圆管1-3,且所述固定圆管1-3的内径在70mm到90mm之间;安装时所述固定圆管1-3的底面与锥形控量器10的顶面齐平。
如图4所示,料箱承重板2上开有一通孔2-1,所述通孔2-1和所述导管2-2同心焊接。
如图5所示,导杆3具有一圆柱头3-1和长空心管3-2,所述圆柱头3-1安装在所述通孔2-1内部,正常工作时,所述圆柱头3-1被所述挂接耳1-1盖住,且所述导杆3为一活动轴,运输时可取下单独存放。
如图6所示,辅助料斗6整体呈倒锥形,且具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耳6-1和一出料口6-2;螺栓穿过连接耳6-1与挡罩5连接固定,出料口用于稻肥的撒播。
如图7所示,所述调节部件7具有一调节拉板7-1和可调圆管7-2,所述调节拉板7-1上具有两对称的导杆孔7-1-1、拉线固定孔7-1-2和四条翻边7-1-3,所述可调圆管7-2套在所述固定圆管1-3的外侧。
如图8所示,拉线导向板8整体呈“u”型结构,具有一半圆孔8-1和拉线导向孔8-2,且所述拉线导向孔8-2位于拉线固定孔7-1-2的正上方。
如图9所示,所述锥形控量器具有一圆锥主体10-1、圆柱杆10-2、连接法兰10-3和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法兰10-3上的三个螺栓孔,所述圆锥主体10-1的大圆直径大于可调圆管的内径,且母线与轴线的夹角在20°~30°。
在本发明中,稻肥兼用型播量调节机构安装在摆管式撒播机上,所述集料部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料箱承重板上,导杆穿过料箱承重板、导管和调节部件,并通过导管保持竖直方向不变,压缩弹簧套在导杆上,一端压在导管上的圆环,另一端压在调节拉板上,调节部件的调节圆管套在固定圆管的外侧,锥形控料器套在调节圆管内侧,一分为二的棘轮拉线通过拉线导向板导向与压缩弹簧组合带动调节部件上下移动,通过调节拉线的长短就能改变调节圆管和锥形控料器之间的环形缝隙,达到无级调节化肥和水稻播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是:当播量为零时,压缩弹簧使用弹力将调节部件往下压,使调节圆管完全压在锥形控量器上,此时调节圆管和锥形控量器之间的环形隙为零;当需要增大播量时,只需转动棘轮拉线的手柄将拉线变短,由于拉线导向孔在拉线固定孔的正上方,且调节机构整体呈对称结构,所以拉线带动调节部件沿固定圆管竖直向上移动,防止了调节圆管倾斜而卡死的现象发生,此时调节圆管和锥形控量器的之间的环形缝隙变大,物料的播量相应改变。当需要调小播量时,转动棘轮拉线手柄将拉线变长,压缩弹簧带着调节部件向下移动,调节圆管和锥形控量器之间的环形缝隙变小,物料播量相应变小。
以上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如改变锥形控量器的尺寸、固定圆管的直径、拉线导向板的形状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