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捕捉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幼蝉捕捉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工幼蝉养殖技术逐渐成熟,传统的对于人工幼蝉的捕捉,多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而在人工捕捉幼蝉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第一,在捕捉时,容易误踩刚出土的金蝉;第二,出土过早的金蝉会蜕变为白蝉,白蝉不易保存变黑,导致销售价变低造成经济损失;第三,人工捕捉过程中,金蝉掉落在地上,抓起来比较麻烦;第四,金蝉出土是陆陆续续的出,所以捕捉过程中需要反反复复的抓,比较麻烦劳累;第五,果园内养的金蝉由于果树枝过矮分叉,导致不好采收刚出土的金蝉,采收起来非常麻烦;第六,人工捕捉时间一般选择金蝉出土高峰期19点-01点进行捕捉,其它时间少量出土的金蝉无法进行捕捉;第七,人工成本过高。
针对此,现有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金蝉捕捉器,该金蝉捕捉器包括光滑隔离板、捕捉筒以及卡箍,光滑隔离板上设置有引导槽,引导槽包括首端和末端,首端设有固定勾,捕捉筒设置在末端下方并置于底面上,第一卡箍将光滑隔离板固定在树体上,在捕捉的过程中,利用幼蝉出土脱壳时爬树的习性对幼蝉进行自动捕捉,该金蝉捕捉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工成本,但是在捕捉幼蝉的过程中,当出土幼蝉数量较多时,引导槽无法最大程度的引导幼蝉爬行并使其掉落至捕捉筒内,极大地影响了捕捉效率和捕捉效果,并且在幼蝉掉落时,往往会掉落至捕捉筒外,同时部分幼蝉以及位于桶口边缘位置的幼禅还会爬出收集桶,收集效果较差;而采用卡箍将捕捉器固定在树干上,固定操作也较为麻烦,使用不够方便,间接影响捕捉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幼蝉捕捉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金蝉捕捉器捕捉效果较差,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捕捉单元件包括本体部,本体部倾斜设置有引导面,用于引导幼蝉爬行,本体部设置有止退槽,使幼蝉仅能单向爬行,进一步提高引导效果,相邻捕捉单元件之间存在间隙,在爬行的过程中,幼蝉便会掉落至收集装置内,捕捉效果显著;第一光滑挡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捕捉带,能够同时引导第一光滑挡板两侧幼蝉的爬行,提高捕捉效率;第一光滑挡板的底边部设置为弧形边,与捕捉单元件的排列方向相适配,便于爬行中幼蝉的掉落;捕捉装置还包括支撑板和第二光滑挡板,支撑板具有支撑作用,使结构更加牢固,第二光滑挡板进一步限制幼蝉向上爬行;第二安装部设置为挂钩,收集装置能够直接挂设在挂钩上,拆装便捷;第一安装部设置为捆绑段,用于捆绑装置的捆绑;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桶,收集桶上设置有挂孔和导向片,挂孔用于收集桶的挂设,导向片一方面促进桶口边缘的幼禅滑落至桶内,另一方面有效避免收集桶内幼蝉的爬出;捆绑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光滑连接片,能够捆绑在捆绑段上,光滑连接片设置为片状,捆绑牢固;光滑连接片设置倒三角连接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为魔术贴,并设置在顶边部,在保证安装牢固的基础上,方便拆装,倒三角连接片的两个底边部设置有引导条,当捆绑时引导条倾斜设置,能够有效将树干上的幼蝉引导向捕捉带等);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幼蝉捕捉器,包括捕捉装置、捆绑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捕捉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一光滑挡板和捕捉单元件,所述固定板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其中:所述第一光滑挡板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所述第一光滑挡板竖直设置,所述捕捉单元件弧向排列在所述第一光滑挡板上以形成捕捉带,所述捕捉单元件的数量沿所述捕捉带起始端至终止端的方向递减,以使所述捕捉带的宽度由起始端至终止端方向递减;所述捆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且能将所述捕捉装置固定在树干上;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且位于所述捕捉带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捕捉单元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滑挡板的侧面上;所述本体部向上倾斜设置有引导面,用于引导幼蝉爬行;所述本体部邻近所述引导面终止端的一侧设置有止退槽,以避免幼蝉倒行;相邻所述捕捉单元件之间存在间隙,幼蝉能从所述间隙掉落至所述收集装置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滑挡板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捕捉带。