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梅薯根盆景胚材的快速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79897发布日期:2020-11-10 17:3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角梅薯根盆景胚材的快速培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园艺培育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角梅薯根盆景胚材的快速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三角梅为紫茉莉科叶子花属观赏植物的统称,目前已有300多个栽培品种,深受民众喜欢,从家庭小型盆栽到城乡景观绿化美化上都已普遍应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观花植物。三角梅作为盆景观赏在我国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其枝干具有易于萌发新芽、枝干韧性强的特点,因此可通过修剪或蟠扎等方式对其进行造型,常见的造型有悬崖式、宝塔式、花篮式、曲杆式、卧杆式、水旱式、临水式、附石式等。

由于三角梅盆景精品老桩培育时间长达10年以上,周期太长,近几年市场转为适宜家庭摆放的小型精品盆景开发。随着市场对三角梅盆景产品种类多样化及观赏性需求的提高,其胚材的栽培和初步造型也掀起热潮,如闽广桂等地利用控根器高堆培土培育提根类胚材,或者采用高垄地栽后再深挖起苗,保留可观赏根系方法来培育露根盆景胚材。这些常规方法栽培出的露根三角梅树体胚材培育时间长、根系细弱,无明显特点,观赏性一般,且生产管理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三角梅薯根盆景胚材的快速培育方法,以解决现有的三角梅树体胚材培育时间长、根系细弱、且生产管理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角梅薯根盆景胚材的快速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2、培育场地的选择:选择全阳光照含沙量高的种植地,铺上地布;

s104、培育基质的选择:采用重量占比为6:2:2的沙壤土、腐殖土和火山石碎块的混合基质;

s106、种苗处理:选用头径2cm~4cm的种苗,在离地面30cm~40cm处截断;只保留4~7条粗根,根长5cm~10cm,去除杂乱根;将种苗放入灭菌消毒生根液中浸泡30min后取出晾干,待种植入盆;上述灭菌消毒生根液由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mg*l-1、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mg*l-1、萘乙酸400mg*l-1组成;

s108、上盆培育阶段:选用口径20cm、高26cm塑料盆作为容器,在塑料盆中预先填入s104中的所述培育基质,所述培育基质的高度为8~12cm,将s106中处理过的种苗放进塑料盆内,再回填s104中的所述培育基质、压实、并浇足定根水;进入正常的栽培管理,日常见塑料盆盆面的所述基质干白再浇水;

s110、薯根生成阶段:s108的上盆培育阶段进入正常栽培管理1个月后,每30天淋浇稀释800倍的高磷型12-45-10“红四方”水溶性肥料追肥1次;在第一次追肥15天后,每间隔15天采用促薯根生成复配药剂对叶面喷施1次,连续间隔喷施4次;上述促薯根生成复配药剂由磷酸二氢钾2000mg*l-1、硫酸镁30mg*l-1、氨基壳寡糖200mg*l-1、多效唑30mg*l-1和芸苔素0.5mg*l-1组成;

s112、换盆膨根阶段:在s108的上盆培育阶段进行12个月后,采用破盆方法将三角梅桩从塑料盆中取出,取出后按盆景胚材的设计进行造型并修掉直立枝条,保留主干萌发的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其长度均在4~6cm;再采用口径26cm、高35cm的塑料盆内,在塑料盆中预先填入s104中的所述培育基质,所述培育基质的高度15-20cm,将修剪后的盆景胚材放入上述塑料盆内浅埋、回填所述培育基质,然后压实并浇足定根水,进入正常的栽培管理,日常见盆面基质干白再浇水;然后间隔30天淋浇稀释800倍的高磷型12-45-10“红四方”水溶性肥料追肥1次;每间隔60天采用促薯根膨大复配药剂对叶面喷施1次,连喷4次,上述促薯根膨大复配药剂由磷酸二氢钾2000mg*l-1、硫酸镁40mg*l-1、氨基壳寡糖400mg*l-1、多效唑50mg*l-1、芸苔素0.5mg*l-1组成;

s114、盆景胚材培育阶段:s112的换盆膨根阶段进行12个月后,并且三角梅桩头径达到7~8cm时,按盆景胚材的设计再次进行造型;在二次造型的10个月后,再次用破盆方法将上述的三角梅桩头取出,并将薯状根清洗干净,修掉各条薯根上层细根,只保留最底下细根。

