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蝉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08044发布日期:2020-11-20 12: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幼蝉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捉装置(1)、捆绑装置(2)和收集装置(3),所述捕捉装置(1)包括固定板(11)、第一光滑挡板(12)和捕捉单元件(13),所述固定板(11)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其中:

所述第一光滑挡板(12)与所述固定板(11)相连,所述第一光滑挡板(12)竖直设置,所述捕捉单元件(13)弧向排列在所述第一光滑挡板(12)上以形成捕捉带,所述捕捉单元件(13)的数量沿所述捕捉带起始端至终止端的方向递减,以使所述捕捉带的宽度由起始端至终止端方向递减;

所述捆绑装置(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且能将所述捕捉装置(1)固定在树干上;

所述收集装置(3)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且位于所述捕捉带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蝉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单元件(13)包括本体部(131),所述本体部(13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滑挡板(12)的侧面上;

所述本体部(131)向上倾斜设置有引导面(132),用于引导幼蝉爬行;

所述本体部(131)邻近所述引导面(132)终止端的一侧设置有止退槽(133),以避免幼蝉倒行;

相邻所述捕捉单元件(13)之间存在间隙,幼蝉能从所述间隙掉落至所述收集装置(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蝉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滑挡板(12)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捕捉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蝉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滑挡板(12)的底边部设置为弧形边,所述弧形边与所述捕捉单元件(13)的排列方向相适配,所述捕捉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滑挡板(12)上邻近所述弧形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幼蝉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装置(1)还包括支撑板(14)和第二光滑挡板(15),其中:

所述支撑板(14)与所述第二光滑挡板(15)相连,所述支撑板(14)相对于所述固定板(11)垂直设置;

所述第二光滑挡板(15)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滑挡板(12)的边部位置且位于所述捕捉带的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蝉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为挂钩(112),所述挂钩(112)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1)的底端,所述收集装置(3)挂设在所述挂钩(1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幼蝉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1)位于所述挂钩(112)上侧的部分区段设置为捆绑段(111),所述捆绑段(111)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幼蝉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3)包括收集桶(31),所述收集桶(31)内盛放有水;

所述收集桶(31)的桶壁上位于靠近桶口边缘的位置设置有挂孔(311),所述收集桶(31)通过所述挂孔(311)挂设在所述挂钩(112)上;

所述收集桶(31)与所述挂孔(311)相对的桶口边缘区段连接设置有导向片(312),所述导向片(312)向所述收集桶(31)内侧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幼蝉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装置(2)包括光滑连接片(21),所述光滑连接片(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其中:

所述光滑连接片(21)包覆在树干和所述捆绑段(111)上,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2)相连,以将所述捕捉装置(1)固定在树干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幼蝉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连接片(21)设置为倒三角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2)分别设置为魔术贴的父板和母板,其中:

所述魔术贴的父板和母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倒三角连接片的顶边部;

所述倒三角连接片的两个底边部分别设置有引导条(4),所述引导条(4)与所述捕捉带的起始端相连。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幼蝉捕捉器,涉及捕捉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幼蝉捕捉器捕捉效果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包括捕捉装置、捆绑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捕捉装置包括第一光滑挡板、捕捉单元件以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固定板,所述第一光滑挡板竖直设置,所述捕捉单元件弧向排列在第一光滑挡板上以形成捕捉带,所述捕捉单元件的数量由起始端至终止端的方向递减,以使所述捕捉带的宽度递减;所述捆绑装置和所述收集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本发明通过捆绑装置安装牢固,通过收集装置收集效果显著,通过捕捉带能够最大程度的引导幼蝉爬行并促进其掉落,捕捉效果显著,捕捉效率高效。

技术研发人员:王轩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轩晨
技术研发日:2020.08.26
技术公布日:2020.11.2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