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滑挡板的底边部设置为弧形边,所述弧形边与所述捕捉单元件的排列方向相适配,所述捕捉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滑挡板上邻近所述弧形边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捕捉装置还包括支撑板和第二光滑挡板,其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光滑挡板相连,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光滑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滑挡板的边部位置且位于所述捕捉带的上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为挂钩,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底端,所述收集装置挂设在所述挂钩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挂钩上侧的部分区段设置为捆绑段,所述捆绑段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桶,所述收集桶内盛放有水;所述收集桶的桶壁上位于靠近桶口边缘的位置设置有挂孔,所述收集桶通过所述挂孔挂设在所述挂钩上;所述收集桶与所述挂孔相对的桶口边缘区段连接设置有导向片,所述导向片向所述收集桶内侧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捆绑装置包括光滑连接片,所述光滑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光滑连接片包覆在树干和所述捆绑段上,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以将所述捕捉装置固定在树干上。
优选地,所述光滑连接片设置为倒三角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为魔术贴的父板和母板,其中:所述魔术贴的父板和母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倒三角连接片的顶边部;所述倒三角连接片的两个底边部分别设置有引导条,所述引导条与所述捕捉带的起始端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幼蝉捕捉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幼蝉捕捉器包括捕捉装置、捆绑装置和收集装置,捕捉装置用于幼蝉的捕捉,捆绑装置能够将幼蝉捕捉器固定在树干上,收集装置用于捕捉后幼蝉的收集;所述捕捉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一光滑挡板和捕捉单元件,第一光滑挡板竖直,第一光滑挡板能够限制幼蝉的爬行方向;所述捕捉单元件弧向排列在所述第一光滑挡板上以形成捕捉带,所述捕捉单元件的数量沿所述捕捉带起始端至终止端的方向递减,以使所述捕捉带的宽度由起始端至终止端递减,捕捉带一方面具有导向的作用,能够有效引导幼蝉爬行,另一方面避免因在先爬行幼蝉停止而影响在后幼蝉的爬行,做到最大程度的引导,捕捉效果显著,捕捉效率高效;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捆绑装置通过第一安装部能够将捕捉装置固定在树干上,安装牢固,操作便捷;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收集装置通过第二安装部固定在捕捉带的下方,收集效果显著,便于拆装;本发明有效解决而人工捕捉的弊端,相比较现有技术极大地提高捕捉效率,保证了捕捉效果,同时有效解放劳动力,降低养殖户成本,增加收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捕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捕捉单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捕捉单元件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收集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收集桶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收集桶另一实施方式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光滑连接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捕捉装置;11、固定板;111、捆绑段;112、挂钩;12、第一光滑挡板;13、捕捉单元件;131、本体部;132、引导面;133、止退槽;14、支撑板;15、第二光滑挡板;2、捆绑装置;21、光滑连接片;211、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3、收集装置;31、收集桶;311、挂孔;312、导向片;4、引导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幼蝉捕捉器,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幼蝉捕捉器包括捕捉装置1、捆绑装置2和收集装置3,捕捉装置1包括固定板11、第一光滑挡板12和捕捉单元件13,固定板11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其中:第一光滑挡板12与固定板11相连,第一光滑挡板12竖直设置,捕捉单元件13弧向排列在第一光滑挡板12上以形成捕捉带,所述捕捉带所在弧线起始端的切线向上倾斜,捕捉单元件13的数量沿所述捕捉带起始端至终止端的方向递减,以使所述捕捉带的宽度由起始端至终止端方向递减;捆绑装置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且能将固定板11竖直固定在树干上;收集装置3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且位于所述捕捉带的下方。