进一步的,s106的所述种苗采用成品节间密集、叶片小、容易促花、根部易于膨大的三角梅品种。

进一步的,所述种苗采用塔紫三角梅、塔黄三角梅或塔橙三角梅。

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三角梅的培育以及薯根的膨胀,便于培育出品质稳定的三角梅盆景胚材。

进一步的,s112的所述三角梅的整体高度保持在50cm以下,同时只保留膨大成薯状根,多余杂乱根系修除掉。通过上述设置,便于三角梅薯根的膨大与生长,提高了盆景胚材的观赏性。

进一步的,所述火山石碎块的直径为1-2cm。有利于培育基质的内部疏松透气,为三角梅营根系的生长营造了物理刺激的环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方案的操作工艺简单,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的工人均可独立进行,降低了人工成本;

2、本方案利用较小规格的容器进行栽培,限制了三角梅根部生长空间,将常用栽培基质更换为养分相对贫瘠且疏松透气的培育基质,营造生长逆境的物理胁迫刺激,不仅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更有利于薯根的生成和膨大,生长过程中促使植株薯根根系的生长效果呈现自然异态,能突现树体根部美感的形体、线条、状态、肌理等,观赏性强;

3、本方案采用合理的营养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配置出促薯根生成并膨大的复配药剂,提高了三角梅薯状根生长速度,促进了根系形成层活动加粗根部生长,同时也起到了抑制其木质化的作用,从而生成薯状根;

4、本方案具有时间短、成型快、效果好的特点,便于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私人化制定培育,同时也能大批量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盆景胚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培育的盆景胚材实物图;

图2是实施例2培育的盆景胚材实物图;

图3是实施例3培育的盆景胚材实物图;

图4是对比例1培育的盆景胚材实物图;

图5是对比例2培育的盆景胚材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三角梅薯根盆景胚材的快速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2、培育场地的选择:选择全阳光照含沙量高的种植地,铺上地布,防止三角梅的根系扎进地下,可减少杂草生长,减轻管理工作量。

s104、培育基质的选择:采用重量占比为6:2:2的沙壤土、腐殖土和火山石碎块的基质,使用时上述三种原料混合均匀,其中,火山石碎块的直径为1-2cm。

s106、种苗处理:本实施例的种苗采用120株的塔紫三角梅,其叶片小、生长速度快,同时其成品节间密集、叶片小、容易促花、根部易于膨大适合作为薯根盆景胚材;选用头径2cm~4cm的种苗,在离地面30cm~40cm处截断;只保留4~7条粗根、根长5cm~10cm,去除杂乱根;将种苗放入灭菌消毒生根液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晾干,待种植入盆;上述灭菌消毒生根液由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mg*l-1、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mg*l-1、萘乙酸400mg*l-1组成。

s108、上盆培育阶段:选用口径20cm、高26cm塑料盆作为容器,在塑料盆中预先填入s104中的培育基质,培育基质的高度为10cm,将s106中处理过的种苗放进塑料盆内,再回填s104中的培育基质、压实、并浇足定根水,上盆后按1.5米*1.5米/株的行间距进行摆放;进入正常的栽培管理,日常见塑料盆盆面的培育基质干白再浇水。

s110、薯根生成阶段:s108的上盆培育阶段进入正常栽培管理1个月后,每30天淋浇稀释800倍的高磷型12-45-10“红四方”水溶性肥料追肥1次;在第一次追肥15天后,每间隔15天采用促薯根生成复配药剂对叶面喷施1次,并在60天内连续间隔喷施4次;上述促薯根生成复配药剂由磷酸二氢钾2000mg*l-1、硫酸镁30mg*l-1、氨基壳寡糖200mg*l-1、多效唑30mg*l-1和芸苔素0.5mg*l-1组成。

s112、换盆膨根阶段:在s108的上盆培育阶段进行12个月后,采用破盆方法(直接破坏塑料盆的方法)将三角梅桩从中取出,取出后按初步盆景胚材的设计进行造型并修掉直立枝条,保留三角梅桩主干萌发的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其长度均在4~6cm;整个三角梅的高度控制在50cm以内,同时只保留膨大成薯状的根系,多余杂乱的根系除掉。