安装时,捆绑装置2将固定板11和树干捆绑起来,使所述幼蝉捕捉器固定在树干上,然后将收集装置3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捕捉幼蝉时,树干上的幼蝉爬入所述捕捉带,并由所述捕捉带的起始端爬向终止端,在爬行的过程中,所述幼蝉掉落至收集装置3内;本发明通过捆绑装置2和所述第一安装部,能将捕捉装置1牢固安装在树干上,通过所述捕捉带引导幼蝉爬行并掉落至下方的收集装置3内,由于所述捕捉带宽度的递减,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的引导多个幼蝉爬行,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幼蝉的掉落,捕捉效果显著,捕捉效率高效,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能够将收集装置3牢固安装在所述捕捉带的下方,使幼蝉刚好能够掉落至收集装置3内,收集效果显著。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捕捉单元件13包括本体部131,本体部131固定设置在第一光滑挡板12的侧面上;本体部131向上倾斜设置有引导面132;本体部131邻近引导面132终止端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一个止退槽133;引导面132和止退槽133相互配合,能够有效避免幼蝉倒行,使幼蝉仅能单向爬行;相邻捕捉单元件13之间存在间隙,幼蝉在爬行的过程中能从所述间隙掉落至收集装置3内。
如图3所示,本体部131设置为鸡爪状,止退槽13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位于止退槽133的两侧形成倒齿。
如图4所示,本体部131设置为马蹄状。
类似地,本体部131设置为齿状、箭头状、凹槽状等。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光滑挡板12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捕捉带,进一步提高捕捉效率。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光滑挡板12的底边部设置为弧形边,所述弧形边与捕捉单元件13的排列方向相适配,所述捕捉带设置在第一光滑挡板12上邻近所述弧形边的位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捕捉装置1还包括支撑板14和第二光滑挡板15,其中:支撑板14与第二光滑挡板15相连,支撑板14相对于固定板11垂直设置,支撑板14与固定板11之间存在间隙,不影响捆绑装置2的捆绑;第二光滑挡板15设置在第一光滑挡板12的边部位置且位于所述捕捉带的上侧,可选地,第二光滑挡板15设置在邻近所述捕捉带的位置,其长度大于所述捕捉带的长度;第二光滑挡板15设置为弧形板,第一光滑挡板12位于第二光滑挡板15的中部位置,第一光滑挡板12相对于第二光滑挡板15对称设置。
固定板11、第一光滑挡板12、支撑板14和第二光滑挡板15一体设置。
可选地,捕捉装置1也可以不设置支撑板14。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为挂钩112,挂钩112设置在固定板11的底端,收集装置3挂设在挂钩112上,通过挂设的连接方式,收集装置3拆装便捷。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固定板11位于挂钩112上侧的部分区段设置为捆绑段111,捆绑段111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在安装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捆绑装置2能够沿捆绑段111上下调节以捆绑至合适位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收集装置3包括收集桶31,收集桶31内盛放有水。
如图5所示,收集桶31的横截面设置为圆角矩形,收集桶31的桶口边缘部分区段向上延伸并形成延展壁,所述延展壁上位于靠近桶口边缘的位置设置有挂孔311,收集桶31通过挂孔311挂设在挂钩112上。
如图6和图7所示,收集桶31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收集桶31与挂孔311相对的桶口边缘区段连接设置有导向片312,导向片312设置为光滑塑料片,导向片312向收集桶31内侧倾斜设置,一方面能够促进位于桶口位置的幼蝉滑落至收集桶31内,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幼蝉爬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捆绑装置2包括光滑连接片21,光滑连接片21设置为光滑塑料片,光滑连接片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捆绑时,弯曲光滑连接片21使其包覆在树干和捆绑段111上,并通过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相连,以将捕捉装置1牢固安装在在树干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光滑连接片21设置为倒三角连接片,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分别设置为魔术贴的父板和母板,通过魔术贴实现连接的方式,不但拆装便捷,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直径的树干调节连接长度,适用范围广泛,同时成本低廉;所述魔术贴的父板和母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倒三角连接片的顶边部,在不影响其连接的基础上,能够增大光滑连接片21与树干的接触面积,使安装更加稳固;所述倒三角连接片的两个底边部分别设置有引导条4,引导条4与所述捕捉带的起始端相连,引导条4设置为海绵条,一方面能够将树干上的幼蝉引导至所述捕捉带上,另一方面与光滑连接片21相互配合,能够形成隔离带,避免幼蝉避开所述幼蝉捕捉器沿树干向上爬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