再采用口径26cm、高35cm的塑料盆,在塑料盆中预先填入s104中的所述培育基质,培育基质的高度20cm,将修剪后的三角梅桩放入上述塑料盆内浅埋、回填s104的培育基质,然后压实并浇足定根水,进入正常的栽培管理,日常见盆面的培育基质干白再浇水;然后间隔30天淋浇稀释800倍的高磷型12-45-10“红四方”水溶性肥料追肥1次;每间隔60天采用促薯根膨大复配药剂对叶面喷施1次,连喷4次,上述促薯根膨大复配药剂由磷酸二氢钾2000mg*l-1、硫酸镁40mg*l-1、氨基壳寡糖400mg*l-1、多效唑50mg*l-1、芸苔素0.5mg*l-1组成。

s114、盆景胚材培育阶段:在换盆膨根阶段后的第12个月,并且三角梅桩头径达到7~8cm时,按照盆景设计的初步造型再次对三角梅的二级分枝强剪,保留5~7cm,或者利用粗铝线对其进行高强度扭拉,转变生长方向;在二次造型的10个月后,再次用破盆方法将上述的三角梅桩头取出,用高压水枪将薯状根上附有的泥土和火山石碎块冲洗干净,修掉各条薯根上层细根,只保留最底部的细根;最终得到了具有多条不同形状规格的薯根、且主干具有多层次分枝的三角梅盆景胚材(如附图1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

本实施例的种苗采用220株塔黄三角梅,在s108的上盆培育阶段中,塑料盆内预先填入的培育基质高8cm,并且在s112的换盆膨根阶段中,在采用破盆方法进行换盆培育时,选用口径30cm、高38cm的塑料盆作为容器,预先填入培育基质的高度为15cm。本实施例培育的三角梅盆景胚材如附图2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1的区别仅在于:

本实施例的种苗采用160株塔橙三角梅,在s108的上盆培育阶段中,塑料盆内预先填入的培育基质高12cm,并且在s112的换盆膨根阶段中,在采用破盆方法进行换盆培育时,选用口径30cm、高38cm的塑料盆作为容器,预先填入培育基质的高度为15cm。本实施例培育的三角梅盆景胚材如附图3所示。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至3的区别在于:

本对比例采用常规盆景胚材以及现有的培育基质、并利用常规的栽培方法进行培育,在种苗的培育过程中,不采用促薯根膨大复配药剂,直接在塑料盆内栽培3年后出圃。本实施例培育的三角梅盆景胚材如附图4所示。

对比例2

本对比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本对比例在步骤s112的换盆膨根阶段未实用促薯根膨大复配药剂进行喷施处理。本实施例培育的三角梅盆景胚材如附图5所示。

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和对比例2得出如下表1的实验结果:

表1:

通过表1可以得出,对比例1采用常规盆景胚材培土诱根的现有方法栽培,由于在培育过程中全株保留枝叶,生长旺盛,其平均头径达到12.6cm,但结薯率仅为0.33%,最大薯根粗度仅为2.5cm,平均薯根数仅为0.52个;对比例2未使用促薯根膨大复配药剂处理,结薯率为77.4%,其最大薯根粗度为4.3cm,平均薯根数为3.2个,而相比之下,利用本方案的3个不同品种其结薯率最低为78.7%,最高为92.2%,最大薯根粗度为12.3cm,平均薯根数最低为5.6个,最高为6.4个。

以上实验数据表明,本方案能够促进薯根生成并膨大、根系自然,适宜作为三角梅盆景胚材,大大提高其观赏价值。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